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抗日战争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必修1历史练习(含解析)第16课《抗日战争》Word版含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图为90多岁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
这个地方是()A.卢沟桥B.柳条湖C.上海D.南京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答案:A2.国民政府组织的下列会战中发生最早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解析: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
答案:A3.对下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解析:日本以亚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者自居,实际上它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便是铁证之一。
答案:C4.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日军宣布投降后,顺溜背负血海深仇,追杀坂田,坂田畏罪自杀。
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中国的累累罪行不包括() A.旅顺大屠杀B.制造潘家峪惨案C.南京大屠杀D.用中国活人做试验解析: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制造的惨案,与“全面侵华期间”这一时间信息不相符,其他三项均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答案:A5.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
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A.营救被困英军B.对日军形成包围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C项正确。
答案:C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解析:由“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D项正确。
答案:DB组(能力题)7.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
抗日战争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抗日战争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B.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C.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D.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2.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A.“一二.九”运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D.皖南事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3.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B.宋美龄等力劝蒋介石妥协C.中共的帮助和教育D.认识到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4.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5.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6.提出建立日、“满”、华“三国”合作的东亚“新秩序”是在( )中。
A.《田中奏折》B.《国策基准》C.第二次近卫声明D.第三次近卫声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7.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的军区和师部包括( )。
A.第二一九师B.晋察冀军区C.第一二九师D.第一二○师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8.“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
高中历史《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题(含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企图,故A正确;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
3.A
【详解】1942年2月,中国政府为保卫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路,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驻缅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支援英美盟军对日作战,故选择A;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1)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项B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与七大召开时间不符,排除A;《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发表时间是1940年前后,排除C;七届二中全会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选项D排除。
高中历史《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长沙会战D.武汉会战
2.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企图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2)背景:针对国内存在的____
(3)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抗日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专项训练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
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晖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5.国共两党由内战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的标志是()A.创建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卢沟桥事变6.“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
……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该材料评价的是()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B.停止内战团结抗日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9.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10.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抗日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练习题一、选择题1.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 1931年B. 1937年C. 1945年D. 1949年2. 下列哪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A. 周恩来B. 毛泽东C. 蒋介石D. 朱德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要参与的是:A. 御敌于国门B. 海上抗战C. 敌后游击战D. 政治宣传战4. 以下哪位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族英雄?A. 徐树铮B. 黄继光C. 傅雷D. 郭沫若5.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期是:A. 1943年B. 1945年C. 1947年D. 1949年二、判断题1. 抗日战争的导火索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
√2.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要开展游击战。
√3.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重新夺回全部失地。
×4.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5.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三、简答题1. 简述九一八事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答: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势力通过事变成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标志着中国东北的沦陷。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抗日情绪,成为了抗日战争的导火索,进而引发了全面抗战。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要采取了哪些抗战策略?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主要采取了游击战和敌后游击战的抗战策略。
由于兵力、装备等方面的劣势,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敌人占领的地区进行游击战,有效地骚扰和削弱了日军的力量,并保持了自己的活力和生机。
3. 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夺回了失地,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得到了保障。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了重要的战斗经验和军事实力,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此外,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四、论述题请就以下论述题简要阐述观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浴火重生,也是中国人民勇敢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篇章。
纪念抗日战争试题的题目和答案

纪念抗日战争试题的题目和答案抗日战争时期是一段伟大的历史,关于纪念抗日战争的试题及答案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纪念抗日战争的题目和答案,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纪念抗日战争的题目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 )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
A、沈阳B、长春C、大连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市闸北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 )军首先奋起对日作战,为捍卫民族尊严付出了重大牺牲。
A、二十九路B、十九路C、二十六路3、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 ),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
A、《塘沽协定》B、《秦土协定》C、《何梅协定》4、1933年夏,日本在郑州东三马路建立领事馆,领事( )。
A、志贺秀二B、山口勇男C、佐佐木高义5、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草拟了( ),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6、1935年12月19日,扶轮中学、中正学校、明新中学等学校学生创建了( ),发表宣言,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通电全国要求政府抗日。
A、郑州战时青年团B、郑州妇女工作委员会C、郑州市学生联合会7、1935年12月28日,郑州中学师生两千人冒雪在( )集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规模之大,震惊全国。
A、中华圣工会B、陇海礼堂C、陇海体育场8、1936年7月,( )在许昌主持成立了中共河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隶属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
