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浅析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不断更新,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这就给高层建筑分析及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高求,如何才能高效保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及稳固性,是工程师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提高结构重要部位的延性,防止截面钢筋超配1).要使高层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办法是使结构中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很高的延性。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济的办法是有选择有重点的提高结构中重要构件或某些构件中关键部位的延性。

在结构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的延性;对偏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侧构件的延性;对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抗侧力构件,应着重提高第一道抗震防线构件的延性。

2).使结构能进入弹塑性状态,并能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抗御更高烈度的地震,从而达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就必须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才能使结构在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形成合理的延性较大的屈服机制。

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必须注意构件截面纵向钢筋的超配现象,同时也要注意材料的超强问题。

2注意高大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对高层建筑来说,在抗震设计中,房屋的高宽比是一个需慎重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板式高层住宅,其立面高度很大而房屋进深尺寸有限,即高宽比超过了规范限值,也就是说建筑愈瘦高,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就愈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就愈严重,巨大的倾覆力矩在柱中和基础中引起的拉力和压力比较难处理。

结合几年来的工程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1).对整个建筑进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使地震作用下的倾覆力矩与相应的重力荷载在基础与地基交界面上的合力作用点,不应超出力矩作用方向抗倾覆构件基础边长的1/4。

2).加大建筑物下部几层的宽度,使其满足规范高宽比的限值,但尽可能避免形成大底盘建筑。

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施工中常见问题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施工中常见问题论文

浅析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梁、柱所组成,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由荷载、专业配合、构造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abstract: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columns, is a kind of earthquake, wind better structure and system, the lateral stiffness of this system, a flexible layout, easy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uilding set up a large room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is widely used. prone to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y the load, professional co-ordination structur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al desig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问题的提出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因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是我国目前在高层建筑领域里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最早于1972年,应用于芝加哥的gateway building (36 层137m)。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设计原则;熟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工程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变形和耐久性等;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4.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包括梁、板、柱和墙等常见构件的受力特点;5.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极限状态设计和荷载组合等;6.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生动地展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压力机、混凝土试件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的知识和技能。

毕业论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毕业论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XX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姓名:XXX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XXXX起止日期:X年X月X日—X月X日指导教师:X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说明书(学生填写)题目: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目录题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 (2)摘要 (3)前言 (4)第一章混凝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 (5)1.1 混凝土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控制简述 (5)1.2 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原因 (5)1.3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内容..................................................................................................................................... 5~11第二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概念 (12)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简介 (12)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简介 (12)2.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2~13 2.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3~20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设计1 .. (20)3.1 工程基本信息 (20)3.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0~24第四章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设计2 .. (24)4.1 工程基本信息 (24)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26第五章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设计及质量控制 (27)5.1 工程基本信息及简介 (27)5.2 高等级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7~35总结与体会. (36)谢辞 (37)参考文献 (38)说明书评语......................................................................................................................................................................................39~4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质量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介绍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超长结构中的具体设计方法;同时论述预应力设计对指导施工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长结构;预应力结构;设计1前言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为现代高层建筑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塑空间。

通常可使建筑物在同一竖直线上,上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等。

以满足综合性的不同需要。

本文所介绍的工程设计是一幢集办公、休闲为一体的高档办公楼。

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益阳市赫山区,建筑面积31000m2,地上21层,地下一层,总高度为83m。

其中一层为大型商场,二层为餐厅,三层为娱乐场所,四层及以上为公寓和办公楼。

工程结构形式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裙楼为超长结构,结构平面布置随建筑变化而逐层变化,图1为四层的结构平面图,楼层主、次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3结构方案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混凝土材料收缩和环境温差的作用下发生的体积缩小变形从而增大结构构件的拉应力,当该拉应力大于构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构件即开裂。

