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剖析
考研管理学企业战略常考知识剖析

考研管理学企业战略常考知识剖析在考研管理学中,企业战略是一个重要且常考的领域。
理解和掌握企业战略的相关知识,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战略涉及到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实现长期的竞争优势和目标。
企业战略的定义与内涵是首先需要明确的要点。
简单来说,企业战略就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手段所做出的总体谋划。
它不仅仅是一个规划,更是一种指导企业行动的方向和原则。
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通常分为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关注的是整个公司的总体发展方向和范围,比如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
业务层战略则侧重于企业在特定业务领域的竞争策略,例如如何在某个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职能层战略则是围绕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如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如何支持公司层和业务层战略的实现。
在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宏观环境分析通常会用到 PEST 模型,即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
政治环境包括政策法规、政府稳定性等;经济环境涵盖经济增长、利率、汇率等;社会环境涉及人口结构、文化价值观等;技术环境则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行业环境分析也是重点,通过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内部环境分析则有助于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厂房、设备)和无形资源(如品牌、专利),以及能力(如研发能力、营销能力)。
通过对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评估,可以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企业战略的选择是一个关键决策点。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简介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与外部环境进行协调和适应的基础上,科学地建立和实施长远的发展规划,以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发展史企业战略管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起初主要是由工商管理学界的学者在研究企业竞争战略问题时逐渐建立起来的。
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企业为所欲为》一书,奠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
此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逐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80年代初期,波特在《竞争策略》中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使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而后,普雷斯科特、罗斯和霍华德等学者的研究更是将企业战略管理推向了巅峰,形成了一系列企业战略管理流派。
下面分别就各个企业战略管理流派进行介绍。
流派介绍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该理论主要分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通过确定企业的目标、制定市场策略和管理组织等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共包括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注战略。
其中,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以低成本获得较高市场份额,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通过产品特点、品牌和服务,获得客户忠诚度,专注战略则是企业集中精力于市场的某个方面。
公司价值链理论公司价值链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中重要的流派之一,该理论主要描绘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从总体上理解了企业的商业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找到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并更好的为其客户提供价值。
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企业让产品制造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全球一体化竞争战略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趋于全球化。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全球化战略来应对挑战。
全球一体化竞争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市场的最优位置,同时弥合企业在供应链、分销和合作伙伴的瓶颈领域中的各种差距。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
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
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
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
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并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自身的战略规划与实施。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企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战略目标以及有效的执行力度。
