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1.1.4.1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教案

合集下载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学案设计(含答案)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

5.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6.善于借助观察工具探究生物世界。

二、重难点分析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知识点一认识显微镜1.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______显微镜。

2.取显微镜时应一手_____镜臂,一手_____镜座。

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

3.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_____,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4.转动反光镜,认真观察会发现反光镜的两个面不同,一个是_____,另一个是_____。

答案:1.光学2.握托3.乘积4.平面镜凹面镜知识点二显微镜的使用1.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_____的视野。

2.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_____上,并用_____压住,并使所观察的材料对准_____的中央。

3.调节_____,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

4.通过目镜观察,再调节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最后,调节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实验完毕,应将显微镜__________,整理好后,放入箱中,放回原处。

答案:1.低倍反光镜白亮2.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3.粗准焦螺旋4.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5.擦拭干净知识点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在生物实验中,给物体加热常用的器具是__________,常用来称量物体的是__________,称量时手不能与被称量的物体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天平直接接触知识点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用洁净的__________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济南版

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分析:本节课以一个经典的实验统领全部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

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节课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

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

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3、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难点: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象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象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程序: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1、屏幕出示在医院里,一医生正在询问一名全身过敏的学生的最近几天的饮食。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课件1 济南版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课件1 济南版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通光孔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使光线通过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 取拿和安放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 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人
•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 孔,转动粗调节器,使低倍镜前端 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如 图所示)
低倍物镜 载 物 台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4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PPT课件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4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PPT课件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 物镜为10X时, 在视野
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目镜不变,
物镜换成40X时, 则在视野中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4.在用显微镜观察时, 视野中有一污点, 移动
装片和擦目镜镜头, 污点都没被移去, 那么污
点肯定是在 ( D )
透镜大小 大 小
物镜
——接近观察物
体的镜头, 上面标有读 数10×或40×等字样, 表示物镜放大10倍或40 倍
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放镜透 大头镜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短 大
40x 长 小
甲 10 ×
乙 16 × 丙 30 ×
P 10 ×
Q 16 × R 30 ×
目镜镜头越长, 放大倍数越小。
显微镜
压片夹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光镜
显微镜结构视频:
保护镜头
不用手抚摸镜头, 不让镜 头接触硬物, 专用擦镜纸擦镜 头。
目镜
——接近人眼睛的
镜头, 上面标有读数 16×或10×等字样, 表 示目镜放大16倍或者 10倍
目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最后我们从目镜中看到的图像 6
☆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 由于是倒立的像, 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 动方向相反。
物 像 偏 左 下 方
结论: 物像往哪偏, 玻片就往哪移。
例1.兰兰在视野中发现了一只草履虫在
往左运动, 它实际上是往哪个方向运动?
A. 往左
B. 往右
C. 往上

【任务驱动式】1.1.3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 教案 (2024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任务驱动式】1.1.3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  教案 (2024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教学目标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难点独立规范地操作显微镜教学准备“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视频【情境导入】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借助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探究主题一】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器具【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对照图1.113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图1.114数码显微镜,结合实验台上的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实物交流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特别是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还有普通光学显微镜反光镜的两面的区别与使用。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小组交流,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对照课件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显微镜的作用:放大物像显微镜镜头特点: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阅读教材P19~21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要求: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方法步骤:1.取拿与安放双手取拿显微镜,将显微镜安放在干净平整的实验台上(如图所示)。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或聚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

③注视目镜,用反光镜或光源调节旋钮调节光线,直至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如图所示)。

3.安放装片(1)将字母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固定。

(2)移动装片、使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观察(1)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在物镜靠近装片约2 mm处停止,严禁物镜与装片接触。

(2)眼睛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逐渐拉大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如果需要放大物像的某一部分,应缓缓移动装片,将要放大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山东省滨州市清河学校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章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一课时)(济南版)

山东省滨州市清河学校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章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一课时)(济南版)

博兴县清河学校教学案设计主备人刘培使用人刘兴丽课题课型新授课时间9.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初步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难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
二次备
课【预习导学】
一、显微镜的取放:1.取:①一手握②一手托;③置于胸前。

2.放: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向;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侧,便于眼向目
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3.对照图1.2-2安装好和。

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参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1)握镜的部件是[]_____,稳定镜身的部件是[]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显微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知识与能力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独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A.8个B.4个C.32个D.2个
4.有的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于是不断的调节反光镜,可仍不能对好光,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归纳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你的困惑是。
拓展延伸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方移动B.向左下方移动
C.向右止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
2.一个同学在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有点模糊,
此时他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反光镜D.转换器
3.王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使用10×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排细胞共有8个,当他换用40×的物镜时(目镜不变),可以看到这排多少个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难点
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自主质疑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取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一手托。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镜座起作用;遮光器的作用是;转换器的作用是;目镜越短,物镜越,放大倍数越大。
4、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探究问题二: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反思 (新版)济南版-(新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反思 (新版)济南版-(新版

word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

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

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

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

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随堂练习:
1.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下列组合中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相对应的是()
A.遮光器上的光圈 调节光的角度
B.粗准焦螺旋 较小范围地升降镜筒
C.物镜和目镜 缩小物像
D.反光镜 反射光线
2.右图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图中目镜和物镜观察植物叶表皮细 胞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结构最清晰,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应该是( )
齐河县山师东海实验学校
课1)课时
单元累计课时:6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4.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实验能力
5.养成爱护显微镜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操作)
教学
难点
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操作)
教法
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学会阅读教材和观察图片;利用表格的对比、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
学具
显微镜,多媒体课件




一、温故知新: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转换器的作用是___。
、目镜越短,物镜越___,放大倍数越大。
3、小组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外形上的不同:
目镜和物镜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
物镜:
.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如升降幅度大小、转动方向等)
.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
.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三、巩固提升:
针对以上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下练习题,达到教学目的
1、课本P18第2题
2、《学习与检测》P11基础达标7题
四、检测反馈:
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检查检查,掌握本节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
怎么区分物镜、目镜
六、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二、导学释疑:
一杯水导入:同学们猜:我这一杯水中有什么?帮助回答:微小的生物。为什么用肉眼看不见?太小。
导入:我们可以通过工具帮助看到他们。那你知道用什么工具可以让我们看清物体吗?
通过实物导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生物学需要专门的研究工具,最基本的是我们实验台上的显微镜。同学们想不想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下水中小动物?
要想使用显微镜,我们得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功能。
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取拿和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实验台7厘米。
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对照课本P15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___ ___
、镜座起___作用。遮光器的作用是___。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A转换器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
八、作业布置:
1.完成检测上的习题
2.预习下节内容
精彩
板书
设计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显微镜的构造及应用:
①目镜:倍数越大,长度越短
镜头
物镜:倍数越大,长度越长
②遮光器:上有光圈,可调节亮度。
③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调节光的强肉。
分为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
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④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⑤通光孔:使光线通过。
⑥粗准焦螺旋: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获得初步放大物像。
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