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溶液3.溶液的配制

合集下载

标准溶液配制管理制度范文

标准溶液配制管理制度范文

标准溶液配制管理制度范文标准溶液配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标准溶液配制管理,保证标准溶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标准溶液是指经过验证和验收的,具有一定浓度和成分的溶液,用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和常规分析等实验室工作。

第三条标准溶液的配制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确保溶液的溶质含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更改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程序。

第四条标准溶液的配制工作应由配制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共同参与,确保配制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

第五条实验室应有完善的标准溶液配制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结果和分析方法进行记录和保存。

第六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标准溶液的重验证和重校准,确保标准溶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二章标准溶液配制原则第七条标准溶液的配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选择纯度高、质量可靠的试剂进行配制,确保溶质的纯度和含量的准确性。

(二)按照溶质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反应性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配制,确保溶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并且不会与溶剂发生副反应。

(三)严格控制配制过程中的温度、pH、浓度等参数,确保配制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配制过程应注意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配制结果的影响。

第八条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应进行调整和修改,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和审定。

第九条配制标准溶液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配制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第三章标准溶液配制程序第十条标准溶液的配制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一)准备配制试剂和溶剂,确保试剂和溶剂符合要求。

(二)按照配制方法和程序进行配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三)对配制过程中的温度、pH、浓度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配制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配制完成后,对配制结果进行验证和审定,确保溶液的质量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配制人员在进行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严格按照配制方法和程序进行,不得私自更改配制方法和程序。

标准溶液配置

标准溶液配置

标准溶液配置一、概述。

标准溶液是在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溶液,它的浓度和成分都是已知的,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质量控制、仪器校准等工作。

标准溶液的配置是实验室工作中的基础操作,正确的配置标准溶液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配置方法。

1. 确定溶液的浓度和成分。

在配置标准溶液之前,首先要明确所需溶质的浓度和成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质作为溶质。

2. 称量溶质。

根据所需浓度和成分,称取适量的溶质,使用精密天平进行称量,确保称取的溶质质量准确无误。

3. 溶解溶质。

将称取的溶质加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直至溶质完全溶解。

4. 定容至刻度。

在溶质完全溶解后,使用蒸馏水或其他溶剂将溶液定容至容量瓶的刻度线,同时进行轻轻摇晃使溶液充分混合。

5. 标定溶液。

配置完成的标准溶液需要进行标定,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或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确定所配置溶液的浓度。

三、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当的容器。

在配置标准溶液时,应选择干净、无油污的容器,并且要确保容器的刻度线清晰可见。

2. 注意称量精度。

在称取溶质时,要使用精密天平,并且注意称取时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称量精度的影响。

3. 溶质溶解度。

在溶解溶质时,要注意溶质的溶解度,可以适当加热或加入辅助溶剂以提高溶质的溶解度。

4. 定容操作。

在定容至刻度时,要注意定容至刻度线而非刻度上方或下方,避免溶液浓度的偏差。

5. 标定方法。

标定溶液的方法应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确保标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

标准溶液的配置是实验室工作中的基础操作,正确的配置标准溶液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在配置标准溶液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容器、精确称量、合理溶解和定容操作,同时要进行标定以确保所配置溶液的浓度准确无误。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您在实验室工作中的标准溶液配置有所帮助。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基本概念1.1 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溶液的组成介绍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溶剂和溶质。

1.3 溶液的浓度解释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方法2.1 配制溶液的步骤介绍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包括称量、量取、溶解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避免溶液污染等。

2.2 常用配制方法介绍常用的配制方法,如直接溶解、稀释、转移等。

示范具体的配制操作,并解释其原理。

2.3 配制溶液的技巧介绍一些配制溶液的技巧,如使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气泡产生等。

强调这些技巧对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重要性。

第三章:溶液的分析方法介绍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进行酸碱分析。

3.2 溶液的沉淀分析介绍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沉淀试剂进行沉淀分析,并解释结果。

3.3 溶液的滴定分析介绍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示范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并解释结果。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综合练习4.1 练习配制溶液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

检查学生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

4.2 练习分析溶液给定一定酸碱性的溶液,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酸碱分析。

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分析。

4.3 综合练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配制和分析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溶液配制和分析任务。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5.1 实验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5.2 实验二:酸碱分析实验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对给定的溶液进行酸碱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3 实验三:滴定分析实验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对给定的溶液进行浓度分析。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2单元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2单元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目标与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

(宏观辨识)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误差分析。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符号为c B ,常用单位为mol·L -1。

