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

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
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
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
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
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
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
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
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
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
”(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
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
咏柳全诗解释

咏柳全诗解释
古诗《咏柳》全诗意思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
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
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
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古诗三百首】咏柳原文及翻译

【古诗三百首】咏柳原文及翻译贺知章的《咏柳》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
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永流贺知章贾斯珀化妆成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我不知道是谁剪的薄叶子,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谁的巧手剪下了细嫩的叶子?那是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鉴赏柳树像一位优雅的美人打扮起来。
刘与贾斯珀相比,有两种含义:第一,贾斯珀的名字与刘的颜色有关,下一句中的“碧”和“绿”是相互的头发,相互补充。
第二,Jasper这个词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到“贾斯珀”这个词时没有透露任何痕迹。
南朝乐府有一首《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成了著名的句子。
此外,南朝小易的《采莲赋》也以“碧玉小家女”而闻名,后来形成了成语“碧玉小家”。
“碧玉妆入树高”自然地将她面前的柳树与古朴美丽的穷女孩联系在一起,让她想起穿着浅绿、美丽、充满青春活力的衣服。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继续与“绿色丝绸挂毯”联系在一起。
谁把这些细细的柳叶剪得像丝绸织锦的柳条?首先,用一个问题来赞美眉毛般的柳叶,这些柳叶在本质上是精致的,可以传达爱。
最后一个答案是二月的春风。
女孩用她灵巧纤细的玉手剪下这些嫩绿的叶子,把新衣服放在地上,给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这两句话结合了隐喻和反问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灵巧,新颖而独特。
它们生动地展示了春风孕育万物,衬托出无限的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咏柳注释和译文

咏柳注释和译文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曾巩的咏柳古诗带拼音

《咏柳》描写春柳的力作,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一起来看看关于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yǒng liǔ咏柳zēng gǒng曾巩luàn tiáo yóu wèi biàn chū huáng ,yǐ dé dōng fēng shì biàn kuáng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jiě bǎ fēi huā mēng rì yuè ,bù zhī tiān dì yǒu qīng shuāng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翻译译文一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译文二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
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作品鉴赏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咏柳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咏柳
二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咏柳》是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如下: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柳树的形态,以及春风对柳树的轻轻吹拂。
其中,“碧玉妆成一树高”形容柳树如同用碧玉装扮成的,高耸入云;“万条垂下绿丝绦”则形容柳树的枝条如同绿色的丝带,轻柔地垂下;“不知细叶谁裁出”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细叶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二月春风似剪刀”则巧妙地将春风比喻为剪刀,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对柳树的轻轻剪裁。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能学习到诗人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色的技巧。
咏柳一年级古诗

咏柳一年级古诗一、古诗原文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古诗欣赏1.“咏”原本是唱歌的意思,用在题目里指用写诗的方式赞美某种事物。
“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柳树,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树木,路边、水边、山里,无处不在。
春天到来时,它总是会比其他树木快一步,率先萌发出绿色的嫩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等到别的树木开始伸展枝叶的时候,柳树已经是郁郁葱葱,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了。
古人对柳树特别有感情,他们喜欢柳树婀娜多姿的样子,也喜欢柳树容易栽培、易于成活的习性。
“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柳树不需要费心种植,只要插到土里就能活。
正是因为柳树这种特性,人们认为它可以代表甘于平凡,顽强坚韧的美好品质。
这首诗讲的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千万条垂下的枝条如同绿色的丝带。
“碧玉”,是青绿色的玉,这里形容春天的柳树颜色青翠。
“妆”,就是打扮、装饰的意思。
2.“丝绦”,指的是用丝线编织成的绳子,在这里用来形容柳树枝条柔软。
不知道这纤细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大概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吧。
3.诗的开头,作者写“碧玉妆成一树高”。
他眼前的那棵柳树,挺拔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
“妆”字,还有化妆的意思。
作者贺知章用这个字,把柳树给写活了,不仅让人感受到柳树的绿,也让人觉得这棵柳树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用碧玉把自己装扮得婀娜多姿。
4.诗的第二句,作者又接着写了,“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数条柳枝低垂,在风中轻轻摇摆,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美丽。
读到这一句,我们不仅能想象出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还能感觉到春风的存在。
5.正是因为有了温柔的春风,柳树才动了起来,有了生机。
作者又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诗就像谜语一样,一问一答。
这样一来,不仅写出了春风的神奇,而且还跟前面的“绿丝绦”联系起来了。
“丝绦”就是丝带啊,想制作丝带,没有剪刀怎么行呢?6.贺知章的这首《咏柳》,从柳树写到了春风,春天里的无限生机就这样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古诗《咏柳》的原文及作品赏析(借鉴5篇)

古诗《咏柳》的原文及作品赏析(优秀5篇)《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为您带来的5篇《古诗《咏柳》的原文及作品赏析》,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咏柳篇一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咏柳》诗词鉴赏篇二古诗原文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翻译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
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
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解释解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
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
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
诗文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
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
“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
柳
万条垂下绿丝绦。 打扮,装饰。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
万条垂下绿丝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绦:
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
丝线编成的带 子。这里形容
二月春风似剪刀。 随风飘拂的柳
枝。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两句采用了比喻 的写法,把柳树的 枝叶比作( ), 把柳树的枝条比作 ( )。
不 知 / 细 叶 / 谁 /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 似 / 剪 刀。
说一说: 你看到的柳树是 什么样子的?
咏柳
咏:
歌颂、赞美。
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
柳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咏
碧玉: 绿色的玉。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里用来
柳
比喻春天
万条垂下绿丝绦。
嫩绿的柳 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这里把( )比作了(
)。
《咏柳》这首诗
从赞美(
)开始,
进而赞美(
),
总而言之,是在赞美(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 翠绿的新叶,好像是 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绿 色的枝条,好像是绿 色的丝带。
咏柳
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
柳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好像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代表 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生,传 诵至今。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放声朗读课文,结合拼音认读生字,同 学间可互相交流。 yǒng
咏柳 贺知章 碧玉 / 妆成 / 一 树 / 高,
tāo 万 条 / 垂 下 / 绿 / 丝 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