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获批

合集下载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成国家重大合作平台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成国家重大合作平台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成国家重大合作平台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来源:江门日报发表时间:2016-03-17 08:45大广海湾经济区填海处置区鸟瞰图。

资料图片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大广海湾”)规划建设又取得重大突破!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在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标志着大广海湾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重大合作平台。

《意见》国家级重磅文件支持大广海湾建设据悉,该《意见》是我国自2004年正式启动泛珠合作的首份国家级重磅文件,旨在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9省区(下称内地9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记者注意到,《意见》对泛珠三角区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定位,其中特别指出建设“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依托港澳两地国际竞争优势及内地9省区广阔腹地和丰富资源,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框架下,充分发挥内地9省区与港澳山水相连、经济联系密切以及“一国两制”的优势,深化各领域合作,拓展港澳发展新空间,提升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第三十条“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发展”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内地9省区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

”在五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坚看来,大广海湾区、环珠江口湾区、环大亚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已逐步发展成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世界级湾区。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0906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0906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征求意见稿)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门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区域及全球视野下大广海湾地区发展前景 (4)一、大广海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二、大广海湾地区的开发意义 (9)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定位 (13)四、发展目标 (19)第三章空间布局 (24)一、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总体布局 (24)二、广海湾新城核心区布局 (29)三、推动江门从“滨江城市”走向“滨海城市” (34)四、构建节约集约的海域使用格局 (35)五、科学确定规划建设用地 (37)第四章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39)一、构建联通粤西、北部湾港口群的西部沿海大通道 (40)二、开辟连通大西南及泛珠腹地市场的新出海口 (40)三、建立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及港澳的区域快速通道 (41)四、建设珠江西岸海陆空多式联运的交通转换枢纽 (41)五、构筑“四横四纵”便捷联系江门各区县的快速交通通道 (42)六、建立快速连接“三大湾城”的内部交通主干网络 (42)七、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43)八、开辟适应海洋旅游发展的海上绿道 (44)第五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6)一、发展以区域合作与自由贸易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 46二、发展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配套的生活服务业 (48)三、发展以休闲度假、海上运动为重点的滨海旅游业 (49)四、着力提升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临港产业. 51五、发展以海洋科技、绿色能源为重点的海洋新兴产业. 52六、发展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 (54)第六章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56)一、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57)二、打造具有岭南风格的文化风情圈 (58)三、组织文化体验游线 (63)第七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65)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6)二、健全生活服务体系 (67)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8)四、创新社会管理 (69)第八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71)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72)二、建设“山海相望”的森林公园体系 (73)三、建设特色滨海湿地系统 (74)四、构建“田园入城”的田园生态系统 (75)五、建设贯通山、海、江、田、城的生态廊道 (76)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77)第九章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80)一、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81)二、建设水资源梯级循环利用的供排水体系 (81)三、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 (83)四、建立综合协同的涉海防灾应急系统 (85)五、建设有机集成的市政复合通道与设施公园 (87)第十章深化区域合作 (88)一、加强与广佛及珠中江经济圈的合作 (88)二、促进与港澳地区更紧密的合作 (89)三、强化与大粤西地区的合作 (90)四、促进与大西南和泛珠地区的合作 (91)五、推动与欧美等国际先进地区的合作 (92)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 (94)一、创新海洋开发和用海管理机制 (94)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5)四、创新口岸和通关制度 (96)五、创新旅游发展配套机制 (96)六、创新产业扶持政策 (97)七、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98)第十二章起步区建设和近期工作重点 (99)一、开发实施策略 (99)二、起步区建设 (100)三、近期工作重点 (102)第十三章保障措施 (107)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107)二、加强统筹协调 (107)三、强化法制保障 (108)四、加强监督检查 (109)前言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以下简称“大广海湾”)位于江门市东南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毗邻港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解读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解读版

