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铸造工艺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铸造工艺,也被广泛应用于铜制品的制作过程中。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
以下是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的具体步骤:
1. 设计模具:首先,需要根据所需铜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设计合适的模具。
这个模具可以是金属模具,也可以是砂型模具,具体根据产品需求而定。
2. 熔炼铜液:接下来,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铜液。
通常情况下,铜液是在高温下熔化的,然后放入熔炉中进行加热和保温,直到达到合适的浇注温度。
3. 准备模具:在铜液达到合适的浇注温度之后,将模具放在合适的位置,并准备好浇注口和通气孔。
4. 浇注铜液:将熔化后的铜液倒入模具中。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铜液的浇注速度和角度,以确保铜液充分填满模具,并且不产生空洞和气泡。
5. 冷却固化:等待铜液在模具中冷却和固化,直到达到足够的硬度和强度。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保持模具的稳定和温度的控制。
6. 取出铜制品:最后,取出冷却和固化后的铜制品,将其进行
表面的清理和处理,以达到最终的产品要求。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才能保证铜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和工艺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离心铸造工艺

离心铸造工艺
离心铸造工艺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利用离心力将熔融金属填充到铸型中,以形成铸件。
离心铸造工艺的优点如下:
●提高铸件的精度和机械性能。
对一些成形刀具和齿轮类铸件,也
可以对熔模型壳采用离心力浇注,既能提高铸件的精度,又能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
●提高工艺出品率。
离心铸造工艺几乎不存在浇注系统和冒口系统
的金属消耗。
●降低浇注温度。
离心铸件大多为管状、套状、环状件,金属液充
型时遇到的阻力较小,又有离心压力或离心力加强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故离心铸造时的浇注温度可较重力浇注时低5~10 ℃。
离心铸造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工艺流程离心铸造是常见的一种金属件制造工艺,适用于生产外形复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
下面将介绍离心铸造的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制备、熔炼金属、浇注、冷却、脱模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模具制备。
根据所需铸造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
一般情况下,模具制备需要非常精细的加工和装配,确保模具能够精确地复制原型零件的形状。
接着是熔炼金属。
将金属原料放入熔炉中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熔点并保持在液态。
熔炼金属的温度和成分要根据具体材料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然后是浇注。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通常是通过一个喷嘴或者浇口进行浇注。
在浇注过程中,金属液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着模具的壁厚分布均匀,确保铸件的尺寸一致性和形状精度。
接着是冷却。
浇注完成后,模具会慢慢冷却。
冷却过程中,金属液体会逐渐凝固并形成固态金属零件。
冷却时间会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和零件尺寸来确定,以确保零件能够充分凝固而不产生缺陷。
然后是脱模。
当金属零件完全冷却后,可以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脱模时需要小心操作,以防止损坏铸件表面和内部结构。
最后是后处理。
脱模后的铸件通常会有一些表面缺陷,如凸起、毛刺等。
这时需要进行清理和修整,使零件表面光滑。
另外,还需要进行热处理、机加工等后续工艺,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总的来说,离心铸造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包含多个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和合理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离心铸造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件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离心铸造原理

离心铸造原理
离心铸造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金属液体注入模具进行凝固成型的铸造工艺。
它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铸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离心铸造原理是指利用离心力将金属液体从中心向外辐射,使金属液体在模具内壁上形成均匀的凝固层,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铸件。
