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力学实验复习专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之力学实验题(含答案)

力学实验题一、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37分)1.(2015•营口)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 运动.根据________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________ 图和________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2.(2017•成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________位置.(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___m(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A.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B.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C.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D.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构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________.(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3.(2017•河池)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升高.(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3)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2017•广西)如图甲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 A=m B<m C.(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___(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2)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________,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4)分析比较________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5)综合上述可知,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________.5.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的大小,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3)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相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4)该同学还想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个设计方案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6.(2017•淮安)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运动.(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③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 J ,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________.(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7.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____.(3)下表是小明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并由表中数据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为F 1L 1=F 2L 2的结论,这明显是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___.(4)小红实验时,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小红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正确的记录了钩码重和力臂.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造成为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实验探究题1.【答案】(1)匀速运动;二力平衡(2)甲;乙(3)不变(4)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或拉动木块匀速运动非常困难)【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图甲和图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拉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4)实验中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进行读数,而很难保证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会造成测力计的读数困难.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乙;(3)不变;(4)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或拉动木块匀速运动非常困难).【分析】(1)要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要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4)实验中很难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答案】(1)水平(2)0.15(3)A(4)F3L3+F2L2【解析】【解答】解:(1)为了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1.5N×0.1m=1N×L2,得:l2=0.15m;(3)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目的使杠杆稳定,但对杠杆的平衡无影响,故A符合题意;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则多个钩码总重力无法确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会对力的真实值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会影响杠杆的灵敏,对测量结果造成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右侧F3L3+F2L2=2G×2L+2G×4L=12GL;杠杆左侧F1L1=4G×3L=12GL,故左侧等于右侧,故F3L3+F2L2=F1L1.故答案为:(1)水平;(2)0.15;(3)A;(4)F3L3+F2L2.【分析】(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重力的方向跟杠杆垂直),同时能够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答;(3)对各选项分析解答;(4)无论两侧挂几组钩码,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力与力臂,因此,求出每一个力与相应力臂的乘积,再相加,就是整个这一侧的结果,同样表示出另一侧,看两者是否平衡.3.【答案】(1)匀速(2)3.2;62.5%(3)不变【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2)由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2N;有用功:W =Gh=6N×0.1m=0.6J;有总功:W总=Fs=3.2N×0.3m=0.96J,第2次机械效率为:η= ×100%= ×100%=62.5%;①处数据应为3.2,编号②处数据应为62.5%.(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额外功:W额外=G动h,有用功:W有=G物h,总功:W总=W额外+W有=G动h+G物h,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当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时,G动与G物均不变,由上式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故答案为:(1)匀速;(2)3.2;62.5%;(3)不变.【分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由测力计分度值读数,分别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η= ×100%求第3次的机械效率;(3)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根据η= = ,分析讨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变化.4.【答案】(1)重力势;距离s(2)惯性;阻(3)大(4)甲丙(5)车速【解析】【解答】解:(1)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其动能大小是通过小木块移动的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2)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惯性,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甲丙两组实验中物体的质量不同,其高度相同,甲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5)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车速.故答案为:(1)重力势;距离s;(2)惯性;阻;(3)大;(4)甲丙;(5)车速.【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4)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5)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可用影响动能的因素分析,由于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对于质量较大的车,允许的速度就比质量较小的车的速度低.5.【答案】(1)控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质量(2)木块移动的距离(3)速度(4)错误;压缩程度相同,小球的动能相同,对木块做的功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解析】【解答】(1)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的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2)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小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小,小球具有的动能就越小;(3)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同,小球的速度不同,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小球的动能不同;(4)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小球获得的动能相同,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相同,无法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013年全国物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力和机械(含答案)

2013年全国物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力和机械(2013·安徽)14.如图,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若将动力的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A.动力臂增大,动力增大B.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C.动力臂减小,动力减小D.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答案:D(2013·淄博)9.下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答案:D(2013·雅安)6.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 他们设计了如图3 所示的四种方案(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答案: C(2013·雅安)16. 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 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9 所示。
木块在运动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答案:D(2013·浙江)17.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
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答案: C(2013·福州)6.如图4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2013·福州)11.如图7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对它的支持力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2013· 泰安)9.下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2013· 湖北)38.如图装置为某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时发明的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选择一根长l 米的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左侧离中点10 厘米的A 位置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50克、容积为80毫升的容器。
2013年辽宁省中考物理力学实验题压轴题

2013年中考物理力学实验题压轴题2013.61.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拉动木块;若拉力大小为2 N,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若在木块上放一重物(如图乙),重复上面的实验,拉力大小为2.6 N,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2)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仍平放在长木板上,测得剩余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3)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呢?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
①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②分析论证:。
2.大家都知道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赵乐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的道理,做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他将妈妈新买的四块相同的香皂,一块平放、一块立放、两块叠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如图所示)。
实验中,他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如果他想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应该选择_________两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他设计的实验表格补充完整。
(只设计项目,不填写内容)如果他想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应选择_________两图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
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结合,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
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及上升的高度h。
201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力和运动