“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发挥港澳对外贸易联系广泛的作用,探索粤港澳共同拓展国际 发展空间新模式。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合作开展绿地投资、实施跨 国兼并收购和共建产业园区,支持港澳企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接 ,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大湾区产品、设备、技术、标准、检验 检测认证和管理服务等走出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效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01
携手港澳建设高水 平对外开放门户
02
共建创新 发展示范区
03
建设金融 服务重要平台
04
打造优质 生活圈
推进
珠海横琴粤港澳
深度合作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
学习结束
感 您的聆听
谢谢大家
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 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前言
解读学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CONTENTS
1
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3
规划实施
第一部分
共同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 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共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新优势,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加强民生合作。支持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

赤溪镇: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滨海新城镇

赤溪镇: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滨海新城镇

赤溪镇位于江门台山市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部与珠海市高栏、三灶隔海相望,西望上下川岛、广海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海岸线漫长,旅游资源丰富。

全镇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委会和1个圩镇社区居民委员会,110条自然村,是台山唯一的纯客家人聚集地,也是江门十大特色镇街之一。

赤溪镇是中国电能源重镇、大广海湾经济区重镇和核心起步区,国华台山火力发电厂、台山核电站(以下简称国华台电、台山核电)等均落户于该镇。

镇内还有经国家批准的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台山处置区工程。

2017年9月6日,该镇被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认定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能源制造)”。

未来,赤溪镇将从涵盖交通、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的重大项目着手,充分拥抱机遇,谋划长远发展,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滨海新城镇。

“园镇融合”强动能2016年6月,赤溪这块土地正式实现了“园镇融合”,至此,广海湾工业园区和赤溪镇已不分家,成为一体。

融合后,广海湾工业园区和赤溪镇在行政区划上高度一致,在管理上管委会与镇领导班子之间实行交叉任职和分工,形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格局,在权限上统一承接市级管理权限下放,使园区发展与城镇发展合二为一。

赤溪镇的社会管理、城镇建设、综合服务等职能为广海湾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园区的重大产业发展成果惠及镇域经济,促进新城乡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大项目谋长远就台山市产业发展而言,北部工业新城是近期发展的主战场,南部广海湾工业园区则主要是谋长远。

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标志着大广海湾的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重大合作发展平台,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江门港广海湾港区、填海工程、广海湾长沙湾至烽火角道2014ฤ9ᏜLjგ࿍ਖ਼࢟ጙ໐৔߈ሚޝཝஶᅄă赤溪镇: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滨海新城镇6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路、大小马桥工程、鱼塘港物流区护岸工程、广海湾疏港公路和台山市中医院赤溪分院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0906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0906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征求意见稿)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门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区域及全球视野下大广海湾地区发展前景 (4)一、大广海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二、大广海湾地区的开发意义 (9)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定位 (13)四、发展目标 (19)第三章空间布局 (24)一、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总体布局 (24)二、广海湾新城核心区布局 (29)三、推动江门从“滨江城市”走向“滨海城市” (34)四、构建节约集约的海域使用格局 (35)五、科学确定规划建设用地 (37)第四章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39)一、构建联通粤西、北部湾港口群的西部沿海大通道 (40)二、开辟连通大西南及泛珠腹地市场的新出海口 (40)三、建立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及港澳的区域快速通道 (41)四、建设珠江西岸海陆空多式联运的交通转换枢纽 (41)五、构筑“四横四纵”便捷联系江门各区县的快速交通通道 (42)六、建立快速连接“三大湾城”的内部交通主干网络 (42)七、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43)八、开辟适应海洋旅游发展的海上绿道 (44)第五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6)一、发展以区域合作与自由贸易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 46二、发展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配套的生活服务业 (48)三、发展以休闲度假、海上运动为重点的滨海旅游业 (49)四、着力提升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临港产业. 51五、发展以海洋科技、绿色能源为重点的海洋新兴产业. 52六、发展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 (54)第六章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56)一、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57)二、打造具有岭南风格的文化风情圈 (58)三、组织文化体验游线 (63)第七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65)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6)二、健全生活服务体系 (67)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8)四、创新社会管理 (69)第八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71)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72)二、建设“山海相望”的森林公园体系 (73)三、建设特色滨海湿地系统 (74)四、构建“田园入城”的田园生态系统 (75)五、建设贯通山、海、江、田、城的生态廊道 (76)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77)第九章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80)一、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81)二、建设水资源梯级循环利用的供排水体系 (81)三、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 (83)四、建立综合协同的涉海防灾应急系统 (85)五、建设有机集成的市政复合通道与设施公园 (87)第十章深化区域合作 (88)一、加强与广佛及珠中江经济圈的合作 (88)二、促进与港澳地区更紧密的合作 (89)三、强化与大粤西地区的合作 (90)四、促进与大西南和泛珠地区的合作 (91)五、推动与欧美等国际先进地区的合作 (92)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 (94)一、创新海洋开发和用海管理机制 (94)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5)四、创新口岸和通关制度 (96)五、创新旅游发展配套机制 (96)六、创新产业扶持政策 (97)七、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98)第十二章起步区建设和近期工作重点 (99)一、开发实施策略 (99)二、起步区建设 (100)三、近期工作重点 (102)第十三章保障措施 (107)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107)二、加强统筹协调 (107)三、强化法制保障 (108)四、加强监督检查 (109)前言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以下简称“大广海湾”)位于江门市东南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毗邻港澳。

