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研究流派

①文学研究会:沈雁冰、王统照、周作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

②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为艺术而艺术”,“直觉”与“灵感”,浪漫主义。

③新月社(新格律诗派):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探索。

④莽原社:“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⑤未名社:创作以乡土小说为主。

2.诗歌

1917—27年,自由体、新格律体和象征体三大流派。胡适、郭沫若。

3.小说

“人生派(问题小说)”、“乡土派”、“艺术派”等三个有影响的作家群。

4.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①“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

A、“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冰心,只问病根不开药方,“为人生而艺术”。

B、“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关心社会问题,多数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C、乡土小说——贡献:(1)第一次描绘了中国乡土社会宽广而真实的画卷。

(2)展现了色彩斑斓的社会风俗场景。

②“为艺术”派的浪漫抒情小说:

创造社为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代表作家有郁达夫。5.郁达夫

原名郁文,代表作《沉沦》。郁达夫的“欲望写作”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欲望/身体写作的源头。

6.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代表作《女神》、《屈原》。

7.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8.徐志摩

名章序,字志摩,《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

9.新感觉派

30年的第二代“海派”,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10.“东北作家群”

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11.现代诗派

戴望舒《我的记忆》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2.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13.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猫城记》。

14.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5.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16.戏剧发展

①文明戏时期:“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演出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

②爱美剧时期:“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③左翼戏剧时期:无产阶级戏剧,戏剧的大众化。

④剧场戏剧时期:职业化和营业性。

17.曹禺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雷雨》《原野》《日出》《蜕变》《北京人》。

18.金庸“射雕三部曲”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19.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20.“朦胧诗”

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普遍使用以意象表达思想内容的手法,反映对社会和人性的追求和反思,开拓了现代诗

歌的新空间。

1.鲁迅小说的特点

①“表现的深切”:题材的开创性和思想意蕴的深刻性。

②“格式的特别”:开放性、多样性。

2.新的小说观念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这样的小说观念真正实现了我国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和小说价值取向的重大变革。

3.新的小说题材

①农民题材:第一次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和现代意识,对处于底层农民辛苦、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作了现实主义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精神奴役和创伤,表现了中国思想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透露出睿智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浓重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对农民形象的情感态度是双重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情感态度,集中体现在对奴性人格的描绘和批判上。《阿Q正传》就是代表。在鲁迅的农民题材的小说中,同样值得重视的是他的一组以反映农村妇女命运为内容的作品。如《明天》、《祝福》。

②知识分子题材:A、旧知识分子:Ⅰ、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是旧文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Ⅱ、道学先生《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

Ⅲ、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的代表,《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和《离婚》中的七大人。

B、新知识分子:Ⅰ、新质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着重歌颂他们的觉醒和反抗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酒楼上》的吕纬甫。

Ⅱ、接受过新思潮洗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伤逝》中的子君、涓生。鲁迅塑造这类现代知识分子形象,既肯定了他们对理想追求与奋斗的勇气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但同时也批判了他们性格上的卑怯软弱与行动上的无力。

4.理解鲁迅的三组关键词

鲁迅小说创作所达到的深度,集中体现在他的“示者—看客”的对立结构和“希望—绝望”的悖论主题以及“离去—归来—再离去”的人生循环中。

①示者与看客:看与被看,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痛苦的无聊鉴赏,显示出人性的麻木残忍,也深刻展示了启蒙的艰巨性。由此形成了鲁迅小说中“希望——绝望”相交织的悖论主题和反抗绝望的深层意蕴。

②希望与绝望:对待启蒙主义,鲁迅一方面怀有希望,他笔下出现了许多斗士的形象;另一方面,鲁迅对于他们的性格与命运又有清醒的认识,深知他们“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剧。这种悲剧不仅是社会造成的,也是斗士们自有的性格缺陷造成的,这是当时很多觉醒知识分子都面临的精神创伤和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