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的历史成因和发展进程
谈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说说贵州少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侗族学生: XXX学院班级,学号: *********纲要:侗族是一个有着悠长历史的民族,其主要散布在贵州的黔东南,并且它有着丰富文化,有“诗的家乡,歌的大海”的美名,但因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和时代的变迁,侗族的传统文化也所以遇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传统文化快速消逝。
重点词:侗族、传统文化、变迁(一)侗族侗族自称 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 、“佄”或“更”字),依照结合国倡议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People”。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朝文件。
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 、“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新中国建立后统称侗族。
民间多称“侗家”。
其主要散布在中国南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而在贵州则主要散布在黔东南的锦屏、天柱等地。
(二)侗族文化变迁的原由90年月以来,侗族的传统文化遇到很大冲击,很多传统文化快速消逝,状况令人担忧。
怎样从传承弘扬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侗族的民族文化,关于贵州各级政府至关重要。
因为,跟着大规模的城镇化,民族文化将跟着农村的消逝而消亡。
所以,保护侗族传统文化关于传承世界文明有着积深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影响侗族文化变迁的主要原由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物质文化的流传,它是文化流传的先导,不受国家民族的限制,直接进入人民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点,比若有了汽车就不再骑马坐轿,有了电灯就不再用菜油灯,煤油灯。
其次是现代传媒,挪动通信,电话普及城市农村,电视广播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覆盖全国,并且“三网交融”全部都信息化、数字化,不只传统文化收到冲击,就连近代传入的电报、话剧、电影都渐渐消逝、衰败。
其三是近代教育,改变了整个知识系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传统文化日趋减少,在这类状况下,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提上了日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量民族众多,同时又是汉族移民许多的省份,汉族占 65%,少量民族占 35%,文化系统及其复杂,汉族化来自全国各地,少量民族分属濮人、百越、氐羌、苗瑶几大系统,在全国拥有典型意义。
多彩贵州文化发展历程

多彩贵州文化发展历程
贵州的文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黔族文化和苗族文化。
自古以来,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
在历史上,贵州曾是西南边疆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
唐宋时期,贵州成为中原文化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
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推动了贵州文化的多元发展。
明清时期,贵州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中心。
明代末年,贵州开始设立养正书院,成为培养地方士子和传播科举文化的重要场所。
清代,贵州的文化繁荣进一步提升,成为重要的文化名城。
近现代移民潮和交通发展为贵州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使贵州的文化景观变
得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铁路和公路的通车使得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促进了贵州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20世纪以来,贵州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政府的重
视和支持下,贵州文化产业快速崛起,形成了以文创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经济体系。
贵州的传统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等民间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此外,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独特的文化品牌。
贵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文化元素,形成了贵州独特的多民族文化景观。
总的来说,贵州的文化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从古代的黔、苗文化到现代的多元文化交流和保护,贵州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景观不仅丰富了贵州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为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贵州历史介绍模板作文素材

贵州历史介绍模板作文素材贵州历史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贵州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地区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又被秦国所统一。
随着汉代的统一,贵州成为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
在唐宋时期,贵州地区成为了大量移民的聚居地。
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品,也带来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同时,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贵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聚居地。
明清时期,贵州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的重要行政区域。
清朝时期,贵州成为了滇黔总督辖区,这一时期的贵州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同时,贵州也成为了中国西南的重要军事据点,为维护边疆稳定和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贵州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贵州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
