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以中山市树木园为例
公园古树复壮保护工作及启示——以济南市中山公园古树复壮保护为例

2.1公园古树的生长现状
2.1.1古柏树长势
近些年来中山公园的古树不同程度开始出现衰弱,而且每年有加重的形式。大部分古树主要表现生长量明显减弱,枝叶稀疏,新叶更新量少,叶色暗有部分枯叶,萌生枝条能力明显减弱。
2.1.2生长环境
公园现存近百株古柏树超过半数位于广场铺装的树穴内,小部分位于绿地边缘或绿地内。
1.2历史文化价值
济南市中山公园始建于1904年的济南商埠开埠时期,是一座百年老园。曾几何时园中松柏青翠,绿树如荫,古柏树数目众多。现存近百株柏树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被誉为泉城四大古树群之一。中山公园几经变迁,从商埠时期的商埠公园到辛亥革命时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易名中山公园,再到建国后的人民公园,直到改为中山公园,承载里厚重的历史,如今的这些百年古树正诉说着一段段的历史,更是公园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因此公园的古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2.6病虫害侵袭
由于古树树势衰弱,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近年来每年5月份开始古柏树大面积遭红蜘蛛及柏大蚜虫害,叶片失绿严重,蔓延速度很快,公园都及时进行了多次喷药治理,在6月中旬后虫害基本控制住。
3对衰弱古树采取的复壮及修复措施
3.1复壮和修复措施
中山公园在2010年开始了实验性的古树复壮的技术工作,主要是进行了铺装场地做复壮坑和滴灌竹鲜素两项措施。经两年的观测后,复壮效果较好。于2012年始在局专项资金的扶持下,依据公园现有条件和立地情况开始了大规模中山公园古树复壮工程。
1公园古树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1.1科研价值
古树名木是地球上唯一以生命形态记述人类社会发展轨迹且不可复制的活的历史文物。历经长期气候变化和生境变迁之所以能生存下来,除植物自身生理机制、适应生境能力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然气候变化、地理变迁和人文历史沿革无可替代的铁证,因而它们具有很高科研价值。
公园景观改造总结

公园景观改造总结公园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绿色空间,是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公园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许多城市开始进行公园景观改造。
本文将对公园景观改造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公园景观改造的目的公园景观改造的目的是提高公园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使公园更加适应城市居民的需求。
具体来说,公园景观改造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公园的绿化率和景观质量,增加公园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2. 优化公园的功能布局,提高公园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3. 加强公园的安全管理,提高公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4. 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提高公园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二、公园景观改造的内容公园景观改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改造。
包括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绿化质量、引入新的植物品种等。
2. 功能改造。
包括增加公共设施、改善交通状况、优化游园路线等。
3. 安全改造。
包括加强安全设施、增加巡逻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
4. 信息化改造。
包括引入智能化设备、提供网络服务、开展数字化管理等。
三、公园景观改造的效果公园景观改造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公园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加公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交交流。
3. 促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
4.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和形象。
公园景观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公园景观改造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丽、舒适、安全和智能的公园空间。
新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5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一篇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
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
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
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
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
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
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
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1. 引言1.1 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重要性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老旧公园长期未得到有效改造升级,导致其设施老化、功能单一,并且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
通过对老旧公园进行提质改造,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提质改造还能够激发市民对公园的热情,增加市民参与公园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身心健康。
