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6)

合集下载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智能仪器作为关键的工具,在检测、测量、实验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此,本文将介绍智能仪器的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

一、智能仪器原理智能仪器的核心是芯片,通过将芯片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来实现智能化。

现代芯片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芯片作为控制部分是智能仪器的核心,通过内部的程序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是设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核心。

智能仪器的原理还牵涉到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如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这些检测方法和技术通常用于一些特殊的检测和测量领域,例如光学、材料、环保等。

此外,智能仪器的原理还包括中央处理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它们共同构成了智能仪器的核心系统。

中央处理器负责控制系统的运行,传感器负责检测并采集样品的相关数据,而信号处理器则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智能仪器设计在智能仪器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设备的制造材料。

制造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质量、使用寿命和处理效率。

通常情况下,智能仪器的制造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塑料和玻璃等。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智能仪器的功能需求。

智能仪器的功能设计应当围绕着样品的测量对象和测量对象的物理特性等进行考虑。

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部件的选择,包括芯片、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等。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智能仪器的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重点包括控制指令的设计、控制模式的选用、编码技术的应用等。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功能需求和硬件设计进行相应的编程和测试。

三、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在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部分应包括智能仪器的原理、发展历程、重要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实践部分则应包括智能仪器的制造材料、关键部件的选择、软件设计等。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基础理论。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的授课应以基础理论为主,特别是芯片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

丽水学院工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表

丽水学院工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表

数学史与 数学方法◇ 1-16(3,4 节)◇数学 121,122◇ 徐根海[103 人]
2203/50
大学物理 数字电子 (二)◇1技术◇116(3,4节) 16(1,2节) ◇物理学 ◇物理121 (光材)14 ◇余莉[39 ◇陈亚江 人] [23人]
2204/50
数字电子 技术◇116(3,4节) ◇物理122 ◇余莉[36 人]
量子力学◇116(1,2节)◇物 理122◇洪碧海 [36人]
2211/50
2212/50
概率论◇116(1,2节)◇信 计13◇李春娟 [37人]
2218/82
2222/156
2303/50
量子力学 ◇1-16(3,4 节)◇物理 121◇洪碧 海[39人]
2304/50 论文设计指导 书◇6-16(2节) ◇艺术设计(环 艺)12◇黄卫霞 [26人] 大学物理 (二)◇116(3,4节) ◇光源 141,142◇ 马松华[45 人]
借用[/工 程与设计 学院/成教 班固定教 室]◇(216)◇◇ [人]
16404/90
DSP及其应 供配电技 用◇1术◇116(1,2节) 16(3,4节) ◇电信 ◇自动化 121,122◇ 121,122◇ 蒋黎红[84 程明伟[78 人] 人]
自动化仪表及 过程控制◇116(1,2节)◇自 动化121,122◇ 叶国文/程明伟 [78人]
12A206/50 程序设计 基础(C语 言)◇116(3,4节) ◇计141◇ 卢敏[45人] 机电系统 设计◇116(5,6节) ◇机自 121,122◇ 张文辉[96 人]
12A208/54
信号与系统◇ 1-16(1,2节)◇ 电信131◇汪明 燕[43人]
12A210/100

智能仪器 第6章 总线与通讯系统

智能仪器 第6章 总线与通讯系统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第6章 总线和通信系统
测试仪器一般需要配置除控者功能(C)外的 其它9种功能,而输 出设备类的信号源、打印
机等就不需要配置控者功能(C)、讲者功能(T)、
源挂钩功能(SH)、服务请求功能(SR)、并行点 名功能(PP)。
接口功能通过接口消息来实现,接口消息
分为单线消息和多线消息。3根挂钩线和5根接 口管理线用来传送单线接口消息,而多线消息
串行通信按照数据流的传送方式可以分为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见图6-2。 (1) 单工通信:如图6-2(a)所示,在单工 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在单一通信信道上向同 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 送方向。 (2) 半双工通信:如图6-2(b)所示,在半 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必须 交替进行,同一个时刻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 据。
逻辑地 线和屏 蔽线
8
地线和屏蔽线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第6章 总线和通信系统
3.三线挂钩原理
图6-3 三线挂钩时序图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第6章 总线和通信系统
当控者已经将讲者和若干听者安排就绪后,通信过程如下: ①听者使NRFD为高电平(逻辑0),表示已经准备就绪,可以接 收数据。 ②讲者检测到NRFD为高电平(逻辑0)后,将数据放到数据线 (DIO1一DIO8)上,并将DAV设置为低电平,表示数据线上的数 据有效。 ③听者检测到DAV为低电平后,首先将NRFD设置为低电平, 表示开始接收数据。 ④听者在读取数据并妥善保存好数据的过程中,一直将NDAC 维持低电平,直到数据收过程结束,才使NDAC为高电平。 ⑤讲者检测到NDAC为高电平后,得知全部听者已经可靠接收 到本次数据,便将DAV设置为高电平,表示数据线上的数据已经 完成任务,不再有效。 ⑥听者检测到DAV为高电平后,得知讲者已经收到收条,本次 收条的任务已经完成,便将NDAC设置为低电平,使收条作废, 然 后 将 NRFD 设 置 为 高 电 平 , 准 备 接 收 下 一 字 节 的 数 据 。