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 分析及策略选择

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 分析及策略选择

一、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一)优势分析1. 区位优势突出,基础条件优越。

江门市位居珠三角海洋经济区,南濒南海,靠近国际航道,向东可接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承接港澳、广州、深圳等华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国际性口岸城市群体的辐射,向西可接粤西经济腹地,是粤西地区乃至大西南通往珠三角的交通要道以及西江航运、粤西沿海交通的重要门户。

江门市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发达,西江黄金水道出海口的银洲湖区域已初步建立起港口群,可以满足海上交通运输业和临港工业发展对港口的要求。

高速公路贯穿全市,铁路建设日益加快,海转陆运输条件日臻完善。

2. 海域海洋资源丰富,组合优势十分明显。

江门市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岛、涂、渔、景”等海洋资源优良,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414.8公里,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365.8公里,占全省的1/7;共有海岛27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海岛总面积253.128平方公里;负5米以上的浅海滩涂面积约140平方公里;拥有渔港4个,渔船近5000艘,海水养殖面积26198公顷;海岛岸线长,海湾多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 赵 丽 刘芳娜且港湾良好,拥有上川岛飞沙滩、下川岛王府洲等主要旅游景观,以及上川岛的金沙滩、下川岛的大湾等一批待开发建设的海洋旅游资源。

3. 海洋产业发展强劲,发展势头良好。

“十一五”以来,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很快,初步形成了以临港装备制造业、临海电力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体系。

产业产值增长迅猛,2012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为249.58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76倍,年均增长29.7%,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约17个百分点,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劣势分析1. 海洋资源总体开发不足,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低。

在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中,江门市的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发展海洋经济的腹地广阔,但其海洋开发却主要集中在银洲湖和广海湾区域,整体开发强度尚不足9%。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粤府函〔2023〕197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7号江门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报请批准〈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江府报〔2023〕1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江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对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支撑江门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二、江门市是中国侨都、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强市、珠西综合交通枢纽、高品质滨海国际旅游城市。

江门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将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新时代江门城市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发展路线。

要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着力增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功能;要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高水平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要强化交通枢纽作用,加强与核心城市的快速通达;要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塑造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高品质滨海国际旅游城市。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江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83.52平方公里(162.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84.58平方公里(147.69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425.76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846.33平方公里以内。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率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促进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统筹加强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总体实力,加快把广东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二、基本原则统筹兼顾。

坚持海陆统筹和区域联动,充分发挥各方面推进海洋保护开发的积极性,形成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纵深发展。

坚持由近及远,加快海洋开发由近海向深远海推进,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领域。

科教兴海。

坚持科教带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海和谐。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体制创新。

坚持先行先试,赋予广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战略定位依托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优势,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科学确定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定位,为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

