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陶渊明生于晋代的兗州(今山东省曲阜市南),是南朝宋代文学家。
他以其真挚深切的情感和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东篱先生”、“田园诗人”、“庐陵风雅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1. 陶渊明的生平及背景
陶渊明是一个世家子弟,祖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族陶侃家族的后代,他的父亲陶弘景是当时的高官之一,自幼得到优渥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教育。
他曾在家中学习儒家经典,后又先后就学于著名的学者郑玄、卢毓之、王蒙等,有着扎实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积累。
2.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陶渊明的创作主题以写田园生活和游山玩水为主,其中尤以描写家园田园生活的诗歌较为优美。
《桃花源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他以一个理想中自由安逸而美好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反思和表达,呼吁人们对纷繁的社会现实追求更美好的归宿。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表现自然与人之间心灵的交往,从他笔下的景象和人物中,可以看到他道出的耕读本色、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
他擅长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考的深度,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3.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灵感和启示。
他的创作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庐陵文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贡献。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的价值被认为难以超越,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技巧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精华之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归田居士,东晋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显赫的家庭,但他很早就对尘世浮华失去了兴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清净。
为此,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从此过着自给自足、清修自若的生活。
他尤其喜爱诗歌,刻苦钻研,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有深情、义理、哲理、闲逸之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已被后世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陶渊明及其名句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知名文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浙江绍兴。
他极具才华,早年曾在官场上屡获重用。
然而,他对官场生涯的极度厌恶促使他选择了放弃官职,到江南隐居。
在隐居期间,他以清新淡雅、婉约玲珑的诗歌风格著称,并被誉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坚持诗歌为生活,用心感悟自然,与大自然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包含着岳阳楼记、饮酒、桃花源记和鸟迹等,传扬千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渊明的名言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这句诗意味深长,正是陶渊明对生活,对世界观的深刻体悟。
这句话主张的是人们应该心态积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更高境界。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象征着陶渊明隐居山林,心态淡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句诗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艺术美感。
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句诗是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田园诗。
陶渊明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唤醒人们心中真正的味道。
4. 野人许我愿,路远才知道。
这句话楼主倾向于把它写成“夫何辞之不呓,笑耳终慵”(出自《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另一个描述。
意思就是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中,面临着坎坷和困难,但是只要坚持,路总会走好的,结果会美好。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1. 山行-山行山行-山行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深刻的自然观和对大自然的独到见解。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广为传播,至今仍广受喜爱。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针石而成的自然写景,展现出他独特而卓越的才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东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结束后的南朝梁朝时期。
他的父亲陶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因此陶渊明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化和艺术。
他年轻时曾担任官职,但后来因得罪权贵而辞职回到家乡。
陶渊明虽然辞去了官职,却没有停止学习和创作,他在家乡过起了田园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农业生产。
他在农田劳作中不断地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并将这些思考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和散文中。
他的作品既有对尘世繁华和人情世故的批判,也有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和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墓的诗歌中,自称“吾素好此道,至於有五柳先生之墓,不忍弃也”,可见他对自然景观和墨宝的喜爱之情,充满了幽雅诗意。
二、陶渊明的代表作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小说中,陶渊明写道:“寻常人家,婴儿口吐白乳;及至长成,摇头摆尾而已,何有於斯?”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寻常人生的无奈和不满,十分动人。
《桃花源记》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陶渊明反对封建社会制度束缚的思想,对于后代文学及历史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同时,该小说也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的深深感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章之中的一篇,其内容为咏叹退隐得自由,舒怀抒情,表达了陶渊明对于归隐自由自在的向往,也让人们看到了陶渊明追逐自由的内心世界。
