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
古建筑实习报告3篇

古建筑实习报告3篇古建筑实习报告篇1(2320字)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
她始建于宋朝绍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村中古民居鳞次栉比,由于宏村地势偏远,据说只在太平天国时曾遭战劫,一把火烧掉了不少老宅。
后来大多按照原样重建,保存至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这两句诗是徽州最为著名的广告词,而宏村又是徽派建筑绝好的注脚。
似乎学校就是冲着徽派建筑而去,我们接着上届的足迹踏上去宏村的实习历程。
.7.4第一次去会这么远的地方,汽车、火车、汽车、火车、汽车,真的是看够了、玩够了、烦够了。
五点起来,匆匆忙忙整理前晚整理好的东西,生怕自己丢东西。
洗漱完,就奔食堂,以前能吃早饭的地方就不多,更何况是早晨五点多,凑合一下吃了点,没吃饭就急急匆匆往人文馆跑。
还算自己腿长得结实,没拉最后,谢天谢地。
至此开始了梦中追捧的宏村实习,汽车上发了一本测绘实例表,无所事事的看了会,不知不觉就到了火车站。
挤火车是我一生中最烦的事,中国人多暂且不说,我们这些男青年的优势全被大妈大婶的胡冲乱撞挤没了。
废了好大的劲才上的车,多亏我们41个人座位联在一起,所以座位顶上的空地没被莫名其妙的占去。
刚上车就开始独自不舒服,估计是早晨鸡蛋的问题,都是饥不择食惹得祸!也许长途跋涉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无聊的结局,我们也不例外,北京的转站总算给了我们一点缓冲的机会。
.7.5第二天总算熬到南京,长江也见了,南京也看了,接下来六小时的山路可真让我们这群人郁闷。
两天的火车真是死要命,中国最古老的绿皮加风扇,死闷死热,第一次体会到中国人确实多。
我从小都晕车的习惯,六个小时的山路,结果我还没上车就开始晕了。
一上车汽车就有了感觉,后来吃了点冯柯老师给的药,可能是坐车太累了竟不知不觉睡着了,结果安全挨到了宏村,当然以路途的风景做代价。
古建筑实习报告范文

古建筑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单位介绍我所实习的单位是XXX古建筑公司,主要从事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设计工作。
公司成立于20XX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地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古建筑公司之一、公司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二、实习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一项正在进行的古建筑修复工程。
该项目是修复一座明代古庙,庙宇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主要包括大殿、偏殿和钟楼等建筑。
我参与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勘测:我负责测量和记录古庙的各项尺寸数据,包括建筑的高度、长度和宽度等。
通过勘测,可以了解到建筑的具体状况,并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设计方案:在测量完成后,我参与了古庙的设计方案制定工作。
根据古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我们研究了不同的修复方案,并最终确定了一套综合性的修复方案,包括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等的选择。
3.施工现场监督:在修复工程实施阶段,我被派往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工作。
我负责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困难。
4.文物保护:作为古建筑修复的一部分,文物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我参与了文物保护的工作,了解了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参与了文物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5.报告撰写:在实习结束时,我还撰写了一份详细的修复报告,对修复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建议。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对古建筑修复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勘测到设计再到实施,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和细致的工作。
其次,我学习到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组织技巧,包括协调各方人员的工作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古建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建筑结构的损坏、文物的腐蚀等。
中国古建筑实训报告

一、前言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工程技术。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古建筑实训课程。
通过实地考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我对中国古建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实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实训目的1. 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
2. 学习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对古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我国古建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古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我国古建筑的历史,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古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古建筑在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2)古建筑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建筑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
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等,了解了古建筑在空间布局、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3)古建筑的工程技术古建筑在工程技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古建筑中的土木工程、砖石工程、木结构工程等,了解了古建筑在材料选用、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工程技术。
2. 实地考察(1)故宫博物院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了解了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领略了古代皇权的尊贵与神秘。
(2)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其建筑布局、造型、色彩都极具特色。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建筑的艺术魅力。
(3)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其山水布局、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都堪称一绝。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古园林的营造技艺。
3. 实践操作(1)古建筑测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古建筑测绘的基本方法,对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掌握了古建筑的比例、尺寸、结构等信息。
(2)古建筑修复在修复古建筑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砖石、木结构、油漆彩绘等修复技艺,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筑学专业古建筑认识实习报告5篇

