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催化剂的分类与机理
催化剂的分类和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催化剂的分类和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的物质,它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同时不参与反应本身。
催化剂的分类和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掌握催化反应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物理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固体催化剂、液体催化剂和气体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催化剂,如金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等。
液体催化剂主要应用于液相反应,如酸碱催化剂、酶等。
气体催化剂则主要用于气相反应,如贵金属催化剂、氧化铝等。
根据化学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酸碱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具有质子供体的性质,如硫酸、磷酸等。
碱性催化剂则具有质子受体的性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碱催化剂则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的性质,如氧化铝等。
根据作用机理,催化剂可以分为表面催化剂和溶液催化剂。
表面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在接触表面上发生反应,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等。
溶液催化剂则是指催化剂以溶液形式存在,并与反应物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如酸碱催化剂、酶等。
二、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催化反应的本质和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一般从反应物的吸附开始,通过吸附态、中间态和脱附态等过程来揭示反应的细节。
在催化反应中,反应物首先要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形成吸附态。
吸附态的形成需要克服一定的吸附能,这一步骤决定了反应的起始速率。
吸附态形成后,反应物会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中间态。
中间态是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它在反应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中间态的形成和解离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一步骤决定了反应的速率限制步骤。
最后,反应产物会从催化剂表面脱附,结束整个反应过程。
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相结合来进行。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测试、表征分析和反应动力学研究等。
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与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与反应机理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催化剂是指能够加速化学反应但不直接参与反应的物质,它能够提高反应速率,节约能量,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并且催化剂可以被反应完全回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和实验室反应中。
一、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同质催化剂和异质催化剂。
同质催化剂是指反应物和催化剂属于同一种物质,例如电荷迁移反应中的酸碱催化剂。
而异质催化剂则是指反应物和催化剂属于不同的物质,例如合成氨反应中的Fe3O4催化剂。
由于催化剂不直接参与反应,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对反应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催化作用机制,可以将催化剂分为四类: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和酶催化剂。
1. 酸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常常用于饱和烃的烷基化反应和芳香化反应中。
例如,用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乙基苯时,硫酸可以将苯转化为苯烃物质,并且使乙醇失去水分,生成乙基苯。
反应机理:由于酸性催化剂具有强酸性,因此它能够给予反应物一定量的质子,从而促进化学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可以使饱和烃和芳香族化合物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质子化物,随后发生羧化和脱羧反应,生成烷基和芳香族分子,同时还生成了水分子。
2. 碱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常常用于加氢反应和酯化反应等反应中。
例如,将苯并酚和丙酮加热,用碱性催化剂(如碳酸物)适度催化,可得到高纯度的红蓝绿三原色。
反应机理:碱性催化剂可以从反应物中吸收质子,形成离子,从而削弱反应物的化学键能量,使真空中的反应过程更容易进行。
在上述反应中,碱性催化剂可以加速丙酮和苯并酚的缩合反应,生成中间体15-79-5,接着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红蓝绿三原色。
3. 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常常用于制备有机化合物的羧化反应,烃的氧化反应和氢气的加氢反应等反应中。
例如,钯催化哈滨-Danielson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可以将炔烃转化为双键烃。
反应机理:钯催化器能够使炔基分子经过路易斯酸碱反应生成复合物,从而促进哈滨-Danielson反应,并在反应完成后重新归位,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催化剂。
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作用规律与催化机理

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作用规律与催化机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组成、结构和催化作用规律及催化机理上存在差异。
1.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主要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
它们的结构可以是单质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活性中心和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催化机理有两种类型:双电子传递和继承。
2.酸碱催化剂:酸碱催化剂是通过提供或接受质子(酸)或氢氧根离子(碱)来促进反应的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可以是无机酸或碱(如氢氟酸和氢氧化钠),也可以是有机酸或碱(如有机酸和胺)。
酸碱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在酸碱性环境中,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反应活性。
3.酶催化剂: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是由酶蛋白质和辅助物质(如金属离子和辅酶)组成。