抢占新世纪国际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

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加大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高技术成果高效转化基地和产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获批
作者:
来源:《珠江水运》2014年第02期
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于2013年12月31日审议通过了《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这是继前海、横琴、南沙后,又一个针对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

这标志着该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新平台和新增长极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这一区域包括江门市新会区的经济开发区、双水镇、三江镇、古井镇、沙堆镇、崖门镇、银湖湾,台山市的广海镇、广海湾工业园区、川岛镇、海宴镇等区域,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

大广海湾经济区核心区位于江门市银湖湾和广海湾,面积约520平方公里,起步区总面积约27.5平方公里。

根据这一规划,江门市将深入开展粤港澳及珠三角合作,打造区域共建、陆海联动、产城融合、人文荟聚的“滨海魅力长廊”。

(香港文汇报)
粤东LNG项目工程开工
1月10日上午,随着海底传来一声巨响,由中铁港航局集团航道公司承建的粤东LNG项目码头炸清礁工程首次爆破成功,标志着经过15天的紧张筹备,该项目正式开工。

粤东LNG项目码头工程位于广东省惠来县神泉镇以东约8km、前詹镇以西约5km的卢园、沟疏村附近沿海海域,航道公司负责港池航道区域内炸清礁施工任务,工程工期6个月。

目前施工进展顺利,计划春节短暂休息后即掀起施工高潮。

(王攀、尹毅)
琼州海峡最大客滚船首航
1月10日上午10点,大型豪华客滚运输船舶“白石岭”轮缓缓驶离秀英港,开启了海口至海安航线的首航之旅。

“白石岭”轮是由海峡股份公司新建的大型豪华、服务多元化的客滚运输船舶,船舶总长123.9米,船宽20.50米;载货量2105吨,载客量999客位,航行风级蒲氏8级风及以下。

是目前为止琼州海峡最大的客滚船。

“白石岭”轮是海峡股份新建系列船舶的第一艘投产船舶,后续将会有“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铜鼓岭”、“黎母岭”等5同类型系列船舶陆续投产,新船的投产将会加快秀英港“定点定班”运输服务的转型发展,打破现有的、传统的运营服务模式,将逐步改变南北两岸运力不均衡的局面。

据了解,从秀英港开往海安每天有四个航班,开航时间分别为:9:30、12:30、15:30、18:30。

为更加方便乘客购票,秀英港还开通了网络预售和电话预定两种购票方式。

(赵丽娟)
汕头广澳至香港集装箱班轮首航
汕头广澳—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1月7日在汕头广澳码头举行首航仪式。

班轮开通后,将为往来汕头香港的进出口客户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该班轮每艘可装载约300个集装箱标箱,初定每周二班,周三、周五开航。

该航线的运营,是以广澳港、汕头保税区为依托,以柯士达国际物流园为基础,将以“区港联动”的模式进一步扩大航线网络及辐射网点。

该航线有助于降低汕头市及潮汕地区进出口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预计年可增加港口集装箱流量约5万标箱,未来贸易额可达50亿元人民币,将增强汕头港作为粤东中心港口的综合服务功能。

(李怡青)
梧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升广西内河港口首位
1月1日零时,梧州市交通运输局结算全市港口码头货物吞吐量结果显示:2013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近40万标准箱,累计达到3015万吨,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为2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的70%,成为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第一大港。

据介绍,2015年,梧州将形成以长洲水利枢纽为节点,坝上2000万吨、坝下3000万吨的年吞吐量港口布局,梧州港将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机械制造和矿建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兼顾旅游的综合性枢纽港口,成为现代化内河龙头大港。

(吴凌平、黄金铭)
广东制度保证港口设施安全高效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港口设施维护的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将于2月1日起施行,将加强全省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保证港口设施使用安全,提高港口设施运行效率,充分发挥港口设施服务功能。

《办法》规定,广东省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以及地方政府对港口设施的维护工作应当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检测、适时维修”的原则,共同加强对港口设施的检查、检测、评估和维修,使港口设施保持良好技术状态。

