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十二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例题有答案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十讲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含解析)

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第十讲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1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1)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
(2)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统称为呼吸道。
○3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
(4) 在进行气体交换时,空气经鼻的过滤。
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最后进入时把肺内部的气体呼出。
(5) 人的吸气和呼气过程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
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助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
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
反之。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明显升高,但是氧气的浓度还是大于二氧化碳的浓度。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7) 肺泡具有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数量多:大约有8亿个,使肺呈海绵状。
○2有弹性:肺泡壁外有弹性纤维,使肺具有弹性。
○3面积大:肺泡的总面积达100平方米,远远大于全身皮肤的面积。
○4非常薄: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外面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气体交换。
总之,肺泡是高效的气体交换器官。
2 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1定义: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
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2)葡萄糖的氧化分解(3)动物的呼吸作用2动物的呼吸作用○1分析:试管A中紅色水滴位置改变,是因为昆虫进行呼吸,吸收了氧气而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碱石灰吸收,导致A试管中气压减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含答案)1

①将4株品种和___________相同的植物分别装入4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
②分别置于1.5℃、1℃、0℃、-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有科研人员认为不需要进行0℃以下的实验组,你觉得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人体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中错误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
D.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
3.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如图,某食物的消化最终产物a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参与代谢以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食物是淀粉,那么物质a是氨基酸
B.物质b通过肺进入血液,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物质c从肺排出时,胸腔体积增大,肺内压强增大
D.检验f成分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此人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32.潮湿的粮食堆里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有关的是()
A.呼吸作用B.吸收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33.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总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
B.呼吸作用属于同化作用
C.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总是等于异化作用
D.青少年一般同化作用会大于异化作用
34.如图是在同一时刻测定的某器官动脉和静脉的血液中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B.呼气时,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C.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
D.呼气时,膈顶部下降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光合作用》讲义精编

