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探讨——以西安市莲湖公园为例

合集下载

西安莲湖公园滨水植物优化建议

西安莲湖公园滨水植物优化建议

西安莲湖公园滨水植物优化建议摘要:由于莲湖公园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园,所以它所承载历史和回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就针对莲湖公园内滨水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并分析西安莲湖公园南岸滨水植物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等,并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相同气候下的其他城市公园绿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安;莲湖公园;滨水植物;调查研究一.基本概念1.1滨水植物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滨水植物主要指能够在滨水环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包括沿岸的乔灌木、草本、藤本及生长在近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

二.调查对象2.1莲湖公园南湖滨水植物现状垂柳多数存在倾斜。

灌木大叶黄杨经过人工修剪,状态都比较良好,黄土裸露严重。

明代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中“白石庄”一园有这般描叙:“庄所取韵皆柳,柳色时变,者惊之;声亦时变也,静者省之。

春,黄而芽绿浅而眉;春老絮而白;夏,丝迢迢以风,阴隆隆以日;秋,叶黄而落,而坠条当当,而霜柯鸣于树。

[2]8”这是就垂柳四时之景的生动写照。

杭州西湖的十景之一“苏堤春晓”,张京元《苏堤小记》就有云:“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

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莫奈最美的作品水和莫奈最美的作品水和倒影的花园水边也不曾缺少柳树。

针对莲湖公园水边的柳与大叶黄杨的搭配形式过于单调。

与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和莫奈水和倒影的花园相比缺少该有的诗意,生态价值也不足。

园林植物造景[4]55一文中就有提到“水边植物配置切忌等距种植及整齐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规则式的石岸线条生硬、枯燥。

柔软多变的植物枝条可补其拙。

”所以增加更多自然形态的植物甚至于更多的色叶植物是值得被考虑的。

现状植物组成如下:上层:垂柳(若干)中层:大叶黄杨(修剪)下层:草地整个植物结构过于简单,现状植物组各项比例分别是,常绿:落叶=1:2,速生:慢生=3:0, 乡土:外来=3:0,无观花和色叶植物。

整体抗so2能力和滞尘能力中等。

基于老龄化视角下的西安环城公园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老龄化视角下的西安环城公园优化设计研究
1 研究对象 西安环城公园是西安重要的旅游地之一,由明清西安
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组成的立体化城市线性公园具有双
重特点 :一是作为普通的城市公园,是居民公共活动的空 间载体 ;二是作为遗址公园,是西安历史文化的缩影。本文 重点调研了西安环城公园安定门至永宁门段(见图 1),其 位于城墙西南侧,此段现状建设良好,且受访者与居民人群 活动较为密集,承载着周边居民与游客的游憩休闲功能。通 过前期调查,此段存在着人群活动与内部空间的典型问题。
[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the Optimal Design of Xi’an Huancheng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ing
Wang Zh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417000, China)
公园的永宁门—安定门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使用状况评价(POE)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老年群体进行环城公园满
意度调查,并对环城公园内的各项设施与空间进行统计,分析现状问题,从自然景观、空间环境、配套设施与管理服务四个方面,
提出适宜老年人使用的环城公园优化设计。
关键词 :老龄化 ;西安环城公园 ;使用状况评价 ;优化设计
城市建筑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0 年 9 月第 17 卷总第 366 期
基于老龄化视角下的西安环城公园优化设计研究
王 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417000)
摘要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逐渐成为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公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能很

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提升策略——以西安市革命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

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提升策略——以西安市革命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86XIANGCUN KEJI 2021年3月(下)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提升策略——以西安市革命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翁培晓(西安市绿化管护中心,陕西西安710021)[摘要]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革命公园景观提升改造方案为例,用“以人为本”的理论来指导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的提升,通过景观绿化的方法强化纪念性文化公园的主题特色,形成了公园自有的生态群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提升[中图分类号]TU98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9-86-2纪念性文化公园是纪念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怀念的功能,并且兼顾游人的参与性和游憩性功能。

