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ppt课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特点,认识到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对成渝地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成渝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认识到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特点。
3.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成渝地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成渝地区的地图,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3.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了解成渝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全能冲刺 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解析版)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知识梳理成渝地区的位置1.地理位置: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2.范围: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3.相邻的省区:北接陕甘,南通云贵,西通青藏,东临湘鄂。
它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成渝地区地形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为主。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3.成都平原如何形成的?是由岷江,沱江等河流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4.河流:主要有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成渝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2)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主要位于四川和重庆两省境内,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请回答6~8题:1.下列关于该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盆地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B.该盆地北有秦岭,南有青藏高原包围C.该盆地广泛分布着低产的紫色土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比同纬度地区寒冷【分析】四川省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以四川盆地相对集中.四川盆地的西部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平原上始建于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的水患,使大片农田得以自流灌溉,“天府之国”从此遐迩闻名.【解答】解:四川盆地北部是秦岭,西部是青藏高原,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因为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称。
这里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A。
2.下列能体现出四川地域文化的是()①川菜②变脸③福宝古镇④甘露岩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1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位置:成渝地区位于中国( 西南)部,
(长江 )的上游。它北接( 陕)甘、南连
云贵
青藏
湘鄂
( )、西通( )、东临( ),在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2
2、范围:成渝地区包括 ( 重庆 )、( 成都)及
其周边地区,面积约20万
16
5、初交步通形体成系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 、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 3936 和3353 公里,民用机场9 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 万 吨。
6、人力资源 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 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 万 生280 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 万人。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又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6
4、成渝地区的资源:
读课本图游资源:
都江堰
8
青城山
9
大足石刻
10
乐山大佛
11
三星堆
12
红岩革命遗址
13
三、高速发展的经济
1、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 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2、自然禀赋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 多种野生植物,50 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 处世界遗产和世
14
15
4、城镇分布
拥有2 个特大城市、6 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 万,城镇 化率43.8%,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 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
《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域学习中,对四川、重庆、成都的地理位置已有初步认识;气候、地形地势和河流水系等中国地理总论中,对成渝地区自然条件也有一定了解。通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同学知道使用地图,掌握了一定的读识地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关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十三四岁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对图片、视频、音频等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资料产生兴奋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前期
调研小结
《青海人为何热衷在四川购房?》及相关课题《为什么部分在四川购房的青海人仍然选择“候鸟式”养老?》前期调研资料
10分
1. 开场词:
购房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对于老百姓来说购房也是一件大事儿。说起青海人买房的趋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四川。
课标解读:
“某区域”: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区域。(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
“举例说明要素的相互作用”:对特色区域的学习,重点谈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只有结合实例,才能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在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上升到理性思考:区域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什么会发生?(联系观辩证思想)
2. 丰富的自然资源。
难点:构建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教学环境
□ DVD+TV □ 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 □ 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成渝地区的发展情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3.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资料,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案例分析的素材,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成渝地区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基本情况。
第六章6.3成渝地区.doc

预设问题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补充设计
(一) 温故互查 回顾成渝地区的地形、气候、自 然资源的特点。 (二) 情境导入 师:成渝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环 境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这节课就来学习本区 告诉发展的经济。 (三) 设问导读 导学提纲: 读课本 P38---P42 内容,自主解 决问题 1. 成渝地区的特色农林产品有 哪些? 2. 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 基地,说出本区主要的工业部 门、工业中心。 3. 成渝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和 生态问题分别有哪些? 4.结合已有知识,合作解决下 列问题。 (1)成渝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 条件有哪些? (2)归纳本区工业中心和主要 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分析成渝地区自然灾害多 发的原因并说出应对这些灾害 的措施。 (四) 分层训练 1. 下列铁路干线中,没有经过 成都的是( ) A.成昆线 B.成渝线 C.陇海线 D.宝成线 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地区 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高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3 题。 2.下列城市中,对该区域经济发 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 用的是( )
气象灾害 生态问题
教 学 反 思
二 人 小 组 互 查 教师巡视、在学生 提问旧知识 中抽查 学生在回顾旧 知 识 的 基 础 上 导入新课 进入本课的学 习
学 生 结 合 导 学 教师巡视、指导 提纲自学课本 P38—42 内容, 自主解决问题。
学 生 四 人 小 组 教师点拨 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纠错
学生自主完成,
阳 曲 三 中 导 学 设 计 流 程
阳 曲 三 中 导 学 设 计 首 页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地理 课题 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 展的引擎之一(第二课时)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成渝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平昔以来都扮演着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角色。
本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2. 了解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3. 能够分析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进修重点1.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2.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3. 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进修内容1.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成渝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2.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成渝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引擎之一。
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四川省也在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重镇。
3. 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成渝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引擎作用,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重庆市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四川省将加强与重庆市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2. 查阅新闻报道,了解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3. 分析数据报告,探讨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进修评判1. 请同砚们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成渝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短文;2. 请同砚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七、课后拓展1. 请同砚们调查成渝地区的著名企业,了解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划;2. 请同砚们关注成渝地区的重要政策和项目,分析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成渝经济区PPT课件
.