对此,现行规范中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为45~55m。

本结构纵向长度近159.6m,远超过上述规定,而且6个剪力筒大大增强其中间混凝土楼面水平侧向约束。

如增加两道或三道结构伸缩缝,必须采用从基础到顶层增加双梁双柱来实现,这除了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之外,还大大影响了使用功能和建筑要求。

设计采用预应力技术解决这一结构超长问题,通过对结构施加预应力,在结构中预先产生压应力。

使其抵消超长结构在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

理论与实践证明预应力对控制超长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有效的。

预应力除了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作用之外,其主要作用是能有效抵抗竖向荷载并明显降低构件尺寸。

经初算,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8.4m跨主梁的梁高可由原来普通钢筋混凝土主梁的700mm降为500mm,次梁梁高可由600mm降为450mm,16.4m跨主梁的梁高可由1600mm左右降为900mm~ 110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桥梁等施工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建筑类型与结构体系也变得复杂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这无疑给工程设计者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一直是工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作为工程设计者一定要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及自身责职所在。

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目前建筑、桥梁等施工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造型新颖独特,工程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知道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者一定要劳劳把好质量这一关。

然而我们却看到,近年来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事件频频出现,这不得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热切关注。

因此,对于设计者来说如何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正确掌握工程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结构形式、计算依据,已成为目前工程设计者共同且最棘手的难题。

下面笔者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一.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方面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不少设计者在地下室底析设计中往往忽视建筑物发生沉降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建筑物发生沉降必定会带来一定的附加应力。

基于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极其容易发生沉降变形,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地下室底板承载力从而导致开裂现象出现,对底板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对于采用天然地基的地下室底板来说,威胁就更大了。

那么,如何合理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使之更安全呢?这就要求设计者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当受沉降影响不大时,建议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通过褥垫来处理解决。

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对地下室底板的不同影响,尽可能的把各种安全隐患考虑到设计中来,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论文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论文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论文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共30层,主要用于商业办公和居住。

为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结构安全,我们决定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设计目标1.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3.节省投资,降低建筑成本。

4.确保建筑物的美观性。

三、设计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柱、梁、板等构件,使结构受力均匀。

2.优化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优化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节约资源:选用高效材料,降低材料消耗。

4.确保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四、设计方案1.结构体系(1)基础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扩展基础。

(2)柱子:柱子截面尺寸根据受力需求确定,采用矩形截面。

(3)梁:梁截面尺寸根据受力需求确定,采用矩形截面。

(4)板:板厚根据受力需求确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板。

2.构件设计(1)柱子设计:柱子截面尺寸、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确定,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梁设计:梁截面尺寸、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确定,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3)板设计:板厚、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确定,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3.结构连接柱子、梁、板等构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确保结构整体稳定性。

4.结构计算本项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包括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计算结果,调整柱、梁、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以满足受力需求。

五、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先进行基础施工,然后依次施工柱子、梁、板等构件。

2.施工方法: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六、项目优点1.结构安全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建筑物使用功能齐全,室内环境舒适。

3.投资节省,建筑成本降低。

4.建筑物美观性较高。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虽然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但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把握好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可以减少很多的工程事故,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保障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引言从传统的观念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多优点,它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取材容易和造价可观的优点,但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主要耐久性,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是毋庸置疑的,虽然钢筋容易发生腐蚀,但是有混凝土的保护层的包裹,钢筋不能和空气接触,钢筋不会发生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是相当长的。

所以成为了世界工程建筑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

当然这只是从传统的观念来看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符合科学的探索观点的,正是由于人们收传统观念的影响,只片面了考虑的混凝土的耐久性,忽视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耐久性,并且很多地区属于地震多发段,地震对其的危害相当的大,所以抗震性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高层建筑中,抗震性尤为重要,越是楼层高,高楼层的顶部在受到地震作用时侧向位移也越大,就更容易发生坍塌的危险。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来分析设计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虽然混凝土结构存在的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2.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首先便是混凝土的自身问题,混凝土内部存在碱性的水化物,当大气环境里的CO2侵入混凝土内部时,会使得混凝土中的这些碱性水化物与CO2发生中和反应,也就是使得pH 值下降,俗称混凝土的碳化过程。

