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服饰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藏族谈谈服饰普通话3分钟

藏族谈谈服饰普通话3分钟

藏族谈谈服饰普通话3分钟一、西藏服饰特点藏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过着游牧生活,服饰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装即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热的方便,使臂膀伸缩自如,并适应露宿的生活,当成卧具,并随身可以携带生活用品。

服饰主要以袍状为主。

1、服饰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衫、长靴、编发、饰品。

2、基本特征表现为品类繁多,可分为袍、短衣、坎肩、腰带、帽、靴、邦典、发饰、首饰、佩饰等。

3、式样上分为:长袖袍、无袖袍。

4、质地上分为:锦花袍、绸缎袍、光板羊皮袍、氆氇袍、毛呢夹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点表现为对比强烈,如红与绿、白与黑、黄与紫,并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饰色调明快而和谐。

6、纹样方面主要以递增和排比的规律。

7、装饰品的广泛运用,装饰材料主要以金银、珠宝、象牙、珊瑚、松石等为主。

8、面料:主要以棉布、氆氇、绸缎、光板羊皮、毛料、呢子等。

9、围裙:是藏族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表示婚否的作用,形状有短、有长、梯形。

10、腰带:腰带是藏族服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以毛织物编制而成,有的则以金属等贵重的饰件作为装饰。

11、藏靴:藏靴是藏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靴子上的花纹也有一定的习俗和规范。

12、短衣:一般是穿在藏袍内的,其特点是长袖。

13、坎肩:一些地区有穿坎肩的习惯,其款式也有地区风格。

14、项链:式样由两正方形交叉重叠,材料主要以金银两种,上面镶有绿松石和宝石,链子由珍珠、珊瑚、天珠等串成。

二、藏族服饰的内涵1、面料:藏族服饰的面料厚重温暖、粗犷朴实,散发着一种原始的乡野情趣和自然的美感。

这一面料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藏民族生活的白然环境影响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物产资源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

真实与自然不仅是他们信奉的处世原则,也是他们用来判断美丑、衡量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

2、色彩:藏族服饰强调对比色彩的运用,明快热烈、鲜艳醒目为其主要特色。

另外,藏族人民尚白,白色是藏族服饰的常用色调。

藏族服饰西藏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之旅

藏族服饰西藏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之旅

藏族服饰西藏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之旅藏族服饰——西藏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之旅藏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藏族文化中,服饰和装饰品是体现族群特点和表达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之旅。

一、藏族男性服饰藏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哇戴”、“哇宗”和“哇唐”三种。

其中,“哇戴”是藏族男性日常穿着的主要上衣。

它通常由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皮制成,抵御严寒的同时还具有优雅的风采。

在领口和袖口处,常常饰以精美的银饰,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追求。

而“哇宗”则是藏族男性的常服,也是西藏盛行的传统礼服。

它由多层厚重的羊毛织物制成,以保暖和抗寒为主要目的。

与“哇戴”相比,“哇宗”更加华丽,饰以各种金银线绣花以及色彩缤纷的刺绣,使得整体造型更加亮眼炫目。

另外,“哇唐”是藏族男性的日常裤装。

它采用了宽松的设计,方便行走和骑马等活动。

多用粗布织成,并常常饰以彩色的丝带,增添了一抹青春活力。

二、藏族女性服饰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同样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她们常常身穿“查帕”和“陈巴妹”两种服饰。

“查帕”是藏族女性的主要上衣。

它由柔软的丝绸或棉布制成,色彩鲜艳多样。

常见的图案有鲜花、动物和自然元素等,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另外,“查帕”还配有颇具装饰性的袖口和袖带,点缀着各式各样的亮片、珠子和金银线绣花,为整体造型增添了一丝妩媚动人的气息。

而“陈巴妹”则是藏族女性的传统下装。

它由大幅度的杏仁形丝绸或纯棉布料制成,穿在身上宛如一条长裙。

与“查帕”相配,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藏族女性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三、藏族装饰品除了服饰,藏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装饰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藏银饰品和珠宝。