建筑学专业古建筑认识实习报告5篇建筑学专业古建筑认识实习报告1大二暑假,经亲戚介绍有幸到新华设计有限公司实习。
公司里的同事挺热心,对我的叨扰他们并不感到烦,教了我好多知识,我是在那里第一次作cad做了一张图。
在实习的过程中赵工和他的同事耐心地给我讲解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
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
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
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
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苏州城就是个很不错的地方,那里的优秀的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很多。
比如位于西湖南线南山路西侧的博物馆,建筑用地23889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平方米。
以现代建筑造型手法塑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博物馆形象,结构新颖,是一个建筑典范。
因处在西湖景区中心,所以整个建筑以考古发掘探沟和探方的形态,将大部分建筑置在地下,地上建筑面积控制在__平方米,以进入地下部分的探沟为界,划分左右两大功能区。
这一设计构想源于对块环境的解读,以及对博物馆本身意向的表达。
通过建筑造型,采用内部空间非等高的竖向设计,有助于展示不同内容的需要,满足不同的陈列方式,利于现代展示空间布局。
作为建筑物本身,上部框架和探沟内部所呈现的现代钢结构,幕墙玻璃、花岗岩铺饰,与建筑外立面的磨砖对缝清水砖墙面,恰是建筑表达现代人文气息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契和之处。
古建筑公司实习报告

一、公司简介自从2023年7月5日起,至11月30日止,我在我国一家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古建筑公司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
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以精湛的古建筑修复技艺和独特的文化传承而闻名。
公司具备国家古建筑修复一级资质,固定资产超过1.2亿元。
公司秉持“修旧如旧,传承文化”的理念,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传承工作。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深入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修复工艺;2.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协调能力;4. 为今后从事古建筑修复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古建筑历史与文化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我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与导师的交流,我对古建筑的价值、保护原则以及修复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古建筑修复工艺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古建筑修复的基本工艺,包括:测绘、加固、修复、装饰等。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砖、木、石等古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修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古建筑现场实习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古建筑修复项目。
在现场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协同工作。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实习,我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修复工艺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古建筑修复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情商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情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能力:通过现场实习,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文(三篇)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文【摘要】本文结合古建筑测绘实习的实际情况,以某古建筑测绘项目为例,系统介绍了古建筑测绘的目的、方法和过程,并总结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通过实习,不仅提高了实习生对古建筑的认识和理解,还加深了对测绘工作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一、引言古建筑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建筑,进行古建筑测绘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次实习报告主要介绍了古建筑测绘的目的、方法和过程,并结合实习经历总结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二、古建筑测绘的目的和方法古建筑测绘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古建筑的准确信息,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便进行保护、修复和研究。
古建筑测绘的方法主要有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和影像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是一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测量方法,能够同时获取建筑的水平、垂直和距离信息。
激光测距仪测量是利用激光束和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的方法,适用于建筑的近距离测量。
影像测量是通过获取建筑的照片或视频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得到建筑三维模型的方法。
三、实习项目介绍本次实习的项目是某古建筑的测绘工作。
该古建筑位于某市的市中心,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背景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
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对古建筑进行平面测量和立面测量,获取建筑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该古建筑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然后,根据实习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测绘方案,确定了测量点的位置和具体测量方法。
四、实习过程和结果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全站仪对古建筑的平面进行了测量。
根据测绘方案,我们选取了建筑的主要节点作为测量点,测量了建筑的尺寸和相对位置。
然后,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的立面进行了测量。
通过将激光测距仪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反射物体上的标定点来测量建筑的高度。
最后,我们将测得的数据整理并制作了建筑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古建筑实习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某某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内容: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古建筑专业的实习生,我深知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国,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然而,由于岁月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许多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濒危。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某某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所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习内容:1. 古建筑调查: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对所在地区的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建筑风格、结构形式、材料种类、历史背景等方面。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古建筑的特点和保护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病害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古建筑病害,如酥碱、开裂、渗漏等,我学习了如何进行病害分析和诊断。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如无人机、红外热像仪等,对古建筑进行无损检测。
3. 保护与修复方案设计:根据病害分析和诊断结果,我参与了保护与修复方案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病害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与修复方案。
4. 施工监督与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负责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
通过与施工队伍的互动,我学会了如何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学到了许多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我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
最后,我加深了对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认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而,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实习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我在病害分析和保护方案设计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继续学习和实践。
此外,我在与施工队伍沟通和协调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古建筑调查实习报告热门(10篇)