实验四:标度变换(工程量变换)

实验四:标度变换(工程量变换)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实验中心 实验室:6A-222 实验时间 : 2014年6月20日Nx ——实际测量值所对应的数字量。

式(1)为线性标度变换的通用公式,其中A 0,A m ,N 0,N m 对某一个具体的被测参数与输入通道来说都是常数,不同的参数有着不同的值。

为使程序设计简单,一般把一次测量仪表的下限A 0所对应的A/D 转换值置为0,即N 0=0。

这样式(1)可写成:(2)在多数测量系统中,仪表下限值A0=0,对应的N0=0,则式 (2)可进一步简化为:(3)式(1)、式(2)、式(3)即为在不同情况下的线性刻度仪表测量参数的标度变换公式。

例1:某加热炉温度测量仪表的量程为200 ~ 800℃,在某一时刻计算机系统采样并经数字滤波后的数字量为CDH ,求此时的温度值是多少?(设该仪表的量程是线性的)。

解:根据式(2)已知,A 0 = 200℃, A m = 800℃,N x = CDH = (205)D ,N m = FFH = (255)D 。

所以此时的温度为例2:某压力测量系统中, 压力测量仪表的量程为400~1200Pa,采用8位A/D,设某采样周期计算机中经采样及数字滤波后的数字量为ABH,求此时的压力值。

解:A0=400Pa, A m=1200Pa,Nx=ABH=171, Nm=FF=255D ,N0=0 则:三、非线性参数标度变换实际上许多智能仪器所使用的传感器是非线性的,则上面的三个线性变换式均不适用。

此时,一般先进行非线性校正,然后再进行标度变换。

但是,如果能将非线性关系表示为以被测量为因变量、传感器输出信号为自变量的解析式时,则一般可直接利用该解析式来进行标度变换。

通过具体实例介绍。

例如,在差压法测流量中,流量与压差之间的关系为(4)式中:Q —— 流体流量;∆P ——节流装置前后的差压;mx0m x )A N N A A A +-(=200255205)200+-(800== 682℃mx0m x )A N NA A A +-(=m xm x N N A A =936Pa400255171400)-(1200 )(00=+⨯=+-=A N N A A A mxm x PK Q ∆=K —— 刻度系数,与流体的性质及节流装置的尺寸有关。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1040180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学时/学分:46/3(其中实验8学时)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介绍智能仪器的特点、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基本构成和先进控制技术。

本课程还着重介绍了智能仪器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掌握智能仪器的输入输出通道及接口技术、常用组件的原理及性能指标;理解智能控制系统误差的形成原理及自动校准和自诊断技术、基本抗干扰技术;2、能力培养目标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微机原理等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智能仪器的概念及其设计内容,学会利用单片机设计智能仪器的各种功能模块,了解每个环节上的抗干扰措施。

以便今后能从事智能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

3、素质培养目标(1)求实精神: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智能仪器的输入输出通道及接口技术、常用组件的原理及性能指标;理解智能控制系统误差的形成原理及自动校准和自诊断技术、基本抗干扰技术;了解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了解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硬件的基本构成及设计方法以及系统的调试方法。

