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册复习资料.doc
川教版初中历史(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整理

《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总复习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 ——1918.11 )(8-12页)1、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普西波林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
这一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7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对类似的暗杀等恐怖事件的看法:我们应坚决反对暗杀等恐怖活动。
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更不能将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
)2、一战的交战双方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它也是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 、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它发生在欧洲的西线战场,交战双方是德、法;人们把它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此后,德国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4、一战的结果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它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后果):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最大的成果)5、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答: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可能不会发生。
因为: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一战的爆发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如果没有象萨拉热窝事件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发生,各国矛盾可能会通过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决,那一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6 启示:(或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受?)答:战争是残酷的。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题

一、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课件9下第二单元60st——65st练习)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材经典材料解读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 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 宣言》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材料中的每政府指哪些政府?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三国同盟指哪些国家?
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家。
政治上: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召开雅尔塔会议 军事上:诺曼底登陆;美、苏对日作 战
林 肯
美国南 北战争 实施罗 斯福新 政,使 美国度 过经济 危机
罗斯福
学识、胆略与才干 ,学习他身残志坚 的伟人风范。爱国 救民,不屈不饶, 乐观自信,改革创 新的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全面爆发:193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扩大: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 进一步扩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时间:1942年1月1日。标志:《联合国 反法西斯力 家宣言的》的签署、内容(39页)、意 量的联合 二 义: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反 战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进 程 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十月革命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很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托言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第一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终究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举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配景: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农奴制流行,工贸易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关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劳绩和才能提拔。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期末世界历史复习

人类始祖: 非洲南方古猿(距今 现代意义上人类: 晚期智人
500万——100万年前)
三大人种: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形成原因: 生活自然环境的不同
二、氏族: 最早出现的氏族: 母系氏族
女人权利 特点: 大于男人 众神之母, 故事: 该亚的故事 一万年前农业出现, 出现原因: 男人具有体力优势
一、类型:
暴力冲突
传播文化、扩展文明; 但破坏性大
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区域文明冲突
二、区域文明冲突典型: 时间: 公元前492——公元前449年
希波战争
战役: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国家: 马其顿 亚历山大东征 东征最远到:印度河流域
影响: 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内容:
实行 “班田收授 经济上:法” 和 租庸调 制 建立 中央集权 政治上:体制
(拜占庭帝国)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基督教
公元1世纪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时间: 公元1世纪
创始人: 耶稣
基 督 教
地点: 巴勒斯坦 教义核心: 对人类要“博爱” 教皇国由来: 丕平献土
经济上占有欧洲三分之一土地;政治上鼓 地位: 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处于万流归宗 地位 建筑: 巴黎圣母院
时间: 公元7世纪
创始人: 穆罕默德
伊 斯 兰 教
地点: 信奉:
阿拉伯半岛(麦加)
唯一真主安拉
穆罕默德以 宗教信仰 为纽带, 伊斯兰教作用: 将阿拉伯各部落统一,
622年、632年: 622年,穆罕默德在 麦地那建立
建筑: 清真寺
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
三大宗教对比表
宗教名称 创立时间 佛教 公元前 6世纪 创立地点 印度 创始人 经典 圣地 教义 P92
九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世界历史必备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中考知识要点汇编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地点:彼得格勒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地点:彼得格勒(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领导人:列宁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起步:经济建设“战时共产党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贸易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USSR)。
(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列宁逝世后(1924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标志着高度集中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地点:巴黎操纵国:英、法、美②性质:(瓜分殖民地的条款最能体现)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③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④形成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世界古代史复习纲要.doc

世界古代史知识要点记忆古代史: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史前文明 *上古文明 *中古文明(大河和海洋)(日本、阿拉伯国家和西欧国家)第2课时大河流域一一人类文明的摇篮(大河文明)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一、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70年文明象征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佛教种姓制度四大发明甲骨文概况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种姓制度激化社会矛盾,对印度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二、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海洋文明)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一、雅典——伯利克里改革:⑴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⑵措施(内容):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⑶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二、罗马发展历程:罗马建城(前8世纪)一-罗马共和国诞生(前509年)一-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一-罗马帝国(前27年)一-►罗马和平(前27年至180年)一-帝国分裂衰亡(395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第1课)1、背景:受一战影响,俄国受到沉重打击。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使革命有了方向。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2、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⑵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一)列宁时期:1、内战时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随着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
(2)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3)时间:1921-1924年;领导人:列宁(4)措施: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6)作用: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7)评价:列宁探索用商品经济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能从实际出发,纠正错误,调整国家政策。
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成立:(考试不作要求)(二)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1、经济成就(1)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世界历史下册一战二战复习题

