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章-继电保护的硬件构成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第二章-电流保护PPT课件全文编辑修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第二章-电流保护PPT课件全文编辑修改
➢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系统投入运行的电源容量最小,系统的
等值阻抗最大,以致发生故障时,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 最小的运行方式。
➢最大短路电流: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通过保护装置
的电流为最大,称为最大短路电流。
Ik.m axZ E Z s.m iE nZ k 1Z s.m in E Z 1 L k 1短路类型系数
流来整定。
动作电流:
I =K II
II
set.2 rel
Iset.1
K r I e I l 1 .1 ~ 1 .2 ( 非 周 期 分 量 已 衰 减 )
为保证选择性,动作时限要高于下一线路电流速断保护的动 作时限一个时限级差△t (Δt一般取0.5s)
动作时间: t2II t1 tt
(1) 前一级保护动作的负偏差(即保护可能提前动作) ; (2) 后一级保护动作的正偏差(即保护可能延后动作) ; (3) 保护装置的惯性误差(即断路器跳闸时间:从接通跳闸回 路到触头间电弧熄灭的时间) ; (4) 再加一个时间裕度。
Lmin
1( Z1
3 E
2
II set
Zs.max)
(保证选择性和可靠性,牺牲一定的灵敏性,获得速动性)
三、保护实现原理图
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点是动作迅速、简单可靠。 缺点是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且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和 线路结构的影响。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很大或被保护线路很 短时,甚至没有保护范围。
对于单侧电源网络的相间短路保护主要采用三段式电流 保护,即第一段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第二段为限时电 流速断保护,第三段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其中第一段、 第二段共同构成线路的主保护,第三段作为后备保护
电流互感器和电流继电器是实现电流保护的基本元件。

第2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PPT课件

第2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PPT课件
复位旋钮,8-动触点,9-静触点,10-接线端子
图2-7 DX-11型信号继电器图形符号
5.电磁式中间继电器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用作辅助 继电器,以弥补主继电器触点数量或触点容量的不 足。其文字符号为KM。
图2-8 DZ-10系列中间继电器的基本结构 1-线圈,2-电磁铁,3-弹簧,4-衔铁,5-动触点,6、7-静触点,8-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它的工作 原理和变压器相似。
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电流之比称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互 感比。
I1N2 I2KiI2 N1
式中
I1 I2
——一次线圈的额定电流,A; ——二次线圈的额定电流,A;
l 结构特点
1)一次绕组串联在电路中, 并且匝数很少,有的电流互感器 还没有一次绕组,利用穿过其铁 芯的一次电路(如母线)作为一 次绕组;而且一次绕组导体相当 粗;其二次绕组匝数相当多,导 体较细。
连接线,9-接线端子,10-底座
图2-9 DZ-10系列中间继电器的图形符号
2.2电流、电压继电器的测试方法
2.1.1 继电器的一般检查 一:继电器的外部检查
1.应用干净布或毛刷擦拭继电器外壳,检查玻 璃罩是否完好,外壳与底座结合是否牢固,外部接 线端钮是否齐全好,有铅封的继电器铅封是否完好
2.检查继电器触点及各支持螺丝、螺母是否松 动,做紧固处理。已经用红漆等做标记的不得随意 处理。
和设备安全; 3)一次侧串接在线路中,二次侧与继电器或测量仪表串接。 4)接线时要注意其端子的极性。 电流互感器一、二次侧的极性端子,都用字母表明极性。
按照规定我国互感器和变压器的绕组端子,均采用“减极性” 标号法。当一次侧电流从同名端流入,则二次侧电流从同名 端流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第二章继电保护的硬件构成第一节继电器的类别和发展历程继电器能反应一个弱信号(电、磁、声、光、热)的变化而突然动作,闭合或断开其接点以控制一个较大功率的电路或设备的器件。