2.表达式:c B =n B V 。

如1 L 溶液中含有1 mol 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 -1。

3.须知(1)在c B =n BV中,V 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B〞表示溶液中的任意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以及一些特定的组合。

(2)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相等的,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会因所取的溶液体积不同而不同。

(3)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此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aO 溶于水后形成Ca(OH)2的溶液,溶质为Ca(OH)2。

(4)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不是结晶水合物。

计算其“物质的量〞时,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例如:a g 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CuSO 4而不是CuSO 4·5H 2O ,n (CuSO 4)=a g250 g·mol -1=0.004a mol 。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须知:(1)使用容量瓶前一定要注意注明规格,如100 mL容量瓶。

(2)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那么: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3)使用容量瓶注意“六不〞:①不能溶解固体;②不能稀释浓溶液;③不能加热;④不能作反应容器;⑤不能长期贮存溶液;⑥不能互换瓶塞。

(4)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讲义(含解析)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讲义(含解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溶质质量分数(w )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提示:溶质质量分数(w )=m 溶质m 溶液×100% 2.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提示: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①计算:计算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②称量:称取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水)的体积(将水的质量换算为水的体积)。

③溶解:将称取的溶质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量取的溶剂(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即得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新知探究]探究1 填写空白,认识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 B 。

(2)单位:mol·L -1。

(3)表达式:c B =n B V 。

探究2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填写表中空白。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质量分数(w )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特点 ① 同一溶液中,各处的浓度完全相同,即溶液具有均一性②溶液稀释或浓缩后,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但是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化计算公式 c =n 溶质V 溶液 w =m 溶质m 溶液×100%c (mol·L -1)=1 000 mL×ρ溶液g·mL -1×w M 溶质g·mol -1×1 L [必记结论]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1)以单位体积溶液作标准,即1 L 溶液,不是1 L 溶剂,也不是溶液的质量是1 000 g 。

(2)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标准,而不是溶质的质量。

(3)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4)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一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会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成功体验]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L 水中溶解1 mol NaCl 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1B .标准状况下,22.4 L HCl 溶于1 L 水中形成溶液的体积是1 LC .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 溶于水形成1 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 -1D .1 mol BaCl 2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所得溶液中c (Cl -)等于1 mol·L -1解析:选C 此题是概念性选择题,应逐个分析每个选项。

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教案

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教案

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教案第一章:物质的溶解1.1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三个阶段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2 教学内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三个阶段:固体溶解、液体溶解、气体溶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温度、搅拌、接触面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溶解的概念、三个阶段、影响因素实践法:观察固体、液体、气体溶解的现象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溶解的概念1.4.2 新课讲解:讲解溶解的三个阶段,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1.4.3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通过实验观察温度、搅拌、接触面积对溶解速度的影响1.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 作业布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并简要描述第二章:溶液的配制2.1 教学目标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学会使用溶液配制工具2.2 教学内容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溶解法、稀释法、沸腾法溶液的浓度概念: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溶液配制工具:量筒、烧杯、玻璃棒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概念、配制工具的使用实践法:演示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溶液的配制概念2.4.2 新课讲解: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概念、配制工具的使用2.4.3 溶液配制操作演示:演示溶液配制的步骤2.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溶液配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5 作业布置练习使用量筒、烧杯、玻璃棒等工具进行溶液的配制,记录操作步骤和结果第三章:溶解动力学3.1 教学目标理解溶解动力学的概念掌握溶解速率的表达式了解影响溶解动力学的因素3.2 教学内容溶解动力学的概念溶解速率的表达式:r = k[C]影响溶解动力学的因素:温度、搅拌、固体颗粒大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溶解动力学的概念、溶解速率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实践法: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溶解速率的变化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溶解动力学3.4.2 新课讲解:讲解溶解动力学的概念、溶解速率的表达式、影响因素3.4.3 实验观察:设置不同温度、搅拌速度和固体颗粒大小的实验条件,观察溶解速率的变化3.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动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5 作业布置分析生活中不同溶解动力学现象,解释其原因第四章:溶液的稀释与浓缩4.1 教学目标学会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理解溶液稀释与浓缩的原理掌握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操作技巧4.2 教学内容溶液的稀释方法:直接加入溶剂、逐步稀释法溶液的浓缩方法:蒸发法、蒸馏法溶液稀释与浓缩的原理:溶质质量守恒、溶剂体积变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方法、原理、操作技巧实践法:演示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操作步骤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概念4.4.2 新课讲解:讲解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方法、原理、操作技巧4.4.3 操作演示:演示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操作步骤4.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稀释与浓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5 作业布置练习使用直接加入溶剂、逐步稀释法进行溶液的稀释,使用蒸发法、蒸馏法进行溶液的浓缩,记录操作步骤和结果第五章:溶液的性质与鉴别5.1 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性质学会鉴别不同溶液的方法掌握溶液的性质与鉴别技巧5.2 教学内容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无色透明性溶液的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溶液的性质与鉴别技巧:观察颜色、密度、沸点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性质、鉴别方法、技巧实践法:通过实验演示鉴别不同溶液的方法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溶液的性质与鉴别概念5.4.2 新课讲解:讲解溶液的性质、鉴别方法、技巧5.4.3 实验演示:演示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鉴别不同溶液的过程5.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性质与鉴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5 作业布置练习使用不同的方法鉴别给定的溶液,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概念和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溶解不仅是一个物理过程,还涉及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溶液的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
1. 溶液的配置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用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提问: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讲解溶液的配置方法(15分钟)
1. 讲解溶液的配置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 举例说明溶液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演示如何使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用品。