3.《读山海经》《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一首诗,以洞察世事、咏怀自然为主题,将作者对于人事风云和自然景观的看法融合在了一起,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事的独特观点,表现出了作者文学特点中的特别情感和人文观念。
《读山海经》一篇,让我们了解到了陶渊明这位作者对于内心世界和现实社会的看法,也让我们对作者的文学上的才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生平简介,欢迎分享。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
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
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
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
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抚养。
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
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
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十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陶渊明的简介及生平介绍

陶渊明的简介及生平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
末年,是中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官员、思想家。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已经达到了巅峰,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被尊奉为文学至宝。
陶渊明曾任太子洗马、助理太尉、永嘉县令等职,清贫廉洁,他因救助灾民而被推举为州刺史,但因与当时的政治派别相左而被贬为平民,遂隐居五柳山,以养生和写作度过了他的余生。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深沉,充满思想性和人文主义特征,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同时对政治和社会道德关注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的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是田园生活和传统价值观念。
他在诗歌中提倡自然生活和艺术境界,表达了他对田园乡村生活和理想的向往。
他的诗歌除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风貌,表现了他对士人阶层的不满与谴责,代表了古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和变化。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而且兼具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
他的诗歌常常让人感到亲切和简单自然,如他的《桃花源记》等作品,使人们感受到了旷野的自由和田园生活的安逸。
他的诗歌语言从不繁复,却能用简练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陶渊明的才华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些文人的学习榜样,他的作品传诵甚广,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化,还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很多文学家和诗人的崇拜和模仿。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不仅对中国文学史、文学思潮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文化成就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和思想精髓,为我们今天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提供着重要的思考和启迪。
陶渊明的简介和主要作品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主要作品是陶渊明,中国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人物,以优美的诗文和耐人寻味的人生经历而著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陶渊明的简介和主要作品。
一、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陶隐居。
山东兖州人。
生于晋代,卒于刘宋时期。
陶渊明自小就对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曾在十三岁时就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的清廉正直和爱民如子的作风,常常让他得罪了上司和贵族。
他为此放弃了官位,退隐山林,过着隐居的生活。
二、主要作品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极高,创作了众多优美的诗文和散文。
他的作品大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颇具山水之旅的风格,其中特别以以下几件作品为代表:1.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一篇散文。
故事讲述了一个群众般的流民,偶然发现了一个处在山中的桃花园,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好像天堂一般。
而这个桃花园里的人都是由汉朝末年到此避难的山民后代,由于与世隔绝,他们创造了一个理想而宁静的社会。
《桃花源记》以它朴素的风格和对人民理想社会的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理想国”的典范之作。
2. 《归去来辞》《归去来辞》是陶渊明的名篇,代表作之一。
作品虽然只有四十多行,但能道出两千年来人们如何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作品以“归去来兮”开头,描写了陶渊明的旅途,赞美着故乡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百姓,同时表达了陶渊明对故乡的希望和思念之情。
3. 《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篇山水文。
作品表现了陶渊明深情对待友谊和自然的感恩之情,与友人共饮雄鹰池水,享受山水自然景色,提倡称道自然美好,倡导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4. 《读山海经》《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一篇怀古诗。
作品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山川和海洋,在凝视奇妙之余,他不禁倾向于信仰,深深把自己送进了巨大,魔幻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生命和本能的喜悦。
本篇诗歌深刻而充满勃勃生机,被认为是陶渊明唯美主义与意识流诗歌的代表之作。
以上四个作品被认为是陶渊明的代表,它们在经典文学中留下了浓重的历史和文化作用。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以及其著名的名言。
一、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陶渊明,字元亮,号晋卿,生于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是东汉末年(公元3年)至西晋初期(公元4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陶潜是当地的小官,家境优越。
17岁时,他考取了进士,成为唐朝官员,曾在江南、淮南等地担任过多个县令和刺史职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官德政、退隐思考的时期;中期返乡种田、诗歌创作的时期和后期以文论时事、与世无争的时期。