贵州的革命先驱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他们的事迹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
解放后,贵州成为了中国西南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贵州,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溶洞和瀑布等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了这里的一大特色,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至今仍然在这里举行。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贵州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贵州,亲身感受这里的魅力,了解这里的历史,传承这里的文化。
贵州有哪些历史文化

贵州有哪些历史文化1.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辉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贵州自古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
自从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试掘了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贵州历史的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万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经过二三十年的考古发现,现已知道,贵州“旧石器时代”(即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击石器,采集和渔猎的时代)文化比较光彩。
旧石器时代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贵州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不仅是我国长江以南材料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而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重要类型之一,它与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侯度文化三足鼎立。
中期:有桐梓岩灰洞文化遗址,是南方少见的遗址之一,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先用火的地方。
中期还有盘县大洞文化遗址,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极罕见的。
还有水城硝灰洞遗址,这里发现的“水城人”开创的“锐棱砸击法”,是旧石器的新式技术,在国内外考古发现中占重要地位。
旧石器晚期: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遗址,形成贵州旧石器时代重要的区域性特征。
从全国来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骨器和角器是不多的,而贵州的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桐梓马鞍山、六枝桃花洞、安龙观音洞却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骨器角器,无论其数量、类型、工艺技术及成品的精美,都是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有历史学家说,它是“独领 *** 数万年”。
2.关于夜郎文化。
贵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讲贵州历史,实在应该讲讲夜郎。
夜郎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在祖国西南地区的以夜郎为名的地方政权。
古代夜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概念。
广义的夜郎,包括除去黔东北一部分地带之外的今贵州全部地方,还包括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川南一部分。
狭义的夜郎,具体就是指夜郎国,包括今贵州毕节、安顺、兴义、六盘水,云南昭通、曲靖,四川宜宾地区和广西西北部凌云一带,即所谓大夜郎国。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
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早在24 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建了贵州的史前文化。
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
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
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
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
明代,贵州行省建立,贵州成为全国13 个行省之一。
清代,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20 世纪20 年代到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使贵州成为革命老区。
1949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省会贵阳。
贵州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贵州高原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不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也适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出露,有利于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
所以,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观音洞位于黔西县西南30 千米处的沙井乡。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组,对观音洞进行发掘,共出土石制品4000 余件,动物化石23 种。
由于观音洞出土的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特点突出,因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观音洞文化”充分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其历史可追溯到24 万年以前。
有关专家认为,“观音洞文化”既是“与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文化不同的一种新文化系统”,又“与中国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处”,对探索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地区特征,文化的多样性,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渊源问题、打制石器的技术传统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实物证据或可供思考的线索。
贵州文化的历史成因和发展进程

、
贵州本土文化的滥觞期( 史前
至公元前 2 _2 8 5年)
贵州本土文化的滥觞期 时间跨度很 大 , 它经 历 了几十万年 , 了整个 的原 始文化 和奴隶制文化。 涵盖 贵州是明永乐 1 年( 1 即公元 11 43年) 建省的,