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必然需求,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造升级老旧公园,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加强市民与城市之间的情感链接,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保护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保护是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许多老旧公园都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
在进行提质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不仅要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景观设计,还要充分挖掘公园的历史价值,让公园成为城市的文化传承之地。
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仅可以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更能够增强公园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通过在改造过程中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老旧公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也是对城市历史传承的一种负责任的举措。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历史建筑和景观逐渐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改造,这些老旧公园可能会面临被遗忘和荒废的命运。
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仅是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尊重和体现。
2. 正文2.1 调研分析现状调研分析现状是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第一步。
通过对目前公园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造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一、概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肺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丽环境的需求,对公园的景观进行改造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本方案将以城市的城市公园为例,提出详细的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二、现状分析城市现有的城市公园面积较大,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交通安全:公园内部交通道路布局不合理,车辆和行人之间的流动不畅,存在安全隐患。
2.缺乏可持续性:目前公园内缺乏可持续性的设计和设施,例如太阳能照明,雨水回收系统等,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3.人流量过大:公园的绿地面积虽然较大,但是在公园的特定时段,人流量过大,容易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
4.设施陈旧:公园内现有的设施陈旧,需要更新换代,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
三、改造方案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造方案:1.道路改造:重新规划公园内部的道路系统,合理分配人车流量,提高交通流畅性。
同时,布置交通标志和警示标识,提高交通安全性。
2.环保设施建设:增设太阳能照明设施,利用太阳能为公园内的照明提供能源。
并在公园内设置雨水回收系统,用于浇灌绿化植物。
3.人流疏导:建立人流疏导系统,通过增设通道、设置导向标识等方式,引导游客分散流动,减少拥堵,提高公园的吸纳能力。
4.设施更新: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公园功能,逐步更新和改善公园内的设施。
例如新建儿童游乐区,增设运动健身设施等,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四、实施步骤基于以上改造方案,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步骤:1.编制详细的改造方案文件,包括设计图纸、材料清单、施工方案等,确保改造过程规范、高效。
2.着手进行道路改造,根据现有道路的不合理性进行拓宽和调整,确保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3.同步推进环保设施建设,根据公园功能和绿化植物的需水量,合理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并安装太阳能照明设备。
4.在改造过程中,密切关注人流疏导和设施更新的进展,确保改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改造意见

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改造意见一、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1. 缺乏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在许多公园的绿化工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使得公园在植物种植和区域布局上显得缺乏变化和创意,缺少观赏价值。
2. 绿化难以维护由于对植物的日常养护不足,许多公园的绿化植物长势不佳,甚至出现病虫害。
这导致了公园绿化的整体质量降低,影响了公园的整体环境质量和观赏性。
3. 绿地功能单一许多公园的绿化设计只注重美化功能,而忽视了其生态环境和社交交流功能。
这导致了公园变得单一化,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4. 缺乏可持续性在部分公园的绿化工程中,缺乏对植物生长环境和需求的充分考虑。
这导致了许多绿地无法长期绿化,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
二、提升改造意见1. 优化植物种类选择在公园绿化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特性和多样性,包括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花果树木和草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
这样可以丰富公园的绿化景观,提升观赏性和生态性。
2. 强化绿化维护管理加强对公园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注意植物的修剪、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确保绿植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
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提高绿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多功能绿地设计在公园绿化规划中,应该注重多功能绿地的设计理念,兼顾美化、生态和社交功能。
