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引言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能力。

2024年春季,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活动,下面是我对此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点为某自然保护区,位于某省某市的山区。

实习时间为两周,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周:2024年3月1日至3月7日2. 第二周:2024年3月8日至3月14日三、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生态学调查和实验方法,并培养野外观察和实验能力。

2. 任务:(1)调查野外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2)利用生态学调查方法,研究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进行一项生态学实验,探究某一生态过程的规律或影响因素。

四、实习方法与过程1. 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1)样方布设:根据实习要求和野外环境特点,在实习地点选取若干样方。

(2)样方调查:进入样方后,依次记录样方内的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观察。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2. 生态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习要求和生态目标,设计一项合理的生态学实验。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数据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并结合实验目的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实验技能培训,学习了一些生态学调查和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五、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两周的野外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成果:(1)完成了对实习地点生态环境的调查,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数据。

(2)进行了一项生态学实验,探究了某一生态过程的规律或影响因素,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3)整理了大量的数据,绘制了许多图表,对实习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课程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为一个位于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有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种类。

通过这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野外生态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生物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野外生物调查活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并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这些调查让我对野外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生态监测,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监测的工作,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气候监测等。

通过这些监测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野外监测,并学习了如何分析监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3. 野外生态修复,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修复的工作。

我们对一些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包括植树、清理垃圾和恢复植被等工作。

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让我明白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野外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概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生物调查、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最后,我也加深了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习体会。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环境。

同时,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将把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牢记在心,不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生态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1.自然环境特征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壹伍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最热月极端温度℃,最冷月极端温度一℃;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2.植被概况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

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

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

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

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

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

生态实习报告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实习报告篇1实习时间:20xx-5-25——5-26实习地点:教学楼C310、胶南小珠山实习目的1、观看科教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掌握实习地生态环境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

3、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4、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实习内容一、观看《沧海浮生记》、《热带雨林无限生机》两部科教纪录片通过观看这两部科教片,我了解到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知识。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环,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

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同样,我们必须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二、小珠山实地考察1、小珠山简介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米,是青岛胶南市境内最高点。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学理论成为了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关系的重要工具。

为了增强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生态学野外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赴我国某自然保护区,以生态系统为单位,对其生物组成、环境因素、生态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实习内容1. 生物组成调查我们通过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保护区的植物和动物进行了组成调查。

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有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多种类型。

2. 环境因素调查我们对保护区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 生态过程研究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保护区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该保护区生态过程稳定,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调查了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类型和强度,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较为有限,但对某些生物种类和生境造成了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生态学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生态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实习体会这次生态学野外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美丽和脆弱。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中,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学实习报告(优秀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优秀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优秀9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一:公司简介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

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

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

20xx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

20xx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

1995年,家乐福成功地开设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超级购物广场:北京创益家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新型的经营理念成功地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其声誉卓越的专业管理技术和迅速盈利的业绩得到了中方合作伙伴的积极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和“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厚爱。

二:实习内容第一阶段:熟悉家乐福的状况,听取超市的简单介绍和现状;熟悉超市商品类别和分布状况。

家乐福超市因其目标市场面对的是中高档群众,所以与一般大型超市不同,其产品结构比较独特,整家店有3层,第一层为进出货口和仓库,第二层为家电和纺织和百货。

杂货第三层为熟食和饮料等吃的东西,最有特别的是家乐福把收银线放在第三层,这样可以增加第二层的人流量,结合中高档群众的消费特点,以日用品和各种品牌的零食为主打产品构成。

同时经营各种居家生活用品以及各高中低档礼品、服装和烟酒商品。

但我们的家电处的销售量占整家店的营业额较大,比如我卖的一台上万元的电视,其他处得卖很多东西。

第二阶段:熟悉超市上货程序。

了解从验货到货物上架,层层把关。

验货时须认真核对其数量,检查生产日期和品牌名称。

最后按货物类别上架。

什么样的商品有什么样的陈列方式,大致有三种凡是,第一种为品牌供应商向超市要求专架陈列的商品,并且为付出进场费。

超市经营者不得在此位置再陈列其他商品;第二种是针对畅销商品。

根据商品销售情况,销量好的产品将有超市自己专设销售货架;第三种为自由摆放的商品。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习中,野外综合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和环境保护宣传等内容。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我们深入森林、湿地和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记录各类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在生态环境调查中,我们调查了水质、土壤和空气等环境因素,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对生物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宣传中,我们利用展板、宣传册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复杂性,也更加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调查工具,如何分析生态数据,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协作。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环境保护宣传的必要性,以及宣传工作的挑战和乐趣。

四、实习感想。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五、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野外工作技能,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环保事业的道路。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度过了一次宝贵的实习经历。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

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实习过程中要求遵守实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