2013年全国各地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力和运动(二○一三年福州市)6.如图4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答案: C(二○一三年福州市)11.如图7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答案:11.D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对它的支持力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2013年庆阳市)4.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D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 D.汽车轮胎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2013年庆阳市)16.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16.行船太阳答案:(2013年武汉市)10.“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答案:C(2013年武汉市)1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答案:B(2013年武汉市)22.(3分)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
如图所示,小朋友一只脚踏上滑板车之后与踏上之前相比,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强会;小朋友的另一只脚用力蹬地,使踏板车向右滑动起来,脚离地后,由于,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班级姓名学号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 AB=______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 AC=_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_____m/s。
2.小海想知道消毒酒精的密度,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子秤、玻璃杯,注射器等进行测量:给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精,测得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09.4g;用注射器从玻璃杯中抽取部分酒精,如图所示,其体积为_________m3;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92.2g。
则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测量结束整理器材时,小海发现电子秤显示的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减小为91.9g,其原因是酒精易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小南在实验室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下面是他实验中的主要步骤。
请你把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小南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80.9g;(3)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液面静止时如图乙所示;(4)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 g ;(5)根据小南测得的数据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 3。
4.小海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写出图丙中箭头所指的结构名称:______;(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3)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 3;(5)将倒空后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将最小为5g 的砝码放入右盘时,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应______,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测出倒空后的烧杯的质量为37g ; (6)小海所配制的盐水的密度为______g/cm 3;(7)评估小海的实验方案可知,他测出的盐水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质量和密度(三)有关测量物质的密度问题(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质量和密度(三)有关测量物质的密度问题(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为了测量液体的密度,小郑和小贾采用了不同方法。
(1)小郑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_______,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2)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①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如图乙所示;(3)根据实验测得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kg/m3,小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液体密度会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为了使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小郑可以把实验(2)中的实验步骤的顺序更改为_______(填实验序号);(4)小贾利用简易密度计来测量另外一种液体密度;①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
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体中竖直漂浮;①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丙_______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该液体中的情景如图丙(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且H大于h;从图像可知该液体密度_______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该液体和水的密度,那么液体密度可表示为ρ液=______。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2.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46g。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g;(3)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经计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kg/m3。
15.中考物理专题03 力学实验(一)

专题三力学实验(1)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重力 和 支持力 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 减速 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和内能 ;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不守恒 ,但能量的总量 不变 ;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2013中考力学实验题

实验专题复习1、研究物理量影响因素类:实验的原理:滑动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动能、重力势能。
(1)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3)由图A和B可得结论:(4)由图B和C可得结论:(3)液体压强1.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呢?”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3)比较c、d图实验,说明;(4)比较d、e图实验,说明(5)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否相等,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6)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Pa(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为28mm),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4)动能1.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l: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S2:.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力学实验复习专题(附答案)力学实验探究题1、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 的.(2)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A 、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8gB 、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48g,D 、计算出花生油的密度。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根据图甲所示,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总质量(g )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g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 3)花生油的密度(g/cm 3)148108(3)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2、我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种植大户王叔家长10m ,宽8m 的仓库中堆了1m 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
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 _____________, 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 、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3-8所示,菜籽质量为__________g 。
c、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___________,读出体积为80cm 3。
d 、计算出菜籽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kg/m 3,王叔家仓库菜籽总质量为__________kg 。
3、某老师巧妙设计了一个“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①将两个已调好的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 1和G 2;③将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 3和G 4;(1)已知G 1=0.94N ,G 2=0.40N ,G 3=1.1N ,G 4=0.5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量是 _____ N ,小石块的体积是 ____ m 3;小石块的重量是______ N ;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 3;(3)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将会怎样?理由是?4、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1)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他应。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g。
④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 kg/m3。
2)在密度的测量过程中,若所使用的托盘天平的砝码已经生绣,会导致质量的测量结果。
5、如图,某小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a 和 c图是木块与木板,b 图是木块与毛巾)(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2)比较(a)、(c)两步,你能得出的结论是.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7、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及同一高度滑下,在不同材料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位置上,则:(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从克服摩擦做功的角度看,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平面给小车的摩擦越小,小车克服摩擦所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3)探究得到的推论是8、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 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 A、h B、h C的位置滚下(m A=m B<m C,h A=h C>h 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1)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3)实验中让静止的小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下图中的(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 b , 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 P C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0、小明同学学习了“力”有关知识后,决定探究“风”对纸片作用力的大小。
他用电吹风、测力计、迎风面积相同但迎风面形状不同的纸片做了如图(a)、(b)、(c)、(d)所示的实验。
其中,图(a)、(b)、(c)三次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相同,图(d)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比前三次实验时的风速大。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a)、(b)、(c)三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14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做了如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c、d图实验,说明________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__________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 .(6) 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水的液面高度差为28mm),由此她发现按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12、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A.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 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 根据p=,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5)小玮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
她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写出一条)。
(6)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
13、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如图18,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14、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 /N物体上升的高度h /cm测力计的示数F /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1 6 3 2.5 92 6 5 2.5 17 3682.524(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