2、教学难点:智能仪器中的抗干扰技术以及智能仪器系统的设计思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38学时)1导论了解22智能仪器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82.1模拟量输入通道掌握22.2高速模拟量输入通道掌握22.3模拟量输出通道掌握22.4数据采集系统掌握23智能仪器人机接口83.1键盘与接口掌握23.2LED显示及接口掌握23.3键盘/LED显示器接口设计掌握23.4CRT显示及接口了解13.5微型打印机及接口掌握14智能仪器通信接口84.1GPIB通用接口总线掌握24.2GPIB接口电路的设计掌握24.3串行通信总线掌握24.4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掌握25智能仪器典型处理功能65.1硬件故障的自检掌握25.2自动测量功能掌握25.3仪器测量精度的提高掌握15.4干扰与数字滤波掌握16电压测量为主的智能仪器66.1智能化DVM原理掌握26.2智能化DMM原理掌握26.3智能化RLC测量仪原理掌握2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注:实验类型代码为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研究;5—其它五、作业要求1、课外作业:布置与授课知识点相关课后习题2、阅读与自学:自学各种智能仪器的实用电路六、考核方式与考试范围1、考核方式:考试2、考试范围:全部教学内容1、教材。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后答案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后答案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后答案【篇一:《智能仪器设计》复习题及答案】>答:智能仪器有以下特点:(1)自动校正零点、满度和切换量程(2)多点快速检测(3)自动修正各类测量误差(4)数字滤波(5)数据处理(6)各种控制规律(7)多种输出形式(8)数据通信(9)自诊断(10)掉电保护。

2、简述智能仪表的设计思想和研制步骤。

答:智能仪表的设计思想是根据仪表的功能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自顶向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地按仪表功能层次把硬件和软件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和调试,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总调。

智能仪表的研制步骤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确定任务、拟定设计方案阶段;硬件、软件研制及仪表结构设计阶段;仪表总调、性能测试阶段。

3、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扩展外部存储器用哪几个i/o端口?答: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扩展外部存储器用p0和p2口。

4、在8031扩展系统中,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共处一个地址空间,为什么不会发生总线冲突?答:因为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虽然共处一个地址空间,但它们的控制信号是不同的,其中8031的为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而和为片外数据存储器的读和写选通信号。

5、mcs-51有哪些中断源?它们各自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什么?答:mcs-51有5个中断源,它们分别是外部中断0、定时器0、外部中断1、定时器1和串行口。

它们各自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见下表。

6、当使用一个定时器时,如何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较长时间的定时?答:首先用定时器定时一个时间,然后在数据存储器中设置一个计数器,通过计数器对定时器的溢出次数的累计即可实现较长时间的定时。

7、试述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结构形式及其使用场合。

答:模拟量输入通道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之分。

多通道的结构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1)每个通道有独自的放大器、s/h和a/d,这种形式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2)多路通道共享放大器、s/h和a/d,这种形式通常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数据采集系统。

自动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基本系统设计原理与要求

自动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基本系统设计原理与要求
自动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基 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求
第2章 智能仪器基本系统的设计
EPROM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 ROM)芯片可重复擦除和写入,解决了PROM芯片只能 写入一次的弊端。EPROM芯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在 其正面的陶瓷封装上,开有一个玻璃窗口,透过该窗口, 可以看到其内部的集成电路,紫外线透过该孔照射内部芯 片就可以擦除其内的数据,完成芯片擦除的操作要用到 EPROM擦除器。EPROM内资料的写入要用专用的编程 器,并且往芯片中写内容时必须要加一定的编程电压 (VPP=12—24V,随不同的芯片型号而定)。
自动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智 智能仪器基本系统的设计
EEPROM
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可用户更 改的只读存储器(ROM),其可通过高于普通电压的 作用来擦除和重编程(重写)。不像EPROM芯片, EEPROM不需从计算机中取出即可修改。在一个 EEPROM中,当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是可频繁地重编 程的。EEPROM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闪存,其应用通常 是个人电脑中的电压来擦写和重编程。
自动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基 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求
第2章 智能仪器基本系统的设计 EPROM的型号是以27开头的,包括低功耗的 COMS 器件 27Cxxx,如:27C32、27C64、27C128、27C512 。 如27C020(8*256K)是一片2M Bits容量的EPROM芯片。 EPROM芯片在写入资料后,还要以不透光的贴纸或胶布 把窗口封住,以免受到周围的紫外线照射而使资料受损。 EPROM芯片在空白状态时(用紫外光线擦除后),内部 的每一个存储单元的数据都为1(高电平)。
自动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基 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求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报告题目:智能型温度测量仪院别: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班级: xxx姓名: xxxXxxXxx指导老师: xxx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1.1系统设计任务 (2)1.2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2)1.3系统概述 (2)二、系统总体设计................................................. - 2 -整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2)三、硬件电路设计及工作原理....................................... - 3 -3.1参数采集模块设计 (3)3.2显示温度模块和显示时钟介绍 (3)3.3具体硬件电路原理分析 (4)四、软件设计...................................................... - 7 -4.1主程序流程图 (7)4.2DS18B20温度读取程序(如图9) (8)4.3DS18B20温度传感器初始化 (8)4.4读出温度子程序 (9)4.5DS18B20的读写时序 (10)4.6按键流程图 (12)五、主要技术指标的测量........................................... - 12 -六、结论......................................................... - 13 -结束语........................................................... - 14 -附录:硬件原理图.................................................. - 15 -引言: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对一数字化测频装置进行原理设计,要求被测信号频率范围为1Hz ~10M Hz ,最慢1秒钟能得到一个测量结果,同时希望测量精度尽可能高,设测频装置所用计数器的最高计数频率为10M Hz 。