藏银饰品是藏族人民最常佩戴的一种饰物。

它以纯银为材料,经过精湛的银匠技艺制成。

常见的藏银饰品包括项链、手镯、耳环等。

这些饰品通常以刺绣、雕花和镶嵌等工艺进行装饰,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花纹,彰显出藏族人民精湛的工艺技艺和美学追求。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布达拉宫是西藏的一座宗教建筑,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建筑之一。

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达拉宫承载着丰富的藏族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

本文将以布达拉宫为切入点,介绍藏族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一、藏族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藏族传统服饰包括男女装两大类。

男装主要有“更巴”、“更纳”等,女装则有“唐装”、“左旗布”等。

不同的服饰在款式、颜色和图案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1. 更巴更巴是藏族男士的传统上衣。

它由精湛的手工艺制作而成,通常是用羊毛或棉花为原料织成的。

更巴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颜色斑斓、图案精美。

常见的图案有藏传佛教中的八吉祥和纳木错船,这些图案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好运。

2. 更纳更纳是藏族男士的传统下装。

它通常是用绿色、蓝色或红色的羊毛制成。

更纳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经过纺、织、染等多道工序。

更纳的特点是它的材质柔软舒适、颜色鲜艳,同时还有很好的保暖性能。

3. 唐装唐装是藏族女士的传统服饰。

它通常由丝绸或棉麻制成,颜色以红色、蓝色、绿色等明亮的色彩为主。

唐装的特点是其宽松舒适、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在唐装的领口、袖口、下摆等部位通常还会装饰着各种金银丝绣花,增加了服饰的华丽感。

4. 左旗布左旗布又称贡嘎布,是藏族女士的传统各类服饰的主要原料之一。

它是以麻为原料织成的一种布料,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后,使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左旗布的特点是其纹路整齐、手感柔软、耐磨耐用。

在制作服饰时,藏族妇女通常会将左旗布与丝绸、羊毛等材料进行组合使用,以增加服饰的层次感和质感。

二、布达拉宫的民俗文化布达拉宫是西藏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藏族民众心中的圣地。

在布达拉宫周边,有着许多与藏族传统服饰和民俗文化相关的活动和习俗。

1. 藏族传统舞蹈藏族传统舞蹈是藏族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布达拉宫附近的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藏族男女士身穿传统服饰,跳着欢快的舞蹈。

舞蹈中的动作柔和而有力,富有神秘色彩,常常表达着对自然和宗教信仰的敬仰与崇拜。

关于藏族服饰介绍

关于藏族服饰介绍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高原的群山之中.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江河纵横.体肥毛长的牦牛,不仅耐寒,还能驮很重的东西远行,是高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藏族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他们一般上身穿绸、布做的长袖短褂,外面穿宽肥的长袍,脚穿牛皮长靴.为了便于活动,常常将右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族男女都留发辫,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女子将头发梳成双辫或许多条小辫,披在肩上,并在发梢在佩带漂亮的饰物.妇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美丽的围裙.藏族人爱喝酥油茶和奶茶,喜欢吃用青稞粉制成的糌粑和牛羊肉。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产、生活方式对眼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

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丰富多采的藏族服装、眼饰,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眼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

据史书记载,九世赞普布带贡甲时,已能够纺牛毛线用来织帐篷、纺羊毛线织氆氇做衣裳。

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眼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眼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眼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

藏族服装、眼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居住的地理气候和从事的职业不同,构成了多种眼饰类型。

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这是藏族服饰的基本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

藏族的服饰名字

藏族的服饰名字

1、男性服饰:
(1)藏族男士常穿着深色、宽大的衣裳,这种衣裳叫做“羌服”,上面绣有各种花纹,常常有藏文的古诗或者藏族特有的样式,上身搭配传统藏族帽子,叫做“藏帽”,是藏族男士服饰的标志性装饰。