因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企业战略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企业战略管理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探究其根本原因所在,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战略;存在问题;现状;有效对策前言: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企业战略管理。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并通过有效地实施来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做出的长远性规划,它包括了企业发展目标、经营范围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计划与决策来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
简单来说,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将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从全局出发进行合理调配各项资源,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获得更多的利润[1]。
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其次,它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再次,它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围绕着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展开行动;最后,它要求企业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规划。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理论。
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 、企业 目 标 的建 立 、基本 发展方 针和 竞争 战略 的制定 等。学术界关于企业 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狭
企业 里 就不存在 战略管 理。按 照广义 的概 念, 企业 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 想 ,即从 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 ,是一种战 略性思维的运用 , 强调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 去认识企业管理问题 , 而不是就事论事的片
断式思路。 ( 二) 企业 战略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程。
二 、企业 战略管 理理论 的研究现状
战略 管理是将 企业 日常业务 决策 同长期 计 划 决策 相结合 而形成 的一 系列经 营管 理业 务。
个层层深化的过程 。 存在奠基、鼎盛 、反 思 、重振等几个清晰的 、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的研究阶段 , 这些阶段共 同构成 了战略管理 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 。 企业战略管理理 论 的发展 , 可 以分为四个 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这一 阶段主要形成三种
1 .顾客让 渡价值 中心理论 。菲利普 ・ 科特勒把顾 客价值称为顾客让渡价值。 博诺 认 为传统 的竞争 战略逻辑是一场零和博弈 。 以顾 客价值为 中心 的战略逻辑 扩展和超越
了传统战略理论 的内容 , 这时的顾客价值就
正 进行的管理 。 斯坦纳在 1 9 8 2 年 出版 的《 管 理政策与战略》中指出 , 企业战略管理是确
状
企 业战 略管理作 为一 门学科诞 生理理 论 的新发
展。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剖析

Caweoin rc 嵋J 篮 山■ ■ h h dot 囡团圆疆阉 盔 iN Tng s 誓 —■ ne cls Pu嗣 o a d● e
企业 发展 战略管理 理论中心 , 哈 A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0 0 ) 5 0 0 摘 要 : 首先 从 企业 的性质 、 润 的来 源和 企 业成 长的 动 因三 个方 面对 竞 争住 势理 论 、 本文 利 资源基 础 理论 及 动 力 能 力理论 三种 企 业 战略 管理理论 进行 比较 分析, 以求在 深入理 解 三种 战略 管理 理论 的基础 上, 为我 国企业发 展提 供 一些 启示 。
关键词 : 战略 管理理 论 ; 比较 ; 业发展 企
不 同 ,拥 有优 势资 源 的企业 能 够获 取超 出平 资 源基础 理 论告 诉我 们企 业 的竞争位 势 均 水平 的收 益 ,因此产 生这 种租 金 的表 现结 是在 专有 资 源与 共公 资 源 的结 合后 ,由企 业 果 是效 益差异 。 能力 理论 则更 上升 了一 步 , 认 “ 质化 ” 异 的不 同产生 的 。而专 有资 源的不 易 为实 质 的市场 竞争 不是 价格 的竞 争而 是创 新 模仿 和高 效 在 这 一过 程 中具 有 关键 的作用 。 特别 是能 力创 新是 企业利 润 的真正 源泉 。 同 时 ,动 力能 力理 论 阐明 了企业 成长 的动 因 1 . 长 的动 因 3成 是类 似 于人 的主 观能 动反 映 。因为经 济是 不 企业 如何 成长 问题也 是 三种 理论 争论 的 断发 展 的 ,市 场环 境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时刻 发 焦点 。竞 争位 势理论 认 为对 租金 的不 断追 求 生着 变化 ,企业 必 须 主动地 不 断学 习以满 足 是企 业成 长 的动力 。它 强调企 业 必须 不断 地 市场 的需 要 。 只有 这样 , 企业才 能不 断地获得 增加 战略 性投 资来 维护 其垄 断地 位 ,同时 在 创新 佣金 。对 于我 国企业 来 说 , 加入 WT O后 垄断 利润 逐渐 趋 向零 的现实 下 ,企业 又不 得 面l 临着越 来越 激烈 的 市场竞 争 。在新 的形式 不选 择新 的发 展领域 , 行多元 经 营。 实 在资 源 下 , 了 获得持 久竞 争 优势 , 须通 过技术 为 就必 基础 理论 中 ,企 业成 长 的动 因被认 为 是企 业 创新 、 创新 。 制度 技术 创新 和制 度创新 是企业 本能 的一 种反 映 。 在企 业行 政管 理框架 下 , 生 在市 场竞 争 中主 观能 动性 的表现 ,通 过技术 成性 资源 在使 用过程 中与 企业 专有 资 源结合 创 新 、 制度 创新 , 才 可获 得更 多的 战略性 企业 产生 生产 性活 动 ,而 生产 性活 动 发挥作 用 的 资源 ,才能 更加 充分 地保 持 竞争力 对市 场环 过程 则推 动企业 经 营知识 的积 累 ,为 企业 造 境 的敏 感性 ,这 也 正是企 业 长久 发展 的主要 就更多的专有资源打下基础 ,从而获得更多 动力 。 的利 润 , 有 了 内在 成 长动力 。 企业 动力 能力理 23注重 树立 优 良的企 业文化 - 论 摆 脱 了 “ 源 ” 析 的定 势 , 为企 业 的成 资 分 认 通 过对 战 略管理 理 论 的 比较 分析 ,我们 长 动 因是 企 业 类 似 于“ ” 主观 能 动反 映 。 知 道企 业市 场竞 争力 在机 制上 主要 表现 为对 人 的 动 力 能力理 论 同样赞 成资 源基 础理 论 的企业 资源的整合 , 对要素的协调与组织。 