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合集下载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1) 永和初,(张衡)出为河间相。 译: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担任河 间相。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 负了赵国。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州司上门催逼,比流星的坠 落还要急迫。
(1)(世祖)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 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 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 颊。
合作学习:翻译文段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 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 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 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 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译文: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在吴中郡躲 避仇人。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在 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 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 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 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 家伙的皇位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 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 的!”但项梁却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寻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选做A组每句1分,选做B组每句2分。) A (1) 永和初,(张衡)出为河间相。译: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 B (1)(世祖)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 批其颊。 译: (2)(马文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 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
富县高级中学
王磊
复习目标
1、能掌握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
2、能熟练并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3、树立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好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

好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音,流传至今,虽历经千年,仍余韵悠长。

然而,翻译文言文非易事,若欲使译文既忠实原文,又朗朗上口,实需匠心独运。

今余不揣浅陋,试论好听文言文翻译之技巧,以供同好参考。

一、揣摩语气,把握基调文言文翻译,首当其冲者,乃揣摩语气,把握基调。

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语调,翻译时需模仿原文语气,使译文韵味十足。

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言及“吾乃黛玉也”,翻译时若仅译为“我是黛玉”,则失其娇羞之意。

故译为“吾,黛玉也”,既保留了原句的文言特色,又传达了林黛玉的娇羞之情。

二、活用修辞,增色添彩文言文擅长运用修辞手法,翻译时宜活用修辞,以增强译文的韵味。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若直译为“青色的衣领,我的心悠然”,则显得平淡无奇。

可译为“青衿映碧,我心悠悠”,既保留了原句的意境,又使译文更具美感。

三、保留意象,传承文化文言文中富含意象,翻译时宜保留原句意象,以传承文化。

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翻译时不可仅译为“春天江水温暖,鸭子先知道”,而应译为“春水融融,鸭先知暖”,既保留了原句意象,又使译文更具韵味。

四、巧用对仗,韵味悠长文言文对仗工整,翻译时宜巧用对仗,以使译文韵味悠长。

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翻译时若仅译为“春天睡觉不觉天亮,处处听到鸟儿的叫声”,则显得平淡。

可译为“春梦悠悠不觉晓,处处啼鸟报春光”,既保留了原句对仗之美,又使译文更具韵味。

五、适当增删,使文通句顺翻译文言文时,适当增删原文内容,使译文文通句顺。

如“曲终人散,泪眼朦胧”,若直译为“曲子结束,人散去,眼泪模糊”,则显得生硬。

可译为“曲终人散,泪眼朦胧,依依不舍”,既保留了原文意境,又使译文更具韵味。

六、注意音韵,朗朗上口文言文翻译,还需注意音韵,使译文朗朗上口。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若直译为“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像是地上的霜”,则显得平淡。

可译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既保留了原文音韵之美,又使译文更具韵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方法六: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将直译时意思不明确的词句活译成相关文字。主要包括: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委婉等。
这个“变”就是“意译”。
委婉:发动战争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方法六: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将直译时意思不明确的词句活译成相关文字。主要包括: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委婉等。

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方法五:在翻译时要补出以下内容
数词后面补出量词;
补出省略成分。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鼓) 而
衰,三(鼓)而竭 。
(省略谓语)
方法五:在翻译时要补出以下内容
数词后面补出量词;
补出省略成分。
齐军,官夺名取了阳晋与,现被代封汉为语上义卿同,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方法一:逐字翻译,连词成句
凡人名、地名、官名、国号、年号、帝号、书名、 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翻译
时保留不变。Leabharlann 练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习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方法二: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猜测法:
1.联想推断法 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不速之客: 邀请、招致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背叛
2.相似结构推断法(对偶、排比句均可用此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自然界的万物
3.以形释词法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 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然欲窥其全貌,必先练习翻译。

翻译之技巧,非一日可成,然下列数法,可助学子渐进。

一、熟读原文,理解大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便是熟读原文。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理亦适用于文言文翻译。

学子宜反复阅读原文,力求理解其大意。

大意明了,翻译方能得心应手。

1. 逐字逐句理解。

将原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仔细阅读,了解其含义。

如遇生僻字词,宜查阅字典,以免误解。

2. 分析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子需掌握其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意。

3. 理解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学子需了解其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学子宜多读文言文,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

1. 阅读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

2. 查阅字典、词典。

遇到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字典、词典,了解其含义、用法。

3. 制作词汇卡片。

将常用文言词汇制成卡片,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三、掌握语法,提高翻译能力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学子需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以提高翻译能力。