在离心铸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好模具和金属液体。
模具通常由耐高温材料制成,能够承受金属液体的高温。
金属液体则需要经过熔炼和脱气处理,以确保其纯净度和流动性。
一旦准备就绪,金属液体就会被注入到旋转的模具中。
当金属液体被注入到旋转的模具中时,离心力会使金属液体向外辐射,形成一个旋转的液体层。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金属液体在模具内壁上形成了一个均匀的凝固层。
这种均匀的凝固层能够确保铸件的密度和结构均匀,从而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和机械性能。
除了提高铸件的质量外,离心铸造还可以实现一次成型,减少了后续加工的工序。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离心铸造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离心铸造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金属液体注入模具进行凝固成型的铸造工艺。
它能够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机械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离心铸造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离心铸造铜是一种常见的铸造工艺,通过离心力将熔化的铜液注入模具中,通过凝固后的铜件来制造各种复杂的铜制品。
下面是一个关于离心铸造铜的工艺流程,共700字。
离心铸造铜工艺流程离心铸造铜是一种先进的铸造技术,用于生产各种形状的铜制品,如雕像、器皿等。
离心铸造铜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模具设计和制作:首先,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一个模具。
模具可以是铁、石膏或其他材料制成。
然后,使用机械或手工将模具制作成所需形状。
2. 准备铜液:在离心铸造铜之前,需要将铜加热并熔化,以制成铜液。
通常,使用高温炉来加热铜块,直至其熔化为液体。
3. 注入铜液:一旦铜液准备就绪,将其注入离心铸造机中。
离心铸造机由马达驱动,使铜液在模具内迅速旋转。
注入过程必须非常快速和准确,以确保铜液填充整个模具。
4. 等待凝固:一旦铜液注入模具并开始旋转,需要等待一定时间,以使铜液凝固变硬。
凝固时间取决于铜件的厚度和尺寸,通常为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5. 取出铜件:一旦铜液完全凝固,可以将模具从离心铸造机中取出。
使用锤子或其他工具轻轻敲击模具,使其中的铜件松动并从模具中取出。
6. 去除余杂:取出铜件后,可能会有一些余杂需要去除。
余杂通常包括模具残留物或铜表面的氧化物。
可以使用机械或手工工具对铜件进行修整和抛光,从而使其表面光滑。
7. 热处理:一些铜制品在生产之后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硬度和耐用性。
热处理过程通常包括高温加热和冷却,以使铜件达到所需的物理特性。
8. 表面处理:一些铜制品需要在完成之前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可以包括镀金、涂漆或其他装饰方法,以提高铜制品的外观和保护性能。
以上是离心铸造铜的一个典型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铜是一种精密和高效的铸造工艺,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铜制品。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质量和工艺参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铜制品。
离心铸造铜在艺术、工艺品和建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工艺的秘密】离心铸造工艺(附实例)

【工艺的秘密】离心铸造工艺(附实例)
离心铸造工艺:是通过高速旋转模具,从而使高温液态材料充分填充模具腔体成型的工艺,适合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和玻璃,由于模具成本异常低廉,所以既可以应用于单件手办模型的制作,也适合大批量生产。
工艺成本:模具费用(低),单件费用(低)
典型产品:浴室产品,珠宝首饰,手板和模型制作等
产量适合:单件,大批量皆可
质量:表面精度高,适合展现产品表面的纹理和复杂的形态
速度:成型周期短(0.5min-5min)
适用材料
1.适合金属粉末和其他材料的成型,如塑料,陶瓷和玻璃等
设计考虑因素
1.在单个成型周期内,可以一次性成型1-100件
2.若用硅胶作模具,零件壁厚控制在0.25mm-12mm(0.01-0.472in),用金属模具成型的零件壁厚可以相对增加
3.在硅胶模具内离心铸造的金属的强度会比其他铸造工艺差
工艺过程详解视频(时长 00:41)
1.多腔体水平铸造
2.单腔体水平铸造
3.开放垂直铸造
实例1:用离心铸造制作戒指视频(时长 02:47)
实例2:离心铸造制作实例
实例3:离心铸造的其他产品。
离心铸造流程

离心铸造流程离心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铸造工艺,通过离心力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的铸件。
离心铸造流程主要包括模具制备、熔炼金属、注入模具、冷却固化、脱模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心铸造的流程。
首先是模具制备。
模具是离心铸造的关键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铸件的成型质量。
模具制备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预热等步骤。