世界历史下册一战二战复习题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前,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①法国②美国③英国④德国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A.1914年6月 B.1914年7月C.1918年11月 D.1919年1月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莫斯科战役C.凡尔登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5、《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英国生物学家()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6、它的提出是时空方面的伟大革命,对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理论是()A.万有引力学说 B.马克思主义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7、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A.文艺复兴 B.明治维新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8、下列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是()①《罗密欧与朱丽叶》②《哈姆雷特》③《仲夏夜之梦》④《威尼斯商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A.莎士比亚 B.托尔斯泰 C.孟德斯鸠 D.汤显祖10、1917年11月,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突然发出了一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开始?()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C.法国的巴黎公社 D.法国攻占巴士底狱11、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它是()A.工兵苏维埃政权 B.取得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C.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D.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2、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13、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战前在我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让给()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14、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的问题是()①德国赔款问题②中国山东问题③欧洲安全问题④海军军备问题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15、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在什么条约之后?()A.《九国公约》 B.《四国条约》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凡尔赛和约》16、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17、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似之处是()A.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 B.法西斯党魁直接上台执政C.在对外侵略扩张中逐步建立 D.利用了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18、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德国希特勒上台 B.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北C.轴心国集团形成 D.国会纵火案19、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是()A.《慕尼黑协定》 B.《布勒斯特和约》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20、法国败亡后,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是在()A.巴黎 B.莫斯科 C.伦敦 D.开罗21、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下册复习资料1、_____ 年—月 ______ 日,________ 领导的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_______ O2、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1)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I-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肺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 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的开端。
3、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_____________”。
5、苏联二三十年代的重大成就和严重弊端: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__,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实现了农业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
但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存在严巫弊端的经济政治体制。
________________ 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该体制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否认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发挥。
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民主法制被忽视,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6、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徳国签订了《 ________________ 》,对徳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规定:(1)领土:由法国收回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o(2)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徳国赔款的总数。
(4)殖民地:徳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_________________ 等国瓜分。
7、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 _____________ 》,这个公约宜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8、1929—一1933年资木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整个资木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孑盾尖锐,政局动荡。
9、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木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木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増强。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_________________ 慕尼黑会议:_____________ 年9月,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徳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____________ 等地割让给徳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11、1939年9月,徳军对_______ 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对徳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徳国突袭_______ ,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_____________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12、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___________ 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______________ 》,保证将用门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來,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它的发表,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 的建立。
13、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在苏联的________ 召开会议。
主要内容:(1)会议决定打败徳国以后要对徳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徳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__________ 。
(3)苏联承诺在徳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II木法西斯的作战。
14、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耍特点:(1)20世纪_________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緊荣;(2)七十年代,经济地位下降,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3)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____________ 时代。
英特点是 _______ 和_____15、 _______ 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____________ o _________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6、20世纪晚期,_________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7、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冇苏联的 ___________ 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_________ 改革。
18、1991年底,__________ 解体。
19、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卬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1998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
20、1990年3月___________ 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1、 _______ 年底,巴拿吗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__________________ 的全部主权22、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汕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
它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
(3)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23、冷战政策的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木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4、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1)争霸的美苏疯狂地发展核武器,给枇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给长期争霸的美国和苏联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经济被拖跨,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2)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闕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泛滥。
25、_________ 年1月1日,_______________ 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巫要表现。
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26、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1)经济全球化过程屮,国家间经济往來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來越多地根据口己的需耍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小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经济在壯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7、当前,讥界政治格局处于“__________ ”的局面,但正朝着________ 方向发展。
________ 是当今讥界的两大主题。
28、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主要领域和特点: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点:(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Z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索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9、美国作家________ 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 》,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30、西班牙著名画家________________ 1937年为抗议徳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 ________________ 》,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31、美国的______________ 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城,奥斯卡奖是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
1、阅读下列三则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简表: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1999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8.7 5.6 6.3—0.8—1.9 3.3 3.94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來,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地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白主倾向日益发展一一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的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发号施令。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二说明70年代以來,汕欧和日木与美国的政治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⑵结合材料-•说明美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分)⑶70年代屮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并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