对于我国 内生动 力观 , 因为经 济不 断进 化 , 能 的反 企业 来讲 , 方面 要侧 重 于组 织协调 、 的 但 本 一 整合 映 是远 远不 够的 ,外部 环境 的不 断变 化迫 使 技 术 与 方 法 ; 一 方 面要 侧 重 于 调适 、 衡 、 另 权 企业 必须 不 断地进 行能 力创新 。 因此 , 环境 的 整合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责、 利关系 , 权、 即要 压力 和企 业 的能 动学 习 ,使 企业 不断 获得 创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 的很多资源之所 新租 金 , 这成 为企业 成长 的动力 。 以能够整合起来 , 一方面固然有组织规划、 战 2对 我 国企业 发展 的启示 略安排,但很重要的一条是拥有优良的企业 通 过对 三 种 理论 的 回顾 与 比较 分析 , 对 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 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人手。它否定了竞争位 于我 国企 业 的发展 而言 , 以得 出几 点启示 : 部分 ,优 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培育和增强员工 可 势理 论 中企业 同质 的观点 , 为 在具 有行 政 认 21企业发展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性 . 的忠诚度。成功的企业都理解一个规则: 企业 管理框架结构的企业中,外部购人的同质资 战略 管理 理论 的发展 过 程实 质上是 企 业 的发展战略要同员工的人生价值追求结合起 源进 入企 业参 与经 营活动 的过 程 中 ,由于附 管理 的战 略 性 与经 济性 相 互 争论 的过程 , 竞 来 。如 果 不能 把企业 追 求 的 目标 同员 工的 目 上 了企业 的专有 资源 , 异质 了 。因此 , 变得 生 争位 势理 论强 调 战略性 ,而 能力 理论 强调 经 标 整 合起来 ,就很 难实 现员 工 的忠诚 度 。反 产过 程 的投人 品从来不 可能 仅仅 是外 部 资源 济性 。对 于 企业 而 言 , 市场 竞 争其 实有 两类 : 之 , 员 工 与企业 二者 的追 求 目标越 一致 , 如果 本身 ,投入 品只可 能是 外部 购人 资源 和专 有 类 是 自然竞 争; 是 战略竞 争 。自然竞 争 企 业 在竞 争 中获胜 的机会 就越 高 。 一类 资源 的结 合体一 生产 性活动 。 是缓 慢 、 进 的过程 , 照“ 胜劣 汰 、 者 生 渐 按 优 适 参 考文 献 动力能力理论更加注重整合企业专有资 存 ” 的规律 进行 着 。 因此企业 只有 满足 经济 性 f]ee D ・ , i n G S u n :y a i 1 ee T J Ps o , h e A D n m c a 源的组织惯例与管理过程 。 除此之外 , 动力能 要求 , p bl e n t e y t a n g me tSr t- 才能在 自然竞争中获得永久发展; 而战 Ca a iiis a d Sr tg Ma a e n ,tae 力 学派 还认 为经济 是 不断进 化 的 ,所 以企 业 略竞争是指企业主动地集 中优势资源 、抢占 g aae et ora,97 1 , ) YM gm n Ju l19 ,8( . n n 7 能力 的创新更 加重 要 ,而这种 能力 的 创新 来 先机 、压缩 自然 竞争 时 间 ,迅 速改 变力 量对 【] u e , R c a P S h n e, a ad 2R m l t i r h d 1 c e dlD n n 自不断 地学 习 。 因此在动力 能力理 论 中 , 比 , 企业 因此战 略性 比重 大一些 。 自然竞 争是一 T e e D , t tgc 但 ec , J S aei Ma ae n ad c— r n me t n E o g 被 定义 为多边 形式 下 的产 物 ,是有 且 只有 一 切竞争的基础 , 也就是说只有“ 优等企业” 才 n mis Sr tgc o c , t e i Ma a e n J u n l 1 9 a n g me t o ra 1 9 6 个 指 挥 动 作 中 心 的具 有 广 泛 分 权 组 织 模 式 能长久生存下去 ,战略竞争应建立在 自然竞 V0 1 21 l1 的 ,并充满了各种各样行为和学习模式的集 争 的基 础之 上 。 因此 , 略管 理的 战略性 和经 【 郑 江 淮. 理 论 : 经济 学 的观 点述 评 战 3 ] 企业 演进 合体 。 济性都是企业战略的两个重要内容 ,但经济 【. 济评论 . 0 , ) J经 】 2 1( . 0 2 1 . 润的来 源 2利 性 应该更 是 基础 。 于我 国企业 , 分地 强调 【 R u egl李 东红 译 . 业 万 能: 向企 业 对 过 4 of de ] l 企 面 对 于企业利 润 的来源 ,三种 理论 也 是各 市场 占有 和竞 争位 势 ,各大 企业 竞相 挑起 价 能 力 的 理 论【 】 M. 大连 : 东北 财 经 大 学 出版社 , 持 己见 。竞争位 势理论 认 为只能 通过 战 略性 格 战 ,以图 以短期 的损 失获 得长 远垄 断优 势 1 81 9 . 投资, 如投 入新 产 品开 发( 品差 异 化 战 略) 的做 法 ,虽然 可 以按照 优胜 劣汰 的市 场 规律 产 、 扩大生产规模( 低成本战略)以此提高行业壁 淘 汰掉劣 势 企业 , 优势 企业 也会被 拖垮 。 , 但 我 垒 和打击 竞争者 , 获得垄 断利 润 。 从而 而资源 国彩 电行 业 过去 的状况 就是 一个 十分 恰 当的 基础 理论认 为 ,企业专 有资 源具 有特 定 的租 例子 。因此 ,企 业 战略 应兼 顾战 略性 与经 济 金性质, 是专有资源为企业带来价值。 由于资 性 , 以经济性为本。 源“ 异质化” 的不同 , 使得各企业 的获利程度 2 . 2企业要增强制度与技术创新能力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与企业对策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与企业对策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跟进和应对着市场变化和管理理念的更新。
本文将从理论发展趋势和企业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理论发展趋势1、从单一战略到多元战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企业战略管理主要集中在单一战略模式上,例如市场占有率、成本领先、产品创新等,但是这种单一战略常常会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失效。
因此,现如今企业战略管理更倾向于多元战略模式,即在多个方面实施战略,以便应对更复杂多样的市场需求。
2、从静态战略到动态战略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强调静态战略,即一旦规划好战略就不再修改。
但是在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战略需要适应动态的变化。
因此,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更倾向于动态战略,不断调整和迭代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3、从竞争为中心到生态为中心随着社会创新加速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企业需要从简单的竞争理念上转变为生态理念,即像现代城市一样形成各部门间的协同互动和产业链条上的相互依赖。
企业需要着重考虑周边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互动,从而实现共赢。
4、从传统产业到创新型产业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落后的产业和技术逐渐被淘汰,异军突起的创新型产业逐渐崛起。
