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掌握中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

失分的原因多为要求不明确、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对课内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等。

针对失分原因,总结以下文言翻译方法:1.一种意识——加强踩分意识例:①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5')(2005年全国卷Ⅱ)病肥:得肥胖病。

丧(sāng)之:治丧,办丧事。

以为:认为。

棺椁(guō)大夫礼: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

争:直言规劝,劝谏。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闻:使……闻。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乃:竟。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来说,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即在直译之后,依据文章意思,对句子成分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之通顺,符合正常的表达方式、习惯)在考试中,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信”: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生动形象,讲究文采(一般不考察)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téng)写A、划词:将文言句以词为单位注意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B、对译:将划出的词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C、誊写:在对文言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主要是为了保持卷面整洁)。

例:①蹇叔(蹇叔)之子(的儿子)与(参加)师(军队)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②此(这里)非(不是)孟德(曹操)之(定后标志,不译)困(围困)于(被)周郎(周瑜)者(……的地方)乎(吗)这里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4.四步程序(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踩分点,做到心中有数;(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关键要点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关键要点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关键要点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文化、历史研究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语言特点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关键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语法要点1.充分理解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且修饰成分的位置与汉语有所不同。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句子的结构,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运用适当的语序:文言文的语序灵活多变,常采用倒装、插入语等结构。

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语序,保持句子的流畅和表达的准确性。

3.正确使用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如“之”、“乎”、“焉”等。

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避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不准确的虚词。

二、词汇要点1.理解词义的演变: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许多词义上的差异。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意义,理解词语的演变和特定含义,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运用合适的词语:文言文中常用文学性、典雅的词语,如“吾”、“汝”、“尔”等。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既符合文言文的风格,又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3.注意辞章的运用:文言文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言文特有的文学韵味。

三、文化背景要点1.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文言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包含了许多涉及古代政治、宗教、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翻译文言文时,要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思。

2.尊重文化差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过度的现代意译,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3.注重出处和作者信息:文言文的翻译常常涉及到古代作品和著名的古代文人。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原则口诀

文言文翻译原则口诀

夫文言文,古奥难懂,翻译之道,亦非易事。

欲精通其法,须熟记此口诀,以助理解,以达妙境。

口诀如下:一、文意为本,语境为先。

翻译文言文,首重文意,须紧扣原文,不悖其意。

其次,语境亦不可忽视,以原文之语境为基准,译出符合现代汉语语境之文。

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者,直译原文之意,不加增减;意译者,译出原文之精神,可适当变动。

二者相辅相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得真谛。

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文,须注重词语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不可孤立看待。

同时,句子亦应与篇章相融合,通篇理解,方能准确翻译。

四、音韵相合,文采飞扬。

文言文注重音韵,翻译时,宜保持原文之音韵美。

同时,注重文采,使译文生动活泼,富有韵味。

五、修辞得当,形象鲜明。

文言文多修辞,翻译时,应把握修辞手法,使译文形象鲜明,生动有趣。

六、尊重原文,不随意增删。

翻译文言文,尊重原文,不可随意增删。

若遇生僻字、古语,应查证确义,不可臆断。

七、忠实原文,不生硬套。

翻译文言文,忠实原文,不可生硬套用现代汉语。

应根据原文之意,灵活运用现代汉语,使译文自然流畅。

八、逐字逐句,细读深思。

翻译文言文,应逐字逐句,细读深思。

对原文之意、语境、修辞等,要有深刻理解,方能准确翻译。

九、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翻译文言文,需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力求译文准确、流畅、生动,达到最佳效果。

十、博学多识,厚积薄发。

翻译文言文,需博学多识,厚积薄发。

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丰富词汇,提高翻译水平。

此口诀虽简,却概括了文言文翻译之精髓。

若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必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取得卓越成就。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历久弥新。

然文言文之阅读,对于现代人而言,往往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深入。

为助读者跨越古今之鸿沟,特整理文言文翻译六技巧,以期助君一臂之力。

一、字词解释法文言文之字词,往往蕴含丰富之意蕴。

翻译时,应先对字词进行解释,理解其基本含义。

如:“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夫子”指孔子,“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说”通“悦”,愉快。

通过字词解释,可初步理解句意。

二、句式转换法文言文之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翻译时,需将文言文句式转换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夫战,勇气也。

”这句话中,“夫”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战”指战斗,“勇气也”为判断句式,可转换为现代汉语:“战斗,需要勇气。

”三、上下文分析法文言文翻译,不可孤立地看待一个句子。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中,“温故而知新”为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意为:“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四、修辞手法分析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需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翻译时,应保留这些修辞效果,如:“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冻满地;江边枫树、渔火相映,愁绪满怀。

”五、文化背景分析法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以便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如:“子路曰:‘君子哉若人!’”这句话中,“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了解古代“君子”的概念,有助于准确翻译。

六、音韵分析法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翻译时,可适当保留音韵效果,使译文更具韵味。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话中,“明月光”与“地上霜”在音韵上形成对比,翻译时,可保留这种对比效果,如:“床前月光明亮,仿佛地上覆盖着霜。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掌握字词解释、句式转换、上下文分析、修辞手法分析、文化背景分析和音韵分析等技巧。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七年高考试题)一、高考题型:1.(1998年上海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鼠度其无他技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参考答案:老鼠估计他没有别的本领。

/ 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

2.(1999年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卒以为将参考答案: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3.(2000年春季上海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竟不索其直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参考答案:最终不要她的钱。

/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4.(2000年夏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金玉之贱,人民是宝参考答案: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5.(2001年春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参考答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 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6.(2001年夏季上海卷)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何谓得之于心?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参考答案: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 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7.(2002年春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参考答案: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或:传述。

)/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次罢了。

/你没有把驾车技术全教给我。

8.(2002年夏季全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参考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9.(2002年夏季北京卷)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①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10.(2002年夏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译文:参考答案:第一句:然而(或“但是”)我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坚持)实行他的心愿而感到惊奇。

第二句:(我)大概将在这里终老(或“死去”),虽然知道他的美德,(但)还能用什么办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11.(2003年春季安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⑵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参考答案:(1)易氏只是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

(2)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12.(2003年春季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注释:[1]窃,私下。

[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

[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2)忘其口而念我参考答案:(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

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译成“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

13.(2003年春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⑵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参考答案:(1)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

(重点:“邑宰”“扑”、被动句式)。

(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

(重点:“辄”“负”)。

14.(2003年夏季全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参考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15.(2003年夏季北京卷)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参考答案: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规”的翻译可以灵活掌握)16.(2003年夏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参考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 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17.(2004年春季安徽、北京卷)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参考答案:用大的木料雕刻构造,把它做成轮状,安放在平地上,暗中用水作为动力推动。

18.(2004年春季上海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何用姓字为?参考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他。

/你赶快离去,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 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19.2004重庆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我奉王命,义无屈。

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译文:(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译文:(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译文:(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

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

(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20.2004浙江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3)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21.天津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译文:(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

(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22.全国4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译文:(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1)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

(2)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23.全国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译文:(1)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2)译文:这些我钱,是圣有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享受他的恩赐。

24.全国2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

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文: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

25.全国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译文:(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译文:(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寡。

16.辽宁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3分)(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

(3分)(1)于是就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职。

(3分)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表示“给予”一类的意思,给1分;“全”译为表示“完整”、“保全”一类的意思,给1分。

(2)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

(3分)译出大意给1分;“信著于人”译为“取信于民”或“在百姓中享有信誉(信誉卓著)”等,给1分;“不少诸州”译出比较关系,给1分。

27.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译文:(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译文:(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①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②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③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28.湖南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