最后分析所设计装置的测量精度。

解:被测信号频率范围较宽,因此选用测频法与测周法相结合的方法。

由题意选取1,10t f Mφ==中界频率:最大测量误差为出现在中界频率处,为:1/20(/)3162f f t Hzφ=≈()()142max 1/ 3.1610f f t f φ−∆=±=±×f<3162H z 采用测周法;f>3162H z 采用测频法。

对于这种频率变化范围较宽的被测信号,还有别的方法吗?2.2.1.4 多周期同步法除前面介绍的测频法和测周法两种测量方法外,还有另外一种测量方法:多周期同步法。

多周期同步测量的原理波形如图所示。

多周期同步法的测量过程:①首先打开参考闸门,此时计数器并不开始计数,等到被测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才开始计数。

③当参考闸门关闭时,计数器并不立即停止计数,而是等到被测信号上升沿到来时才结束计数,完成一次测量过程。

闸门实际打开的时间为t 。

由于计数器的开闭与被测信号是完全同步的,因而不存在对被测信号计数的±1个字误差。

②被测信号由计数器A 计数,时基脉冲由计数器B计数。

计数器A计数器B多周期同步法的测量结果与误差分析:实际闸门时间为t ,在此时间内,若计数器A 测得的被测信号的计数值为N X ,计数器B 测得的时基信号的计数值为N 0,已知时基信号的频率为,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f φX N 0N ()0/X X f N N f φ=(1)测量结果计数器A计数器Bdf X =-(N X /N 02)dN 0分析f X 的测量误差时只需考虑N 0的测量误差。

上式对N 0微分可得:由前面分析可知,dN 0=±1,则测量的相对误差为:(2)误差分析()0/X X f N N f φ=被测信号频率:()0/1/1/X X f f N tf φ∆=±=±对比测频法与测周法相结合的方法的最大测量误差:()121/f t φ±多周期法精度更高结论:在相同的闸门时间t (最大测量时间)及时基频率(最高输入频率)的条件下,测量误差减小倍。

例如当=100MHz 、t =10ms 时,采用多周期同步法时的最大测量误差为,而采用测频法和测周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时的最大测量误为,二者相差1000倍。

610−±310−±多周期同步法误差:测频+测周法误差:()1/tf φ±()121/f t φ±()12tf φf φf φ2.2.2 脉冲宽度调制(PWM, Pulse-Width Modulation )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就是通过改变脉冲占空比大小来实现改变输出信号的大小的一门技术。

l 什么是占空比?如右图所示,设高电平宽度为t H ,低电平宽度为t L ,脉冲周期为,则占空比表示为如下:t t 100%100%t t H H H L PWMt =×=×+占空比占空比可从0%~100%连续可调。

PWM H L t t t =+t Ht Lt PWMl 脉冲宽度调制的工作原理脉冲宽度调制的工作原理如图2.17所示:(a )为脉冲信号频率(周期)固定,但占空比可调的PWM 信号(b )图(a )中PWM 信号的平均值可以通过控制(即占空比)来调节输出信号平均值的大小。

t H PWMt 这也就是说,图(a )所示的数字信号经滤波后转换成了如图(b )所示的模拟信号,即通过PWM 及相关的辅助电路可实现数字量(D )到模拟量(A )的转换(D/A 转换)。

l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实现对于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智能仪器而言,产生PWM信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不带PWM的微处理器,如AT89C51等,可以通过内部定时器通过软件模拟的方法来完成。

(2)自带PWM的为处理器,如C8051F***系列,因为自带PWM功能,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l举例:PWM技术可用于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直流伺服电机有电磁式、永磁式、杯形电枢式、无槽电枢式、园盘电枢式、无刷式等多种类型,还有一种特殊的直流力矩电机。

