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第二节一天气和天气预报

第二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天气预报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一、天气与生活1.天气:(1)概念: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2)特征:多变性。
2.气候:(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关系密切。
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气象学家根据卫星云图等各种资料获取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一日或几日天气状况所作出的预测,是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2.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由探测系统、信息处理、预报系统和气象服务四部分组成。
3.常用天气符号:图示导航·重点突破一、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探究·思考】说出下列城市天气状况。
提示:北京:多云转阴。
上海:小雨转中雨。
济南:小雪转霜冻。
广州:雷电转晴。
二、风向、风力图【探究·思考】1.星期一升国旗时,小明发现国旗向东飘展,小明说今天早上的风向是东风,小明说的对吗? 提示:不对,风向是风的来向,红旗向东飘展,风向为西风。
2.图中的风力全是6级吗?提示:不是,西北风和东南风的风力是4级。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子描述天气的是(A)A.夜来风雨声B.温和湿润C.干旱多风沙D.炎热干燥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B)A.阴转多云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暴风骤雨武汉樱花久负盛名,开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上旬。
读武汉市2022年樱花始花期的天气预报。
据此完成3、4题。
3.武汉樱花始花期内的天气状况是(B)A.7日气温日较差最大B.9日天气晴朗C.8日一直下大雨D.11日阴天小雨4.在开花期间,下列条件有利于延长樱花花期的是(C)A.大风天气增加B.出现霜冻天气C.气温小幅度下降D.气温持续升高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读表,完成5、6题。
重庆市部分区县AQI区县铜梁区万州区潼南区奉节县AQI 73 40 103 215.AQI指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综合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由__低__纬__向__高__纬__逐__渐__降__低___。
(2)与海洋上等温线相比,陆地上等温线更加曲折,还有若干低温 中心,说明陆地上气温分布比海洋上_复__杂___。
(3)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 更大。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地形
气温 降水 气温 降水 气温 降水
一般来说,纬度低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就_高__; 纬度高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就_低__
—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_小__;距海远的地
方,气温变化幅度_大__
多
一少般情况下,距海近的地方,降水___;距海远的地方,降水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森林、草原、荒 漠等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寒 带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南北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苔原、冰原
高
原 山
高原山地气候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 候要素垂__直__变__化__明显
地
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 如_青__藏__高__原___、南美洲安 第斯山脉等
山地垂直 变化
例3 如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 验及其数据记录(沙土和水的起始温度等条件相同)。读图, 完成1、2题。
1.(福建中考)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B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2.(湖南衡阳中考)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D )
A.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C.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D.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对生产、生活 天气影响农业;天气影响交通;天气
的影响
影响生活;等等
二、天气预报 1.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1)通常,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或多日内阴晴、 气温 、
降水 和风等情况。
(2)风向与风力:风向是指风的 来向 ,风力等级表示 风速 的大小。
2. 常用的天气符号 晴 多云
雷阵雨雨夹雪
大雨
冰雹
雾 霜冻 沙尘暴
释疑解惑 风向与风级的判断: (1)符号组成:表示风的符号由风向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
风向杆表示风的来向,风尾(或风旗)表示风力的大小,垂 直于风向杆的顺时针一侧。
(2)风力、风级:一个长线风尾表示2级风,一个短线风尾表 示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图4-1-1
(3)风向:沿着风向杆从风尾(或风旗)吹来的方向。 如: 表示北风6级, 表示西南风5 级, 表示西北风 10级。
7. 下列关于“回南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D) A. 气温降低,适宜登山踏青 B. 降水量大,造成城市内涝 C. 万里晴空,适合晾晒衣物 D. 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受“回南天”影响,下列商品销量最有可能增加的是( D )
A. 防晒
B. 防风
C. 防雨
D. 防雷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曾经,该地雾霾天气频繁。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雾霾天 气的有( A ) ①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 ②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 ③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灶 ④私家车尾气影响不大,不用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其他天气符号:霜冻、雾、冰雹、沙尘暴等。要特别注意 沙尘暴的符号中箭头是朝右的,如果朝上则表示的是扬沙 天气。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一天或几天)大气情况的表现,气象学家通常用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指标表示。
而气候是指长时间(30年或更长时间)内大气的平均状况和特点。
二、天气的要素天气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及云量七个方面。
这七个要素是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它们构成了大气的综合状况。
一般来说,温度、湿度和降水摸底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三、温度温度是在气象站离地1.25米处、不受日晒毒害的阴影下所测得的空气温度。
气温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穿着、出行、作息等方面。
气温在不同季节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四、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可以通过相对湿度来进行测量。
在夏季,语言是州地区空气湿度较大,人们容易感到闷热不透气;在冬季,空气湿度较小,人们的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等问题。
五、降水降水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向地面沉降的现象。
降水能够滋润大地,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但是,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在台风、暴雨等极端气象情况下,降水量会非常大。
六、风向与风速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通常有风向和风速两个要素。
风的风向对气候形成、天气预报以及海上作业等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影响。
七、气压气压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占有的气体的质量和压力的大小。
气压通常表现为高压和低压两个概念。
天气预报员会根据气压高低预报天气,一般而言,气压低的地方容易出现降水等现象,气压高的地方则天气晴好。
八、云量云量指的是空中云朵的厚度标准,云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天气的状况。
在晴天时,云量比较少;而在多云、阴天和雨天时,云量比较多。
天气预报中,观察云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九、气候的类型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一般指30年以上的平均大气状况。
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种类型。
1. 热带气候热带地区的气候一年四季温暖,气温变化不大,但是降水量比较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

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 地球轨道变化等,这些因素对气候变 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 用变化、工业污染等,这些因素对气 候变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物种分布改变、生物 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 候》
•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 天气系统 • 气候类型 • 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0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天气的定义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 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 降水、风速、风向等要素。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通常在24小时内观测和预报。
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从而对地 球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受影响、水 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从而对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5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燃 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森林,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02
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03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和
稳定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天气。
冷气团是指温度较低、湿度较小 的气团,常常带来阴雨、降温等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概念: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特点:多变。
描述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
2、气候概念: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相对稳定。
描述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气温1、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放置位置:百叶箱(离地 15 米,通风良好)2、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在 8 月,最冷月在 2 月。
南半球相反。
3、气温的分布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三、降水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3、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4、寒带气候类型苔原气候: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高山高原气候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不同,气温和降水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以上就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