可以将公园绿地结合体育健身、休闲游玩、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4. 强化可持续管理在公园绿化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绿植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品种,采取科学的养护管理措施,确保绿植能够长期稳定地生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公园绿化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功能。
在公园绿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观赏性、生态性和多功能性,通过提升改造,使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总结回顾公园绿化存在着种类单一、难以维护、功能单一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
公园焕新升级方案

公园焕新升级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锻炼的重要场所。
然而,一些早期开放的公园却存在着设施老旧、绿化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人们的使用体验。
为了提升公园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下是我们的公园焕新升级方案。
一、细节改善1.废弃物清理提升公园整洁度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第一步需清理公园内所有的废弃物。
我们将雇佣专门的清洁队伍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建造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行道维修公园内行道的维修也是十分关键的。
在原有的行道基础上,我们将增加路面防滑层和水切槽,即使下雨天也能保障游客的安全。
3.提升设施品质公园内的休息设施如长凳和亭子等都将进行维护和更新,同时在公园内增加免费WiFi、充电设备等多种方便设施,提升游客的使用体验。
二、绿化美化1.植树造林公园焕新升级方案中,植树造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将为公园种植更多的树木,并注重其观赏性,计划种植樱花树、桂花树等,以增加公园的景观和人气。
2.彩色植物景观对于公园的花卉和植物,我们也将进行更新和重新规划,引进更多的劳动节、丁香、月季等花卉,并在景区游道和公园导向牌通过设置特别设计的高养栽培花坛和大型彩色花墙,增加游客在公园的停留时间。
3.新设休闲广场公园内的休闲广场是游客与户外的完美结合。
我们将在公园内新增休闲广场,设置休息区、舞台表演区、儿童乐园等,满足各种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需求。
三、灯光美化1.色彩灯光为了让公园在夜晚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将在公园内增加色彩灯光设施,利用循环变化的颜色配合不同的节日和主题,打造富有情趣的公园夜景。
2.风光灯光根据公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我们将在公园内设置风光灯光设施,通过点灯、线灯、面灯等多种形式烘托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让游客在夜晚也能感受公园的美丽。
四、其他1.广场音响系统公园将会新增广场音响系统,使音乐声音更加清晰,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2.科技服务设备更新公园内的智慧服务设备将进行更新和完善,比如公共自行车、共享充电宝等服务将会更加完善。
公园改良方案

公园改良方案第1篇公园改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和品质日益受到重视。
为进一步提升公园的综合品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现就某公园改良提出以下方案。
二、现状分析1. 设施老化:公园内部分设施存在老化、破损现象,影响游客使用体验和安全。
2. 绿化不足:公园绿化覆盖率较低,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层次感和生态效益。
3. 功能单一:公园内活动设施和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4. 管理不善:公园管理存在漏洞,如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有待提高。
三、改良目标1. 提升公园设施品质,确保游客安全舒适。
2. 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生态效益。
3. 丰富公园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4. 完善公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四、改良措施1. 设施改造(1)对公园内老化、破损的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增设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士和老年人使用。
(3)对儿童游乐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安全性和趣味性。
2. 绿化提升(1)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
(2)丰富植物种类,注重四季景观搭配。
(3)设置生态景观区,提高生态效益。
3. 功能丰富(1)增设休闲娱乐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
(2)设立文化活动区域,举办各类演出、展览等活动。
(3)增加亲子互动项目,提高家庭游园体验。
4. 管理优化(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公园整洁干净。
(2)完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公园管理水平。
五、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公园现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改良方案提供依据。
2. 方案设计:结合现状分析和改良目标,制定详细改良方案。
3. 施工准备: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施工。
5. 竣工验收: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改良效果。
6. 运营管理:加强公园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以中山市树木园为例
发表时间:2016-08-02T16:00:12.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何倩愉
[导读] “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欣赏美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大程度上应是人们认知这个城市、体验城中绿林空间的主要领域,充分发挥城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重要交汇。