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酶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并通过改变底物的反应活性、方向和速率来催化反应。
4.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在反应中接受电子的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铬酸和二氧化锰)或有机化合物(如过氧化物和过氧硫酸氢钠)。
氧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通过在反应中接受电子,使反应底物发生氧化反应。
5.还原剂: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在反应中捐赠电子的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可以是金属(如钠和锌)或有机化合物(如氢化钠和氢气)。
还原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通过在反应中捐赠电子,使反应底物发生还原反应。
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是根据不同的催化剂类型而不同的。
例如,金属催化剂通过吸附反应底物并与其发生反应来催化反应。
酸碱催化剂通过给予或接受质子或氢氧根离子来改变反应底物的反应性质。
酶催化剂通过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并在酶的活性位点上发生催化反应。
氧化剂通过向底物接受电子来氧化底物,而还原剂则捐赠电子给底物来还原底物。
总之,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组成、结构、催化作用规律和催化机理上存在差异。
了解和掌握不同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机理对于合理设计和选择催化剂,并优化催化反应至关重要。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作为反应过程中的参与物,通过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机理中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
一、催化剂的定义和分类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降低活化能的作用,并且不参与反应终点所形成的产物。
根据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吸附剂和超分子催化剂。
1. 吸附剂类型的催化剂吸附剂类型的催化剂,主要是通过与反应物之间的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来实现催化效果。
常见的吸附剂催化剂包括金属、合金、氧化物等。
以气相氧化丙烯为例,当银金属作为催化剂时,氧分子会先吸附到银表面上形成氧物种,然后与丙烯分子发生反应。
2. 超分子催化剂超分子催化剂是指由多个化合物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催化剂。
超分子催化剂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的特点。
以酶催化为例,酶是一类天然的催化剂,它可以通过与底物的亲和力、立体限定等相互作用,调节底物在催化活性点上的位置和构象,从而催化底物的反应。
二、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方式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超分子相互作用等。
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非化学吸附作用。
在物理吸附中,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力所引起的。
这种相互作用一般是可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吸附剂与反应物的结合和解离。
物理吸附在反应速率上的贡献一般较小,但在某些反应中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
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和更强的催化活性。
在化学吸附过程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强力的化学相互作用,形成中间物种,从而促进或调控反应的进行。
3. 超分子相互作用超分子相互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方式,催化剂通过与反应物之间的多个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实现催化效果。
化学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催化反应条件

化学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催化反应条件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它通过改变反应的路径和降低活化能,实现了对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催化反应条件。
一、催化机理催化机理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路径的变化。
通常,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物之间的表面,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分为两种类型:吸附型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型催化剂。
1. 吸附型催化剂吸附催化剂是指催化剂和反应物之间通过吸附作用形成的物质复合物。
它们通过氧化还原、解离或聚合等机理来促进反应。
例如,铂金催化剂在氢气和氧气的存在下能够加速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生成水。
2. 表面活性型催化剂表面活性型催化剂是指催化剂表面具有活性位点,能够通过吸附和解吸附反应物来实现催化作用。
这种催化剂通常能够提供活性位点以便反应物在其表面上发生反应。
以铜作为催化剂催化CO与H2反应生成甲醇为例,铜表面的氧空位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
二、催化反应条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催化反应条件。
1. 温度温度是影响催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提供反应发生所需的活化能。
2.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反应物的压力对催化反应速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因为压力的升高可以增加反应物接近催化剂表面的机会。
3. 催化剂的浓度催化剂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催化反应的速率。
一般来说,催化剂的浓度越高,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
4.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反应物浓度对非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类似。
如果反应物浓度越高,催化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增加。
5. 催化剂的选择不同的反应可能需要不同的催化剂。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实现催化反应的关键。
例如,氧化反应通常需要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而加氢反应则需要具有合适表面活性位点的金属催化剂。
6. 反应物之间的竞争吸附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反应物之间会发生竞争吸附,导致催化剂的反应选择性降低。