这个过程会让混凝土急剧收缩,导致混凝土开裂,加上碳化也会破坏钢筋外表面的氧化膜,使得钢筋容易锈蚀,发生危险。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使得内部孔隙率降低,混凝土内部更加的密实,提高了抗渗透性能,减缓了外部有害物质的入侵。

值得注意的是当混凝土中加有碱活性的骨料的时候,在露天潮湿环境下,碱与骨料里的活性颗粒会产生反应,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裂缝,加速侵蚀性物质的入侵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设计规范不可能就所有问题给出规定,规范许多要求也有其适用范围,程序的计算结果更是应复核后采用。

设计人应先进行结构概念设计,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构件布置,使结构传力路径尽可能短,刚度均匀且适当。

然后结合受力分析,来灵活进行结构设计。

不应当迷信计算结果,也不应当把规范当教条。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
在工程实践中,大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采用的都是比较常规的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采用框架结构或带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或框支剪力墙结构;A级高度的办公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筒结构。

本文主要总结个人在工程实践中对这类常规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许多大跨度公共建筑,如剧院、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主要结构特征不在混凝土结构上,一般以大跨度的钢结构为主要特征,楼层概念也往往不明显,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1 结构布置中的常见问题
框架结构布置灵活,在中小学、商业裙楼、住宅公建配套等多层结构大量采用。

抗震设计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如遇到局部的大开间如风雨操场等需要布置单跨框架时,应在两侧布置剪力墙或多垮框架,以避免单跨框架的抗侧刚度超过总抗侧刚度的50%[1],同时应避免一端全为单跨框架的情况。

出于建筑功能的要求,往往楼板大开洞,必要时应考虑楼板断裂后分成多个单体来复核抗震承
载力。

楼梯布置应避免偏置,但工程实践中很难避免;另外楼梯对结构的影响也并没有很合理的设计方法,工程中罕见采用滑动支座来降低楼梯对主结构的影响。

在多层住宅中,为了不露柱需要,工程上较多的采用异形柱,从施工质量来看,个人建议尽可能少用异形柱,异型柱较多时在楼梯间电梯间等可能的位置增加剪力墙。

高层住宅基本上采用剪力墙结构或框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刚度大,从体系上来说,没有梁结构都是成立的,边框梁目的是保证楼板的平面内抗弯能力。

住宅设计时,内部梁的布置应优先满足建筑要求,然而工程上常见剪力墙面外单挑悬臂梁来支承大跨梁,这不合理,宜做一块大的异型板,至少板底筋贯通。

两墙之间的连梁在风载作用控制,往往为设计所忽略,连梁在抗风设计时,折减系数不应当取0.6,应按折减系数1.0来补充计算复核连梁,尤其是联肢墙。

住宅设计经常出现中部电梯间位置楼板不满足5m的要求,优先采用把电梯间、楼梯间的剪力墙合理布置,形成结构的核心筒。

水平力已经直接传递给核心筒,从体型上就不是规范所指的十字型,同时核心筒内壁的楼板也不存在不连续的问题。

框支剪力墙结构由于底部大空间,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活动场地而在住宅中应用的越来越多,由原来主要用在商住项目到现在普遍采用二层转换以腾出首层高间给住户活动。

局部的车道转换,控制剪力墙转换面积不超过10%,可以认为是局部转换,不属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10%的剪力墙面积应当是分方向统计,可以扣除与柱重叠的面积。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基本上布置合理可以做
到仅2.5项超限(广东省标准):竖向构件不连续、凹凸不规则,扭转I类不规则,无需进行超限审查。

