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2.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3.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2. 生物进化的历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等。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含义。

3. 讲解生物进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生物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的演变过程。

4. 讲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生物进化树、化石图片、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实例等。

2.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3. 准备问题卡片,用于课堂提问。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2)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了解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3)学会运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探讨生物的进化关系;(3)学会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2. 生物进化的历程;3. 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历程;2. 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化石标本、生物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化石是什么生物留下的?它们与现代生物有什么相似之处?(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引出生物进化的概念。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类群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得出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物进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变化;(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对人类有什么启示?(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理解。

7. 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生物进化树,巩固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进化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物进化的历史和现状。

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事实和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实例和证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生物进化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概念和作用。

其他生物进化因素如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详细解释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其他生物进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使学生理解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化石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比较解剖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详细解释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证据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支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生物进化的历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认识和理解。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使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教学难点(1)通过对化石的分析,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2)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如此丰富多样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进化的历程。

2、讲授新课(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图片,如恐龙化石、鱼类化石、植物化石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强调化石能够反映出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信息。

②比较解剖学证据展示不同动物的骨骼结构图片,如人的上肢骨、猫的前肢骨、鲸的鳍骨等,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

讲解比较解剖学的概念,指出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③胚胎学证据展示不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图片,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讲解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强调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似性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①植物进化的历程展示植物进化的图片,按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顺序,讲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强调植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进化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过程。

1.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过程。

1.3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1.4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生物进化图谱或实物标本。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图谱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化。

1.5.2 讲解使用PowerPoint课件,介绍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解释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遗传学和比较解剖学。

1.5.3 互动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5.4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关于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的问题。

第二章: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使学生理解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

2.3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2.4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化石标本或图片。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5.2 讲解使用PowerPoint课件,介绍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解释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

2.5.3 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2.5.4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关于化石的形成和特点的问题。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定义和原理。

使学生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2 教学重点自然选择的定义和原理。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3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实际应用和例子。

3.4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自然选择的定义和原理。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生物进化的历程。

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观察化石和现存物种的特征,了解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

1.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法。

1.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现存的生物标本。

第二章:化石——生物进化的证据2.1 课程介绍: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在过去的时间里的演化过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石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化石研究生物进化。

2.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化石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同地层的化石分布规律,掌握利用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地层模型。

第三章:比较解剖学——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3.1 课程介绍:比较解剖学是研究不同物种器官和结构相似性的学科。

通过对现存物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了解生物进化中的适应和演化。

3.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通过比较分析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3.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比较解剖学实例图片。

第四章: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进化4.1 课程介绍: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水平上的学科。

通过对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了解生物进化与分子演化的关系。

4.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DNA和蛋白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优秀7篇】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优秀7篇】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篇一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生长的奥秘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

2.教学过程说明(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

首先展示上节课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教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

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

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

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

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谭家山镇茶园中学刘鹃类和哺乳类在地层中按什么顺序依次出 现的?分析资料2:介绍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过 程,同时展示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讨论:1、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古代爬行 动物有哪些相同点? 2、你能对始祖鸟的 发现做出什么推测? 分析资料3:展示几种“生物和人的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的数据,介绍为什么 可以用细胞色素 C 进行不同类型生物进 化比较的原因。

讨论: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哪 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远?得出什么结 论?总结:在这三份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 生物进化的问题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在这三种方法中都用到了同一种在生物 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一一比较法。

补充资料:胚胎学证据 提问:有什么发现?做出什么推测? 科学家利用多种方法,如对不同年代化 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 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 致历程。

=二口 播放动物进化视频致历程小组活动:1完成进化树2总结生物进化 的规律思想教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游戏:我会猜通过游戏形式,速记进化树。

课外拓展 随堂练习介绍猛犯象化石的研究进展 出示课堂练习题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如何用比较法来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了解了生物进化课堂小结的大致历程。

虽然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实际上,生物圈就是一 个大家庭,我们人类也是这个大家庭的其中一员,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所有的生命, 热爱生物圈中的每一个成员。