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转化过程,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催化剂可以显著加速反应速率,降低所需的能量,并且在反应结束时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分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催化剂通过提供适宜的反应路径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反应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形成活化复合物,从而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具体来说,催化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 提供活化官能团:催化剂能够与反应物中的官能团相互作用,使其更容易发生反应。
例如,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活性位点,促使气体分子吸附,并改变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反应。
2.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物转化为中间体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催化剂通过与反应物形成键合,改变键的极性和键长,从而降低活化能。
例如,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可以加速许多反应。
3. 提供新的反应机制:催化剂能够介导新的反应机制,从而改变反应路径。
有些催化剂能够提供反应的新的活化途径,从而产生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产物。
二、常见的催化剂分类根据催化剂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酸催化剂:酸性催化剂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提供质子(H+),可以促进酸碱反应、羰基化反应等。
典型的酸催化剂包括硫酸、HCl等。
2. 碱催化剂:碱性催化剂以提供氢氧根离子(OH-)为主,可以促进酸碱反应、酯化反应等。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是常见的碱催化剂。
3. 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通常以过渡金属为主,如铂、铁、钯等。
金属催化剂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具有广泛应用,如氢化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等。
4. 酶催化剂:酶是一类高度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通过空间结构和活性位点的调节来加速反应速率。
例如,酶催化剂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反应。
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催化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从化学合成到环境保护都离不开催化剂的存在。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与催化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与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它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而自身在反应中不改变。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节省能源,并且可以在反应结束后得以回收和再利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反应的机制以及一些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和应用。
一、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反应物相互作用的表面,并改变该反应物的反应路径,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参与反应本身,只是通过提供反应活化能的替代路径来加速反应进行。
而在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可以被回收并再次利用。
二、催化反应的机理催化反应的机理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转化过程。
在催化反应中,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吸附: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相互作用,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
2. 表面反应: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与其他物质或催化剂吸附上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3. 生成物解吸: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离开催化剂表面。
4. 再生:催化剂和副产物之间可能发生反应,导致催化剂失活,需要通过再生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三、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和应用1. 酶催化剂: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酶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其高效、可选、特异性强的催化性能在这些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2. 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领域。
它们的活性中心是金属原子,可以参与反应物的活化和转化。
通过选择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
3. 催化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负责燃料电池中氢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催化剂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用于石油催化裂化等。
结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节省能源,并能够被回收和再利用。
高考化学催化原理知识点

高考化学催化原理知识点催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方式,在高考化学考试中也是非常关注的一个知识点。
了解催化原理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高考化学催化原理的知识点总结。
一、催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催化反应是指通过加入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性质的反应过程。
催化剂起到的作用是提供反应路径的一个新途径,使得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降低,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二、催化剂的分类1. 催化剂可以根据能否与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来分类,分为两类:(1)气相催化剂:这类催化剂与反应物都处于气相,常见的气相催化剂有铂、铑等贵金属。
(2)固相催化剂:这类催化剂与反应物中的至少一个处于固相,如催化裂化中的硅铝酸等。
2. 催化剂还可以根据在反应中的状态来分类:(1)同种催化剂:催化剂在固相反应中,与反应物和产物处于相同的状态。
