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河流污染状况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

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

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如下:1、河流污染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

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湖泊污染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中国河流污染问题

中国河流污染问题

早期的水体污染
早期的水体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的生活污水造成的。产业革命以后,工业排放 的废水和废物成为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随 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 染程度日益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一些 水域和地区人们采取了一些防 治污染措施,部分水体的污染程度虽有所减轻, 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状况还在发展,尤其工业废 弃物对水体的污染还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若干 水资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丧失了使用价值, 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36.1%。长江干流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
除西藏、 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除西藏、 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现在工业水 污染仍旧突出,仍是江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母亲河——南淝河
某造纸厂的排污
工业的蓬勃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污染严重的地方。两周前的美国《商业周刊》说: “中国近年来的空前增长付出了惨重代价。该国2/3的河流和湖泊受到污染,只适 合工业用途,根本不能用于农业或饮用。中国近6亿城市居民呼吸的空气中,只有1 %在欧洲被视为安全……”
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公害,我国及日本环保法 均列为公害之一 恶臭的危害表现为:①使人憋气,妨碍正常呼吸 功能;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使消化功能减 退;精神烦躁,头昏脑涨,头痛等使工作效率降 低;严重时,可损伤中枢神经,大脑皮层的兴奋 和调解功能;②使水产品染上恶臭,无法食用; ③破坏了水流作为旅游、疗养、饮用、养鱼、游 泳等的用途和价值;④产生H2S、甲醛等毒性公 害。
水资源概况
种海富着96其 。水的无 5 储海 中化数%水洋 含学水。量是 有资生浩约地 的源生瀚占球 化,物的地上 学按,海球最 元目还洋总大 素前蕴不储的 有测藏仅水储 80定着繁量水 多,丰衍的 库 . ,

我国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摘要:全面研究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水体污染;治理对策;可持续发展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污染的严重性尤为突出,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1我国水资源现状1.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且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m³,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资源8800m³,是世界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全国有10个省区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³。

(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³为贫水国家,不足500m³为绝对贫水国家)。

1.2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极度不合理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目前,有很多城市因为对水资源进行过渡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和左右两岸相互不兼顾。

无法统筹考虑整个流域的用水秩序。

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在水资源丰富的流域,居民浪费水的现象及其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而在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却经常断流,干涸,从而造成了居民无水可用的窘境,严重影响到了生活生产,也使生态环境和树木植被无法得到保障。

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造成降雨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均匀性,南方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甚至常年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

这种降雨的不均匀性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并最终导致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径流分布的不均匀也间接导致了国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

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境内流经众多河流。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许多河流的水质出现了严重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河流水质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中国河流水质状况远远不及国家标准要求。

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农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这些污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对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存在非法建设和乱占用河道的现象,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河流的水质严重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供水。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中国河流水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

污染的河流不仅对环境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引发了水华和赤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河流水质不达标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由于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人们容易感染肠胃疾病和其他水传播疾病。

此外,污染物还会通过水生生物进入人体,例如一些含有重金属的鱼类,长期摄入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面对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环境健康风险,我们怎样应对呢?首先,我们应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起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废水排放进行有效管控。

同时,要加大对非法建设和乱占用河道的打击力度,保护好河流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建立起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此外,要注重河流的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和河道的整治,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我们还应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教育宣传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习惯和行为,共同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河流健康调研报告

河流健康调研报告

河流健康调研报告河流健康调研报告根据最新调研结果,我国许多河流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几条具有代表性的河流进行观察和测评,结果发现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水质污染是目前许多河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采集水样并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在调研范围内的河流中,有超过70%的水质被划分为劣五类,即严重受到污染。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等的大量积累,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的健康。

其次,生物多样性下降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调查的河段中,我们发现原本丰富的鱼类、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的群落数量明显减少,一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是由于河流的生境破坏、生态平衡被破坏以及水体污染对生物的直接伤害等引起的。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最后,生态系统破坏是河流健康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调研中发现,部分河流的河岸带被过度开发,导致岸边的湿地和河水之间的自然界限消失,这对于水体过滤和保护生物栖息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大量的水土流失和河道改道等人为活动也对河流的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些破坏不仅减弱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我国许多河流的健康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河流健康,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加大水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推动河流生态修复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河流的健康,提供清洁的水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贵州省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对于水环境保护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较为复杂。