教学反思阅读资料2,观察图片,分析比较, 思考 问题。

阅读资料3,并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思考问题。

进一步认识比较法。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共同完成进化树,归纳生物在进化 过程中结构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活环 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进化水平上发生了 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化
石,鼓励学生
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不同的化石并且打印出来。
2、观察孔子Βιβλιοθήκη 化石3、解剖学证据物或植物的化石图片,学生结合自己查的资料,
总结什么是化石 。出示地层示
意图,学生通过 观察明确越往下是越古老的地层,越往上是越晚期 的地层。
【小组活动】模拟考古: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查出化石的图片并且打印,查到的同学将化石图片贴到黑板上已经准备好的相应的地层中。其他同

出示五种哺乳动物前肢示意图,学生发现五种哺乳动物的前肢形态和功能差
异很大,学生分别总结出其结构适应什么样的功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出示五种动 物动物前肢骨的 组成,学生观察 后,发现有许多 相似的地方,总 结完后向学生介 绍同源器官的概念。并且引导学生总结出具有同源 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自己总结出化石的概念。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把化石贴到相应的地层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将化石位于不同地层的课件截图发给学生,没有准备好化石图片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个活动,更好的了解化石在不同地层的分布。
学生及时对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4、科学方法:比较
教师将将空白的进化树通过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进化树的填写, 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点评答案。
回顾植物和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为构建进化树打下基础。
学生自主构建进化树,通过对同学们构建的进化树进行点评,理解进化树构建的原理。
学生通过自己
的活动获取知
把进化树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进化树的构建, 用平板观看更加清晰
生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引出下一个主题。

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学生总结这节课
对整节课进行
的收获,教师呈
现知识框架。
梳理和巩固。
课堂练习
当堂练习
教师将课堂检测
对学生进行当
利用平台上的课堂练习,
题推送给学生,
堂检测,通过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学生进行联系。
检测的结果分
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析对学生的学
习查缺补漏
5、其他证据
学在平板上将老师准备的化石连线到相应的地层中。
总结:越低等的生物位于越古老的地层中, 越高等的生物出现在越晚期的地层中。
学生观察孔子鸟的化石和孔子鸟的复原图,
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孔子鸟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中间过渡类型
介绍生物进化的另外一个证据,在介绍解剖学证据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生物,并且知道了生物是如何繁殖的,那么这些生物是如何而来的呢,在
学习了生命的起源之后,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导入
1、导入本节课内容
2、前置学习反馈
1、上节课学习了生命的起源, 那么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2、出示前置学习中视频的观看情况以及检测题的正确率。
学生通过观察进 化树,总结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 有低等到高等,
有水生到陆生
识。
技能训练
1、观看《侏罗纪公园》片段
2、技能训练
学生观看视频, 引出恐龙已经不 可能与人类一起 生活,从而引出 恐龙为什么灭绝的问题。学生回答恐龙为什么灭绝。学生阅读书中提到的A、B两个假说,思考书中提 到的证据分别能够证明那个假说。
学生在观察化石和解剖学证
据的过程中感受
学生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种多样的,而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到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简单介绍胚胎学证据和分子
生物学证据。
生物进化的历程
1、将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按照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
2、构建进化树
3、总结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共同将植物和动物类群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小组代表回答。
2、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构建进化树
措施:1、前置学习中通过视频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并且查阅不同的化石及其来源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化石在不同地层的排序
3、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己构建进化树
学习者分析
通过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
学校
设计者
学科
生物
章节
第三章第二节
学时
1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收集化石、解剖学等方面的证据,认同生物进化理论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培养探索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1、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
2、比较是研究进化中的重要方法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1、通过不同地层的比较和同源器官的比较引出比较的方法
与上节课衔接导出本节课的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前置学习让学生大体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检测反馈让学生认识到需要重点学习的内
容。
,课下在平板导学本中布置一段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视频,并且布置了5道检测题,作为前置学习的内容。
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1、学生观看视频
《化石吟》,了解各种化石,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以及其他各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