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

焊接工艺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焊接相关专业

修订年月:

修订人:吴宗胜

定西工贸中专学校

一、课程名称

课程中文名称:焊接工艺

课程英文名称:

二、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掌握《焊工工艺学》的电弧焊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焊条电弧焊、

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手工自动、半自动焊接方法(CO

2

焊接工艺,掌握常用焊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并且掌握焊接接头质量的控制措施和焊接缺陷的防止方法。能承担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焊接工艺评定的相关工作。具备从事焊接实际工作要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将《焊工工艺学》学科内容分为焊条电弧焊、手工自动及半自动焊接方法(CO

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常用金

2

属材料焊接、焊接接头质量控制、焊接缺陷等五大块进行分模块教学;注重实训实践项目的比例,理论与实践各占50%的比例。

课时:324

课程特色:大力推行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试行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等先进方法和模式。

【简要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课程特色等方面,主要用于专业课程介绍等宣传资料,建议200-400字(宋体小四号字)】

三、课程教学任务、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

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编写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任务以及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建议不超过400字(宋体小四号字)】

四、课程教学目标

一:能较熟练地操作手工电弧焊(单焊双成型);

二:能较熟练地操作气焊设备;

三:具有检测焊缝质量和分析常见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焊接缺欠的返修工艺;

五:了解CO2气体保护焊基本操作;

六:了解氩弧焊的基本操作。

【课程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应该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建议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编写课程教学目标,即围绕知识理解与掌握、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编写6-12条教学目标,每条目标不超过50字(宋体小四号字)】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六、实验及实训教学安排

七、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取消了期末一次性书面考试的方式,采用全过程、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学生专业技能检测、理论测试、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方面。平时成绩20%书面考试40%实训40%。

【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考试还是考查,平时成绩与书面考试、实训考核成绩各占比重,建议50-300字】

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为《焊接电工》《机械制图》《金属熔化焊》,后续课程为《焊接结构生产》。

【明确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宋体小四号字)】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王新民焊接技能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冯明河焊工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王长忠高级焊工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参考书,以及推荐使用的网络课程等内容。教材、参考书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网络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及开发单位等(宋体小四号字)】

十、大纲编写依据与说明

一、大纲编写依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教育部《焊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3、《焊工国家职业标准》;

4、国家职业标准《焊工》。

二、编制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依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50-200字(宋体小四号字)】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中职数学大纲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最新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技工学校 数学课教学大纲 (200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技工学校数学课教学大纲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说有如下性质: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

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 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 学时:252学时 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 执笔人: 审核人: 说明部分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尖子,榜样带动全体;注重学生的转差工作,转差效果突出,力争在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过90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要求:按大纲规定,完成教材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和知识能力的迁移,必须做到基础知识习题化,基本方法灵活化,基本能力熟练化,重点、难点通俗化,薄弱环节要强化。然后再深化三基,强化重、难点,达到知识熟练,方法会用,技能娴熟,促进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步骤:课文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业和课后检测,采用‘测(或练)、改、评、补’的形式。 五、教材特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重点学习古诗文,现代文课文有所取舍(精讲三分之一),剩余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六、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落实日常教学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word完整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 习惯,并有一定 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 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 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 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 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 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

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 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 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 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 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 明了;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S000418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总学时数:68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一、说明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先秦诗歌 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 第一节《诗经﹒黍离》 一、创作背景介绍 二、文本翻译 三、内容分析: 四、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的特色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 第二节《湘夫人》 一、作者介绍 二、创作背景 三、文本赏析 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 五、艺术特色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 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 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最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基础模块分上下两册,分两学年学习,每学年128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 [ 2006-5-2 10:04:00 | By: 寒烟 ]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合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确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必选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较高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对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或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必须补充的教学内容和应予提高的教学要求。自选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安排的有关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可选性和教学要求的多样性。 (一)必学内容和要求 1、现代文阅读(8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 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2018

附件2: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