18
中心特征。
川 渝 经 济 区 “双核五 带” 示 意 图
.
6
经济区内90%以上的城镇沿交通轴线和江河分 布,形成了以“一江三线”(沿江城市轴线、宝 成—成昆城市轴线、成渝城市轴线)为轴的“H 型”空间布局,城镇体系发育点轴发展空间形 态明显。
布 局
.
7
经济区内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
从各城市的职能结构上看
.
15
八大支柱产业
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
1、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2、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
生产研发基地;
3、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
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
5、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
6、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
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中小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点较为明显
的工业、矿业城市,如绵阳市的电子工业、德阳市的重型
机械制造、自贡市的盐化工、泸州的天然气化工等;一批
商业性城市,如眉山、资阳、内江、遂宁、南充、广安、
.
8
达州等;一批旅游性城市,如自贡、宜宾、沪州、乐山等。
职 能 结 构 分 布
当川南城市群发育成型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个城市呈现出分工与合作密切相互融合共生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将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激活成渝城市发展轴线影响和改变成渝一线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整合以及货物人口和信息的流动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从而增强成渝两市的空间相互作用
成渝经济区
组员:
胡兴
王铮
陈培
贾向丽
闫伟玲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成渝地区的兴趣和关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成渝地区的了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观察、思考和分析成渝地区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课件:成渝地区的地图、图片、数据等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成渝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对成渝地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成渝地区
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 重点风景名胜区,且又被 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录》;1997年又被纳入 “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 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 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 区。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 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 括:重庆(市区)、成都、 绵阳、德阳等31个不同规 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成渝地区位于长江经 济带西部,人口密集、产 业基础好,是西部重要的 经济中心,在我国经济发 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渝地区的农业
资中血橙
三、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渝地区的旅游业
四川著名旅游景点: 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黄
龙、 峨眉山、乐山大佛、蜀南竹海 、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 康定丹巴。
重庆,号称“火炉”、“山 城”、“雾都”,曾经的陪都,现 在的直辖市,媲美夜香港的无敌夜 景。主要景点有:大足石刻、钓鱼 城、缙云山等,顺长江东去,分布 着丰都鬼城、石宝寨、白帝城等景 点,随着长江即将进入湖北段,也 就到了著名的三峡景......
成渝地区
——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评价其战略地位的重 要性。 2、读图说出成渝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掌握本区拥有丰富 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清楚成渝地区及周边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及应对策略。
一、成渝地区的概况
成渝地区的位置:
地处长江上游,属西部地区 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 东临湘鄂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成渝地区的旅游业——都江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然禀赋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 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铝土、煤炭、磷、盐卤等资源 富集,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 多种野生植物,50 多种国家重 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 处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3、产业基础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
4、城镇分布
拥有2 个特大城市、6 个大城市、众多中%,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 方公里1.76 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 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
5、交通体系 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
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 里程分别达3936 和3353 公里,民用机场9 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 力达到13000 万吨。
.
祝同学们学 习愉快!
.
6、人力资源 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 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
达6900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 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 所,职业技术学校789 所,在校学生280 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 ,科技活动人员约30 万人。
7、重大机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南亚、东南亚与我国经济联 系日益紧密,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为成渝经济区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 施,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注 入了强劲动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入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 面启动,全国各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 成渝经济区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
.
3、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旨在: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 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
.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成渝地区的地形 以(平原 )、(丘陵 ) 和(中低山)为主。
2、流经的河流有 (岷江 )、(沱江 ) 和(嘉陵江)等
.
3、成渝地区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课本图6.25总结成渝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特点
产、果蔬、茶叶、蚕桑、药材、经济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
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
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
、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
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
的地。
.
.
四、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
地震
.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
四、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
重庆洪涝
.
干旱
.
大雾
.
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
四、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 成渝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国水土保
持重点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地震灾 后生态重建等生态环境工程,构建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已初见成效。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又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
4、成渝地区的资源:
读课本图6.26了解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
.
成渝地区的旅游资源:
都江堰
.
青城山
.
大足石刻
.
乐山大佛
.
三星堆
.
红岩革命遗址
.
三、高速发展的经济
1、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济区经济社 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 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第六章 省际区域
第三节 成渝地区 --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 李洪友
.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位置:成渝地区位于中国( 西南 )部, (长江 )的上游。它北接(陕甘)、南连 (云贵 )、西通(青藏)、东临(湘鄂),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
.
2、范围:成渝地区包括 ( 重庆 )、( 成都 ) 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 2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