纪念性文化公园的发展趋向于两大主要特征:一是主题性,由于具有对纪念事件的承载性,从而能传达历史信息并激发人们的纪念情感;二是功能性,纪念性公园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功能的兼容性使其同时承担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功能,使之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

通过对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的提升改造,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本能的纪念情感,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1]。

1西安市革命公园概况西安市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公园创建于1927年3月,是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前夕坚守西安城的军民而建立的。

革命公园是西安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和公共性公园绿地,同时是西安市民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场所,更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历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

革命公园与其西北侧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南侧的西安市体育场共同构成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的三大核心区。

现阶段,革命公园使用人群以周边居住区居民、办公人群及学生为主,兼有部分游览人群及消费人群。

未来革命公园将吸引更多游人前来游览、锻炼、休闲。

革命公园占地面积104100m 2,其中水体面积5209m 2,绿地面积49420m 2,建筑面积10427.38m 2,道路用地17137m 2,硬质铺装用地22957m 2。

西安莲湖公园文化衰落、品质下降的原因与对策-市政工程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西安莲湖公园文化衰落、品质下降的原因与对策-市政工程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西安莲湖公园文化衰落、品质下降的原因与对策-市政工程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水文化简单的讲就是一切与水有关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物质实体和水对人们生活与精神的影响等。

西安莲湖公园以其独特的历史方式传承下来,而今这一文化特质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为此,我们对莲湖公园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一、莲湖水空间的概述1.莲湖历史背景明代秦王朱樉取其高低不平地势引注通济渠水,在此建王府花园。

因开凿人工湖,名叫莲花池.清康熙七年,巡抚贾复汉主持疏浚池泥,并改名放生池.1916年辟为莲湖公园,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之一。

2.水系的空间格局莲湖被园中道路分为两部分,北湖种植了荷花,使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碧之景色呈现在游人面前,也是对于莲湖历史的再现。

南湖主要作为园区盈利的手段。

二、莲湖公园发展现状游客是感受地段文化的主体。

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莲湖公园现有历史环境的评价,并以此为分析现状问题所在的依据。

1.文化的流失莲湖公园曾经是西安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场所。

如今,莲湖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休憩、交流的开敞空间之一。

在调查中发现,高达43%的游客对莲湖公园的历史文化不了解,这说明莲湖公园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步流失。

2.产品品质下降为了增加莲湖公园的活力,使莲湖公园正常运转,近些年来,不断开发游乐、商业设施。

低品质、高强度的开发,使得莲湖公园更加混乱。

游客提出应在保持公园现有商业的情况下,增加体现有关莲湖公园历史文化的特色商业。

3.旅游的开发利用通过对现状调研发现,公园内主要有纪念碑、荷花池两处文化点。

35%的游客认为,园区西边的莲花池最为吸引人的景点。

可见,悠久历史的莲花池的文化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

在访谈的20名游客中,有7名游客比较偏爱坐船游览景区,因为这种方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11名游客表示更愿意沿湖观赏风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岸空间仍然是游客观赏的重点。

老公园提升方案

老公园提升方案

老公园提升方案背景介绍本文将针对老公园进行提升方案的讨论。

老公园位于市中心,建成于30年前,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公园的设施已经逐渐落后,影响了市民的体验。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改进方案,以期让老公园重新焕发新生。

设施升级老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必须具备完善的设施。

我们建议进行如下升级:1. 增加休息设施在老公园中增加休息设施,比如小型茶座、休息亭和躺椅等,以满足市民的休息需求。

这不仅能够提高用户体验,还能促进老年人和家庭的聚集和交流。

2. 增加新颖的游乐设施老公园的游乐设施已经落后,我们建议加入新颖的游乐设施,比如划桨艇、射箭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游玩,同时也能丰富老公园的娱乐项目,增加市民的参与度。

3. 改善道路老公园的道路状况较差,行人和自行车难以通行,我们建议对道路进行重新铺设,增加道路的宽度和平整程度,方便市民通行。

4. 提高覆盖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建议,在老公园增加WIFI等网络设施,以便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与外界保持联系。