企业需要走出传统模式,拥抱创新型发展模式以及积极迎接变化。
二、企业对策1、提高经营水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要注重提高其营运管理水平,包括企业架构设置及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及科技应用等。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规划和执行的能力,切实实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以及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2、关注市场变化企业战略制定必须紧跟市场变化。
企业必须具有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并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调整其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3、发展创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更新产品、服务和技术。
而这样的创新其实并不限于产品或技术本身,它也包括管理、组织、营销等各个方面。
完全可以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的机遇。
同时,任何创新都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理论

一、企业战略理论 二、营销战略理论
一、企业战略理论
1、发展简史 2、企业战略的内涵 3、企业战略的层次和分类 4、企业战略理论的总结
1、理论发展简史:古代中国
“战略”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根据现有文字资料 考证,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约卒于公元306年)著 有《战略》一卷,被认为是最早使用这个词的古 籍。中国的战略思想产生得早,成熟得也早, 仅从最古老的兵书《军志》、《军政》产生的 西周算起,中国的战略思想在距今2800多年前 就产生了。到距今2500年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达 到了高峰。《孙子兵法》就是我国春秋时期的 一部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战略著作。
设计学派代表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总体战略是 一种决策模式。他认为战略管理包括两个完 全不同的部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在 战略制定方面,他提出战略四要素——市场 机遇、内部资源与能力、个人抱负、社会责 任。安德鲁斯理论为现代战略理论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形成了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
2 、企业战略的内涵——计划学派
美国学者苏思德尔认为:“战略是企业资源、技术与企业面临 的社会、环境、风险,以及企业目的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包 括总体战略、经营领域战略和职能战略等层次”。
克朗皮特(Clampitt)认为企业战略是管理者基于对企业的 发展目标以及对竞争对手反应判断而做出的宏观决策,并以此 作为行动的根本。
2 、企业战略的内涵——企业战略结构学派
竞争战略一定是源于对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 解,因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 的吸引力。竞争规律体现在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新的 竞争对手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 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学派STROBE(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代 表Venkatraman认为企业战略是一个多维 的结构,可以从六个维度探讨企业经营战略, 这六个维度分别是:进攻性、分析性、防御 性、预期性、积极性和风险规避性,各维度 都有不同特征,因此每一种战略都有独特的 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剖析
摘要:本文首先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动力能力理论三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在深入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启
示.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企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
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1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为了全面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实质,我们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这三种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1. 1企业的性质这三种理论对企业性质的看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竞争位势认为企业是同质的,而后两种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异质的。
竞争位势理论将企业视为一部资源和产品的投入产出机器,只研究企业是怎样选择自己的投入,怎样决定自己的产出,即将企业看作“黑箱”,并是同质的。
至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内部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有什么不同,则不加以研究。
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了芝加哥的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思想强调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因此,这一学派的解释更多地是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入手。
它否定了竞争位势理论中企业同质的观点,认为在具有行政管理框架结构的企业中,外部购入的同质资源进入企业参与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附上了企业的专有资源,变得异质了。
因此,生产过程的投入品从来不可能仅仅是外部资源本身,投入品只可能是外部购入资源和专有资源的结合体 ----------- 生产性活动.
