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3课时12减几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9单元 20以内的减法

第9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
【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掌握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会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积木、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加法1.教师谈话,让学生按要求摆小棒,并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摆小棒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小棒真是很好的学习工具。
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好小棒,听老师的要求做:先摆出10根,再摆出5根,列出算式,说一说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摆完列式,然后交流,10+5=15。
2.教师说明先摆10块积木,再摆3块,完成操作。
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摆的,再自己写出算式计算,最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看老师按要求摆积木做得对不对。
先摆10块,再摆3块。
教师说完后分别摆好,一摞10块,一摞3块。
师:谁能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写出算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继续操作。
在13块积木的基础上再放2块。
让学生写算式并计算一共有多少块。
交流时,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块?请同学们自己列算式,并计算出来。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算法都要给予肯定。
二、学习减法1.教师提出:如果从15块中去掉3块,还剩多少块呢?边说边完成操作。
然后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试着计算。
师:老师已经摆了15块积木。
如果去掉3块,还剩多少块呢?现在老师去掉3块。
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师:15-3这样的减法我们以前还没学过,你们能试着自己算一算吗?2.交流各自的算法和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3.教师提出“从剩下的12块积木中再去掉2块,还剩多少块?”的问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减法 12减几》优质课教案_3

12减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12减几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12减几。
2、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
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叙述12减几的计算过程;教具准备: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快乐复习、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兔博士)兔博士今天可高兴了,因为它想和大家一起点亮蜡烛去闯关,有信心吗?(有)(课件出示复习题)。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和兔博士一起点亮了蜡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智慧动物城。
(二)轻松互动、自主探究: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鸳鸯园)①你从图中获的哪些数学信息?(一共有12只鸳鸯,水中有4只)②你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提吗?(岸上有几只鸳鸯?)2、探讨算法师:刚才有同学想知道"岸上有几只鸳鸯?"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能)怎么解决?生:把总数的12只鸳鸯,去掉水中的4只,就是岸上有几只鸳鸯?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独立列式。
学生汇报师板书:12-4=□⑴猜想:请小朋友猜一猜看,12-4等于几?⑵独立思考。
⑶组织讨论,交流算法。
师:12-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组长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看哪组小朋友最聪明,想得方法最多。
⑷全班交流生1:10-4=6,6+2=8 (破+法)生2:4+8=12,12-4=8 (想加算减法)(5)组织评价,优化算法师:大家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算出了正确的结果,那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5、揭题: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三、愉快闯关、巩固提高1、蜗牛之家(破十法)2、开心鸟园(想加算减法的运用)3、小熊飞车园(计算)4、动物之家(运用)5、鸡鸡园(拓展)四、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退位减法_ 12减几

《12减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动手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的课程,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本课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地计算12减几的算法。
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2减几的方法。
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计算12减几的算法。
难点: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教具:12块积木,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教师把12块积木乱放一起,让学生猜一猜有几块积木。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你们看老师放在桌上的积木,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学生可能猜出不同的数,教师不评价对与不对设计意图:猜积木有多少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学生的数感。
2、师生共同数出是12块,然后说:“这样放太乱,不容易看出是多少块,怎样摆放就能一下就看出是12块呢?”指名学生说出办法并摆好。
一摞10块,另一摞2 块。
设计意图:讨论怎样摆放积木,既是对已有知识活动体验的回顾,也为下面的学习活动提供活动素材。
二、探究新知。
1、自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在已有活动经验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机会,知道如何去掉4块,从而知道题目中岸上有多少只鸳鸯?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要求,知道要求什么,为计算12-4做好基础。
2、独立自学:自主学习课本题目,充分理解题目“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 只,岸上有多少只鸳鸯?”动手试一试可以用积木或小棒摆一摆岸上有多少只鸳鸯?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计算12-4。
3、合作互助。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摆法、算法的机会。
使学生了解“破十减”的计算方法。
岸上有多少只鸳鸯?学生说,教师板书:12-4=师:12减4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20以内的减法9.2.212减几教案冀教版

9.2.2 12减几教学内容教材83~84页会用“相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教学提示学生已经学习用“破十减”方法计算11减几,在日常生活中对12减几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用“相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12减几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初步体会加减法各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口算12减几的减法。
难点: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鸳鸯吗?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它们都生活在哪里?生1:我知道鸳鸯生活在水里。
生2:我知道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在一起的。
生3:我知道公园的湖里有鸳鸯,鸳鸯是下蛋的。
......师:本节课我们就和鸳鸯一起来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12减几)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鸳鸯了解不少,我们教材第83页(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情景图)有一幅鸳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只,岸上有几只看不出来。
师:求岸上有几只鸳鸯用“?”表示,这些信息我们用扩线图这样表示。
(师画扩线图)观察扩线图,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只,怎样计算岸上有几只鸳鸯呢?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12-4)师:谁列得算式和这位同学的不一样?如果出现错误,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说说你打算怎样算。
(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指着示意图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生1:从12只鸳鸯中去掉水里的4只,还剩8只,所以岸上有8只鸳鸯。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减法 12减几》优质课教案_5