环保设计环保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建议在老公园中进行如下环保设计:1. 清理垃圾在老公园的角落中经常存在垃圾,造成不利环境卫生,我们建议增加垃圾桶,并增加清理人员,以保证老公园的整洁度。

2. 设立绿色植物在老公园中增加多种植物,比如花草和树木,可以增加氧气含量,改善环境,同时,对于市民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

3. 增加太阳能灯我们建议在老公园增加太阳能灯,以替代传统的电力照明系统,不仅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环境污染,还能节约维护成本。

安全保障老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必须保证市民的安全,我们建议实行以下安保措施:1. 增加安保人员在老公园中增加安保人员,以保证市民的物品安全,同时也可有效监管园内秩序。

2. 安装监控设备我们建议在老公园安装监控设备,以便及时警告和处理不法行为,提高老公园的安全指数。

城市公园“拆墙透绿”景观设计探索

城市公园“拆墙透绿”景观设计探索

城市公园“拆墙透绿”景观设计探索作者:袁丰贺珍来源:《设计》2020年第13期摘要:探索现代城市公园围墙透绿方式实用性原则。

对西安市内完成“拆墙透绿”工作的部分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及展开分析。

探索调研中存在问题及方法,得出城市公园“拆墙透绿”应以尊重空间特性及具体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结合不同形式进行透绿。

文章提供设计方法可为其他的城市围墙打开透绿的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西安城市公园围墙边界拆墙透绿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158-03引言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书中提到,居民除了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更多是人与人交往的需求[1]。

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后,城市居民对传统公园的需求开始向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转化在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城市公园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居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城市公园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一、“拆墙透绿”之缘起作为居民生活重要承载场所,城市传统公园往往倾向于活动功能的分区和内部环境的营造,与周边区域的临界用围墙进行界限划分。

围墙的存在让公园更易管理,让公园具备了安全感和私密性,但也使公园成为了一个具有“内向性、排他性”的公共空间。

特别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实体围墙,完全阻隔了公园内外的视线活动,从而形成利用率低下、缺乏活动的围墙边界空间。

2017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拆墙透绿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拆墙透绿和公园开放工作。

本着“能开尽开,能免则免”和先易后难的原则,2018年底,西安对其12个城市公园进行拆除围墙工作,同时基本完成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围墙拆墙透绿、增绿工作[2]。

文章对西安已经完成“拆墙透绿”的部分公园进行调研后发现,大多数公园不仅只拆除围墙,临街景观优化升级,更加通透、出入也相当便利,公园整体环境提升。

园林作业 莲湖公园

园林作业   莲湖公园

西安莲湖公园调研园林绿化课程作业班级:交通1001班成员:李博超张衡李王朋时间:2012年12月一、摘要:西安市莲湖公园位于西安市莲湖路南,始建于明朝。

几百年来,莲湖公园经历了无数历史事件,并且被各个时代的设计师逐步完善。

如今,莲湖公园已是一全市性的免费公园。

尤其是满足了莲湖区及城墙内市民的游憩,娱乐需求。

在节假日,更有许多青年及儿童来此游玩、散步。

在夏秋季,湖上的划船游玩业便会迎来旺季。

在荷花盛开的季节,莲湖公园更是人流涌动。

二、关键字:莲湖公园、绿地、园林规划、湖、市民。

三、调查报告红点处):西安市莲湖公园的平面图:巡抚贾复汉主持疏竣池泥,并改名“放生池”。

1916年辟为莲湖公园。

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

莲湖公园之前之所以叫莲花池,是因为在工程完成后,湖内种满了莲花。

秦王朱棱在园内采莲荡舟,嬉笑玩耍,饮酒品茗,应该说,这里就是秦王府的后花园。

600多年中,尤其在明、清两朝,莲花池是在不断地受到不同时期主政者的修缮、清淤、疏通和维护,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这才有了西安城内,唯一的一汪湖水。

