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示范课PPT课件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再次立言。”
只有 在“仁、义、礼”的践行中, 道德修养才能得到提升,心灵才能得 到涤荡。
作业
将自己的感悟形成文字,在书 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人 格观。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 笔,屈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 马千秋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 白佯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 堂悲愤,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 女李清照,巾帼敢作鬼雄颂;戏圣关汉卿,梨 园怒写窦娥冤。岳飞满江红,文山正气歌。虎 门禁毒,英雄股肱壮华夏;菜市捐躯,君子肝 胆比昆仑。鉴湖女侠,秋风秋雨;广州烈士, 黄土黄花……壮哉,民族脊梁!伟哉,中国性 格!
真豪杰之格 ——千锤万凿出深山
文段中这些人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越是处于困境之中,越要有拼搏奋斗的精 神和勇于向上的志气。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居大 广丈 居夫 立当 正具 位大 行品 大格 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有浩然
真发 豪畎 杰亩 自举 显版 真筑 风起 采鱼
盐
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谈谈自 己读完文章的感悟。
孟子曰:“舜发于畎(quǎn)亩,傅 说(yuè,通“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bì,通“弼”,辅佐)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说课课件(19张PPT)

❖ 韩愈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二)以“读”明意
❖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感知大意,勾画疑难 字句。学生结合勾画的字句,再读课文,相互解答 疑难点。
(三)以“悟”明气
❖ 1.何为“浩然之气”? ❖ 2.怎样养成“浩然之气”? ❖ 3.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 ❖ 4.孟子觉得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 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 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代的意义,启发 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使之人格健全地发展
,达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积累,已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但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依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 已学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孟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孟子在文中提出的 “养气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在 重视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孟 子的“养气说”,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 贤大师的人格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以“言”明志
❖ 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
❖
❖ 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 信念。
作业
❖ 1.背诵第二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 夫”和第三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了解孟子气人,理解孟子的“养气说”。
三、目标定位
❖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 ❖ 2.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
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二)以“读”明意
❖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感知大意,勾画疑难 字句。学生结合勾画的字句,再读课文,相互解答 疑难点。
(三)以“悟”明气
❖ 1.何为“浩然之气”? ❖ 2.怎样养成“浩然之气”? ❖ 3.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 ❖ 4.孟子觉得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 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 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代的意义,启发 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使之人格健全地发展
,达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积累,已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但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依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 已学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孟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孟子在文中提出的 “养气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在 重视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孟 子的“养气说”,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 贤大师的人格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以“言”明志
❖ 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
❖
❖ 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 信念。
作业
❖ 1.背诵第二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 夫”和第三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了解孟子气人,理解孟子的“养气说”。
三、目标定位
❖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 ❖ 2.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
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公开课(2024)

14
名人案例分析与讨
04
论
2024/1/30
15
选取名人案例及标准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 响力的名人案例
兼顾不同领域、不同 背景的名人,以展现 浩然之气的普遍性
2024/1/30
着重考虑名人在培养 浩然之气方面的经历 和成就
16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01
02
03
04
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 追求目标
2024/1/30
4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背景
作者介绍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 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2024/1/30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孟子提 出“养气”之说,旨在通过修养内 在品质来应对外在挑战。
篇章地位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 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对于理解孟子 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能得以彰显。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 方法,如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 性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现代人的人 格修养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3
经典篇章对现代启示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注重内心修养。在快节奏的生活 中,人们容易忽视内心的世界,而培养浩然之气正是 要求人们关注内心、修炼内心,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与坚韧。
培养浩然之气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培养浩然之气可 以帮助人们坚守道德底线,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2024/1/30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积极的社会实践。只有将个人的 修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彰显出浩然之气的 力量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践行社会责任等都是培养浩然之气的有效途径。
名人案例分析与讨
04
论
2024/1/30
15
选取名人案例及标准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 响力的名人案例
兼顾不同领域、不同 背景的名人,以展现 浩然之气的普遍性
2024/1/30
着重考虑名人在培养 浩然之气方面的经历 和成就
16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01
02
03
04
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 追求目标
2024/1/30
4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背景
作者介绍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 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2024/1/30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孟子提 出“养气”之说,旨在通过修养内 在品质来应对外在挑战。
篇章地位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 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对于理解孟子 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能得以彰显。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 方法,如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 性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现代人的人 格修养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3
经典篇章对现代启示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注重内心修养。在快节奏的生活 中,人们容易忽视内心的世界,而培养浩然之气正是 要求人们关注内心、修炼内心,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与坚韧。
培养浩然之气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培养浩然之气可 以帮助人们坚守道德底线,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2024/1/30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积极的社会实践。只有将个人的 修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彰显出浩然之气的 力量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践行社会责任等都是培养浩然之气的有效途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优秀课件