[知识要点1]呼吸1. 呼吸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水汽,即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1)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2)呼吸运动人体的气体交换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即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来完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本身的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所以,肺泡内气压的变化是: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3.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当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过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肺泡,同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到毛细血管,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4. 动物的呼吸实验证明:动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5. 植物的呼吸课本P56实验分析:①把吸干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②观察实验:塑料袋内壁有明显的水珠生成;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提高。
③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6. 呼吸与呼吸作用:呼吸指的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典型例题】例1. 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A、不含氧气B、全部是二氧化碳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多于氧气精析:可见,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都多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光合作用 (知识点 巩固 拓展 拉分新题)讲义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六节光合作用知识点回顾(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 2)和 水(H 2O )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 2)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叶绿体 。
⎪⎩⎪⎨⎧→→+−−−→−++化学能有机物;光能机物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无氧气有机物(淀粉)水反应式:二氧化碳氧气的过程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叶绿体光(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光合作用的意义⎪⎩⎪⎨⎧供氧气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碘液 ,遇到淀粉会变蓝色 。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 ③CO 2浓度 ⑩ 水分 ⑤叶绿体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吸收 排出 氧气 释放 吸收 有机物 制造 分解 能量 吸收 释放 是否需要叶绿体 是 否 是否需要光是否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基础巩固1.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菜豆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水 检验二氧化碳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酒精溶解淀粉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A. AB. BC. CD. D【答案】D【考点】显微镜的使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种子的结构2.小明在光照条件下,取一个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如图所示。
经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B气体。
对此实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是O2,B是CO2B. A是CO2,B是O2C. A是N2,B是O2D. A 是N2,B是CO2【答案】B【考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3.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经过暗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 水和光B. 叶绿体和光C. 水和二氧化碳D. 水和叶绿体【答案】A【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4.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 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糖类积累得多B. 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得少C.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D. 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甜美的新疆瓜果【答案】C【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5.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氮气【答案】B【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6.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 )A. 叶肉细胞和叶绿体B. 叶绿体和叶肉细胞C. 叶肉细胞和叶绿素D. 保卫细胞和叶绿体【答案】A【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12.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________(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
第6节 光合作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第6节 光合作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知道光合作用过程验证的方法。
3.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4.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5.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读1 :熟悉光合作用的原理条件、原料和产物,以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难度适中。
解读2: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其重要意义,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光合作用的原理(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了淀粉。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
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四)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转化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但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变化: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水、二氧化碳)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如葡萄糖等),并放出氧气。
(2)能量转化: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氧气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即学即练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表示氧气B.Y表示二氧化碳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Y 是氧气,C符合题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 相互联系 供了物质( 有机物 和 氧气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
提供了 能量 和部分原料 CO2 。
1、如把绿叶比做“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
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厂房、原料、动力、产物分
别是
()
A、叶绿体、氧气和淀粉、光能、二氧化碳和水
B、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光能、氧气和淀粉
一、增 强光合 作用
小结大棚种植增产措施
增施有机肥料,利 用微生物分解有机 物产生二氧化碳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直接施放贮存在钢 瓶中的二氧化碳
满足对水的需求
燃烧含碳物质
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强光照强度
二、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等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实验 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10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实验 1、为什么天竺葵要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 3、叶片在酒精中加热漂洗的原因是 什么? 使叶片中的叶绿素褪去,叶 绿素会干扰视察
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
在什么季节能买到西红柿和苹果?
生活情景
利用塑料大棚等种 植反季节蔬菜水果
将水果送入冷 藏仓库进行储存
生活情景探讨
利用大棚种植蔬菜等作物时可 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量?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 + 二氧化碳 光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主要是淀粉)
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 +氧气 酶 二氧化碳 +水+能
输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作用。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 + 二氧化碳 光 有机物 + 氧气
浙江中考初中科学同步8年级下册 3.6.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 空气与生命3.6-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目录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 呼吸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有机物+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物质: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能量:化学能转变为其他形式能,释放能量3.一般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他生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绿色植物在白天同时进行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和在没有阳光时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
1.光合作用的原料刚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2.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得到的能量,呼吸作用时分解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时贮藏的能量。
3.没有光合作用就不可能有呼吸作用,没有呼吸作用也不可能有光合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样才能推动植物全部的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例】(2019•丽水模拟)下面的式子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其中的A和B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对该式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理活动a 、b 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活的植物体内的细胞都能进行生理活动bC.生理活动a 所需的A 物质和水由生理活动b 提供D.生理活动b 所释放的能量是B 物质中储存的能量【答案】D【解析】过程a 是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过程b 是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所以A 选项是错误的。
b 过程是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的,活的植物体中也有死细胞,如导管,就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B 选项也是错误的。
物质A 是CO 2,空气中就存在,不是必须依赖过程b ,所以C 选项也是错误的。
2020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讲义(十三):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知识新授一、植物的呼吸作用1.定义: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3.呼吸作用的场所: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5.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
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
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1.定义: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 CO2 和 H2O 等无机物制造出有机物,并释放 O2 的过程。
2.表达式:3.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转化物质转化: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光合作用的意义:(1)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机物(2)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丰富的能源(3)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项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①场所叶绿体细胞②条件(与光关系)在光下才能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③气体变化吸收CO2放出O2 吸入O2呼出CO2别④物质变化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⑤能量变化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耗能量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藏联系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6.光合作用的实验(1)普利斯特利实验思考:①将小白鼠放在钟罩中不久,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小白鼠死亡?这说明什么?②但同样在光下,若在钟罩中放入一株植物,却发现蜡烛不会熄灭,小白鼠也没有死亡,这是为什么?【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2个过程,是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在膈肌收缩,横膈膜变扁平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面积增大,内压力减少,人就吸气了。
3、呼吸作用: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能量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酶二氧化碳+水+能量葡萄糖+氧气所需要。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4.(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CO)和水(HO)等物质22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2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反应式:二氧化碳?水?????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无机物?有机物;光能?化学能?(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光合作用的意义(3??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色。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温度②光照强度③CO浓度⑩水分⑤叶绿体2(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否需要光是否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经典例题分析:1.下列对植物体呼吸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 任何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 是一个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C.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 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只在活细胞中进行。
【解析】) D如图所示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甲表示呼气过程,膈肌收缩甲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 B.A. 乙表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乙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D.C.) (D 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3.关系的叙述是... B.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C.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下列关于呼吸及呼吸道的说法错误的是(4...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A.围的毛细血管网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收缩B.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C.D. “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呼吸道中,鼻腔内的鼻黏膜、【解析】毛细血管、鼻毛等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清洁,这有助于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
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U.5.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形管、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瓶口密封,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且NaOH溶液能吸收CO气体)(A)ABAB两处都不变、处上升C. D. 处下降,2ABAB两处都下降、处下降 B. A. 处上升,6.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
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C)A. 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B. 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 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D. 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7.将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入密闭的保温瓶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并绘制成曲线。
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图中的曲线能够正确AB)随时间变化的是(B)和二氧化碳含量(反映温度()和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释放CO【解析】2 CO增加,温度升高。
来,容器密闭,故2.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运输部位及方向,做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8先后在茎的树一段时间后,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C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A.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C.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树皮中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筛管,先后在叶、茎、根中发现放射性同位素【解析】标记碳,表明葡萄糖运输的方向是叶片→茎→根,即有机物是由上向下运输的。
)C9.如图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植物在白天只进行②生理活动植物在白天只进行①生理活动A.植物在白天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C.植物在无光条件下也能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D.过程②吸收氧气表示植物进行呼吸过程①释放氧气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解析】作用,植物在白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0.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
此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B)A. 分解有机物B. 消耗氧气C. 释放能量D. 消耗二氧化碳【解析】蜡烛熄灭说明氧气被消耗了。
11.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面遮盖C. 把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D. 该实验证明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2.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A. 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B. CO2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C.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小超同学在帮父母搬运蒜薹时,蒜薹堆的内部比.广饶陈官乡是“中国蒜薹之乡”13)B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 吸收作用 D.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B. A. 光合作用( C ) .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的是14 .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A B.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C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D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
2415.下图为蔬菜大棚内一天( D )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A.0点B.6点C.12点D.18点16.小郭热衷于植树造林,他说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其理由是( B )A.光合作用吸收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吸收氧气D.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1.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的柱形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9毫克。
(1)实验中,叶在29b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释放)(2)如图乙所示是29 ℃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 CO量相等。
CO点的含义是29_℃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和呼吸作用释放的22a 点在原位置上方。
29 ℃改为27 ℃,图乙中相应的(3)若温度由.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选取2置于阳光下照,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其中一个叶片,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
请分析回答:或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有机物消耗掉((1)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
)__消耗掉有机物__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对照作用。
(2)_2__代表的是酒精。
__(3)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乙。
图中标号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绿色__。
_脱色过程中,(4)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_黄白色__。
(5)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_未遮光__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_淀粉__。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光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
请分析回答: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检验二氧B(1)A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装置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3) 。
(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合理均可)则应如何设计?,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4)最后观察比其他操作相同,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要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必须保证所提供的气(1)【解析】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体中无二氧化碳,否则会影响实验。
所以A若(2)C装置的空气中无二氧化碳。
装置则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以确保进入中的则对应的现象是装置D实验成功,则意味着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来设计“控制变量法”可以用温度会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弱。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4)实验,并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