继电器的分类按输入信号性质分:非电量继电器和电量继电器按功能分量度继电器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中作为主要元件,与辅助元件有或无继电器配套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继电器等有或无继电器在保护装置中作为辅助元件中间、时间、信号继电器等电磁式继电器衔铁弹簧电磁铁工作回路电磁继电器触点信号电源一、电磁型继电器(Relay)继电特性:无论起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它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动作电流: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最小短路电流返回电流:使继电器返回原位的最大电流值最大负荷电流返回系数(恒小于1) I K re= K re= 0.85~ 0.9 I K act 触发特性曲线返回动作旋转衔铁式电流继电器结构6二、感应型继电器用电磁铁在一铝制圆盘中或圆筒中感应产生电流,电流产生转矩使圆盘或圆筒转动,使接点闭合的继电器。

四极感应圆筒式感应继电器工作原理与鼠笼式感应电机相似相当于两相式的电动机,垂直方向两磁极的线圈和水平两级的绕组磁通在空间上相差900,如果两磁通在时间上也相差900则可产生最大的旋转磁场圆筒上的转矩:M= KΦ1Φ 2 sinθ动作条件:电流大于定值(转矩大于弹簧反作用转矩),且θ为正(900时转矩最大)可反应两个电气量,如电压、电流,可实现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电磁式电流继电器侧面正面电磁式中间继电器正面侧面五、微机保护将反应故障量变化的数字式元件和保护中需要的逻辑元件、时间元件、执行元件等和在一起用一个微机实现,成为微机保护,是继电器发展的最高形式。

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开始了微机保护研究的热潮源于计算机技术重大突破:价格大幅度下降、可靠性提高70年代中后期,国外已有少量样机试运行。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CONTENTS 目录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2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通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也可能出状态。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后某些变化的物理量为信息量,当信息量达到一定值时,起动逻辑环节,发出相应的命令。

图1 输电线路图2 水轮发电机图3 变压器(1)利用基本电气参数量的区别发生短路故障后,利用电流、电压、线路测量阻抗、电压电流间相位、负序和零序分量的出现等的变化,构成相应的保护。

1)过电流保护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称为过电流保护。

如图在BC 线路上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则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将流过短路电流。

Kk I kZ 保护1和保护2都能反应(测量)到这个电流,保护2首先动作于断路器QF2跳闸。

2)低电压保护低电压保护是反应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保护。

此时A 、B 母线上的电压将降低,保护1、2都能反应到电压降低,从选择性要求,保护2应首先动作。

K0=kU3)距离保护距离保护也称低阻抗保护,是反应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之间的阻抗下降而动作的保护。

Kk I kZ B 母线上电压为:kk res Z I U =保护2测量阻抗为:kk k res m L Z Z I U Z 1/=== 其大小等于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间的阻抗,正比于短路点到保护2之间的距离。

(2)利用比较两侧的电流相位L I LI 正常运行时,线路AB 两侧的电流大小相等,相位差为 180外部发生短路故障时:k I kI 显然外部短路时,结论与正常运行相同。