(2)藏族男士还经常穿着一种特有的裤子,叫做“藏裤”,它们是由两层布料制成,外层是棉布,里层是黑色棉绒,裤腿部分绣有花纹,穿着它们的男士们更显得有气势。

(3)藏族男士还经常穿着一种特有的鞋子,叫做“藏鞋”,它们是由羊皮和毛线制成,上面装饰有花纹,穿着它们的男士们显得更加绅士大方。

2、女性服饰:
(1)藏族女士常穿着深色、宽大的衣裳,这种衣裳叫做“羌裙”,它们是由棉布和丝绸制成,上面绣有各种花纹,常常有藏文的古诗或者藏族特有的样式,穿着它们的女士们显得时尚大方。

(2)藏族女士还会穿着一种特有的外衣,叫做“藏衫”,它们是由两层布料制成,外层是棉布,里层是黑色棉绒,衣服上面绣有各种花纹,穿着它们的女士们显得更加优雅柔美。

(3)藏族女士还会穿一种特有的鞋子,叫做“藏鞋”,它们是由羊皮和毛线制成,上面装饰有花纹,穿着它们的女士们显得更加精致优雅。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藏族服饰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一、历史沿革藏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的建立,标志着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吐蕃王朝时期,藏族服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服装款式、饰品搭配、色彩运用等方面。

随着历史的推移,藏族服饰文化不断发展,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款式和风格。

二、服装款式藏族服装的主要款式是长袍,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种。

男式长袍一般比较宽松,长度及膝,袖口较窄,领子较高,颜色以深色为主,如黑色、蓝色、灰色等。

女式长袍则相对较为紧身,长度及踝,袖口较宽,领子较低,颜色则较为鲜艳,如红色、绿色、黄色等。

此外,男女长袍上都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鸟、鱼、花、草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三、饰品搭配藏族服饰文化中,饰品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藏族人民善于用各种饰品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如银饰、珊瑚、玛瑙、玉器等。

其中,银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饰品,包括银耳环、银手镯、银项链等。

这些银饰往往雕刻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花、草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此外,藏族人民还喜欢用各种宝石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如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等。

四、色彩运用藏族服饰文化中,色彩运用也是非常独特的。

藏族人民喜欢运用鲜艳的色彩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同时,不同的色彩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和吉祥;黄色象征着高贵、神圣和权威;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和和平。

此外,藏族人民还喜欢在服饰上绣上白色的花纹和图案,寓意着纯洁、美好和吉祥。

五、文化意义藏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首先,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体现了藏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其次,藏族服饰上的各种图案和花纹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是藏族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藏族服饰简介

藏族服饰简介

藏族服饰简介藏族服装简介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族服饰的特点、外貌和介绍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

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

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

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

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

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青海果洛地区新婚女子要穿大油大褂,在袖边上镶一圈红彩式氆氇并着华丽的背心,还有在背上挂汗巾的习惯。

下摆讲究用水獭皮镶边,衣领用金钱豹皮装贴。

牧民的节日盛装质地高级、做工精致,这种皮袍以羊羔皮缝制,面子用獐皮(去毛铲净,手工鞣制使其柔软后刷白凉干) ... ,袖口、襟领、下摆用红、蓝、绿纹呢子装饰,用水獭皮或豹皮镶边,显得格外漂亮。

青海海南藏族有一种用羔皮缝制的加面藏袍,轻巧美观,是节日和走亲访友的礼眼。

羔皮有毛短而卷曲的,有毛长而适中呈稳状的。

用各种羔皮缝制的藏袍,多用各色条绒、缎子、平绒、毛呢挂面,用锦缎或花氆氇、水獭皮镶边,用狐皮或豹皮做领。

农区气候温和湿润,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都主要以黑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眼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

男式袍子用绿色或蓝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

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一种间隔有十字图案的花氆氇)。

藏族服饰知识点总结

藏族服饰知识点总结

藏族服饰知识点总结一、藏族服饰的特点1. 颜色丰富多彩在藏族服饰中,颜色是其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藏族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富有鲜艳的民族特色。

