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译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是根据文意增补的。而原文中 “及”“尽”两字,应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 算落到实处。
12
(四)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 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 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借代曹 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
★(2005湖南省高考试题)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9
5.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2004年湖南高考试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城墙, 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 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是决战的委婉 说法;再如“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
13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 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货殖列传序》) 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为利而 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
11
(三)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从高考的特点来看,命题者一般来说总是立足于 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 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 段,如上文所举“波澜不惊”的例子。
例如:200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16题(2)“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必须翻译成:“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 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的5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的5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的5种方法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那幺,文言文翻译有什幺技巧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文言文翻译的5种技巧【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
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 词义不明出错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这都会导致错译实词。

如“沛公军霸上”译成“沛公的车队在霸上”。

错把“军”作名词,译成“军队”好像没有错。

其实,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译句应改为“刘邦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2 虚实混淆错难免虚词实词混淆,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这是导致错译虚词的主要原因。

如“金玉之贼,人民是金”,有人会译成“金玉的低贱,人民是宝贝”。

显然“之”被译为助词“的”“是”,被当作判断动词,却不知“之”还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因而该句应该被译为“把金玉看的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3 固定句式拎不清不熟悉固定句式,不善于分辨特殊句式,是导致错译句式的根本原因。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有人把“无乃不可乎”译成“这不是不可以吗”,把表示揣度语气的“无乃……乎”同表示反问语气的“不亦……乎”混淆了。

主语句应译为“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4 单复数不区分单数复数不分,这是翻译人称代词常见的错误。

区别人称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主要靠联系上下文。

如“相如回止之”,有忽视对人称代词“之”的单复数选择,把这一句译成“蔺相如坚决挽留他”,这就错了。

如果联系上文,把“舍人相与谏”中的“相与”和“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等”字,作为对人称代词“之” 的单复数选据的依据,断定这里的“之”应为复数,译成“他们”这就正确无误了。

5 省略部分不增补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却没有补译出来。

例如“触草木,尽死”,翻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这不符合逻辑。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

贯:侍奉 女:通“汝”,你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逝:同“誓”,发誓 爰:犹“乃”,才。 所:指安居之处
第四招: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 法规范调整语序。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复习专题-(文言文)
——文言句子翻译
“考什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 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 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 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为国华)。”
译文:我也愿意这样。然而我看到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变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 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 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 我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是獐。”客大奇之。

高考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口诀

高考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口诀

高考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口诀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留删换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文从句顺调补贯
方法1——留 留 方法 适用范围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 国名、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名、 年号、帝号、官名、 人名、朝代名、 年号、帝号、官名、地 名、人名、朝代名、 器物名、书名、 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 等。 示 例 1)孔子师郯子、 苌弘、师襄、老 聃。 )孔子师郯子、 苌弘、师襄、 2)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客有吹洞箫者 )客有吹洞箫者 洞箫
方法3——删 删 方法 适用范围 的词语。包括:发语词、 去掉那些没有意义 的词语。包括:发语词、 助词(凑足音节、句中停顿)、 )、结构倒装 助词(凑足音节、句中停顿)、结构倒装 的标志词、 的标志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 分 等。 示例 1)夫赵强而燕弱。 )夫赵强而燕弱。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评一评: 评一评:
省略主语 曾经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 穷困,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 有利不利也。( 。(4分 有利不利也。( 分) 认为 多次 被动句 被流放 吾尝三 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 不肖, 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 时也。( 。(5分 遭时也。(5分) 遇到
方法2——换 换 方法
适用范围方法 a古今同义的字词,只需把单音节词替换成 古今同义的字词, 古今同义的字词 双音节词; 双音节词; b古今异义词,必须用该词的古义去替换;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必须用该词的古义去替换; c通假字换成本字 通假字换成本字 示 例 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 疏远 信任 ) 屈平而信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因此 不一定 弟子不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秦王还柱而走 —— 通“环”,环 )秦王还 绕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个项目,分值已由以前的6分、8分上升到10分,权重增加,不可忽视。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即由文言形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形式。

如同任何学科的任何题型一样,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分值较重的一道题目,有着严格的做题规范和要求,也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考生做翻译题必须符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必须通过训练,熟练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自己做题由“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

只有这样,考生做这道题的得分才能从“自发”状态的3至4分,跃入“自觉”状态的8至9分,直至满分。

那么,文言文翻译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呢?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

(09全国二卷)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 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

(5分)(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3分)(九月联考李渔《闲情偶寄.柳》)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要做到文从句顺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

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

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

这三点必须做到。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

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

所谓“信”,就是“真实”。

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

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

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2.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09安徽卷)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

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09年全国一卷)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

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

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

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