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菩萨蛮》(温庭筠)。
本诗是一首描写女性内心情感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哀愁。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2. 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3.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全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欣赏其他类似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歌的全文、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法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菩萨蛮》;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菩萨蛮》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3. 请学生找出一首自己喜欢的词,分析其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温庭筠的词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菩萨蛮》这首词,不仅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也是唐五代词中的佳作。
教学时,不仅要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女性内心的柔情和哀愁。
二、教学目标细节补充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这个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求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艺术手法赏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唐代女性地位及审美观念变迁目•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审美差异•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录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其诗歌风格独特,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深远。
除了诗歌方面的成就,温庭筠还精通音律,擅长吹奏笛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该词以女子口吻描述了对远行男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可能与温庭筠自身经历或社会背景相关,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菩萨蛮》是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属于唐教坊曲,后被用作词牌名。
《菩萨蛮》创作背景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比喻01拟人02对比03音韵美感和节奏感音韵和谐温庭筠的《菩萨蛮》在音韵上极具美感。
诗中运用了双声、叠韵等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节奏感强诗中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诗人通过长短句的结合以及字音的轻重缓急,巧妙地掌控了诗的节奏,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起伏跌宕、悠扬宛转的美感。
女性形象塑造及其特点细腻入微的描绘词中女性形象塑造精细入微,从服饰、妆容到神态、心理,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美感。
多样化的女性类型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有贵妇、宫女等上层女性,也有歌女、舞女等社会底层女性,展现出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和情感。
女性美的赞颂词中通过对女性美的赞颂,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情感抒发与共鸣产生共鸣的产生深情绵邈的抒情词人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和普遍性。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社会现实的反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和情感抒发,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女性命运的关注词中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讨,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命运,追求性别平等。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公开课课件

把握意象
鬓云:鬓发如云。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 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
《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 整下堂来。”
《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把握意象
腮:即脸颊、脸面、脸蛋。 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 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 美艳。
曹雪芹《红楼梦》写 贾迎春:“腮凝新荔,鼻 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 可亲。”
烟眉;十曰倒晕眉。”
把握意象
金:即额黄,一种中国 古代妇女的美容妆饰, 也称“鹅黄”、“鸦 黄”、“约黄”、“贴 黄”、“花黄” 。 因 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 于额间而得名。起源于 南北朝,盛行于唐朝。
把握意象
北朝《木兰辞》:“当窗 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 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穿上新 对镜的时候, “鹧鸪”这里和“鸳 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肖像:女子晨醒,昨日之
贴图案 看见自己美貌如 鸯”一样,有归宿圆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
动作、神态:女子穿衣,物双人单
内容回顾
肖像:女子晨醒,昨日之 妆容呈半残状态。
菩萨蛮 韦庄
肖像:宛如乌云般的蓬松鬓发
衬托出女子香艳白皙的美丽容
小山重叠金明灭, 颜。
鬓懒云 起画欲度蛾香眉腮,雪。神打孤态扮独、并寂动无寞作兴、:致惆女,帐子心无晨 境聊起 慵。, 懒对 倦梳 怠妆 、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动作、神态:女子对镜簪花,花 面相映,美丽异常,自赏自怜之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导入新课
想一想,这些古诗文佳句写的是 哪些美女?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课件