开始,莲花池水面加园林建筑,有120多亩。

水面占40多亩,分南北湖,中间有一个拱桥,桥洞连通南北湖水,可以划船荡舟,绕湖环行。

湖岸西南角有一座庙宇,民国时期还在,解放前,颓为废墟,到文革时,彻底消失,仅有名字,叫“北五台”。

湖北岸,有大片的林树,为整个园区的苗圃。

在西安市区不断发展过程中,修路,建楼,莲湖公园不断被蚕食、切割。

解放前在我国工作的德国林业专家芬茨尔博士1936年8月14日病逝后埋葬于莲湖公园。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曾在公园东大门内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与汉奸汪精卫夫妇的铁铸跪像。

西安市莲湖公园现状:公园面积60000平方米,水面占公园面积三分之一,一个拱桥将湖分为两半,北湖种植了荷花,南湖上有片片小舟。

公园还修有曲桥、假山、亭台楼榭多处。

曲径幽深,加上鸟语花香,使公园颇具园林之盛。

现在公园主要是为市民服务,其性质是全市性公共绿地,在我们调查的时间内,总是有许多中老年人在唱红歌,练太极,还有许多儿童在玩耍。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摘要: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了解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初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统历史街区;城市规划设计;保护策略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城市的魅力在于其个性与特色,探索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历史遗留下的建筑空间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们以物质的形态进行展示,是城市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来说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的突出,导致在许多城市一些传统院落在迅速消失,因此保护这一街区迫不及缓。