保护区内部短路时:k I ' kI ''从分析可知,若两侧电流相位相同,则判为内部故障;若两侧电流相位相反,则判为外部故障。

利用被保护线路两侧电流相位,可构成纵差保护、相差高频保护、方向保护等。

(3)反应序分量或突变量是否出现不对称短路时,将出现负序分量发生短路时,正序分量将出现突变接地短路时,将出现零序分量(4)反应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保护过负荷保护反应绕组温度升高而构成过负荷保护;瓦斯保护反应变压器内部故障时所产生的瓦斯气体,构成瓦斯保护;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执行部分测量部分整定值逻辑部分输出信号输入信号(1)测量部分:测量被保护对象的有关物理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给出“是”或“非”信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故障——将故障元件切除(借助断路器) 不正常状态——自动发出信号(以便及时处理), 可预防事故的发生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保证电能 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3
§1-2 保护装置构成基本原理和组成 一、保护装置的原理
利用发生故障时,电力系统的一些基本参数(电流、 电压、相角)与正常运行时的差别来实现保护。 二、构成 1、测量单元:测量被保护元件运行参数的变化,并 与保护的整定值进行比较 2、逻辑单元:对测量单元送来的信号进行综合判断, 决定保护装置是否需要动作。 3、执行单元:根据逻辑单元的决定,发出信号或跳 闸命令 故障参数量→测量→逻辑→执行→跳闸或信号脉冲
带自保持,手动复归;
带自保持线圈,自动复归。
21
⑤信号继电器 用途:用来指示保护装置的动作,同时接通灯光、 音响信号。 结构:吸引衔铁式(DX-11型) 原理:线圈通电动作(触点闭合,掉牌) 自保持(机械自保持),手动复归 类型:串联信号继电器(电流型) 并联信号继电器(电压型) DXM-2A:磁力自保持灯光显示代替机械掉牌 干簧触点工作线圈、复归线圈(极性不能反接)
19
线圈电压消失→弹簧1作用→衔铁、连杆立即返回原 位(摩擦离合器使主传动轮不能带动延时机构,复 归不延时) 动作时间整定:改变静触点位置(9a与9b之间距离) 特点:线圈短时通电(可缩小继电器尺寸),若通 电时间>30s,需在线圈回路串接一个附加电阻 (P121图8-7)
正常起动→Rf被短接 动作后→Rf串接,保证热稳定 ④中间继电器 用途:增加触点数量和容量,动作和返回可带不大 的延时,可以构成自保持回路 结构:吸引衔铁式(DZ-10系列)
第一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生产特点

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

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

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第一篇: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继电保护一般由输入部分、测量部分、逻辑判断部分和输出执行部分组成。

现场信号输入部分一般是要进行必要的前置处理,如隔离、电平转换、低通滤波等,使继电器能有效地检查各现场物理量。

测量信号要转换为逻辑信号,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逻辑状态、输出顺序等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运算最后确定执行动作,由输出执行部分完成最终任务。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应当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选择性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器件从电力系统中当独切除,使停电的范围尽量地缩小,保证系统中无故障的部分正常运行;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它的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受故障所影响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灵敏性是指对于保护的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发生动作时的可靠程度。

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分析电流互感饱和故障。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是非常之大。

随着配电系统设备终端负荷的不断增容,如果发生短路,则短路电流会很大。

如果是系统在靠近终端设备区的位置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会达到或者接近电流互感器单次额定电流的100倍以上。

在常态短路情况下,越大电流互感器误差是随着一次短路电流倍数增大而增大,当电流速断保护使灵敏度降低时就可能阻止动作。

在线路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出现了饱和,而再次感应的二次电流小或者接近于零,也会导致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无法展开动作。

当在配电系统的出口线过流保护拒绝动作时而导致配电所进口线保护动作了,则会使整个配电系统出现断电的状况。

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不当。

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的多数配电都在高负荷密集的地区建立起开关站,也就是采用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输电的模式。

继电保护讲解第二章-电流保护[1]

继电保护讲解第二章-电流保护[1]

线路限时速断保护配合。
Id"z
KK"
I '' dz.next
,
t本''
t '' next
0.5
❖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单相原理接线图
TQ

+

_
+
+
I
t
LH
_
❖ 对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评价
➢优点
✓结构简单,动作可靠 ✓能保护本条线路全长
➢缺点 ✓不能作为相邻元件(下一条线路)的后备 保护,只能对相邻元件的一部分起后备保 护作用。
(3)灵敏度校验
(2)
I ''
d.B.min
K lm
''
I dz.1
3 2
I (3) d.B.min
I '' dz.1
=
3 3550
2
1.58 f 1.5
1950
3、对保护1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起动电流 (2)灵敏度校验
I "' dz.1
K
"' K
I (3) d.C.max
1250A
I (3) d.C.min
1150A
(1)起动电流
I '' dz.1
K I'' ' K dz.next
K I'' ' K dz.2
K K I '' ' (3) K K d.C.max
=1.21.31250 1950(A)
(2)动作时限 t1'' t2' t 0 0.5 0.5(s)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Chapter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继电特性 §2.2 继电保护用电力互感器和输入变换器 §2.3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原理
§2.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继电特性
2.1.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保护范围
5-电动机
2-变压器
3-母线
KreIre/Iop
过量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恒小于1; 欠量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恒大于1。
一般要求过量继电器( 0.85≤Kre <1,0.9~0.95);欠量继电器 (1<Kre≤1.2) 。
§2.2 继电保护用电力互感器和输入变换器
➢继电保护输入信号的类型与特点 ⒈ 类型:电压、电流;交流、直流;电量、非电量 ⒉ 特点:幅值变化范围大,衰减直流分量、丰富的 高次谐波分量
正确地动作。 多路模拟量输入
变换
低通
信号