讨论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讨论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讨论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亮剑》中的李云龙等。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 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公孙衍、张仪之流) 大丈夫之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乃丈夫中之大者) 启发:君子养大丈夫之气,非濡染妾妇之气。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 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 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孟 子
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 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 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 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 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思想内容: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 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 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 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 有何启发?
研 习 课 文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 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 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 为“害”。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 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精神境界。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 讨论
指名朗诵《孟子· 滕文公下》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开课ppt课件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 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15
1、东汉的陈蕃说过:“大丈夫处世,当扫除 天下,安事一室乎!”在陈蕃眼里,只有那些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志向高远、豪情干云的 人,才算得上大丈夫!
2、三国时的李谧曾这样感叹:“丈夫拥书万 卷,何假南面百城!”在李谧心里,只要有书 读,给个皇帝也不当,拥有学问的人才是真正 的大丈夫。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 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 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3
何叔京曰:“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 不复见其德业之盛。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 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观之, 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
——朱熹《四书集注》 “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
—— 巴尔扎克
14
讨?论 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不改志节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 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等。
9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10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 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 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15
1、东汉的陈蕃说过:“大丈夫处世,当扫除 天下,安事一室乎!”在陈蕃眼里,只有那些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志向高远、豪情干云的 人,才算得上大丈夫!
2、三国时的李谧曾这样感叹:“丈夫拥书万 卷,何假南面百城!”在李谧心里,只要有书 读,给个皇帝也不当,拥有学问的人才是真正 的大丈夫。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 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 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3
何叔京曰:“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 不复见其德业之盛。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 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观之, 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
——朱熹《四书集注》 “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
—— 巴尔扎克
14
讨?论 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不改志节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 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等。
9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10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 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开课ppt课件

6
研习课文
齐读《孟子·公孙丑上》: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
“至大至刚”,“塞于 天“地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1.直养.2.集义.3.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7
研习课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
2
【复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恶乎长( wū )馁也(něi)不慊于心(qiè ) 苗则槁矣(ɡǎo)胶鬲(ɡé)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àn)法家拂士( bì )
3
【基础检测】
2、掌握通假
(1)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惬”,满意 (2)戒之曰 “戒”通“诫”,告诫 (3)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的 (4)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5)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6)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仪那样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
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而是
像
那样
的
人。
23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
笔,屈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
千秋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
奘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
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愤,
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清照,
25
1、熟读并背诵文中重要语段。 2、课外练笔:《浩然正气之我见》
研习课文
齐读《孟子·公孙丑上》: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
“至大至刚”,“塞于 天“地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1.直养.2.集义.3.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7
研习课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
2
【复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恶乎长( wū )馁也(něi)不慊于心(qiè ) 苗则槁矣(ɡǎo)胶鬲(ɡé)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àn)法家拂士( bì )
3
【基础检测】
2、掌握通假
(1)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惬”,满意 (2)戒之曰 “戒”通“诫”,告诫 (3)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的 (4)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5)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6)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仪那样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
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而是
像
那样
的
人。
23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
笔,屈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
千秋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
奘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
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愤,
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清照,
25
1、熟读并背诵文中重要语段。 2、课外练笔:《浩然正气之我见》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3.“揠苗助长”这一故事意在告诉我们 一个什么道理?
•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 性,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 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都与积 累有关。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 工作,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 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4.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
“芒芒然”是疲倦的样子。“其人”指他的家人。 “病”意思是疲倦。“非徒”即不仅仅。这一段话是 说: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是不要预期所达到的 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是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 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 拔高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 步赶去一看,结果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之人不帮助禾 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 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是拔苗助 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总起来 说,要培养浩然之气,根本就是“集义”。只管“集 义”,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合乎义,自然能养 成那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除此之外,不必急切地去 追求成功,那样做只会有害。
6.如何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
这几句孟子论述了人只有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 能奋发有为的道理。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孟子强调有志 之士要想实现济世救民的宏大志向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必须要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孟子阐述的艰苦环境对人 的磨炼,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告诉人们,人经过艰 苦环境的磨炼,可以劳累筋骨,饥饿肠胃,穷困躯体, 增强形体对外部环境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从而奋发有为。 这表明,艰苦环境对形体的影响是外在的,对人心态、 性情、能力、思虑的影响则是内在的。人经历艰难困苦 双重影响的过程,就是奋发振作和通晓“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人生哲理的过程。孟子这个名言已被古今中外 的许多事例所证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首先通过齐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节选,引出了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接着,设定了学习目标,包括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浩然之气与大丈夫气概的内涵,以及从孟子的养气说中汲取立身处世的智慧。在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识部分,详细地对句子中的字词进行了注音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检验了读者对词语解释和用法的掌握情况。最后,对重点句子进行了翻译,深入阐释了浩然之气的宏大刚强,以及它如何与义和道相配,强调了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会使这气疲软。同时,也解释了大丈夫的居所、立场、行道,以及他们面对富贵、贫贱、威武时的不屈精神。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也为朗读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和节奏变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