历史文化保护问题成了旧城改造中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

在《史记》中西安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

使西安拥有一批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诸多著名旅游景观以及独特的市俗风情、民间艺术、街巷民居等现实文化资源。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如何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展古都风貌、促经济发展,是摆在西安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莲湖公 园景观改造原 则
(1)保持莲湖 公园整体格局不变 ,对公 园景观要素 进行统筹考虑 ,对公 园内各个 园林要素进行分类提升 , 形成不 同层次 、丰富 多彩和特 色鲜 明的景观 系统 。
(2)公 园人 流 众多 ,游人 需 求 多且杂 ,要求 公 园 景观集纪 念性 、标志性 、群 众性 、休 闲型为 一体 ,使 单体要素具有 多重功能 。
一 154一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5期
2.5 公 园文化 要素 莲湖公 园以“莲”命 名 ,公 园“莲 ”文 化主题特 点
不够突 出 ,展现莲花 的 自然特性以及与莲花相 关的诗 词歌赋 、神话传说 、名人轶 事等不足 。道路 系统和基 础设 施 中 ,经 多次改造 ,体现 文化 要素 的 园林 小品 、 附 属设 施等风格不够统一 。
2 莲湖公园的现 状
莲湖公 园是西安市第 一个向公众开放 的公园 ,西 安市人 民政府也 曾多次对 公园进行修缮 维护。莲 湖公 园现有景观 由假 山、湖泊、水榭、亭台等组成 ,楼宇
内仅有的 3座公 园之一 ,临近 回坊地区 ,人流量非 常 大 。由于公 园面积有限 ,游人数量逐年激增 ,致使公 园基础设施加速 老化 ,公园景观环境连年蜕化 。 2.1 公 园整 体 现 状
公 园作为城 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城 市中发挥 错 落 ,景 色秀美 ,是一 个以观 景泛舟 赏荷为主要游览 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 园作为市 民休 闲、娱乐 、健 内容的历史文化遗址公 园。同时 ,莲湖公 园是老城 区
身、活 动的 场所 ,同时 兼 顾城 市绿 地 、城 市 生态 调 节、城 市防灾避难 的功能 ,城 市公园景观风貌直接体 现城市 的品味 与格 调 。老 公园是“城 市记忆 ”的物质 载体 ,其本身就传承着城 市的文化脉 络 。在城市发 展过 程 中,老公 园的绿地 、道路 、建筑 、小品及附属 设施都 出现 了不 同程度的退化 、破损现象 。为此 ,笔 者以西安市莲湖公 园为例 ,对老 公园景观提升 改造设 计进行探讨 。
(3)整 合 、调 整 、优 化现 有场 地 ,为 市 民提 供 更 多的参 与性 活动空 间,在 有限的空 间内尽可 能地满 足 游人 的更多需求 。
(4)充 分利 用 公 园现有 场地 ,进 行公 园景 观 的低 影 响开发 ,发挥 公园作 为城市 海绵体的作用 。
(5)完善 公 园的各 种 硬件 和软 件设 施 ,在保 障完 善硬件设施 的同时 ,以数字化 、信 息化服务将公 园服 务水平提升至一个新 的层次 。
从 公园整体来看 ,莲湖 公园东北 、西北 、东南 为 居住棚户 区,导致公 园整体范 围凹凸凌乱 。公园占地 面积 7.1 hm ,其 中水体面积 占 26%,陆地 面积极 为 有 限。公园北侧 、东侧 、西侧 均向道路开门 ,人流量 大 ,公 园基础设施遭踩踏 、破坏情况严重。 2.2 公 园功 能定位
莲湖公 园 自身功 能定位为赏荷泛舟 ,还 附带康体 健 身、休 闲娱 乐、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 ,但 游客经常 自发进 行文化娱乐活动 ,如唱歌 、健身 、跳舞等 。公 园承载的功能及游人游览 内容增多 ,公 园定位应根据 游客需求的增多而进行调 整。 2.3 公 园基 础 设 施
自2003年莲湖公 园免费开放以来 ,游人数量剧增 , 公 园连年超 负荷运转 ,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植物 景观 观赏性 不足 。道路 系统有 主要 道路 、次 要道 路 , 滨 湖道 路较 为完 善 ,但 由于 公 园面积 的 限制导 致集 散 空间面积小 ,无法满足 日益增涨 的游 人需求。原有 的基础设施 由于各方面原 因 已经老化 ,无法满 足游人 的基本需求 ,基础设施需进行更新 ,需增加新 型信息 技术 。 2.4 公园植被
1 莲湖公 园概况
莲湖公 园位于西安老城 区内 ,4UI ̄'莲湖路 ,南 与 莲湖 区委相 邻 ,东 起大莲花池街 ,西到 许士庙街 ,占 地面 积 7.1 hm。,其 中水面面 积 1.85 hm ,是建造 在唐 代宫城承天 门遗址上的公 园。
莲湖公 园历史悠久 ,有很深的文化 积淀 ,尤其以 荷花 、莲花 文化著称。公园的前身是秦王朱棱兴建的 王府 花 园,始建于 明洪 武 11年 (1378年 )。清康熙七 年 (1868年 )和清雍正元 年 (1723年 )进行修缮及改建 。 1913年 开辟 为公 园 ,向公 众开放 。1931年对 公 园全 面进行整饬 ,更名为“莲湖公 园”。西安解放后 ,人 民 政府对公园进行全面整修 ,叠假 山、筑驳岸 、置水榭、 构亭台 ,在湖光 山色 中平添些许秀 美,于楼宇堂榭 间 凸显 几分 错 落 。2003年 莲 湖 公 园免 费 向 市 民开 放 。
CHINESE HORTlCULTURE ABSTRACTS
老公 园景观提升 改造设计探讨
以西安市莲湖公 园为例
樊 蕊
(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 ,陕西 西 安 71 0008)
摘 要 :以西安市 莲湖公 园为例 ,对老 公 园景观提升 改造设计进行探 讨。在 分析 莲湖公 园现状 的基础 上 ,提 出公 园景 观 改 造 原 则 ,并 从 园林 绿 地 、 园林 道路 广 场 、 园林 建 筑 、 园林 小 品 、 湖 水 净 化 系统 、 公 园绿地恢 复等 方面论述老公 园景观提 升改造设计方法。 关 键 词 : 老 公 园 ;景 观 ; 改造
大 乔木 生 长年 代 久 ,苗木 茂 盛 ,树 荫 遮蔽 效 果
好 ;亚乔木 、大灌木形 成的 中间层苗木 长势也 较好 ,
作者简 介 :樊 蕊(1983一),女,硕士,工程师;从事园 但数量较少 ;地被植物、绿篱经踩踏缺株断档情况严
林 景 观规 划 设 计 工 作 。

重 ,草皮等地被 多数长势不好 ,黄土裸露情况严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