古建筑调查实习报告热门(10篇)古建筑调查实习报告篇1我们的第三项实习项目是桥梁工程。
从网上我了解到: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分支,它与房屋建筑工程一样,也是用砖石、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各种金属材料建造的结构工程。
桥梁按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吊桥、组合体系桥,吊索桥、斜拉桥等。
按照桥的用途、大小模型和建筑材料等方面,桥梁又分为:(1)按用途分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桥、农用桥、人行桥、运水桥、专用桥梁。
(2)按照桥梁全长和主跨径的不同分类特大桥(多孔桥全长大于500m,单孔桥全长大于100m)、大桥(多孔桥全长小于500m,大于100m,单孔桥全长大于40m,小于100m)、中桥(多孔桥全长小于100m,大于30m;单孔桥全长小于40m,大于20m)和小桥(多孔桥全长小于30m,大于80m;单孔桥全长小于20m,大于5m)。
(3)按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分类:垢工桥、钢筋混凝土桥、钢桥、木桥(易腐蚀,且资源有限,除临时用外,一般不宜的采用)等。
(4)按照跨越障碍的性质分类跨河桥、跨线桥、高架桥和栈桥等。
(5)按照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载式桥、中承载式桥、下承载式桥。
(6)桥的组成有:桥梁的支撑结构为桥墩与桥台。
桥台是桥梁两端桥头的支承结构,是道路与桥梁的连接点。
桥墩是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年,桥台和桥墩都是有台(墩)帽、台(墩)身和基础组成。
桥在很久以前就诞生了,那时候桥的作用就是连通大江大河两端的媒介。
但是经过时代的变迁,桥的应用更加广泛,它不再单纯的应用与河流上面,凡是能方便交通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桥。
比如现在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立交桥。
桥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木桥、石桥、铁桥和钢筋混凝土桥等。
木桥和石桥是古代最常见的桥,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桥是中国的赵州桥。
现在修建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桥,原因和其他工程一样是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方便、经久耐用。
而铁桥也是比较常用的桥,因为用铁造出的桥比其他材料修建的桥更长,用途更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
下面是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请参考!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XX年7月1号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将在湘潭平政路进行维持二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
三、实习参与人员
06建筑学本部1、2班跟潇建1、2班。
四、实习内容
7月1号上午九点钟,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在文庙集合,然后按分组的情况分头行事。
最终我们选定的是距离关圣殿东100米处的三户民宅。
这天的天气相当诡异,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裤子都湿了,同时也给测绘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雨渐渐小了些,我们便开工了。
我们组共有七个人,湘潭本地的有两个,鉴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这问卷调查当然非他们莫属啦,实习报告《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大队人马首先杀进一个老爷爷的家里,小刘首身示范。
之后小赵、亚信还有还有海剑就都跑去弄调查问卷啦。
剩下的四人就锁定
一家据传有70年历史(貌似这一条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龄达到了一百多)的民居着手测绘事宜。
我们从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除去大门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
进入第三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木质楼梯呈现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面也是镂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还能转动,大概首层的层高是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女生貌似有点惧怕,不知道当初在造它之时,主人是否有想过?上了二楼,哇塞,满目灰尘,估计主人是不怎么上来吧,除了去临街面出的挑台晾晒衣服,平时是很少活动的!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中间二进厅(不知道可否这么叫)中一个被两排南北方向的木栏杆围护起来的空间,甚是好奇,小刘爆冷说,大概是放置过世的老人的,但细想一般不都是置于堂屋的嘛?无奈寻问主人,自也是说不上个一二。
有个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一线天)首层片面是三进深,而到了二层就变成了二进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脊檩线正对与二进房的中点,在三进房与二进房屋顶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预留了15mm宽的一条窄缝,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我猜测大概是房间不开窗的缘故,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
还有一大发现是其墙壁的做法,编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黄土为粘结剂,这做法到有点仿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不过相比之下,它比钢筋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墙壁材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使用年限有所逊色,且承载力、抵挡风与暴雨的能力也不及
后者,但能纯于世达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吧!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发现。
我们上午的工作差不过就做到着,总结一下,完成了问卷调查以及第一家的测绘。
中午,大队人马饿漉肠肠的跑到一间蒸菜馆,无奈其厨艺有限,我们就夹杂着窗外的淅沥小雨,捡以两三点菜色,撮以些许大白米,瞌睡连连。
下午强打精神,继续上阵。
归去途中历经关圣殿,带着久远的好奇心,推开了红漆的大门,貌似今日对外不开放,殿内人烟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闲逛了一遍,跟传说中的汉白玉龙柱雕还有阶前的蟠龙雕合了影。
不辜负此次之行。
后来,我们又瞄准了离第一家不远的民居,历尽一百年有余,建筑形制类似于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户类型,热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给我们拿来了房契,哇塞,我想我们是没必要测啦,上面是绝对原版的平面图。
有一发现是,室内墙面上的开窗,一般多见于古典园林,通过借景的构图手法来美化景色,在这里也被应用到了室内。
再接着我们拐了个弯,寻找到了第三家民居。
典型的两层,唯一不同的是二楼的护栏不见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层也是一面宽三进深,门洞方向均开在墙面的北边,几乎也不怎么开窗,但室内采光尚好,大概是门洞做的比较高,且在第三进房南边墙有开一窗一门。
有意思的是这民居旁边的古建筑,据外貌看来估计是商铺,对面的天工楼据老人说有两百年的历史,门口还有一对石狮,甚是庄严啊!至此我们本次的古建筑测绘之行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