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
脉络梳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教学相长
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即使
虽然
甘美
意义
不通,理解不了
困难
促进
增长
名词作
(4)一词多义:学学半(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5)文言句式其此之谓乎?

向别人学习
表示推测
它的
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嘉肴
《礼记》
- .
Page 2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ppt课件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ppt课件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起)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承)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转)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 半”,其/此之谓乎?(合)
疏通文意
这样以后
是故学然后知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 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 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疏通文意
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 连一段话也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 这段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 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又名《小戴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 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 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
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 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被称之为 《大戴礼记》;本文作者戴圣选编其中四十 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但东汉后期大戴 本不怎么流行,逐渐流失,后以小戴本专称 《礼记》。 “三礼”:《礼记》《周礼》《仪礼》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 的核心载体。历代科举选仕,试 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 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 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礼记》
相传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汉礼学家 戴圣所编。以礼乐为核心,主要记载和论 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以及孔子和 其弟子的言论,修身做人的原则等等。涉 及政治、伦理、教育、美学、哲学、文化 、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深厚,内 容丰富。
疏通文意
(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 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的味菜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后然能知后自不能强足自也,反教也然;反后省困理知解惑困,不。不了。通, ((67))故 其曰此:之教谓学乎相长大 “概其也说此促的之进就谓。是…这…个乎道”理是吧一?种
三、概念不同
1.而类比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所谓“类比”,就是 “比较类推”。比较类推的过程,就是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 它作为论证方法能够成立。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惑
自由提问
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提出自己在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分类解答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 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拓展延伸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 拓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并拓宽视野。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重点难点总结回顾
重点 介绍了“虽有嘉肴”这篇文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 动,如实验、社会实践等,提 高综合素质。
提倡谦逊好学品质
谦逊是一种美德,只有保持谦逊 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好学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具备好 学的品质,才能不断汲取新知识
作者
戴圣。戴圣是西汉时期礼学家、 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戴圣生平及成就
生平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 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成就
戴圣不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宣扬和实践 圣人的教诲。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汉朝培养了大批人 才。同时,他还积极倡导礼仪制度,对汉朝的礼仪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和领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并尝试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 收集与“虽有嘉肴”主题相关的资料或案例,并 进行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共25张PPT)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共25张PPT)

6、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 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7.“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 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 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 不同点:前者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 教和学的关系,认为教和学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 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 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 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因此而得名,即对“仪礼”的解释。内容主要是记
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
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是中国教
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 称“三礼”。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 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 理论的阐述。

内容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 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 “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用“嘉肴” 重视实践 类比引出“至道”,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共24页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共24页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 观点作铺垫。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答案】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 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 识的积累。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22 虽有嘉肴
文 言 文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 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 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论的阐述。今天我们就认真研究这篇《虽有嘉肴》, 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
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
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难点)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关键词: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教学相长
导思2:孟子认为怎 样才能增长自己的 学问?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礼记》简介
来自《点拨》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 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 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 丰富的哲学思想。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条理清晰。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 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中 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 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这四类缺点, 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 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 过失。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 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手法探究】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 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读一读字音

弗食
qiǎng
自强
yáo
嘉肴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一)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学然后知不足 “知”后面省略代词“自”。意为“学然后才知道 (自己的)欠缺”。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 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 化,通俗易懂。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阅读方法解密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人们熟知 的事物作比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答题模式: 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 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 说服力。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
嘉肴 比


旨喻弗源自知至道学其


不足 自反


困 自强
教学 相长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 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 文章开头运用了设喻说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三)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 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四)名句积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比喻论证
导思1:《虽有嘉 肴》中写嘉肴的目 的是什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完美版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