通常使用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蓝色等,这些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刺绣工艺精湛刺绣是藏族服饰中的重要装饰手法,它在藏族服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藏族服饰中的刺绣工艺精湛,通常使用的有唐卡刺绣、鱼尾刺绣等,不仅在服装上体现出独特的美感,而且还表现出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3. 材质讲究藏族服饰的材质讲究,大都使用天然的棉、麻、羊毛等材料制成。

这些材质天然环保,穿着舒适,适合高原气候的特点,符合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4. 发型和头饰藏族服饰中的发型和头饰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女性头戴饰物多为银质或白铜制成的发簪、发夹、发箍等,上面还常挂有宝石、珠宝等装饰物。

男性头戴的多为红色、蓝色、绿色带有毛线、丝线编织的小方巾,有的还绣上藏族特有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头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5. 袍服造型独特藏族服饰的袍服造型也是其独特之处。

男性通常穿着藏式袍子,女性通常穿着藏袍。

藏族袍服有着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还表现出藏族服饰的神秘和浪漫。

二、藏族服饰的种类1. 男女装藏族服饰中的男女装有明显的区别。

男性通常穿着藏袍和长裤,头戴藏帽或头巾;女性则通常穿着藏袍和长裙,头戴装饰饰物丰富的发饰。

男女装的款式和图案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展现出藏族服饰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2. 婚服藏族婚礼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藏族婚服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藏族婚服多为红色系列,色彩鲜艳,富有喜庆和祝福的意义。

婚服款式繁复,刺绣工艺精湛,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的心情。

3. 节日服藏族的节日服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在藏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穿着节日服装,进行舞蹈、庆祝等活动。

节日服装通常色彩艳丽,图案繁复,体现出藏族人民对于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4. 朝圣服藏族的朝圣服是其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所处地域较广,大多都在积雪终年不融的雪山脚下,居住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这个民族拥有同一文字同一信仰,但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装束。

俗言道“佛需金鎏,人需饰修”,大凡有生命的动物,都无不有爱美和展美之心。

藏族地区的服饰是颇具独特民族色彩的,而就康巴服饰言,更是以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对美的追求而衍变发展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

寒暑不易的袍康巴传统藏族服装予人以雍容华贵之美,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

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

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

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

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

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

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

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

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

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

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

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

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

贵族服装从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藏族的长袖袍款式大方,实用,日遮体夜御寒,有男女之分,也有冬夏之别,还有农区牧区之差。