2. 演示如何进行溶液的配置。

四、学生实验操作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配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溶液的配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问: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溶液配置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了溶液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操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置,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决。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溶液配置的计算步骤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第2章 溶液

第2章 溶液

小结
5.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呈正 比,而与溶质的本性(种类、性质、大小)无关。 6.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判断标准: 280~320 mmol/L 7.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补液用等渗溶液,必要时可用高渗溶液。 8.晶体渗透压是维持细胞内外盐水平衡的主要因素。 9.胶体渗透压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盐水平衡的主要因素。 10.血浆中蛋白质浓度减少可导致水肿。
第一节 溶液的浓度
课堂练习
正常人100ml血液中红细胞体积为45ml,问其红细胞体积分数为 多少?(临床上常用红细胞压积(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它是指红 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正常人的红细胞压积为0.37~0.5)
第一节 溶液的浓度
课 堂 练 习(答案)
解: 已知V= 100ml VB=45ml
毛细血管壁
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盐平衡起 维持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
重要作用
水盐平衡起重要作用
小结
1.常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四种: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 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2.用固体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 装试剂瓶。 3.溶液的稀释就是在浓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浓溶液的浓度变小 的过程。溶液稀释的特点是:稀释前溶质的量=稀释后溶质 的量。 4.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低渗溶液、等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二)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三)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一)低渗溶液、等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正常人体血浆的渗透浓度 (280~320mmol/L)
低渗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释前后: 稀释前后:
加水 浓溶液 浓 稀 加溶剂(水 加溶剂 水) 溶质质量不变 稀溶液
m浓溶液中溶质 = m稀溶液中溶质 m浓溶液中水+m加水 = m稀溶液中水 m浓+m加水 = m稀
溶液的稀释公式: 溶液的稀释公式: C浓 × V浓 = C稀 × V稀
C浓,V浓—稀释前溶液的浓度,体积 稀释前溶液的浓度, 稀释前溶液的浓度 C稀,V稀—稀释后溶液的浓度,体积 稀释后溶液的浓度, 稀释后溶液的浓度
酒精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 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 的酒精用于防褥疮; 的酒精用于防褥疮 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不同浓度的酒精可以由高浓度(95%)酒精用蒸馏水 不同浓度的酒精可以由高浓度 酒精用蒸馏水 稀释而成. 稀释而成.
硫酸和300ml 5mol/L硫 例2:将200ml 2mol/L硫酸和 : 硫酸和 硫 酸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是多少mol/L? 酸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解:C1×V1+ C2×V2=C×V =C× C=3.8mol/L 答: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是3.8mol/L. 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是3.8mol/L. V=V1+V2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 体积分数
5g/5m l
50ml
100ml
配制0.9% (g/ml) NaCl溶液 溶液100ml 配制 溶液
2. 溶液稀释
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 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加水