生态景观区域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从“树”到“人”的升华,达到融入自然、回归自然,遵从自然的生态环境,创造出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功能系统完善的公园。
关键词:树木树人、自然生态、森林城市、生态文明
1. 引言
“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问题,要求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中山市树木园前期工程对外开放后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观光游憩、休闲娱乐、健身康体的又一良好去处。
为加大引进标本树种的力度,进一步丰富树木种类,完善建设树木园各专类园区,丰富其科学培育和展示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完善树木园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实现树木园建设更多功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2. 现状公园环境
2.1 地貌情况
树木园位于中山市城区南郊,占地总面积约为124公顷。
2.2 现状场地坡度分析
本基地为小型山丘,山顶海波高为76.79米,山底海波最低为1.63米,基地最大高差约为75.16米,整体地形走向以北侧向四周抬高。
基地含有个体经营,主要分布在基地北部和南部,经营形式主要为农业、驾校、沙石厂、小型农庄餐饮业、仓库等。
基地南北侧为耕地和山丘,东西部为自然山林,西南部紧邻用地为农村居民点。
图2 南门入口广场效果图
2.3 现阶段生态公园存在的问题
树木园后期规划设计用地范围的中心点存在一个大型的变电站,且变电站一侧含有两处高压线铁塔,高压线沿着东南侧方向往山丘顶部穿越,不可迁移的高压线铁塔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风景线。
3. 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
3.1 设计定位
逐步将树木园打造成为一个以树木为主题、人文文化为支撑的科普科教、科研、种质基因保存、中山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主题公园。
文化建园的理念将更加突显。
3.2 设计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既要树木,又要树人,树木是过程,树人才是根本,育林难,育人更难。
树木园不但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科普、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意识,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之一。
“人和则善,自然和则美”。
以树木为主题,中山人文文化为支撑,通过树木来树人,使中山至善至美。
“树木树人”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是中山“十二五”时期的核心认为。
建设“和美中山”,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实现身与心、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就是要保护与弘扬中山特有的山水美、自然美、文化美、人文美、人情美、人性美、和谐美。
4. 生态公园更新改造的方法——重生
4.1 重植“根”——历史文脉、侨乡文化
中山又叫香山,中山人杰地灵。
在珠江口的西南岸,有一座巍峨的山峰叫五桂山,她纵横五百里,俯瞰太平洋,是珠江三角洲最高的山峰之一。
传说五桂山自古多奇花异木,尤多桂树、沉香,五桂山香飘百里,故人称香山,这就是中山原名的得来。
1925年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人们就把这个地区改名为中山。
香山的历史文脉可以结合奇花异木和香飘百里的特点自然的体现在“沉香属植物种资源保存区”。
另外,中山是有名的侨乡,中山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已有鄉人移居海外。
19世纪以来,移居海外的中山人不断增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侨乡。
移居海外的华侨对家乡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以,在山头的“沉香园”那里我们会设计一个标志性景观灯柱,通过景观灯柱的标识性,指引“倦鸟”归来,暗喻欢迎华侨同胞叶落归根。
这个意境也是对南门入口广场“百鸟归巢”意境的一个升华。
沉香树为主根向下生长之深根系弱阳性树种,是最好的水土保护者,一般栽种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避风向阳缓坡地、丘陵、平原地区。
4.2 重生“叶”——生态文明,名人文化
根深才能叶茂,中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联合国“人居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一个又一个的金字招牌罗列眼前,这座城市的诗意来自于中山人对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视,回归自然就是回归人本。
所以南入口广场门做成鸟巢的创意,广场的灯柱和广场的铺地形状都采用鸟的造型,营造“百鸟归巢”的文化意境。
“百鸟归巢”是中山人努力打造生态城市的写照,也是中山人对生态文明的呼唤,唤起大家保护树木,热爱环境的意识。
中山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以孙中山为代表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从政治、经济、社会,以至文化艺术,真可谓群星璀璨,光彩夺目,他们的光辉不仅照亮了香山的天空,而且照亮了整个中国的天空。
所以我们会在“棕榈园”中参透名人文化,用名人雕塑、名人字画、名人印记等方式营造名人氛围。
4.3 重开“花”——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幸福广东,和美中山,“花”是和美的象征,是幸福的写照。
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一直被后人承传,“慈善万人行”,扶贫济困,由来已久,中山的文化味道,蕴藏在男女老少的血脉传承里。
博爱文化可以结合“花卉园”展现。
中山的文化味道还蕴藏在民众镇的岭南水乡里,坦洲镇那缠绵悠远的咸水歌里,黄圃、南朗镇那神秘而热烈的飘色里,西区长洲那独具特色的醉龙里…,一幅幅民间情图圈出了中山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们会利用“盆景园”,塑造微地形,在树林草地中通过园艺的手法来场景化体现中山的风土人情,展现自然美、民俗美、人性美。
这就是从“树”到“人”的升华,自然的美、人的善结合起来,通过“树木来树人”,体现“和美文化”。
5. 结语
在“重生”的改造设计中,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这种生态优先的设计思路也是公园“重生”改造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吴宇江,“山水城市”概念探析[J].中国园林,2010,(2):3-8
[3]侯深,自然与都市的融合——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的建设与启示[J].世界历史(2009),(4):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