袍,康巴语称为“葛热”,均以三幅两襟开摆式,平肩宽袖大衣襟,右襟窄,宽大的左襟盖右襟,右腋下有扣,多以银、珠、铜为扣,有的男装以彩带扎结系住。

袖长超手尖约5寸。

春夏装袍料是以细呢、灯心绒、毛料、贡缎、氆氇(藏区自纺的羊毛织品)为主,冬装多是羊羔皮做里、复衣料为面的皮袍,康语称“察日扎巴”、“谷巾扎巴”。

皮袍以约5寸到一尺左右宽的豹皮、獭皮镶领襟、袖口、下摆,一则增加厚度保暖,二则显豪华,示人以该袍的价值。

女式长袍分长袖和短袖两种。

上层贵族或城市妇女的袍长度以盖至足背为限,农区、劳动妇女其袍长则到踝关节以上,以便于行走、劳动。

男式袍与女式袍式样大同小异。

男士穿袍是将袍下缘提到膝盖部位,大襟盖小襟,扎带束腰,前平后打褶。

贵族、绅士、博学者袍长以膝下2-3寸为宜;普通人、年轻人则最长以膝为准。

上身可穿两袖,但一般露右臂将袖垂于背后;也可不穿袖,将两袖系在腰上,显得精神,潇洒自如。

如何穿,可根据气候温差以及行动方便与否而定,没有严格的规定。

牧区的袍称为“扎巴”,夏袍为羔羊皮做的,冬袍为较厚的老羊皮,为适应牧区高寒气候,此袍一般不挂面子。

着衣为冬长夏短,不易换洗,故人曰:“一朝着身,寒暑不移”。

男式袍以豹皮、虎皮镶边,加墨色襟边为饰;女式袍以红、蓝、黑三色布镶边。

这种以皮或布镶边的习俗历史悠久。

传说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军队四处征战,军队规定对有功英雄记功,奖赏是将名贵的水獭皮、虎皮、豹皮割为条状带,授时将皮条像哈达一样挂在脖子上,三种不同的兽皮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功勋,随后为表其立过功而将此皮缝合在衣领上作为标志。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这三种兽皮镶边已不再是功绩的等级区别,而成为习俗,是财富多少的标志了。

它既美化了单调的皮袍,又显示了各自的经济实力。

康衣别致康巴妇女的衣有衬衣、短袖外褂两种。

衬衣以各种颜色的绸、丝、绉、印度棉绸为料,但不包括桔黄、浅黄两色,因此二色只有僧人、贵族男性、头人才能用。

款式有两种:一种领柱为单扣、双扣和三排扣,嵌黑色压条为饰,主要流行于康定、乾宁、道孚一带;而巴塘、甘孜、昌都一带是宽边圆形翻领(现代称青果领)。

男衣则有衬衣和短褂两种。

坎肩多以羊皮、狐皮、狗皮制成,左襟盖右襟,长度齐腰臀间不一。

短褂用金丝缎镶边,一般用毛料、呢子、灯心绒等为面料,有单夹棉皮之分。

古有文字记载:“康人衣别致,缀罗之珍,绸缎之美,库金为缘,紫铜着扣,袭多用绢、绉……”可见康区服饰早已被先人所评述。

繁多的帽帕康区藏族讲究戴帽子、包头帕。

用时区别于地区、气候,人的身份、地位等。

如僧人与俗人,过去贵族与平民……都有差异。

早在敦煌出土的《吐蕃赞普传》中及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里都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可见藏族此习俗历史悠久。

帽大致可分为金毡帽、狐皮帽、大盘帽、遮阳帽。

金毡帽康方言称“郎西夏莫”,意为四耳帽,过去用印度进口的黑色毡呢做,帽环5-6寸宽,圆筒形,下缘有对称的两大两小耳翼,翼以黑呢为面,里料为黑色皮毛,筒以金丝缎面,缠枝纹、卷叶纹、水波纹为饰。

男帽纹饰素,筒高,戴时四耳外翻,看去华贵、高雅。

这种帽只流行于城市和农区。

狐皮帽有两种,一种是用整张皮为一顶,戴时包缠头部,其头尾相系于后脑部或尾垂于肩,颇有活狐盘于头之感;也可作围脖,美而威,令人不觉畏惧三分;另一种是将一张狐皮做两顶帽子,面料一般也是金丝缎,筒式开叉,叉口于后。

该帽男女皆宜,只是男式叉口是飘带。

毡笠式帽,白色毛呢为料,帽为圆锥形,防水御寒,主要流行于与安多相邻的半农半牧区。

遮阳帽也称博士帽,用于春夏季,为各地藏族所喜爱。

打箭炉和木雅地区有一种女式帽,款式独特,戴着雅观。

该帽以黑色布料为帽筒,即先做成圆台筒形状,1.5尺左右为帽襄,帽的尖端为褶封口,有红黄绿三色环形装饰圈,帽的底端开叉口,贴有6-7寸宽的羊羔皮做里,面上以红绿黄三色条镶边,最边缘为1寸宽的獭皮帽沿。