动力能力理论更加注重整合企业专有资源的组织惯例与管理过程。
除此之外,动力能力学派还认为经济是不断进化的,所以企业能力的创新更加重要, 而这种能力的创新来自不断地学习。
因此在动力能力理论中,企业被定义为
多边形式下的产物,是有且只有一个指挥动作中心的具有广泛分权组织模
式的,并充满了各种各样行为和学习模式的集合体.
1.2利润的来源对于企业利润的来源,三种理论也是各持己见。
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只能通过战略性投资,如投入新产品开发(产品差异化战略)、扩大生产规模(低成本战略),以此提高行业壁垒和打击竞争者,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而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专有资源具有特定的租金性质,是专有资源为企业带来价值。
由于资源“异质化”的不同,使得各企业的获利程度不同, 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因此产生这种租金的表现结果是效益差异。
能力理论则更上升了一步,认为实质的市场竞争不是价格
的竞争而是创新特别是能力创新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
1.3 成长的动因企业如何成长问题也是三种理论争论的焦点。
竞争位势
理论认为对租金的不断追求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它强调企业必须不断地增加
战略性投资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同时在垄断利润逐渐趋向零的现实下,企业又不得不选择新的发展领域,实行多元经营。
在资源基础理论中,企业成长的
动因被认为是企业本能的一种反映。
在企业行政管理框架下,生成性资源在
使用过程中与企业专有资源结合产生生产性活动,而生产性活动发挥作用
的过程则推动企业经营知识的积累,为企业造就更多的专有资源打下基础,
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有了内在成长动力。
动力能力理论摆脱了“资源”分析的定势,认为企业的成长动因是企业类似于“人”的主观能动反
映. 动力能力理论同样赞成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内生动力观,但因为经济不断进化,本能的反映是远远不够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能力创新。
因此,环境的压力和企业的能动学习,使企业不断获得创新租金,这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
2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通过对三种理论的回顾与比较分析,对于我国
企业的发展而言,可以得出几点启示:2.1企业发展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性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的战略性与经济性相互争论的过程,竞争位势理论强调战略性,而能力理论强调经济性。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其实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竞争;一类是战略竞争。
自然竞争是缓慢、渐进的过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进行着。
因此企业只有满足经济性要求,才能在自然竞争屮获得永久发展;而战略竞争是指企业主动地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先机、压缩自然竞争时间,迅速改变力量对比,因此战略性比重大一些。
但自然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优等企业”才能长久生存下去,战略竞争应建立在自然竞争的基础之上。
因此,战略管理的战略性和经济性都是企业战略的两个重要内容,但经济性应该更是基础。
对于我国企业,过分地强调市场占有和竞争位势,各大企业竞相挑起价格战,以图以短期的损失获得长远垄断优势的做法,虽然可以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淘汰掉劣势企业,但优势企业也会被拖垮。
我国彩电行业过去的状况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例子。
因此,企业战略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性,以经济性为本.
2. 2企业要增强制度与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基础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竞争位势是在专有资源与共公资源的结合后,由企业“异质化”的不同产生的。
而
专有资源的不易模仿和高效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同时,动力能力理论阐明了企业成长的动因是类似于人的主观能动反映。
因为经济是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时刻发生着变化,企业必须主动地不断学习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地获得创新佣金。
对丁•我国企业来说,加入WTO后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新的形式下,为了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才可获得更多的战略性资源,才能更加充分地保持竞争力对市场环境的敏感性,这也正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主要动力.
2. 3注重树立优良的企业文化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我们知
道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机制上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的整合,对要素的协调与组织。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一方面要侧重于组织协调、整合的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要侧重于调适、权衡、整合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责、权、利关系,即要注重企
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很多资源之所以能够整合起来,一方面固然有组织规划、战略安排,但很重耍的一条是拥有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培育和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成功的企业都理解一个规则: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同员工的人生价值追求结合起来。
如果不能把企业追求的目标同员工的目标整合起来,就很难实现员工的忠诚度。
反之,如果员工与企业二者的追求目标越一致,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就越高.
参考文献[l]Teece D • J, Pisano G,
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Management, Strate
—gy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7).
[2] Rumelt, Richard PI Schendel, Dan and Teece, D J,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Eco— nomic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 1996,Volll21 [3]郑江淮.企业理论:演进经济学的观点述评[J].经济评论.2001,(2).
[4] Rout 1 edge 1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的理论[M].大连: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