(2)异种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与反应物和产物处于不同的状态,如气相催化剂在气体反应中。
三、催化反应机理1. 吸附过程: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吸附是催化反应的第一步,常见的吸附方式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吸引使反应物附着在催化剂表面,而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化学键的形成使反应物附着在催化剂表面。
2. 反应过程:经过吸附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产物。
这个过程包括元素键的形成、键的断裂和分子中的原子重新排列等。
3. 解吸过程:产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解吸,脱离催化剂表面成为游离态,完成一次反应过程。
四、催化原理的影响因素1. 温度:催化反应的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温度可以降低,从而减少能量要求,加快反应速率。
2. 压力:压力对气相催化反应的影响较大。
增大压力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促进反应速率的提高。
3. 催化剂浓度:适量的催化剂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催化剂浓度过高则可能抑制反应。
4.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通常会加快反应速率,但超过一定浓度后,反应速率不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催化,但酸的存在会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和速率。
可编辑ppt
9
γ- Al2O3表面有强酸部位和弱酸部位;强
酸位是催化异构化反应的活性部位,弱 酸位是是催化脱水反应的活性部位。固 体酸催化剂表面上存在一种以上的活性 部位,是它们的选择性特性所在。一般 涉及C-C键断裂的反应,如催化裂化、骨 架异构、烷基转移和歧化反应,都要求 强酸中心;涉及C-H键断裂的反应如氢转 移、水合、环化、烷基化等,都需要弱 酸中心。
可编辑ppt
4
式中[A:B]是吸附碱B与电子对受体A形成的络 合物AB的浓度。H0越小酸度越强。
酸量:固体表面上的酸量,通常表示为单位
重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位的毫摩尔数,即m mol/wt或m mol/m2。酸量也叫酸度,指酸的
浓度。
固体碱的强度,定义为表面吸附的酸转变为共 轭碱的能力,也定义为表面给出电子对于吸附 酸的能力。碱量的表示,用单位重量或者单位
所以酸催化常数应与酸的离解常数成比 例。实验表明二者有如下的关系
可编辑ppt
12
式中和均为常数,它决定于反应的这类和条件。
对于碱催化的反应,碱催化常数应与碱的离解 常数成比例。二者有如下的关系
可编辑ppt
1
6.1 酸碱催化剂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是催化剂最大的应用领域,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石油炼制和石 油化工中,酸催化剂占有重要的地位。烃类的 催化裂化,芳烃和烯烃的烷基化,烯烃和二烯 烃的齐聚、共聚和高聚,烯烃的水合制醇和醇 的催化脱水等反应,都是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 进行的。工业上用的酸催化剂,多数是固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又发现一些新型的固体酸 催化剂,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分子筛型催化剂, 其次是硫酸盐型酸性催化剂。
表面积碱的毫摩尔数,即m mol/wt或m mol/m2。碱量也叫碱度,指碱中心的浓度。
可编辑ppt
Hale Waihona Puke 5酸碱对协同位:某些反应,已知虽由催化剂表 面上的酸位所催化,但碱位或多或少地起一定 的协同作用。有这种酸-碱对协同位的催化剂, 有时显示更好的活性,甚至其酸-碱强度比较单 个酸位或碱位的强度更低。例如ZrO2是一种弱 酸和和弱碱,但分裂C-H的键的活性,较更强 酸性的SiO2-Al2O3高,也较更强碱性的MgO高。 这种酸位和碱位协同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的反 应是很有利的,因而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这类 催化剂叫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有缺陷的尖晶石结构。最稳定的是无水 的 砌α体- ,AlA2Ol33+,离它子是占O据=正离八子面的位六的方2最/3紧。密各堆 种 都变转型变的为Aα-l2OAl32在O31。470℃以上熔化,最终
可编辑ppt
8
复的Z列氢n合和二脱O-S氧元硫SiiOO化 氧 和22占物 化 加无主S物 氢论iO要中 脱谁2组-,氮为Al分用催2主O的得化要3,S较剂组iTO广,分iO2-2泛就都占Ti的是不O主2是用具都要MC有是组oo酸或酸O分3性者性的/ 。AN催Tlii2A改O化Ol223性O-剂,S3的i。系加O2
6 各类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在学习了多相催化动力学的基础上,本 章重点介绍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 其催化作用规律与催化机理。主要包括 五大类催化剂:固体酸碱催化剂,分子 筛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和 金属硫化物催化剂,以及络合催化剂。 重点掌握各类催化剂的基础知识、基本 概念,典型代表、工业应用及最新进展。
可编辑ppt
10
4.均相酸碱催化反应机理和速 率方程
酸碱催化一般经过离子型的中间化合物,即经 过正碳离子或负碳离子进行的。例如
或
如,AlCl3(L酸)作用下的苯与卤代烃的反应(弗 -克反应),反应机理是
可编辑ppt
11
AlCl3是路易斯酸,接受电子对产生正碳 离子,然后再按下式反应
׃
在酸催化中包含了催化剂分子把质子转 移给反应物。因此催化剂的效率常与催 化剂的酸强度有关。在酸催化时,酸失 去质子的趋势可用它的离解常数来衡量
AM形lo2成OO3了3-/ MBA酸lo2OO位33二在,元ACl2o硫O或3化中N物i原的体来引系只入。有是CL阻o酸-止M位oL,酸O3将位/ AM的l2o形OO3成3或引,N入i中等强度的L酸位在B酸位共存时有利于加氢脱硫的 活性。L酸位和B酸位共存,有时是协同效应;有时 L酸位在B酸位邻近的存在,主要是增强B酸位强度,
为:能够接受电子对的都是酸,能够给出电子
对的都是碱,所以L酸L碱又叫非质子酸碱。
可编辑ppt
3
2. 固体酸碱的强度和酸碱量
B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L酸强度是指
接受电子对的能力。酸强度通常用Hammeett
函数H0表示,定义如下:
若一固体酸表面能够吸附一未解离的碱,并且 将它转变为相应的共轭酸,且转变是借助于质 子自固体酸表面传递于吸附碱,即:式中[B]a 和[BH+]a分别为未解的碱(碱指示剂)和共轭 酸的浓度。pKa是共轭酸BH+解离平衡常数的负 对数,类似pH。若转变是借助于吸附碱的电子 对移向固体酸表面,即
土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与碱金属的 复合氧化物。
可编辑ppt
7
3.重要的固体酸碱催化剂
碱 是 典 的土典型晶金型的型属的固变氧固体体化 体L。酸物 碱作催中 催为化的 化催剂剂M化。g。剂OA来A、l2lOC说C3la3有,、O多和最Fe种S重Crl不O3要是2同 的是γ- Al2O3和η- Al2O3两种,二者都系
可编辑ppt
6
固体超强酸和超强碱:固体酸的强度若 超过100%硫酸的强度,则称之为超强酸。 因为100%硫酸的酸强度用Hammeett酸
强度函数表示时为H0 = -11.9,故固体酸 强度H0 < -11.9者谓之固体超强酸或超酸。
固体超强碱是指它的碱强度用碱强度函
数H-表示高于+26者。固体超强碱多为碱
可编辑ppt
2
1. 固体酸碱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酸:一般认为是能够化学吸附碱的固体, 也可以了解为能够使碱性指示剂在其上面改变 颜色的固体。固体酸又分为布朗斯特
(Brφnsted)酸和路易斯(Lewis)酸。前者 简称为B酸,后者简称为L酸。B酸B碱的定义为:
能够给出质子的都是酸,能够接受质子的都是
碱,所以B酸B碱又叫质子酸碱。L酸L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