不管哪种类型的直流伺服电机,电机的转速由电枢电压决定,在励磁电压和负载转矩恒定时:电枢电压越高,电机转速就越高;当电枢电压为零时,电机停转;当电枢电压极性改变时,电机就反转。

如何通过PWM技术来实现对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呢?转速ß电枢电压大小ß占空比用PWM 技术实现直流伺服电机开环调速的结构原理如图2.18所示。

图2.18 开环脉冲宽度调速系统原理图直流伺服电机的平均转速Vd 与占空比D 之间的关系如图2.19所示。

图中,Vmax 为电机最高转速,D 为占空比。

由图可见,Vd 与D 的关系近似为Vd =VmaxD采用场效应管作为驱动器的开环PWM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原理如图2.20 所示(只能正转)。

图中,51系列单片机的P1.0输出的PWM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器隔离后由场效应管驱动电机(光电耦合器的作用是切断以单片机为主的控制系统与以电机等为主的控制现场之间的电气联系而提高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

PWM的频率为500Hz(即T为2ms)时能使直流电机平衡运转,当占空比从0%~100%时,转速以1%的变化率连续可调。

101光电耦合器2n定时时间=(—计数初值)×机器周期;初始化程序CONTL: MOV TMOD, #01H;定义T0方式1MOV IE,#82H;允许T0中断MOV IP,#02H;定义T0为高优先级MOV TH0,#0FAH;T0预置64136(=65536-1400),实际计数1400MOV TL0,#88HSETB00H;置输出“1”标志SETB P1.0;电机转动P1.0输出“1”SETB TR0;启动定时器.;T0中断服务程序T0INT:CPL00H;状态标志求反CPL P1.0JNB00H,T0INT1MOV TH0,#0FAH;预置64136MOV TL0,#88H;计数1400(=2000×70%),1400×1μs=1.4msSJMP T0INT2T0INT1:MOV TH0,#0FDH;预置64936(=65536-600),实际计数600MOV TL0,#0A8H;计数600(=2000×30%),600×1μs=0.6msT0INT2:RETI初始化程序:CONTL: MOV TMOD, #01H;定义T0方式1TMOD:工作方式控制寄存器MOV IE,#82H;允许中断,允许T0中断;IE: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MOV IP,#02H;定义T0为高优先级IP: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MOVTH0,#0FAH ;T0预置64136(=65536-1400),实际计数1400MOV TL0,#88H 定时时间=(—计数初值)×机器周期2n ()31661.4102110x −−×=−××162140065536140064136x =−=−=SETB00H ;置输出“1”标志SETBP1.0;电机转动P1.0输出“1”SETB TR0;启动定时器0TCON:启停与中断控制寄存器T0中断服务程序T0INT:CPL 00H ;状态标志求反CPL P1.0JNB 00H,T0INT1 ;为0跳转到T0INT1MOV TH0,#0FAH ;预置64136MOV TL0,#88H ;计1400(=2000×70%),1400×1μs=1.4msSJMP T0INT2T0INT1:MOV TH0,#0FDH ;预置64936(=65536-600),实际计数600MOV TL0,#0A8H ;计数600(=2000×30%),600×1μs=0.6ms T0INT2:RETI 定时时间=(—计数初值)×机器周期2n ()31660.6102110y −−×=−××1626006553660064936y =−=−=练习题:根据下列条件,采用软件方法产生PWM 信号:设MCS-51系列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 OSC =6MHz ,若t PWM =2ms ,PWM 信号的占空比为50%,试确定相应的计数值x 和y(x,y 分别为和t H 和t L 对应的计数初值)。

为获得最小的非零占空比,x 和y 的值分别为多少?解:t PWM =t H +t L =2/1000st H =(216-x)·12/fosc=2(216-x)·10-6t L =(216-y)·12/fosc=2(216-y)·10-6为获得50%的占空比,要求t H = t L ,即x=y ,这样2(216-x)·10-6=10-3x=216-500=65036=y为获得最小的非零占空比,t H =min>0,则x=216-1=65535,t H =2·10-6t L = t PWM -t H =2·10-3-2·10-6= 2 (216-y)·10-6y=216-999=64537定时时间=(—计数初值)×机器周期2n当电机需要按两个方向运转时,可采用原理如图所示的控制电路。

图2.21中的驱动电路中,采用了H桥电路实现电机的换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