在模具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尺寸,确保能够满足铸件的要求。
模具制造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造,需要选用耐磨、耐高温的材料,并保证模具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模具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预热处理,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铸件的表面质量。
接下来是熔炼金属。
在离心铸造中,通常使用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等金属作为原料。
熔炼金属的过程包括原料配比、熔炼炉预热、熔炼金属、去除杂质等步骤。
在原料配比阶段,需要根据铸件的要求确定合适的原料比例,以保证铸件的化学成分和性能。
熔炼炉预热是为了提高熔炼金属的温度和保证炉内的干净度,确保熔炼金属的质量。
熔炼金属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金属液,去除气泡和杂质,以保证铸件的成型质量。
然后是注入模具。
在熔炼金属达到要求的温度和质量后,需要将金属液注入模具中。
注入模具的过程需要控制注入速度和压力,以确保金属液能够填充模具的每个角落,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流动性。
注入完成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以保证铸件充分冷却和固化。
接着是冷却固化。
在金属液注入模具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以保证铸件充分冷却和固化。
冷却固化的时间通常取决于铸件的大小和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模具的温度和环境的稳定,以避免铸件出现裂纹或变形。
最后是脱模。
冷却固化完成后,需要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脱模的过程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对铸件和模具造成损坏。
通常可以采用敲击、加热或使用脱模剂等方法,帮助铸件顺利脱模。
总结,离心铸造流程包括模具制备、熔炼金属、注入模具、冷却固化、脱模等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铸件的成型质量。
离心铸造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工艺流程离心铸造是一种在离心力场中熔融金属液态成型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1.准备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准备离心铸造所需的设备,包括离心机、熔炼炉、模具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所需的金属材料,如铁、铜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石墨、聚乙烯等。
2.熔炼阶段:在熔炼炉中,将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形成金属液态。
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速度和温度,以确保金属液态的质量。
3.浇注阶段:当金属液态达到所需的质量和温度时,将其倒入离心机的模具中。
此时,离心机启动,使金属液态在离心力场中均匀分布。
4.成型阶段: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金属液态逐渐冷却并成型。
在此阶段,需要控制离心机的转速和冷却时间,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5.脱模阶段:当铸件完全冷却后,可以关闭离心机,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此时,需要对铸件进行清洗和去除残余物。
6.后处理阶段:在此阶段,可以对铸件进行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处理,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离心铸造的工艺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的铸件类型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离心铸造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铸件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此外,在进行离心铸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准备阶段需要认真检查设备和材料,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在熔炼阶段需要控制加热速度和温度,防止金属液态氧化和过热。
3.在浇注阶段需要注意金属液态的温度和流量,防止出现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4.在成型阶段需要控制离心机的转速和冷却时间,防止铸件出现裂纹和变形等缺陷。
5.在脱模阶段需要小心操作,防止铸件损坏或变形。
6.在后处理阶段需要根据铸件类型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
总之,离心铸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艺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也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以确保铸件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铸造工艺