贵州 旧石器 时代 考古 成绩斐然 , 在全 国名列 前 茅。到 目前 为止 , 己发 现 的遗址 有 4 O多处 , 中重 其 要 遗址 2 O多处 , 早期 、 中期 、 晚期遗址 俱全。属于早 期 遗址 的 , 有与北 京人 遗址 比肩的黔西观音 洞遗址 ,
的原始文化和奴 隶制文化 ; 形成期 , 时期是封 建文化 : 长期 , 时期是 半殖 民地半封 建文化 : 熟期 , 时 这 生 这 成 这
期是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 贵州本土文化; 历史源流; 发展进程
中图分类 号: 177 G 2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2—68 ( 06 0 0 3 0 9 3 2 0 ) 6— 0 6—0 8
一
从贵州 旧石器时代 的考 古发 掘 中, 以看 出这 种文 可 化是多么 丰 富多 彩。 出土 的石 制 品 总数 己逾 三 万
件, 种类有刮削 器、 尖状 器、 砸器 、 刻器 等 ; 砍 雕 骨器 有千件左右 , 种类 有铲 、 叉 、 镞 、 等 ; 器有 锥、 刀、 针 角
和少数人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外 , 广泛使用 的是青铜 器。征集 和发掘 出土 的大批青铜 器对此提供 了有力 的证明 。考古工作者宋世 坤等将夜郎文化定位 为青 铜文化 , 应该说 是有 一定 道理 的。在 夜 郎故 地 上征 集和发掘的青 铜器 数量很 多 , 种类有 镬 、 、 等 生 锄 凿 产工具 , 有戈矛 、 剑钺 、 斧 等兵器 , 鍪、 、 、 刀、 有 釜 洗 碗 等生活用具 , 有贝器 、 有鼓 等乐器 , 有带 钩 、 扣饰 、 铃、 马佩饰等饰用器 , 有手镯 、 戒指 、 发钗等装饰 品( 宋 见 世坤《 贵州古夜 郎地区青铜文化初论》 。这其中, ) 尤为值得注意 的是镬 、 、 刀 、 锄 凿、 斧等生产 工具 。这 些生产工具 的出土 , 映证 了史籍记载 的史 实 , 明夜 说
贵州历史文化.doc
贵州历史文化专题第一章贵州文化及其界定第一节贵州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贵州文化的定义对于“贵州文化”这一概念,可以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没有人提及,有人更是妄自菲薄地说,贵州根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因为贵州文化更多地反映出中原文化的特征。
自1995年,由贵州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办的“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贵州学术界才第一次把“贵州文化”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来探讨,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举措。
会上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共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有人认为从宏观上来讲贵州并没有形成一种单独的文化,“贵州文化”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局部反映而已。
二、有人认为贵州的种种文化现象,都是在中华文化这个母体上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时候都没有脱离过这个母体。
然而,从微观的角度,即从文化的地域差异来看,“贵州文化”这个概念,是可以成立的。
综上两种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种观点,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贵州文化,把贵州文化纳入到中华文化这个大范畴来审视,这种视角在于强调贵州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忽略了贵州文化的个体特征;第二种观点在于强调贵州文化的个性特征,是将贵州文化作为地域性文化看待,将它与齐鲁文化、三秦文化、塞北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滇文化一样看待。
认为这些区域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逐渐形成的,由于历史、地理和民族的不同,天长日久,产生若干差异,显示出彼此不同的文化风貌,这就是地方特色。
因此认为可以给贵州文化下一个定义:即贵州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它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混杂的文化,其文化的主体是汉文化。
二、贵州文化的特点“贵州文化”的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很不容易把握的问题。
对此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综于是。
因为“贵州文化”不具有典型性,它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样具有典型的汉文化特征,也不像青藏文化那样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贵州发展的历程
贵州发展的历程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历史上,贵州一直是边疆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导致经济相对欠发达。
然而,自20世纪以来,贵州开始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贵州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政府开始重点关注贵州的发展。
这个时期,贵州的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贵州也开始享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政府引进外资,鼓励企业投资贵州,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贵州的农业也得到了改善,农业产值明显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农业仍然重要,但是贵州开始加大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力度。
特别是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贵州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政府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旅游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贵州的经济转型。
近年来,贵州更是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
例如,贵州成功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基地。
此外,贵州还大力发展航空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贵州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
从边疆地
区到全面发展的省份,贵州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自身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未来,贵州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加繁荣富裕的贵州。
贵州的历史发展史
贵州的历史发展史
