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古典的特点,也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古老的语言。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忠实原文。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华丽的修辞和古老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顺易读。
虽然文言文具有优美的文学特点,但是现代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与当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顺畅流畅,并符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3.不失本意。
文言文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内容。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始终关注原文的含义和内涵,并尽力使译文与原文相符合,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符合读者需要。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因此翻译应该符合读者的需要。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读者的背景、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实际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普通文本的翻译方法很相似。
在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原文的含义和内涵。
文言文常常使用metaphor, allusion, parallelism 和a host of oth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non-native speakers to understand.因此,在翻译之前,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和内涵。
2.逐词翻译。
建议在翻译文言文时逐词逐句进行翻译。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保持与原词的接触,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这样做的唯一问题是,可能会导致译文不够通顺。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有: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
必须把文言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
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
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就是搞好译者题乃至搞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显然的一点。
文言文写作理解能力的构成和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就是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显然的技巧还是源自功底,源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搞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特别注意备考以前自学过的课文,因为搞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自学过的课文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搬迁,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轻易源自自学过的课文。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永和初,(张衡)出为河间相。 译: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担任河 间相。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 负了赵国。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州司上门催逼,比流星的坠 落还要急迫。
(1)(世祖)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 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 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 颊。
合作学习:翻译文段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 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 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 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 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译文: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在吴中郡躲 避仇人。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在 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 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 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 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 家伙的皇位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 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 的!”但项梁却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寻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选做A组每句1分,选做B组每句2分。) A (1) 永和初,(张衡)出为河间相。译: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 B (1)(世祖)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 批其颊。 译: (2)(马文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 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
富县高级中学
王磊
复习目标
1、能掌握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
2、能熟练并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3、树立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 知识链接
• 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和 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 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 一句,就译 (个别失去意义的文言虚词除 外)。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语、句子, 要根据其大意灵活变通地 了。 • 2、翻译标准——信 达 雅 • 信,就是指译文要 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 是指译文要明白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 惯,没有语病。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六方法:
字字落实——留 删 换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 漏,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调 补 变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2、完成专题检测(十一)第三题 的第13、14小题。 3、将文言文翻译方法整理在笔记 本上。
(2)(马文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 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马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 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 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 也。
译文: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从而不相 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导孩 子的方法啊。
自主学习
学生认真阅读P118文言文“六字 翻译法”,并识记相关要点。
我学习 我展示 我快乐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指出所用方法。 (1)以玳瑁为手巾笼,捉白尘尾。 译:用玳瑁甲壳做成手巾笼,手持白色的尘尾。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功大,任命(他)为上卿。 译: (3) 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译: (4) 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译: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 着柱子,愤怒的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1、判断下面句子翻译的正误:
(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 欢邪? 译: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 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 其出入。 译: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 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不这样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 要被(他)所俘虏。(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学习的道理没有流传也已经 很久了!( ) (5)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 虑。 译: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 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