尤其是他在中期因为反对当时官僚集团的统治而选择回到故乡隐居,以田亩为生,净心修身,用诗歌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史和田园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一生写作大量,估计达两千多篇,所创造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极为丰富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他的诗歌在题材上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描写和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观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流传至今,其《桃花源记》更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
此外,他还有一些哲学隐喻和杂谈的作品,例如《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通过对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念的探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
三、陶渊明的人物形象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清心寡欲、追求自由独立的田园墨客,他忠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宁肯选择隐居而舒适地生活,也不愿意掩盖自己的真正内心。
他的形象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代表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四、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的名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他的名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关于田园生活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文学理论家和政治家。
他笔下的诗词和散文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与作品,并选取几则脍炙人口的名句进行赏析。
一、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汉族,山阳人(今浙江绍兴),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东晋时期。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田园诗和散文著名于世。
陶渊明自幼聪明好学,少而遗父,遂承家业,但他却不以经商为念,而执意放下家业,隐居山林,写作自由自在的田园诗和散文,这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陶渊明隐居田园,对自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很关注社会发展,提倡政治改良。
他的田园诗卓有成就,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等。
他的散文也非常优秀,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饮酒赋》、《五柳轶事》等。
二、陶渊明的名句赏析1.《桃花源记》中的名句“初其去家,从者三百余人,得水,得土地,即桃源矣。
”这句话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笔下的一段梦幻般的乡村幻想故事。
故事中说有一次,陶渊明在游山玩水时迷路了,而后意外发现了一个终年无人打扰的桃花源。
这句话道出了主人公初次来到桃花源的情景,也道出了陶渊明对桃花源这个理想世界的向往,充分表达了他主张的“逍遥自在、归山居水”的思想情感。
2.《归园田居》中的名句“汲井漱寒,衣裳单薄,意在秋杪。
”这句话出自《归园田居》,描述的是陶渊明在家乡田园中,一方面喝着冰井中的冷水清凉身心,一方面穿着单薄的衣裳享受田园的秋天风光,有点高山流水般的自由和眷恋。
整个句子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透露着一种清高、自然、无欲的人生理想。
3.《饮酒》中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句话出自《饮酒赋》,也反映了陶渊明对物质生活的不慕。
他不把富贵荣华视作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倾心于朴素的生活,过自在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征
象征的结构.孤云,鸟. 情思婉转.时间上,从晨到昏;思绪上,从 暮年到年轻时. 语淡意深.陶诗格局疏朗,语言浅近,但语 言背后却是意蕴深厚绵密,非细绎不能领会 其深情.
咏贫士(其五)
袁安困积雪, 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 即日弃其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 南商水县)人,西汉明帝时人. 《汉书》引《汝南先贤传》: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 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 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 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 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 孝廉" 邈然:高远貌.干:求. 阮公:事迹不详.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庚戌:晋义熙六年,公 南方自六月至九月获,北 方地寒,十月乃获." 元410年,辞彭泽令归 田后第六年.时年46岁. 有道:《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谋道不 早稻:丁福保《陶渊明 谋食.耕也馁在其中也; 诗笺注》:"一本'早' 学也禄在其中也.君子 是'旱'字,故有'山 忧道不忧贫.'"《庄 中''风气'句."[宋] 子天宥》:"无为而尊 戴侗《六书故》:"稻 者,天道也;有为而累 者,人道也." 性宜水.亦有同类而陆 种者,谓之陆稻,今谓 旱稻.2,田 Nhomakorabea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 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 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
归 庄 图 卷
悠 然 自 得 的 心 境
田 园 景 物 的 恬 美 与
歌咏劳动生活. 歌咏劳动生活.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选评
刘履《选诗补注》:"此发端一篇,特写幽 居自得之趣耳." 沈德潜《古诗源》:"观物观我,纯乎元 气." 潘德舆《陶诗汇注》:"陶公高尚其事,遗 弃尘土,故假山海经为放诞幽旷之词,所以 轻世而肆志也."
①《山海经》:是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和 山海经》 山川地理的书籍,汉代刘歆校订, 山川地理的书籍,汉代刘歆校订,晋郭璞作 注并图赞.陶渊明《读山海经》是组诗, 注并图赞.陶渊明《读山海经》是组诗,共 有十三首,本诗为第一首. 有十三首,本诗为第一首. 孟夏:夏历四月. ②孟夏:夏历四月. 扶疏:枝叶繁茂,纷披环绕. ③扶疏:枝叶繁茂,纷披环绕. 穷巷隔深辙两句:深辙,大车的车辙; ④穷巷隔深辙两句:深辙,大车的车辙;回, 掉转.言地处陋巷无人来访, 掉转.言地处陋巷无人来访,连故人的车子 也回车而去. 也回车而去. 周王传: 穆天子传》 ⑤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周穆王驾 八骏西游故事. 八骏西游故事. 山海图》 山海经》 ⑥《山海图》:指《山海经》图.晋郭璞有 山海经图赞》 流观, 《山海经图赞》.流观,与上句泛览均指随 意阅读. 意阅读. 穷尽. ⑦终:穷尽.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 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 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 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 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 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咏贫士(其一)
《咏贫士》组诗共七首. 作于晚年.这时诗人陷 入贫困之中,已入贫士 的行列.组诗以前贤为 榜样,勉励自己乐道忘 忧,坚持理想. 万族:万物,万类. 孤云:比喻贫士. 灭:消散. 余晖:喻残留的生命. 朝霞:指刘宋新朝. 众鸟:喻趋附刘宋的众 人. 未夕:早早归来.