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

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准备。

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时间: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点—11点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

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

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

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

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

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

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1.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

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

2.水分的控制:保证原料不干不湿,用手捏时不出水放开时会散开。

3.装袋,高温消毒:用17cmX38cm规格的塑料袋装包,在0.15压力、110℃的高温消毒3-4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学专年院:业:级:生态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2008级陈晓德李宗峰 2010年7月指导教师:1/ 54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 1.实习目的及意义: 1.实习目的及意义: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内容。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认识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新资料推荐------------------------------------------------------ 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生态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生态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掌握野外实习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2.实习地点: 实习地点: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3.实习地点自然概况实习地点自然概况: 实习地点自然概况(1)植物资源)植物资源:缙云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

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 246 科,992 属,1966 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 50 余种,如:银杏、鹅掌楸、桫椤等。

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 38 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还有胸径达 136 公分的古红豆杉,胸径 100 公分的古桂花、马尾松等。

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 6 个植被类型、32 个群系、54 个群3/ 54丛。

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 19 属 105 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 70%以上。

(2)动物资源)动物资源: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五十年代,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

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 年) 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 2 纲,20 目,147 科,1264 种。

其中昆虫纲有 17 目, 119 科,1071 种,蛛形纲共 3 目,28 科,193 种。

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 4 纲,2l 目,51 科(另有 2 个亚科),189 种。

其中两栖纲的 1 目,3 科,8 种;爬行纲 2 目,6 科, 21 种;鸟纲的 12 目,30 科(另有 2 个亚科),134 种;哺乳纲的 6 目.12 科,26 种。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最新资料推荐------------------------------------------------------ 月)平均气温 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 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 87%,水汽压年平均14.9 毫巴;年平均降水量 1611.8 毫米,最高年降水量 1783.8 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 368.0 毫米,占全年的 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 1243.8 毫米,占全年的 77.2%;年平均蒸发量 777.1 毫米,月平均蒸发量 64.7 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 255.4 毫米,占全年的 32.8%;雾日数年平均 89.8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 1293 小时。

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 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4)地貌资源)地貌资源: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

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5/ 54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

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

地层有三迭---------------------------------------------------------------最新资料推荐------------------------------------------------------ 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 200—952.2 米,相对高差 752.2 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

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4. 日程与实习地点日程与实习地点:时间地点内容调查地点(一) 调查地点(二) 调查地点(三) 7 月 10 日西南大学前期准备工作与相关学习无无无 7 月 12 日重庆市缙云山样地调查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二、工作方法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方法:(一)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方法 1、一般工作方法:一般工作方法:植物群落是在一定地段上群聚在一起的植物有规律组合。

A、自然界存在的实体,是自然演替的结果;B、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C、与环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1)样地的描述:样地的描述: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对调查样地的自然环境和植被类型进行描述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使人们对所研究的植物群落的发生、演替、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等有所了解,而且为后来的野外调查结果和数据处理以及研究论文和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7/ 54主要描述内容包括:群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样地土壤、植被类型以及干扰情况等。

---------------------------------------------------------------最新资料推荐------------------------------------------------------ 植物群落样地描述调查表调查者:记录者:_____ 日期: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 样方号:_____ 样地面积:_____ m2 小地名:_____ 海拔高程:______m 地理位置:经度______ ;纬度______ 坡度:_____ 坡向:_____2)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 在野外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时,为了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作出判断,必须进行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样方法、相邻样方格子法/样带法、无样方法。

(a)样方法:样方法:样方法是植物群落学的基本调查方法操作步骤:在同一群落类型中确定样方面积和样方数调查项目:植物序号;种名;胸径/基径;高度;冠幅;枝下高等最小样方面积确定:种-面积曲线法、群落表现面积法20m 20m 样方法样方设计示意图9/ 54(b) 相邻样方格子法/样带法:相邻样方格子法样带法:样带法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在样地内设置由相邻基本格子组成的样方或样带;在每个基本格子内记录与样方法相同的调查指标等50m50m5m 50m---------------------------------------------------------------最新资料推荐------------------------------------------------------ 相邻格子/样带法样方设计示意图(c)无样方取样法样线法、中点四分法、随机成对法、徘徊四分法1P 15m2 3 4 5中点四分取样法样方设计示意图(二)室内分析方法群落最小表现面积确定:群落最小样地面积指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最小面积。

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随群落类型的不同、群落所处演替阶段的不同、以及群落所处地理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确定并使用最小样地面积,既能够充分反映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又不致于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样方确定群落数量特征分析:样方法是植物群落调查中使用最普遍的取样技术。

样方是以一定面积的样地作为整个研究区域的代表。

样方的大小、形状和数目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最小样地原则确定取样的大小。

样方数11/ 54目根据群落的类型、性质和结构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