1. 学习文言文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掌握其基本结构。

2. 理解文言文虚词。

如“之”、“乎”、“者”、“也”等,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2. 留白处理。

原文中有些语句,意蕴深远,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可适当留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4. 注重语境。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避免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题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言简而意赅,其文深而意远。

翻译文言文,实为考查考生文言功底与语言运用能力之要。

兹就文言文翻译题之技巧,略述如下: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翻译文言文之前,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只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分析句子结构,划分句读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往往由多个词组成。

在翻译过程中,要分析句子结构,划分句读,明确句子成分。

对于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要依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同时,要注意句子中的倒装、被动等特殊句式。

三、准确翻译实词、虚词文言文中,实词、虚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

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实词、虚词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翻译实词、虚词的技巧:1. 实词翻译: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具体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实词,要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此外,注意一些实词的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2. 虚词翻译:虚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翻译时要注意其功能。

对于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等,要掌握其基本用法。

同时,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前置、后置、省略等。

四、注意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较为常见。

翻译时,要关注这些现象,准确把握词义。

1.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可以活用为其他词类。

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判断词类的活用情况。

2.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一些实词、虚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翻译时,要关注这些古今异义现象,准确把握词义。

五、保持句子通顺,忠实原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尽量保持句子通顺,忠实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生硬直译,尽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 对于一些难懂、晦涩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

3.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具有连贯性。

4. 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
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 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 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数量词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第二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 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 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翻译以直译为主。 2、翻译要字字句句落实。 3、翻译要译出文言句中词语、句式的特点。 4、翻译甚至要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一致。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四)婉说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郑袖。
省略谓语:

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
白王。
省略宾语:之,代纸
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2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在郡多有出息” 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 “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 文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4、不为盗所发( 被
)
指出下列句子翻译的误处所在: 1、遂大困,寻死富阳。 译:于是极度贫困,到富阳寻死。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学习风尚的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秦王十分高兴,传递把给美人和左右侍 臣看。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 壮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
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准确
通达、通顺
有文采
六留 删 换

法调 补 对
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者,皆为尽哀”
必须落实的文言实词是“及”“尽” (“到”、“竭尽”)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翻译为“捆绑”。“组”翻译为“绳 索”。“函”翻译为“用木匣子装着”。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总结:实词字字落实,一译到底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我们还是回去吧。)——商量语气
4、岂孰能讥之乎?
(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反问语气 总结:原句是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推测语 气等语气,翻译后,要保持原语气。
第一式:
严格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把文言文翻译 成现代文。同时还要保留它的语气。
翻译下列句子: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 去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2007全国卷1)

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 。
第三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
译出的虚词删去。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通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第四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 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 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 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 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原因: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可作为评分的关键 得分点。
点拨: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意识。
启示小结:
文言翻译的落脚点:
联系语境, 宏观把握
启示:巧抓得分点:句子大意、
关键词语、文言句式
落实字句,符合表达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客居汴半岁( 半年 )
2、奈何忽蓄异宝( 为何 )
3、实至宝也( 确实 )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 放在句中去理解 ,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 ,不要望文 生义。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绝境”不能 理解为现代汉语的 “没有出路” 、“无法生活” , 因为从全文看 ,那里是“世外桃源”,不会生活无着, “绝境”当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4、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 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 比用直译好。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和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参考答案:王朗于是去见孙策,孙策认为王朗学识 渊博,风度文雅,只是责备他而不加以伤害。
得分点:诣、以、诘让,各1分;句意2分。
讨论:对照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讨论为什 么被扣3分?
明确:未译出"诣"、“以”、“诘让”。
想一想: 高考要求翻译的句子具备怎样的特点? 明确:选择含有关键词语(多义实词、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常见虚词、偏义复词、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及固定句式)的句 子。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找到。
综合练习 高考近距离接触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 D )
A: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嘛? 去归顺他不可以吗? B:现在谭敬先在安庆任职,他不允许恭敬朋 友吗?你应该去依靠他。
C:现在谭敬先把守安庆,他不是允恭的朋友吗?去求助他怎 样? D:当今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依靠他?
高考近距离接触
②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A )
——《三国志》
A: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是没有完全了 解我内心的志向。
B: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是没有完全达 到我的兴趣。
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
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 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 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 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 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 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 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 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 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若……何:把……怎么样 译: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 受怨恨。
第五式: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
整过来。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兼语:之,

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C:先生说的话,的确是苦口良药,但我却还没有你那种 境界啊!
D:先生的说法,的确是苦口良药,然而却还没有达到观 察入微的境界。
练习 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话。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
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
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
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介词结构后置句
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定语后置句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