滤波采样Βιβλιοθήκη 模数 变换提保供存数据给用RAM数回字路核,5心人机以对部话接及口件部件其进他行回处路理。
电压
ALF
S/H
A/D
形成
人机对话接口部件

的继电器的动作。 存放程序用
EPROM/
指示灯LED 键盘
接打印机
线
Flash Memory
打印机接口
人机对话接口部件
形。
作业: 1. 为什么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能开路?
第二章 结束
电压互感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
(1) 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与高电压路并联,因此, 其一次工作电压只取决于接入点的一次电压。
(2)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允许短路,否则会产 生危险的短路电流,并烧毁电压互感器,因此, 通常装有保护熔断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次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体系,我们所熟知的 Intel的X86处理器就属于CISC体系,CISC体系其实是 非常低效率的体系,其指令集结构上背负了太多包袱 ,贪大求全,导致芯片结构的复杂度被极大的提升。
嵌入式开发环境
3.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无论起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 明确干脆的,它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
E
1
1
6
2
当Ik Iop时 : 继电器根本不动作
当Ik Iop时 : 动作
5
3
4
0
I rek J
继电特性图
Iopk
IJ
继电器能够突然迅速地 动作,稳定可靠输出低 电平或闭合其触点.
• 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 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各 种产品一旦用上了单片机,就能起到使产品升级 换代的功效,常在产品名称前冠以形容词——“ 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机等
17
18
经典51单片机配置
• 8位CPU·4kbytes程序存储器(ROM) (52为8K) • 128bytes的数据存储器(RAM) (52有256bytes的 RAM) • 32条I/O口线·111条指令,大部分为单字节指令 • 21个专用寄存器 • 2个可编程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 (52有6个) • 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 外部数据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 • 外部程序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
• 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
• SoC 就是System on Chip ,SoC嵌入式系统微处 理器就是一种电路系统。 • 它结合了许多功能区块,将多种功能做在一个芯 片上,如ARM RISC、MIPS RISC、DSP或是其他的 微处理器核心,以及通信接口单元,如USB、 TCP/IP、GPRS、GSM、IEEE1394、蓝牙模块接口等 等。 • SOC芯片也将在声音、图像、影视、网络及系统逻 辑等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 成功实现了软硬件无缝结合,直接在处理器片内 嵌入操作系统的代码模块。 • 运用Verilog HDL等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系统设计, 直接在器件库中调用各种通用处理器的标准,通 过仿真之后就可以直接下载到FPGA完成产品。
• 嵌入式处理器 •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 PLC(可编程控制器)
13
微处理器的选择原则:
• 速度 • 功能 • 通用性 • 工作环境
发展方向:
• 高性能(速度提高,精度提高,可靠提高); • 全功能(集成A/D转换,存储器,通讯接口,定时器 等)
14
一、单片机
•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 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 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 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 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 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 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 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
35
四、PLC可编程控制器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的数字运算并直接操作强电设备的电子系统。 • 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 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 设备或生产过程。
处理器 Motorola ARM MIPS I960 X86 ……
位宽 4-bit 8-bit 16-bit 32-bit
全球份额 10亿 10亿 10亿 2.5亿 31.5亿 嵌入式处 理器 PC处理器
1.25亿
• 嵌入式处理器按功能分类:
嵌入式微控制器 MCU
嵌入式DSP处理器 DSP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 MPU
20
51单片机的开发
外围电路开发,汇编/C语言开发
21
二、嵌入式处理器
• 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控制、辅 助系统运行的硬件单元。范围极其广阔,从最初 的4位处理器,目前仍在大规模应用的8位单片机 ,到最新的受到广泛青睐的32位,64位嵌入式 CPU。 • 源于单片机技术,性能与功能都比单片机高很多
3、控制能力强
单片机指令丰富,能充分满足。工业控制的各种要求。
4、低功耗,低电压
为了满足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系统,许多单片机内的工作电压仅为 1.8V~3.6V,而工作电流仅为数百微安。
5、易扩展
16
• 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 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 、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 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 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33
