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表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群落生态学 野外植物群落取样和调查和方法

如:假定一位调查者在一块面积大约 为30km×50km的森林中用10m×10m的 样方计数蕨类植物,因为森林面积大, 需要较长的时间走到随机设的样方地 点
但是在每一样方中计数蕨类植物所需 的时间较短。
如果在每一个样方点取一些样方—— 比如可能计数一个40m×40m的网格中 的每一个10m×10m样方,这样可能工 作效率更高
图2 巢式样方法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群落类型
地衣群落 苔藓群落 沙丘草原 干草原 草甸 高草地 灌丛 温带森林 热带雨林
群落最小面积
0.1~0.4 m2 1~4 m2 1~10 m2 1~25 m2 1~50 m2 5~50 m2 10~50 m2 200~500 m2 500~4000 m2
野外植物群落取样和调查 方法
邵小明
目录
?取样( sampling ) ?植物群落特征描述 ?植被的环境特征
一、取样
1、基本原理
在群落调查时,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一般只能抽取 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群落总体 的特征,这个过程称为取样。
为了既保证取样研究的结果能够反映群落总体的特征,又使取样 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少,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是至关 重要的。
6)(依据)环境因子取样
群落的分布与某些环境因子有关,比如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小 地形变化等。因此,该方法要先依某一环境因子设置环境梯度,沿环境 梯度分层(类),后在每层中抽取若干个个体,得到所需要样本的取样 方法。
适用范围:总体中个体的分布样式与环境因子有关。
3、取样单位和大小
<1> 取样单位( sampling unit )
植物生态调查表

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因此优势种的研 究对于了解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影响因素:环境条件、种间关系、 物种繁殖能力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意义:了解群落演替规律有助 于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保护生态 环境
高度:测量植物从 土壤表面到最高点 的垂直距离
直径:测量植物主 干或主要分支的周 长
分支数:计算植物 主干的分支数量
叶片数:统计植物 的叶片总数
亚洲东部 非洲南部
欧洲西部 美洲中部
植物分布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生态环境 不同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植物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植物分布受到气候、土壤、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条件: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土壤类型: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黏土、壤土等
植物的形态美:如花朵、叶片、树形等 植物的色彩美:如各种花卉的绚丽色彩 植物的香气美:如花香、果香等 植物的意境美:如松、竹、梅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
植物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植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防止人为破坏
合理利用资源:控制采伐和开 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植物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的认识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1.经、纬度:参考GPS数据;2.地貌类型:【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坡向】1、N;2、W;3、E;4、S;5、彼此中间;【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3.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4.(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生活型——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
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
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
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建立的系统。
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Ph】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
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
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2米)四类。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 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 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 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 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 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 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 该总表是根据法 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 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 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 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 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 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 5-2。 (3) 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 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植物群落中种群的数量与分布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标。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信息。
1.调查用具群落生态学调查所用的工具比较简单,除采集标本需用标本夹外,另外还需枝剪、高枝剪、砍刀、铁锹、皮尺、测绳、海拔表、地质罗盘、钢卷尺、记录表格等。
2.样地的设置调查与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每种植物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各不相同。
在一个很大的群落内进行调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地段进行调查,只能选择其外貌、季相、种类、结构等有代表性的小面积地段进行详细调查,以此来统计推断所调查群落的特征和结构。
这些小面积地段称为样地(Sample)。
选择样地时要注意下列原则:种类成分的分布尽量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生境条件要(地形和土壤等)要一致,样地要尽量设置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位,避免选在群落的过渡地带。
3.样地内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者来说,所选择的样地仍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
在样地选择好后,何种调查方法能有效准确地反映群落的真实特征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群落生态学调查中应用最多是样方法(或样圆法)、点样法、样线法和距离抽样法。
本页主要介绍常用的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方法。
§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3样方法§4无样地调查法—距离抽样法§5群落多样性的测定§6植物群落中生活型的划分§7植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一. 调查目的通过特定群落的“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确定群落最小面积,即样方面积。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1实验要求1、认识150~200种实验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记载、定名的基本方法;2、掌握植被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能初步分析植被与环境要素(如坡度、海拔、土壤、小地形等)之间的关系;4、掌握实验区植被分布规律,对实验区地理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必备工具1、大皮尺(50米)、标本夹、枝剪、罗盘、放大镜、望远镜(除望远镜外以上工具每组必备一份)2、样方本、标签、钢卷尺、实验地区植物检索表(或植物志)(以上工具每组必备若干)3、野外记录簿、橡皮、小刀、铅笔(以上工具人手一份)3 样方法简介如何测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评价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分析组成某一植物群落的种类,必须在该植物群落分布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目的样地进行统计,这种方法称为样地法。
一般说来,样地应该选择在植物分布比较均匀、有代表性的地段。
取样可以分为主观取样和客观取样两种。
主观取样一般是在对一定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进行的。
客观取样又可以分为规则取样和随机取样两种,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研究者对当地植物群落缺乏了解,或研究者需要用概率统计的手段来支持他们的结论时。
(1)样地设置样地形状可以是方形的或圆形的,前者称为样方法。
样地的大小一般需要事先进行实验。
对于草本群落,一般最初用10cm×10cm的面积,对于森林群落,一般最初用5m×5m或者更大的面积,登记这一面积内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扩大样地边长,每扩大一次,登记新增加的种类,扩大样地的方式如图2-1所示。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种类数目逐渐增加。
在一定的样地面积以上,种类数目基本保持稳定(图2-2)。
我们把植物种数不再有明显增加时的样地面积称为群落的表现面积,也称最小面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那么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表现群落的主要特征。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①种类成分要接近;②结构形态要接近;③外貌季相要接近;④生态特征要接近;⑤群落环境要接近;表5-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3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4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5 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⑥外界条件要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表表1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表2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3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4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5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