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1.5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的浮沉与密度》的第2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题板、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浮力计算题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物体浮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浮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

(2)简述阿基米德原理。

(3)计算题:一物体体积为200cm³,放入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范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范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模型,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3.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的原因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等。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在盐水中会上浮。

(2)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

2. 答案:(1)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2)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反思。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八章《力与运动》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探讨、浮力的计算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仪,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物体浮沉现象,如木块、石头、乒乓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 教学内容讲解:(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物体浮沉条件:物体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等于重力时悬浮,小于重力时下沉。

(4)浮力计算:F浮= ρ液体gV排。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浮力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物体浮沉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

(2)计算一个乒乓球在空气中的浮力。

(3)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

2. 答案:(1)木块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而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

(2)乒乓球在空气中的浮力约为0.5N。

(3)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八年级科学上册(1.5水的浮力)教案2 浙教版 教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1.5水的浮力)教案2 浙教版 教案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1.5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课前复习1、密度公式:2、重力公式:3、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4、力的三要素:、、5、平衡状态是指:6、前面学习了哪几种力?二、认识浮力1、死海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湖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盐分高达30%。

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

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这是神灵的力量吗?你能科学的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1:人躺在死海上不会下沉,据二力平衡知识人除受到作用外,还受到水对它他的力,这种力叫。

3、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1)将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瓶释放后,瓶将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石块,铁块等)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呢?(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支持你猜想的生活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你一只弹簧秤、钩码和一杯水,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4、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把钩码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1 在空气中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F=G物= 。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子,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小船在水中漂浮)引入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

3. 实践探究: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

b. 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即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计算方法4. 物体的浮沉条件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b. 解释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浮起来,而有些物体沉下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a. 研究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b. 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水上运动器材、水下等。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1.5水浮力(物体的沉浮条件)说课稿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1.5水浮力(物体的沉浮条件)说课稿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1各位老师,大伙儿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水的浮力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方面阐述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水的浮力》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5节,共四课时,而我今天说的要紧是第三课时即物体的沉浮条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差不多明白了什么样的力是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以及浮力的大小如何运算等基础知识。

然而学生头脑中尚且普遍存在一个“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错误观念,并差不多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是本节课教学需要克服的一个要紧障碍。

同时解决好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才能下一课时“物体浮沉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说这堂课的内容在本节中承上启下,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了把握科学知识、拓展分析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现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明白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明白F<G,F>G,F=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

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稳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爱好,对实验现象认真观看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其中,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推导物体的浮沉和密度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出现象的乐趣,猎取物体沉浮的体会认识。

如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不断地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布设一些学生想不到但略微动一下脑筋就能解决的贴近实际的问题。

如此能够给学生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引入:从学生感爱好的航天技术入手,播放宇航员在舱内行动自如的视频,反问学生宇航员在地面上是如何模拟失重训练的,什么缘故能够在水中模拟失重训练?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三章“水的浮力”,使用浙教版教材。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与计算;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浮沉条件的探讨;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物体沉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重点:浮力的概念与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沉子、物体(如石头、木块等);2. 学具:直尺、量筒、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有的物体却沉下去?2. 例题讲解(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浮沉条件的判断。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浮力计算器,计算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情况。

4.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4. 浮力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解释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答案:(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2)如轮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的体积较大,排开水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的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浮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浮力的相关知识,如浮力的应用领域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3. 浮沉条件的判断;4. 作业设计。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

教材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计算等方面展开。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深入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概念,掌握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增强对科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

难点:基米德原理理解及浮力计算公式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公式卡片、例题解析PPT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等)、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实验(如木块、铝块在水中浮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力。

(2)阐述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3)介绍浮力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浮力,并计算其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4. 例题解析5.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基米德原理,并解释其意义。

①一个质量为200g物体在水中浮力;②一个体积为500cm³木块在水中浮力。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浮力有更深入认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米德原理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5 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
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

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对于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

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资源收集
这一节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按照教参上的来,对于实验可以尽量的用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来做,比如用矿泉水瓶钻三个洞代替那个实验室里的仪器。

另外用课件动态的来分析物体的沉浮也不错。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20,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1,图1-41,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

(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

(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F浮=F-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气体对进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热气球、烟上升等等)
【实验】P21图1-42,问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证实气体浮力的存在。

(现在状态下,打气针还没有完全插入排球的气孔,排球不会漏气)
把打气针插入,气会从排球跑到气球里面,可以得出什么?
(杠杆左边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排球里的气体压强大,传到了气球里面,这样排开大气的体积增加了,浮力也增加了,所以杠杆失去了平衡。


得出:※气体也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既然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当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人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会有一种变轻了的感觉。

浴缸的水面会上升。


人为什么会变轻?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

水面上升是因为人浸入水中后,排开了一部分水。


那么,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建立假设】
【实验】P22图1-43,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多,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增大。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

那么,如何定量的证实这个结论呢?【设计实验】
要测量浮力的大小,还要测量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体积)。

如何测?
利用图1-44的实验器材,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怎么样安排实验的步骤?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然后交流讨论,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收集证据】
(1)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2)将物块悬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G;
(3)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
(4)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
(5)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数据登记表内。

物块的重
G 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 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物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 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得出结论】F浮=G排水【推广】F浮=G排液
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同样,阿基米德定理可以推广到气体上面。

(学生描述)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
(1)公式中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完全浸入,;物体部分浸入,。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把物体压入水中,感觉浮力变大,这时候是从水面压入水下,当完全浸入后,就不会感觉到更吃力了,用物块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说明;※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用橡皮泥变形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补充说明。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1)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
上; B.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C.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D.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3)三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a、b、c分别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如图所示,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