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脊椎动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二节 脊椎动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二节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第一课时鱼课时目标1.能够区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归纳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4.知道鱼类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鱼类的合理捕捞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学习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学习难点:鱼类的呼吸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前面已经学过的无脊椎动物的相关知识,引出脊椎动物的类群。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出示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图片。

教师讲解: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鱼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鱼类的多样性。

探究鱼的呼吸特点。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鱼鳃鲜红,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每一片鳃由又多又细的鳃丝构成。

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鱼离开水后,鳃丝黏结在一起,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会窒息死亡。

探究鱼的外部形态,认识鱼的身体结构。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探究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下列问题:①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②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③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④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分析鱼离不开水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②鱼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融入了人类的文化;③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我国于1986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目前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脊椎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其主要特征;3. 能够描述脊椎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脊椎动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3. 部分脊椎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4. 脊椎动物实物观察和分类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脊椎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20分钟)首先,讲解脊椎动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包括有脊椎骨、脊髓、四肢等。

然后,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3. 举例讲解(15分钟)选择一些典型的脊椎动物,如金鱼、青蛙、蜥蜴、鸟和狗,让学生观察其外部特征、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并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实物观察(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脊椎动物实物观察,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的外部特征,如鱼类的鳞片、两栖动物的四肢、爬行动物的鳞片和鸟类的羽毛等。

5. 分组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脊椎动物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图片进行分类,并解释为什么将它们归为同一类别。

同时,要求学生找出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报告各自小组的分类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记录学生的表现;2. 小组练习的结果及其解释;3. 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定义、特征及其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4.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种类的脊椎动物,并让学生进行展示;2. 进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拓展。

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脊椎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不同类群的特点。

难点:理解脊椎动物各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脊椎动物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脊椎动物,大家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吗?生:不太清楚。

师:那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大家看看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点。

(展示各种脊椎动物图片)生:它们好像都有一条长长的骨头。

师:对啦,这就是脊椎骨,有脊椎骨的动物就叫脊椎动物。

那脊椎动物都有哪些特点呢?生:有脊椎。

师:哈哈,这是肯定的啦,还有其他的哦,比如它们的身体结构比较复杂。

那脊椎动物都有哪些类群呢?生:鱼、鸟、哺乳动物。

师:还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呢。

咱们先来看看鱼,鱼生活在哪里呀?生:水里。

师:对,那它们是怎么呼吸的呢?生:用鳃呼吸。

师:很好,那鸟呢,有什么特点?生:会飞,有羽毛。

师:没错,那哺乳动物呢?生:它们会给宝宝喂奶。

师:非常棒,这是哺乳动物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哦。

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现在对脊椎动物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生:是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和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教学准备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方案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难点:
脊椎动物在心脏结构、循环特点方面的比较
重点:
1) 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的主要特征。
3)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方案
1. 课题名称:
脊椎动物
2.概述
· 初中生物二年级下册。
· 所用教材: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
· 所需课时:二课时
· 学习内容包括:
1)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2) 能区分、判断出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哪一类群。
3) 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能列举出几种我国特有的或珍稀的脊椎动物的名称。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让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
力。
2)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脊椎动物教案

脊椎动物教案

《脊椎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五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1、复习有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内容,提问;2、讲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

由动物进化的趋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3、鱼:体型特征,靠什么游泳,用鳃呼吸,鳃中密布毛细血管,可以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怎样进行气体交换?(学生讲解)4、两栖动物:青蛙为例,幼体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靠肺呼吸。

虽然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因为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无法满足对氧气的需求,需要借助于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5、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它的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那蜥蜴有哪些适于陆地上生活的原因?(学生讲解)正是因为蜥蜴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其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

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爬行动物?变色龙、恐龙等都是爬行动物。

6、鸟类:鸟的种类很多,而且绝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那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讲解)重点讲解: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能辅助呼吸,使鸟类进行双重强吸。

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鸟的结构完善,能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有;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学生讲解)变温动物包括哪些?7、乳哺动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举例:猕猴、大象、鲸。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 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 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脊椎动物的定义,明确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这一关键特征。

学生能够列举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常见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分。

2、教学难点理解脊柱在脊椎动物运动和支撑身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标本、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狮子奔跑、鸟儿飞翔、鱼儿游动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

(二)新课讲授1、脊椎动物的定义结合多媒体展示脊椎动物的骨骼图片,向学生讲解脊椎动物是指身体背部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

强调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重要支撑结构。

2、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展示一系列动物的图片,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以及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无脊椎动物)。

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尝试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区分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3、脊柱的作用通过播放脊椎动物运动的视频,如猫行走、鱼游泳等,引导学生观察脊椎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讲解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协助运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活动1、小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给出一些动物的名称或图片,让各小组快速判断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

2、模型制作让学生利用黏土或卡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脊椎动物脊柱模型,加深对脊柱结构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脊椎动物的定义、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类,以及脊柱的作用。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了解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3. 能够举例说明脊椎动物的重要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内容:
1. 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3. 脊椎动物的生态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征;
2. 讲解:介绍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3. 活动: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脊椎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4. 汇报: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研究的脊椎动物,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认识;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生态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讲解和讨论中,也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促进思维的激发和交流的互动。

初中生物_脊椎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脊椎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脊椎动物》复习课教学设计【课型】巩固课【教学目标】1.掌握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纵向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分析归纳出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做题方法、规律。

【重点知识】1.掌握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分析归纳出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难点知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做题方法、规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巩固训练【教学过程】导入:观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图片,思考它们在结构方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入脊椎动物复习。