温庭筠
❖ 花间鼻祖 ❖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词人用浓墨重彩: 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 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 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
❖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 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 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 怠之情,生动可睹。
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
集》,故名。
人物形象
❖美丽、孤独、寂寞、贵族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丽而寂寞的贵
族女子形象。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情感?是否有寄托?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 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 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 失落。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 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菩萨蛮》的创作过程体现了温庭筠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探索,也展现了他对自然 、人生的深刻感悟。
03 《菩萨蛮》的诗歌内容
词牌与主题
词牌
菩萨蛮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 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 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 、《晚云烘日》等。
在温庭筠作品中的地位
代表温庭筠词风的典型作品
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菩萨蛮》集中体现了温庭筠词的特色和风格,是研 究温庭筠词风的重要依据。
情感表达的深度
《菩萨蛮》中温庭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意象,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 现了较高的情感表达水平。
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开创“词中女郎”之先河
《菩萨蛮》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和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词中女郎 ”的创作先河。
温庭筠个人经历与创作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 诗歌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
温庭筠的生平经历丰富,游历名 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这些经 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温庭筠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 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情感 丰富,为《菩萨蛮》的创作提供
了借鉴。
《菩萨蛮》的创作过程
《菩萨蛮》是温庭筠在游览江南水乡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当地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
THANKS
叶嘉莹
认为《菩萨蛮》表现了女性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 的矛盾和苦难。
个人对《菩萨蛮》的理解与感悟
• 《菩萨蛮》作为一首经典的词牌,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 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学习和欣赏《菩萨蛮》,我深刻体会到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同时,《菩萨 蛮》中所表现的人性和情感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菩萨蛮(温庭筠》PPT课件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这句词主要展现了,一个早晨 刚从梦中醒来的,并未带任何 修饰(打扮)的歌伎(少妇) 形象。
为什么不把“欲度”换做“欲 掩”?
欲度
• 所谓“欲度”者,是正在进行,是鬓 云在香腮雪上滑过。把这两句结合起 来讲,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 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 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似醒 非醒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 微的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 一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一景象 不是很美的吗?!
菩萨蛮
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 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 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 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 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 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
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 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 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 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
诗
梳洗
穿衣
簪花
照镜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 动作(细节)、着装的描
写、用“绮丽香艳、婉约 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
子闺中生活情态,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 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 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一番绵 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反衬与 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 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 一次唐宣宗命宰相令狐绹写些漂亮的 《菩萨蛮》词让宫女演唱。但文墨有限的 名宦之子令狐绹自知自己写不出好词来, 便托付给当时作诗作词颇有名气的温庭筠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里的江南水乡景色,以及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展现了温庭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格式,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菩萨蛮》,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格式的理解和运用,词意的深入解读。
教学重点:温庭筠的创作特点,词中离愁别绪的表达,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春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让学生对词人有所了解。
3. 诗词鉴赏:a. 学生自读《菩萨蛮》,体会词中的意境。
b. 老师讲解词牌格式,分析词的结构。
c. 逐句解读词意,引导学生领悟离愁别绪的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a. 作者:温庭筠b. 词牌:菩萨蛮c. 意境:江南水乡春景,离愁别绪d. 重点:词牌格式、离愁别绪的表达、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菩萨蛮》。
b. 分析《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作业答案:1. a. 略b.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如“春水碧于天”中的“碧于天”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水的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菩萨蛮》的词牌格式和词意。
菩萨蛮(温庭筠)一等奖ppt

主旨探究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
起”?
•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是处
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不能独立完成 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
悦己者容”。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
所以慵懒。
•
写女子“懒起”,实际正是写诗人自己仕宦之
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感慨和 悲哀。
形象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
美丽、慵懒、寂寞
的贵族女子形象。
表达技巧
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 形象的?
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
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 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 曰‘行不得也哥哥’。”
试听 鹧鸪 鸣
❖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分之三)
❖ (三)花间词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裱丽绮 媚,运用华丽的辞藻、鲜艳的色彩,又因为唱者 都是纤柔妩媚、语娇声颤的女子,所以自然形成 绮艳香软的风格。
总结全诗
•
这首词通过一个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的描述,曲折地表现出女性内心
深处的哀怨和柔情,也表现出内心中
难掩的孤独寂寞。
意境欣赏 菩萨蛮MV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表达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和本词主旨。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 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 八人词编为《花间集》, 故名。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6
13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2021/3/26
14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 庭幸福。
2021/3/26
15
2021/3/26
8
❖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 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 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 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 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失落。
2021/3/26
11
表现手法
❖白描。
❖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诗人像是一个高明的导演,用摄像 机客观地录下了女主人公起床后一 系列的动作,似乎不带一丝感情, 实则蕴含深刻。
❖反衬
❖用金鹧鸪的“双双”来反衬人的
“孤单、寂寞”。 2021/3/26
12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之首,此词又为温 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
❖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 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 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 做到神情毕现。
❖ 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
2021/3/26
6
❖ 以特写的手法,突 出主人公的形象
菩萨蛮
温庭筠
2021/3/26
1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 2021/3/26
2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
集》,故名。
2021/3/26
3
温庭筠
❖ 花间鼻祖
❖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2021/3/26
4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词人用浓墨重彩: 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 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 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2021/3/26
7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
❖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 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 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 怠之情,生动可睹。
2021/3/26
9
人物形象
❖美丽、孤独、寂寞、贵族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丽而寂寞的贵
族女子形象。
2021/3/26
10
情感?是否有寄托?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
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
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