为提高港口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办法》明确,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需按要求对港口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观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并界定了港口设施结构技术状态的不同类别以及相对应的港口设施维护工作。

此外,《办法》对港口设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和资料的收集与保管以及有关奖惩事项等作出了规定。

(交通运输部)
崇左市港航管理处再次联合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为进一步清理崇左市水运市场,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元旦、春运期间水路运输安全,2013年12月中下旬,崇左市港航管理部门联合海事、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组织了14名执法人员,再次对崇左市先锋电站至山秀电站间约146公里河段,开展了为期近半个月的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悉,本次联合执法行动以地毯式巡查的形式,重点检查7月份联合执法行动以来无证挖运砂石船舶、不规范养殖等违法行为整改落实情况。

共检查各类船舶109艘、渡口2处、沿江砂场10个,对其中8艘船舶责令停航或停止作业,并采取了锁船的强制措施,对驮卢横龙河河口养殖网箱碍航以及驮卢大桥上下游200米水域内2处跨江电缆通航净空不合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处置,发放砂石船舶整治安全和办证流程宣传资料135份。

通过本次联合执法行动,目前已有2艘船舶到补图公司和船检部门补办后续手续,共有40艘船舶申请补图,其中5艘船舶已完成审图工作。

(蒋龙生)
河池海事全力打造辖区旅游旺季客运安全防护网
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以围绕“水文化”为主题的巴马长寿养生探秘游在巴马境内逐渐火热,国内外众多游客及“候鸟人”纷沓而至,争相在长寿之乡小驻、度假和过年。

据预测,2014年春运期间,巴马旅游客运将达30万人次。

加之持续的寒冷天气,给水上出行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辖区人民群众水上交通安全,河池海事局通过走访辖区旅游航运公司、提供服务性安检、开展普法宣传等措施强化旅游景点客运安全监管。

下一阶段,河池海事局将继续加大辖区旅游客运船舶的管理,整治辖区农自用船舶参与水上营运,力争消除辖区客运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水上出行安全。

(孙伟、韦志平)
梧州航道管理局使用AIS自动识别系统辅助水路运输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航经梧州水路运输检查站的运输船舶检查,保障西江航运干线的航道安全畅通,近日,梧州航道管理局在赤水、下关水路运输检查站安装AIS自动识别系统并投入使用。

据悉,借助该系统,能更好地协助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对过闸船舶进行登记、排号以及维护过闸秩序,提高过闸效率,有效防止了船舶套用船名虚报过闸的情况发生,对船闸应急管理和保障西江航运干线的航道安全畅通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对于航经检查站报到的运输船舶,应将自身船载AIS自动识别系统保持开机状态,以便快速、顺利通过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严桂强)
港口
深圳大铲湾港:2013年首破百万标箱
尽管全球外贸需求疲软,但位于深圳西部的大铲湾港口吞吐量去年却逆势上扬,据统计,2013年,港口吞吐量首破100万标箱。

据悉,2014年,大铲湾码头的经营目标已经确定为150万标箱,刚刚开通不久的广深沿江高速以及深圳机场新的T3航站楼,将大大提升大铲湾片区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为大铲湾港口的发展带来利好。

(杨磊)
茂名港:港口建设费征收创历史新高
从茂名海事部门获悉,茂名海事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港口建设费征管工作,2013年度,茂名港的港口建设费共征收8733.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251.01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6.72%,创下茂名海事部门接管港口建设费征收工作以来的最高纪录。

(周艳红)
中山港:码头拟明年搬迁至翠亨新区
1月10日,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透露了翠亨新区各项建设工程的新进展,称被确定为今年新区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的中山港客运码头、货运码头,最快将于2015年搬迁至翠亨新区起步区内。

(姜永涛)
香港港:排名滑至全球第四
香港港口发展局日前公布2013香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香港全球集装箱码头排落至第四位。

数据显示,2013全年箱量累跌3.6%,至2228.8万箱。

整体而言,香港航运业仍受外围经济低迷影响,加上去年罢工事件拖累,表现平平,是全球四大港口中唯一录得跌幅的港口。

(林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