将金属液浇入旋转的铸型中,使之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填铸型并凝固成形的铸造方法,称为离心铸造。
根据铸型旋转空间位置的不同,常用的离心铸造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类。
铸型绕垂直轴旋转的称为立式离心铸造,铸型绕水平轴旋转的称为卧式离心铸造。
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里,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型并凝固成铸件的铸造方法。
离心铸造用的机器称为离心铸造机。
按照铸型的旋转轴方向不同,离心铸造机分为卧式立式和倾斜式3种。
卧式离心铸造机主要用于浇注各种管状铸件,如灰铸铁球墨铸铁的水管和煤气管,管径最小75毫米,最大可达3000毫米此外可浇注造纸机用大口径铜辊筒,各种碳钢、合金钢管以及要求内外层有不同成分的双层材质钢轧辊。
立式离心铸造机则主要用以生产各种环形铸件和较小的非圆形铸件。
离心铸造所用的铸型,根据铸件形状、尺寸和生产批量不同,可选用非金属型(如砂型、壳型或熔模壳型)、金属型或在金属型内敷以涂料层或树脂砂层的铸型。
铸型的转数是离心铸造的重要参数,既要有足够的离心力以增加铸件金属的致密性,离心力又不能太大,以免阻碍金属的收缩。
尤其是对于铅青铜,过大的离心力会在铸件内外壁间产生成分偏析。
一般转速在每分钟几十转到1500转左右。
离心铸造的特点是金属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型和凝固,金属补缩效果好,铸件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好;铸造空心铸件不需浇冒口,金属利用率可大大提高。
因此对某些特定形状的铸件来说,离心铸造是一种节省材料、节省能耗、高效益的工艺,但须特别注意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离心铸造既是传统、又是一种现代的铸造方法。
我国铸件的年产量在1500万t左右,而其中约有220万t是用离心铸造方法生产的,占15%。
其中球墨铸铁管125万t,灰铸铁管50万t,内燃机缸套35万t,各种轧辊5万t。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城镇化建设、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项目上的大力投资,以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兴起,预计到2010年,用离心铸造生产的铸件,每年可达到320万t以上。
不言而喻,在生产铸件的各种方法中离心铸造方法将仅次于砂型的铸造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提出对输水工具的需要要早于工业革命时期。
我国在明洪武年代(1368—1399年),就生产了铸管,用在南京武庙闸渠;德国第一根铸管是在1455 年生产的,用在迪伦堡宫殿(Schloss Dillenburg);法国则是在1644年生产的铸管,用在塞纳河至凡尔赛宫34hn长的管线上。
由于输水线路—般较长,如何提高铸管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当时成为批量生产的关键。
于是英国人埃尔恰尔特(Emhart)在1809年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离心铸造法的专利,名称为“用铁液生产更好、更纯净的金属制品”。
它要比德国人贝士麦(Bessmmer)提出的连续铸管的方法早d8年(1857年)。
随后,离心铸造方法在和连续铸造、砂型铸造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并逐渐推广到其他环形铸件(例如气缸套、轴瓦)的生产中。
但真正使离心铸造发展成第二大类的铸造工艺方法,还要归功于巴西人代—拉沃德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机的发明与20世纪中球墨铸铁在铸管卜的应用,从而开始了用离心铸造工艺
替代连续铸造工艺、用球墨铸铁替代灰铸铁在生产压力铸管方面的过渡。
因此,大都认为离心铸造法是环绕铸管生产的发展而开发并推广到其他铸件生产的方法。
离心铸造属于特种铸造。
其特点就在于金属液浇人旋转的铸型小,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成形、凝固而获得铸件。
根据离心铸造的不同形式可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1。
按离心力应用情况的分类法,首先是由美国和德国提出的,我国在CB/T5611—1998《铸造术语》标准中也规定了相应的概念。
美国按表2—1分为三类,德国则只分为1、3两类。
不用砂芯,纯粹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金属液紧贴型壁而形成空腔铸件的方法称为真正的离心铸造(见图2—1)。
作为真正离心铸造的典型产品,如不同长度的铸管、不同直径的缸套。
旋转轴可以处于任意角度,如管于等长件—般用水平旋转轴;缸套、轴套等短件可使用垂直旋转轴,其共同特点是铸件轴线与旋转轴线重合。
图2—2为半真正离心铸造。
其铸型形状仍是轴对称的,但较上述的管子与缸套等铸件要复杂得多。
中心孔可用砂芯做出。
铸型旋转速度远比前者要低,离心力有助于充型与凝固,但不起成形的作用。
非真离心铸造如图2—3所示,零件形状可随意,仅利用离心力增加金属液凝固时的压力,铸型旋转速度也更低,铸件中心线也不和旋转轴线重合。
我国习惯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旋转轴位置分类,因它和离心机的分类相同,即分为水平(或卧式)离心铸造(如图2-1所示)和立式离心铸造,如图2-2、2 —3所示。
为获得更好的铸件,在水平离心铸造中,水平旋转轴并非完全水平,而是和水平有很小的倾角,它仍归于水平离心铸造范围内,在倾角较大时也称为倾斜离心铸造,常用在轧辊铸造上。
离心铸造用铸型可用不同材料制成,按其分类有:金属型、带耐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