根据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体中,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均超过了国家和贵州省的相关标准。

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及河道非法倾倒的污染物。

乌江干流思南段沿线拥有众多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乌江干流。

一些小型工厂或个体经营者缺乏环保意识,在处理工业废水方面存在不合规情况,导致一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

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土壤的吸附和冲刷作用进入水体,导致思南段水体中氮、磷等含量较高。

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乌江干流思南段造成了污染。

城市的日常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流,但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部分污水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中。

河道非法倾倒污染物也是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省事或为了迅速处理废弃物,将污染物非法倾倒到乌江干流中,严重影响了水质的健康状态。

为了改善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强化工业废水的治理,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和贵州省的相关标准。

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加强对河道非法倾倒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治理氛围。

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展水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质保护意识,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共同参与到水环境保护中来。

河流污染调查报告(共6篇)

河流污染调查报告(共6篇)
1、提高同学对身边环境问题的重视;2、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3、从自已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
4、呼吁全社会人民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调查研究方法
1、20XX年3月,到坪山河实地观察并取水样观察,访问住在河边的居民。
2、20XX年3月,再次到坪山河实地观察取水样观察,访问附近居民。
3、20XX年3月,上网查询水体污染及其危害;4、整理总结所得到的相关信息资料。四、调查内容
4、整理所得到的相干信息资料。
1、
2、
3、调查对象:随机走访村民时间一年之前一年以后河岸及河面清洁度很差,有很多漂浮物小河边有少许的的生活垃圾,河水色采黑深墨玄色,气味很浓郁的恶臭味细闻有异味还可以,不是很臭。水中生物水葫芦、杂草等与去年一样市民行为及说法河水的水质很差由于政府的管理,现在水质好了很多。有无污染源有很多工厂将产业污水排进河里暂时没有污水排放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各种废气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一)河流污染总况
水污源的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河流污染是指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现象。其主要特点:①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愈大,污染程度愈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带来污染程度的时间上的差异。②污染物扩散快。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考虑到鱼的洄游等)。③污染危害大。河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污染物通过饮水可直接毒害人体,也可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

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

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

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

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调查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河流1998年对我国176条城市河段监测数据显示,52%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剽COD、BOD5、氨氮、挥发酚和古油类,其次为重金属。

据中国环公报数据,中国七大流域水质状况从坏到好的次序是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淮河191条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发绿。

湖泊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长趋势。

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

滇池中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劣于V类,蓝藻泛滥日益严重。

海洋污染严重表现在赤潮发生频率增加及泛滥范围扩大。

我国60年代赤潮仅发生几次,而至90年代则发生了360多次,60年代淑及的面积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发,面积达46km 2,延续时间近1个月。

地下水全国城市供水30%源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质普遍恶化。

1992年调查显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

饮用水亦被污染饮用水的安全性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我国城镇附近水体受污染率已高达90%,对数亿人口饮用水的安全性构成重大威胁,导致疾病、劳动力丧失、残疾甚至早亡。

刘鸿亮院士介绍说,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具有或怀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臻物质”。

我国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常含有“三致物”,经自上而下为水厂的传统工艺处理后不能去除,相反会因为加氯消毒而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机物。

水中致病微生物会导致大模的疾病暴发和流行。

农村缺逐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地方,肠道传统发病率达87%~95%,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

10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6%、6.6%、1.0%和3.8%。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

大支流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

但岷江眉山段、湘江衡阳段和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

20个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0%和5.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2.黄河流域
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6.8%和20.5%。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3.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

珠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溶解氧。

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4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7.6%、35.7%、4.8%和11.9%
松花江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5.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9%、32.5%、9.3%和16.3%。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淮河水系主要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6.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总体为中度污染,6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7.1%、11.3%、11.3%和40.3%。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干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
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省界河段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7.辽河流域
辽河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3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5%、16.3%、18.9%和24.3%。

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

辽河水系主要支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

辽河流域省界断面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