三、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 数字信号处理是将信号以数字方式表示并处理的 理论和技术。 • 数字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对真实世界的连续模拟信 号进行测量。因此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之前需要 将信号从模拟域转换到数字域,这通常通过模数 转换器实现。而数字信号处理的输出经常也要变 换到模拟域,这是通过数模转换器实现的。 • 数字信号处理器是针对某类特定数据做专门计算 处理的专用处理器(非通用。)
• 自动控制:控制、深空作业、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磁盘控制等。
• 医疗:助听、超声设备、诊断工具、病人监护、心电图等。 • 家用电器:数字音响、数字电视、可视电话、音乐合成、音调控制、 玩具与游戏等。 • 上述功能使用DSP可在硬件层面直接完成效率较高,若使用普通微处 理器也可完成,但只通过软件方式,效率低下。
当I k I re时 : 返回
继电器又能突然地返回原 位,稳定可靠输出高电平, 或触点重新打开.
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I re Kre I op
过量继电器返回系数<1,通常为0.85-0.95
欠量继电器返回系数>1,通常为1.02-1.05
12
2.2 微处理器简介
• 单片机
嵌入式片上系统 SOC
• 嵌入式微控制器:
•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一般比较丰富,适合于 控制,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的主流。 • 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体积大大减小, 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 • 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典型代表是单片机,目前在嵌 入式设备中仍然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 单片机芯片内部集成ROM/EPROM、RAM、总线、总 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 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 RAM、EEPROM等 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22
• 嵌入式系统由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组成:
应用程序
软件结构 操作系统
输入 存储器 处理器 输出
硬件结构
• 典型嵌入式硬件结构:
电源 模块
外围电路 微处理器
Flash
时钟
MPU 复位
RAM
ROM
外设 USB LCD Keyboard Other
•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
• 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 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 核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 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是由于嵌入式系 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 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 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 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 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
15
单片机具有以下特点
1、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些单片机的芯片只有人民币几元,加上少量 外围元件,就能构成一台功能相当丰富的智能化控制装置。
2、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好
单片机把各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减 少了各芯片之间的连线,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 力。而且,由于单片机体积小,易于采取电磁屏蔽或密封措施, 适合于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第2章 继电保护的硬件构成
1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继电器
继电器的作用:是一种能自动执行断续 控制的部件
控制原理:当其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 能使其输出的被控制量发生预计的状态 变化(翻转),如触点打开、闭合或电 平由高变低、由低变高等,具有对被控 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作用。
1. 继电器的分类和要求
34
实际应用:
• 语音处理: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增强、语音邮件、 语音储存等。 • 图像/图形:二维和三维图形处理、图像压缩与传输、图像识别、动 画、机器人视觉、多媒体、电子地图、图像增强等。 • 军事;保密通信、雷达处理、声呐处理、导航、全球定位、跳频电台 、搜索和反搜索等。 • 仪器仪表:频谱分析、函数发生、数据采集、地震处理等。
• 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以能最迅速地开发出满足应用 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 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 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 系统更是如此,如需要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
• 嵌入式微处理器比PC处理器应用更广泛:
• 全世界只有4%的计算机处理芯片用于计算机中:
电磁型
感应型
按照动作原理可分为:
整流型 电子型 数字型 电流继电器 电压继电器
按照反应的物理量可分为:
起动继电器
量度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功率方向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 频率继电器
瓦斯(气体)继电器
按照作用可分为:
中间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
出口继电器
4
5
6
晶体管时间继电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