夯实基础:课下已经让学生构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并进行了背诵。

课上:让学生自愿指图讲述各类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穿插提问,目的是夯实基础。

(设计意图:扫清本章知识障碍,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智慧碰撞(质疑解惑,精讲点拨)一、合作探究:要求:先对学再群学,交流讨论“探究”部分,用红笔修改导学案并记录有疑问的题目,做好脱稿展示点评的准备。

(设计意图: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一:填表比较各类动物,总结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进化趋势:(设计意图:本章刚学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是散乱的,本节课利用图表将各类动物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比较、分析动物的进化趋势,形成“生物是进化的”生物学观点)探究二:(2012泰安中考)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设计意图:本题选自2012年泰安中考题,初二面临结业考试,急需了解中考题,分析做题思路,消除对中考的惧怕心理,并由题型分析学习方法。

)针对性训练:(2014•临沂)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二、展示点评:探究一:通过小品“到底谁高等?”分析出生物进化的趋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型】巩固课
【教学目标】
1.掌握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纵向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分析归纳出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做题方法、规律。

【重点知识】
1.掌握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分析归纳出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难点知识】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做题方法、规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巩固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图片,思考它们在结
构方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入脊椎动物复习。

夯实基础:
课下已经让学生构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并进行了背诵。

课上:
让学生自愿指图讲述各类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穿插提问,目的是夯实基础。

(设计意图:扫清本章知识障碍,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智慧碰撞(质疑解惑,精讲点拨)
一、合作探究:
要求:先对学再群学,交流讨论“探究”部分,用红笔修改导学案并记录有疑问的题目,做好脱稿展示点评的准备。

(设计意图: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一:填表比较各类动物,总结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行类

爬 鸟
哺乳类
进化趋势:
(设计意图:本章刚学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是散乱的,本节课利用图表将各类动物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比较、分析动物的进化趋势,形成“生物是 进化的”生物学观点)
(设计意图:本题选自 2012 年泰安中考题,初二面临结业考试, 急需了解中考题,分析做题思路,消除对中考的惧怕心理,并由题型分析学习方法。


探究针二对:(性201训2 泰练安:
中考)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2014•临沂)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二、展示点评:
探究一:通过小品“到底谁高等?”分析出生物进化的趋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探究二:让每组的B1 书写在黑板上,由其他组的A1 进行点前批。

要求;
B1 展示:书写认真,简洁、条理、占据空间分配合理,写清组号。

(3-5 分)
A1 点评:(1)一律用红笔。

(2)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并改正。

(3)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3-5 分)
其他学生:巩固记忆各知识点,帮扶对子间进行对检。

让一名学生自愿到黑板前进行大点评,教师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学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牵挂后连,融会贯通,消除对中考的畏惧心理。

针对性训练:
(2014•临沂)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诊断反馈】(每错一个选择题,减2 分,每错一个填空题,减1 分。

A 级:减分<4,为合格。

B 级:减分<6,为合格。

C 级:减分<8,为合格。

)一.选择题:
1.(2012•昆明)仔细观察鱼缸中的金鱼,会发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对其生活的意义是()
A.滤取食物B.进行呼吸C.排除废物D.调节体温
2.(2014•常德)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有下面几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更合理?()
A.鱼喜欢阳光刺激B.鱼要在水面觅食
C.池水中含氧量较低D.池塘表面水较温暖
3.(2013•泉州)我国特有的中华鲟和白鳍豚终身生活在水中.中华鲟用鳃呼吸,卵生;白鳍豚用肺呼吸,胎生.它们分别属()A.鱼类、鱼类B.哺乳类、鱼类
C.鱼类、哺乳类D.哺乳类、哺乳类
4.(2013•玉林)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A.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C.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D.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5.(2014•郴州)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表被毛,有于吸引异性和求偶
B.胎生可以提高产仔数量
C.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D.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胎生繁殖后代
6.(2014•广东)下列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相适应
B.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C.家鸽有坚硬角质喙,与飞行相适应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相适应7.(2014•巢湖)“鹰ft长空,鱼翔浅底”.下列关于诗中所述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种生物体内都有脊柱
B.鹰用气囊完成气体交换
C.尾鳍能控制鱼的前进方向
D.它们都具有适应各自环境的结构
8.(2013•东营)东营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已于2012 年“十一”正式开放,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狗熊、鸸鹋(er miao)、斑马、白袋鼠、金
刚鹦鹉等60 余种野生动物.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
行了梳理总结,你认同的是()
A.从呼吸方式上看,都是双重呼吸
B.从生殖上看,都是体内受精、胎生
C.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
D.从内部结构上看,体腔内都有膈
9.(2013•淄博)天空中飞翔的蝙蝠和老鹰,有关它们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用肺呼吸B.都能用肺和气囊呼吸
C.都能用气管和气囊呼吸D.分别用肺、气囊呼吸
二.非选择题
10.(2007•济宁)福娃是北京2008 年第29 届奥运会吉祥物,每个
福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
五个福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
迎您”.福娃们带着北京的盛情,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邀请各国
人民共聚北京,欢庆2008 奥运盛典.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请写出鱼类特有的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生理结构特征:。

(2)“晶晶”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迎迎”是青藏高原的保护动物藏羚羊,它们特有的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3)“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北京的沙燕风筝.下面是燕子的一组形态
结构图,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燕子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从①、②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从③、④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除上述四幅图中的信息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再写出2 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统计小组分数,选出3 个优秀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