皮端覆前额头顶,整个帽襄后垂于背,发辫盘于头上以固定帽子。

昌都、德格、甘孜、道孚、丹巴、巴塘等地的妇女多顶头帕,特别是昌都一带的男性普遍包赤色、紫色头帕,有“红帽绅士”之称。

颇有特色的靴脚穿的鞋,对于藏民族而言过去主要穿靴,靴必有筒,故有长筒短筒之分。

康巴一带以马靴为主,筒长至膝,多是皮革做成,款式多样,男女有别。

长筒靴一则在雪地行走不湿,保暖,二则适于骑马,不易掉,上下马方便。

俗称的藏靴有两种,一种是以彩色皮革、呢子制成。

红色皮革白呢子两色的软靴为僧靴,黑红皮革、红呢子制成的靴为普通靴,底部厚1寸多,帮似船形,靴尖圆形,顶向上翘,类似犬鼻,靴筒以软呢料制作,筒长至膝盖,有专用靴带束之。

靴带宽1寸左右,有毛织品、丝织品、棉织品,许多种纹饰图案,颜色、图案随编织者意。

一种是极为普遍的自制原色皮革做成,靴底为一张厚皮,靴中垫有牛羊毛或软草,靴帮也是船形。

这种靴多流行于农牧区。

还有一种叫云南迪庆靴,船形帮,靴底厚约1寸,且钉满了圆钉,靴帮为黑色呢子、平绒或灯心绒,有男女式之分,是云南迪庆的特产之一,多流行于城市。

腰带围腰藏民族的男女老幼、僧俗人等,无不束腰带。

腰带有毛织、丝织、线织品,宽窄不一,质量价值也不同,一般长约1-1.7米,有单层和双层之分。

围腰,藏语称帮典,是由棉、毛、丝织成的、有多彩条纹的纺织品,它确实是藏族的一种特殊标志。

在康区,大部份妇女系的帮典是用有暗花的黑色布、黑贡缎、黑丝绸为料,大致1.5×2平方尺左右。

这种仅流行于康定、道孚、丹巴、乾宁等地。

巴塘、昌都、德格一带的已婚妇女系多色彩条围腰。

城市妇女的围腰小巧而精致,颜色搭配淡雅,上端两角有花纹或贴花;农村妇女围腰宽而长,色彩艳丽,彩条相对宽些。

佩饰工艺品藏族民间工艺品是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反映,它集中体现了藏族古老文化的多姿多彩和鲜明的民族特性,特别是手工艺品、金属制品和毛纺织品。

如钣金成形、雕镂花纹、浮雕暗印、拉丝盘纹、鎏金技艺、嵌技等技术。

明清两代已有将藏族工艺品作为礼品赠送王宫王室和与邻国交往中的馈赠品的记载。

藏族佩饰的选择与佩戴是随年龄、身份、地位、爱好、衣着不同而不同的。

佩饰大体可分为头饰、首饰、腰饰等。

头饰有发饰、头顶饰,如珊瑚树、琥珀做成的顶在头上的各种装饰品,也有用金、银、九眼珠等做的。

首饰可分为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

藏族过去戴的耳环多是金银包珠,而不是环状耳饰;戒指不仅是装饰品,又称驱环,有避邪之意,其更主要的意义在于是爱情婚姻的信物,表示婚姻状况;项链的主要组成有九眼珠、珊瑚珠、绿松石、黄琥珀等,有的价值几万元;领花(领扣),有金包石或银包珠的,非常独特。

还有一些特有的配饰。

嘎乌曾是护身符,经百年衍变,现在也是佩饰之一了,其质地差别极大,金银、铜铁做的都有。

腰佩,由金银嵌珠、镂空花纹嵌各种珠宝,宽带形系于腰间,也有长条形垂于腰下,还有单股或多股银链,一端系于腰带上,另一端吊着钥匙、铃当、挖耳勺、牙签等,既为装饰又很实用。

腰刀是藏族男女随身佩戴最普遍的,男式刀宽而长,横插腰间,女式刀窄而短,5寸以内,竖挂于腰侧,刀鞘与刀柄均为银嵌珠,浮雕纹饰,十分精巧。

它不仅是使用、防身工具,也做为一种装饰品。

炉霍县男装。

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