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各个量的变化情况? 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各个量的变化情况?
V1 C1
+
V2 C2
V C
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量等于 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量等于 溶质的量 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的量 溶质的量之和 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的量之和
C1×V1+C2×V2=C×V × V=V1+V2
(忽略体积的变化 忽略体积的变化) 忽略体积的变化
C1,V1—混合前溶液1的浓度,体积; 混合前溶液1的浓度,体积; C2,V2—混合前溶液2的浓度,体积; 混合前溶液2的浓度,体积; C,V—混合后溶液的浓度,体积毒液是不是越浓越有效? 消毒液是不是越浓越有效?
专家指出:不同消毒剂化学成分不同, 专家指出:不同消毒剂化学成分不同,消毒对象也 不尽相同,使用时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不尽相同,使用时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如果家庭自行消毒,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配比使用, 如果家庭自行消毒,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配比使用, 消毒液不是越浓就越有效的. 消毒液不是越浓就越有效的.
一瓶酒精浓溶液,可以配制成多少克75% 一瓶酒精浓溶液,可以配制成多少克75% 的消毒酒精?需要加水多少克? 的消毒酒精?需要加水多少克?
1. 溶液配制
(1) 一定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一定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表示
5g
45g
(2) 一定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一定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第二章 溶 液 第三节 溶液的配制
甲型H1N1型流感的出现,提醒了我们对健康 型流感的出现, 甲型 型流感的出现 的重视.为了预防人类流感, 的重视.为了预防人类流感,我们生活中预防 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消毒液. 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消毒液. 请问你知道的消毒液有哪些呢? 请问你知道的消毒液有哪些呢?
一瓶酒精浓溶液,可以配制成多少克75% 一瓶酒精浓溶液,可以配制成多少克75% 的消毒酒精?需要加水多少克? 的消毒酒精?需要加水多少克?
m溶液= 513克 513克
的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 的硫酸, 例2:把50g98%的硫酸稀释成 : 的硫酸稀释成 的硫酸 需要水多少克? 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溶液稀释前后,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为: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为:50g× 98%=49g ×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医院和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 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医院和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 门窗等处的消毒. 门窗等处的消毒.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将稀释为0.2% 将稀释为 %—0.5%的过氧乙酸进行溶液喷雾; %的过氧乙酸进行溶液喷雾;
84消毒液主要用于医疗器械,桌椅,台面, 消毒液主要用于医疗器械,桌椅,台面, 消毒液主要用于医疗器械 门把手,地面,毛巾及手消毒. 门把手,地面,毛巾及手消毒. 通常这种消毒剂含氯量为5%,使用时必须 通常这种消毒剂含氯量为 %,使用时必须 %, 按比例加水进行稀释, 按比例加水进行稀释,如果不按比例稀释会 有一定腐蚀性. 有一定腐蚀性.
注意: 注意: C浓,C稀必须采用同一种表示方法 V浓,V稀必须采用同一单位
例1:欲配制3mol/L的盐酸溶液600ml, 欲配制3mol/L的盐酸溶液 的盐酸溶液600ml, 问需要12 mol/L浓盐酸多少毫升? 问需要12 mol/L浓盐酸多少毫升? ? 浓盐酸多少毫升
由题目可知,溶液的浓度 是物质的量浓度, 由题目可知,溶液的浓度CB是物质的量浓度, 因此用公式C前× V前 = C后× V后 因此用公式 解:C前=12mol/L C后=3mol/L V后 =600mL C前× V前 = C后× V后 12 × V前 = 3 × 600 V前 = 150mL 浓盐酸150mL. 答:需用12 mol/L浓盐酸 需用 浓盐酸 .
ωB=
m溶质 m溶液
49g = 245g 20%
m溶质 m稀溶液= = ωB
需要水的质量是: 需要水的质量是 245g - 50g = 195g
计算注意点: 计算注意点: 1,求体积,先求质量 求体积, 2,已知体积,先换算到质量 已知体积, 3,体积不能相加减
3. 溶液的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相同溶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相同溶质,不同浓度的 相同溶质 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的过程. 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的过程.
小 结
1. 溶液的稀释公式: 溶液的稀释公式:
C浓 × V浓 = C稀 × V稀
2. 溶液的混合公式: 溶液的混合公式: C1×V1+C2×V2=C×V × V=V1+V2
(忽略体积的变化 忽略体积的变化) 忽略体积的变化
作业: 作业: P17 第7,8,9题

2×200+5×300=C×(200+300) 200+ 300= 200+300)
知识拓展
体积比浓度 84消毒液使用方法和浓度: 消毒液使用方法和浓度: 消毒液使用方法和浓度 * 稀释后浸泡或洗刷 * 白色衣物,浴缸等 白色衣物,浴缸等1:200水溶液 水溶液 * 餐饮具,瓜果等 餐饮具,瓜果等1:100水溶液 水溶液 * 肝炎及其污染物 肝炎及其污染物1:25水溶液 水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