凹进位置的布置拉梁,应视为凹凸不规则而不是楼板不连续,中部楼梯及电梯间布置成为较完整的核心筒以使结构避免中部的楼板不连续。

电梯及楼梯间是否形成核心筒,规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及指标,如承受总抗倾覆弯矩或剪力的比值,概念上剪力墙+强连梁形成筒体基本上就是一个核心筒,但往往受建筑布置的影响,往往导致某一边断开不能形成完整的筒体。

通过加强局部楼板,让中部的强抗侧力构件能协同工作,应当也能看成是核心筒。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J 15-92-2013(以下简称《广东省高规》)取消了周期比限制,这是建立在有效控制扭转位移比的前提下的。

研究表明扭转位移比更能反映结构的扭转效应[2]。

这在框筒结构体现的更为明显,当外框架刚度不是特别强时,双向对称的结构很容易出现周期比不满足高规的要求甚至第一周期是扭转周期,但是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比非常小。

如果核心筒稍微偏置,扭转周期含一定的平动分量,周期比反而能满足规范要求,这是相当荒谬的。

2 结构计算的一些经验
超限高层需要进行时程分析,天然波的选择相当令人困扰。

从概念上,天然波应当选择同样频谱特征的地震波,根据规范要求应满足对应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超过20%(满足这要求,底部剪力也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然而通过谱分析计算就会发现,普通
的天然波频谱在高周期分量都远小于规范反应谱,要满足规范,需要到地震局购买吻合结构周期与场地的天然波。

普通天然波的频谱在长周期的分量下降的比规范反应谱快,计算得出的内力也一般比反应谱法计算的小。

如果特别挑选高周期存在较大值的天然波,则计算结果在某些楼层会比规范反应谱法计算的要大。

在广东省的实际工程中,往往是采用2条PKPM(或EBABS、MIDAS等程序)自带的天然波和一条人工波来进行计算,天然波采用放大系数以满足规范要求,应当是地震的不确定性太大,就没有象某些省份那样强制要求去地震局购买与结构周期吻合的天然波。

时程分析通常用于分析结果的危险破坏位置,设计上还是应当以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为依据。

相应的动力弹塑性(EPDA)的分析结果也不如弹塑性静力分析(PUSHOVER)的结果可信。

柱的抗剪能力一般情况下取决于纵筋,应当校核PKPM连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只要一边有梁(剪力墙)的情况下,面外就算无支承,程序都会按楼层有支承而取默认的计算长度。

连层柱由于刚度小,剪力小,如果按照计算结果配筋,会导致在大震时别的框架出现铰时不能有效抵抗侧向力,宜补充框架梁按非连层柱计算剪力,然后按柱的实际跨度来计算柱端弯矩,当然这比较偏于安全考虑,实际上剪力弯矩可以略小一些。

某些工程框支柱为三层的连层柱,由于外围有框架梁,程序柱的计算跨度有误,导致配筋结果不能满足JGJ 3-2010(以下简称《高规》)中第10.2.17条要求。

PKPM在计算框架梁及框支梁剪力时,按《高规》6.2.5计算时,
梁的计算跨度是有问题的,是按梁段的两节点来取的,而不是按柱节点间距取。

进行超限结构计算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性能目标。

一般结构按常规设计,规范认为是能满足C级性能目标的,不需要特别验算。

对于复杂高层及复杂结构,就应当按选定的性能目标进行计算复核。

如一般情况A级高度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性能目标是等级C,但是其中冗余度小的悬臂转换构件应当采用等级B的性能目标。

3 结语
设计规范不可能就所有问题给出规定,规范许多要求也有其适用范围,程序的计算结果更是应复核后采用。

设计人应先进行结构概念设计,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构件布置,使结构传力路径尽可能短,刚度均匀且适当。

然后结合受力分析,来灵活进行结构设计。

不应当迷信计算结果,也不应当把规范当教条。

参考文献:
[1]DBJ 15-92-2013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李英民,韩军,刘建伟.建筑抗震设计扭转周期比控制指标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30(6):77~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