《12减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2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2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重难点:掌握计算12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2减几。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12根小棒。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让两名同学口答11减几的算式,答对了算式的蜡烛就会点燃,看哪名同学能把蜡烛都点亮?11-3= 11-5= 11-9= 11-4=11-8= 11-6= 11-7= 11-10=全体学生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出示画面,仔细观察。
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原来有12块积木,小鸟搬走了5块,还剩几块?2、师: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拿出12根小棒代替积木,拿走5根,数一数还剩几根?3、列出算式:12-5=74、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呢?生:想加法做减法,因为5+7=12,所以12-5=7。
5、师:能不能用我们上节课学的破十法来计算12的减法呢?生:认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破十法。
师:就让我们试一试吧:出示破十法课件,认真讲解,先把12分成2和10,用10减5得5,再用5加2得7。
6、巩固破十法的练习,让三名同学来前面黑板上书写具体的破十法,其他同学在数学本上练习,师一一检查指正。
不断强化破十法的关键之处就是分解出一个10来,用10做减法就很简单。
7、师:出示画片,如果搬走6块积木,还剩几块?生:12-6=6,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想加法做减法。
因为6+6=12,所以12-6=6。
还有的学生是摆小棒数出来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20以内的减法》(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新版)冀教版

3、师生完成加减混合运算。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计算过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师: 读得不错。谁能说一说5+6-8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 先算5+6。
师: 5+6等于多少?
生: 5+6等于11。
生:5+6等于11。
2、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图意。然后, 自己列式计算, 交流时, 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图意正确列式并计算。
师: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观察第2题的两幅图, 谁能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
生1: 有一个停车场;
生2: 左面图原来有8辆汽车, 又开进来2辆;
生3: 左面的图开走了3辆汽车。
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将图中意思表述正确。如:面包店原来有5个面包;猫妈妈端来了6个面包;小猪买走了8个面包,小熊要把剩下的都买走……
3.交流从故事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 同时为下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师: 故事讲的可真生动。谁能说一说从故事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内容呢?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91.92页。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讲故事、自己试算的过程中, 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2.认识加减混合算式, 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3、能发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前准备: 咪咪面包店动画课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放动画课件。
师: 看了动画课件, 你能把它们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20秋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教案)第三课时 12减几

20秋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教案)第三课时12减几教学内容教材83~84页会用“相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教学提示学生已经学习用“破十减”方法计算11减几,在日常生活中对12减几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用“相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12减几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初步体会加减法各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口算12减几的减法。
难点: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鸳鸯吗?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它们都生活在哪里?生1:我知道鸳鸯生活在水里。
生2:我知道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在一起的。
生3:我知道公园的湖里有鸳鸯,鸳鸯是下蛋的。
......师:本节课我们就和鸳鸯一起来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12减几)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鸳鸯了解不少,我们教材第83页(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情景图)有一幅鸳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只,岸上有几只看不出来。
师:求岸上有几只鸳鸯用“?”表示,这些信息我们用扩线图这样表示。
(师画扩线图)观察扩线图,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只,怎样计算岸上有几只鸳鸯呢?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12-4)师:谁列得算式和这位同学的不一样?如果出现错误,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说说你打算怎样算。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减法12减几_冀教版

20以内的减法—12减几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的情景, 使学生体会12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12减几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12减几的计算, 并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12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 同学们, 果园里的果子熟了, 小动物们邀请同学们去摘果子, 树上的果子又红又大, 你们想不想摘呀?看看谁能摘下这些果子。
(幻灯)2.师: 好, 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我们接着往下看, 看这副图, 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生说)二、新授1.师: 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小动物们都夸同学们真聪明,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12减几的退位减法。
(幻灯)(板书: 12减几)老师相信同学们这节课也能学的非常好。
2.A.师:我们先来看这幅图, 我们看到有一些鸳鸯在戏水, 有一些鸳鸯在岸上玩耍, 那么老师告诉大家, 水里和岸上一共有12只鸳鸯, 除此之外呢, 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里有4只鸳鸯, 那么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说)(幻灯)看大屏幕, 谁来读一读?(生说)B.师: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师:有些同学不太明白题的意思, 我们来换一种形式, 这次你明白了吗?(生说)师 : 板书 12-4=8师: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生说算法12-4=8 想加算减想4+()=12因为4+8=12所以12-4=8 如果有生说出想加算减, 后面的算法就不说了, 师说, 你说的非常好, 而且你肯定是做了课前预习。
【练习】三、练习三、练习师: (同学们的算法真是多种多样)今天呢, 我们重点来练习想加算减这种方法。
1.师:(幻灯)看这幅图, 谁来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生说)师: 说的非常清楚。
师: 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生: 5+7=12)师: 谁能根据这道加法算式列两道减法算式?师: 观察这三个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生说)师:说的非常好, 现在同学们打开书P84, 把练一练的第一题写在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12减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12减几的过程。
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2减几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11减几计算方法总结得很全面,下来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相信大家的计算能力会更高。
板书设计:
12减几 12-4=8
摆出12个花片,拿走4个花片,还剩8个。
将12拆分为2和10,用10减4等于6,再将6和2相加得8。
教学反思:
结合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亲身经历并体验12减几的思维过程。
从而理解和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
在个性化算法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练习由易到难,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