于西田获早稻
晨出:《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霜露:九月中,正霜降 节气,山中尤冷,道稼 穑之艰辛. 异患:意外的祸患.魏 晋以降,士人多被杀.
于西田获早稻
沮溺心:见《论语微 子》.①时世混乱.② 无法改变.③隐于田园. 叹:怨尤.言其躬耕之 志之坚定. 思想情感:⑴收获与自 由之喜.⑵躬耕意志之 坚定.⑶出与处,躬耕 与求道,诗人心潮澎湃, 反复思量,最终归于平 静.
艺术特征
曲折往复."孰是"一转,求道与躬耕并无 矛盾."田家"二转,躬耕虽苦但无意外的 祸患."盥濯"三转,躬耕隐居也是有道. "但愿"四转,表示愿意处于这种生活中. 语淡意远.诗人语言平淡如寻常语,但内心 却不是那么平淡宁静,诗人的思想是:士人 以追求道为目标,但是衣食是其基础.当出 仕与求道毫无关系时(禄吏),还不如躬耕 以守道("守拙归园田"),保持人格独立, 获得心灵自由.
和郭主簿
和郭主簿共二首.一说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 (402),时年38岁(王瑶说);一说作于 义熙四年(408),时年44岁(逯钦立说). 郭主簿,事迹不详.主簿,主管簿册. 此诗描写夏日乡居的生活,抒发闲适轻松, 怡然自得的情感.
和郭主簿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蔼蔼,茂盛貌. 凯风,南风. 闲业,读书弹琴等. 春秫,捣黏稻作酒. 华簪,指荣华富贵.
咏怀诗
咏怀诗主要有《 饮酒》 杂诗》 1 , 咏怀诗主要有 《 饮酒 》 , 《 杂诗 》 , 咏贫士》 读山海经》 《 咏贫士 》 , 《 读山海经 》 等 , 围绕出仕 与归隐矛盾, 与归隐矛盾 , 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 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 也曲折暴 露了黑暗. 露了黑暗. 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 在一些诗篇中 , 他还以松菊 , 孤云自比 , 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表现了孤芳自赏 , 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 但有些诗篇, 但有些诗篇 , 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 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 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
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 2 , 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 . 咏 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 史也是咏怀 , 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 . 咏荆轲》 拟古》 如《咏荆轲》,《拟古》等. 咏荆轲》 《咏荆轲》一首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 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 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 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 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 刚怒目"式的诗篇. 刚怒目"式的诗篇.
饮酒(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方东树《昭味詹 言》:"此诗夹叙 夹议,托为问答, 屈子《渔父》之 旨." 倒裳,诗齐风东方 未明:"东方未明, 颠倒衣裳." 汩其泥,楚辞渔父: "何不汩其泥而扬 其波."
主讲: 主讲:
宋明好
作者生平
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 世号靖节先生.浔 阳柴桑(今九江西 南)人.
明 逸 致 图 渊 陶
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 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 阀制度森严. 阀制度森严. 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 岁为江州祭酒, 不堪吏职" 岁为江州祭酒 不久, 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岁时, 岁时 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 岁时, 岁时 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岁辞归 岁辞归. 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1岁辞归.
陶渊明是隐逸诗人吗?
钟嵘《诗品中》:"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 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隐士) 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 世间是不会知道的."《而已集》:"完全 超出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 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 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
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有感而作, 多借古咏今.山海经,古地理书,十八 卷,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晋郭璞为此书作注,并题图赞,诗中所 言山海图,应是郭璞图赞本.
孟夏②草木长,绕屋树扶疏③ 孟夏②草木长,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④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 泛览《周王传》⑤,流观《山海图》⑥. 俯仰终⑦宇宙,不乐复何如? 俯仰终⑦宇宙,不乐复何如?
咏贫士(一)情感内涵
沉重悲慨 云:孤云,暧暧,灭, 余晖.《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 《归园田居》:"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鸟:迟迟.《归去来兮 辞》:"鸟倦飞而知 还." 超然自解 诗歌从黄昏写起,老人 迟暮,生活贫困,见孤 云消逝而兴感,回顾一 生的经历,肯定了自己 的选择.量力而行,坚 守自己的人生理想,即 使贫困潦倒,又有什么 悲伤的呢?
真
《劝农》:"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 足,抱朴含真." 《饮酒》(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二十):"羲农去我久,举世少 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感士不遇赋》:"自真风告逝,大伪斯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