A、刘子久B、吴芝圃C、沈东平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 ),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最后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练习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练习题一、选择题1.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心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A.政治基础相同 B.合作方式相同 C.主要任务相同 D.社会主要矛盾相同4.淞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入侵的目标是A.山东 B.山西 C.河南 D.江苏5.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争④南京陷落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6.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争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太原会战 D.台几庄战争7.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争 B.临沂战争 C.平型关大捷 D.忻口战争8.八路军、新四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9.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中,被国民党侵占的解放区面积最大的是在A.陕甘宁 B.晋察冀 C.冀鲁豫 D.晋冀豫10.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A.总结抗战的经验 B.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C.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D.开避敌后战场11.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①上海②北平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③②①④⑤⑥12.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A.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反抗 B.台儿庄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13.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B:中国方面在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没有力量很快打败侵略者C.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D.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1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进攻正面战场15.抗战相持阶段,英美极力对国民党进行劝降,其目的是A.变中国为他们共有的殖民地 B.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德国C.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D.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16.抗战期间,日军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A.资本积累 B.转嫁危机 C.削弱中国 D.以战养战17.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定为“统制事业”的是指A.农业方面 B.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C.金融方面 D.学校教育方面18.日军在华北地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封锁包围敌后抗日根据地 B.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C.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加紧搜刮掠夺中国人民19.日伪政权在东北沦陷区加大教育比重的是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20.抗战期间,江南十多万农民举行暴动,消灭了日伪军的A.清乡队 B.筹款队 C.征粮队 D.抢田队21.抗战以来,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的标志是A.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制造皖南事变 D.“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的确立22.将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是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④蒋介石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23.中共中心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B.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鼻勺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航南事变24.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政策的改变 D.美英忙于欧洲战场上的战事25.皖南事变反映出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技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26.抗战相持阶段,中共果断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A.与国民党不能再继续合作 B.以斗争求团结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7.豫湘桂战争大溃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28.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刨,粉碎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的阴谋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C.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D.大批国民党军队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29.官僚资本在抗战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A.大发战争财 B.依靠英美的扶植C.实行统制经济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0.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A.以命令的形式处理党政军的一切事务B.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C.大力发展特务组织,残害革命人士D.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31.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总部的战争预备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长……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役,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初二历史抗日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抗日战争练习题及答案1.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一bull;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一bull;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是日本蓄意侵略制造的事件,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
答案:C2.当年传唱于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写于( )A.九一八事变后B.一bull;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解析:由《松花江上》的歌名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曲反映的故事发生在松花江附近,而松花江位于东北。
上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所以答案是A项。
答案:A3.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有关知识。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让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要求他联共抗日。
事变发生后,在中共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答案:B4.从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看,西安事变又可称为( )A.双十二事变B.双十事变C.七七事变D.双五事变解析: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答案:A5.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 )A.1931年12月30万B.1935年12月20万C.1937年12月50万D.1937年12月30万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12月,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答案:D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并没有取得胜利;而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重大战役。
由此确定答案是C项。
答案:C7.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在( )A.1938年4月B.1938年3月C.1937年12月D.1938年10月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辨析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 江苏如皋期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
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
”上述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五四运动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下图为“卢沟桥老照片”系列之一,这张老照片见证了
A.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B.中国军队开始抗日
C.日本企图灭亡中国 D.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3.(2017 湖北天门、仙桃期末)齐涛在《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中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
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变 D.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4.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5.(2016 江苏扬州期末)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战事
A.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序幕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捷
6.下图所示的纪念碑(部分)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的是
A.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B.沙俄侵占中国库页岛
C.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
7.(2016 山东济宁期末)观察下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 )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
8.1938年,蒋介石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
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
”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A.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
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D.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9.(2016 广东汕头期末)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B.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C.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10.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
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
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
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
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
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
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
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
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
据材料“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可知,日本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的是九一八事变。
甲午中日战争首先在朝鲜境内而后进入中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并不是因为东北问题,故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七七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地区而不是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
2.D 解析:“卢沟桥老照片”体现的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说明日本全面侵华。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根据题目中“对于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战局面,故A项错误,D项正确;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是在抗战后期,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前,故C项错误。
4.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读图可知此图为抗日根据地的分布。
5.B 解析:材料“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表明是淞沪会战,而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序幕是卢沟桥事变,A项错误;淞沪会战时间长达三个多月,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