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猿人在贵州境内定居和繁衍。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先后出现了夷国、蜀汉、南诏、宋朝、元朝、
明朝、清朝等各个时代的政权。
蜀汉时期,贵州被称为“益州”,隶属于巴蜀郡。
南诏时期,贵州是“黔中”地区,是南诏统治下的重要部分。
在宋朝时期,贵州被划分为
“黔路”一地,成为了边疆重镇,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了元朝,贵州成为了蒙古的治理之下,但受封建制度的局限,政治和经济发展受到
了限制。
明朝时期,贵州成为了“贵州布政司”的辖区,赋税重压民众,引发
了不少起义和抗争。
清朝时期,贵州成为“贵州将军府”的行政区划,随
着治安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贵州的文化和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
自解放以来,贵州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进步,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
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同时贵州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积极保
护贵州独特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贵州的传统文化
贵州的传统文化经过考古的发掘和证明我们可以知道贵州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断的发展和继承,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贵州文化。
但是在这之上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传统文化,下面就一起走进贵州的传统文化。
作为西部多民族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夜郎文化和移民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
夜郎文化是贵州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双边缘性。
古代夜郎国位于中国西南一隅,其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具有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的双重优势。
历史上,中央政权往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外,控制力较小,使得夜郎人得以保存和发展其后代创造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和舒适的原始形态。
二是二元性。
夜郎文化是生长和发展在喀斯特山区的文化。
因为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夜郎人勤劳、淳朴、热情。
夜郎人由于地处偏僻,环境闭塞,一方面渴望了解外界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又忍不住对外来文化保持高度警惕,产生排斥心理。
这就造成了夜郎文化的双重性,既开放又封闭。
夜郎人因为开放,一般不排外,不兼容,一直能与移民和各种外来文化共存。
使得夜郎文化难以发展,甚至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第三是神秘。
夜郎文化因夜郎国的灭亡而中断或失传。
因此,寻找、发现、解读夜郎文化,成为当今许多学者和普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红碑、岩画、悬棺、人头葬、竹王传说、诸王城,以及夜郎人信仰巫术、多神教而形成的各种奇风异俗,都很神秘。
移民文化是相对于贵州本土文化而言的外来文化。
近百年来,移民文化已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与夜郎文化并存,成为贵州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态。
自秦汉以来,贵州迎来了四个民族的移民:汉族由北向南,氐羌族由西向东,百越族由南向北,苗族瑶族由东向西。
此后,后三个民族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发展,形成了仡佬族、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壮族、彝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
汉族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移民,充分发展了移民文化。
由于多次移民,最终形成了移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6 2 期
20 0 6年 l 2月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Ju a o uzo d ct nIstt Sca Sine orl f i uE u ao ntue( oi cec ) n G h i i l
V0 2 No 6 L2 . . De . 0 6 c2 0
trd i e scaitc l r. ue t o i s ute nh l u Ke r s Guzo utr ;Hitrc i i ;C us fDe eo me t ywo d : ih u C l e u so a Or n o reo vlp n i l g
贵 州 文 化 的历 史成 因和发 展进 程
何 积全 林 , 静
(. 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 阳 50 0 ;. 50 12 贵州教育学院编辑部 , 贵州 贵阳 500 ) 50 3
摘要: 贵州本土文化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根据它的发展 , 可分为四个时期, 滥觞期, 即: 这时期涵盖了整个
的原始文化和奴 隶制文化 ; 形成期 , 时期是封 建文化 : 长期 , 时期是 半殖 民地半封 建文化 : 熟期 , 时 这 生 这 成 这
期是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 贵州本土文化; 历史源流; 发展进程
中图分类 号: 177 G 2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2—68 ( 06 0 0 3 0 9 3 2 0 ) 6— 0 6—0 8
遐 迩_2 8 5年)
贵州本土文化的滥觞期 时间跨度很 大 , 它经 历 了几十万年 , 了整个 的原 始文化 和奴隶制文化。 涵盖 贵州是明永乐 1 年( 1 即公元 11 43年) 建省的,
贵州 旧石器 时代 考古 成绩斐然 , 在全 国名列 前 茅。到 目前 为止 , 己发 现 的遗址 有 4 O多处 , 中重 其 要 遗址 2 O多处 , 早期 、 中期 、 晚期遗址 俱全。属于早 期 遗址 的 , 有与北 京人 遗址 比肩的黔西观音 洞遗址 ,
一
郎文化 , 就昭示着贵州本 土文化的萌芽。 考古 资料证 实 , 在几 十万 年前 , 贵州 高 原 早 在
上, 就有人类 在生 息 、 衍。生活 在这 里的古人 类 , 繁 以他们的勤劳和智 慧 , 造 了辉煌灿烂 的石器 时代 创
文化。
期等 四个时期来进行分析 。
一
贵州 的石器 时代 文化 , 可分为 旧石器 时代文 化 和新石器 时代文 化 。其 中 , 以旧石器时代 文化 闻名
— —
On t e h a sr a o i h u c l r h e d t e m fGu z o u t e u
He Jq a L nJn iu n 。 i ig
( .G i o rv ca A ae yo oi c ne,G i n , uzo , 50 1 1 u h uPoi i cdm f ca Si cs uy g G i u 5 00 ; z n l S l e a h
T e Hit rc lCa s o h r t n o ih u Cu t r n h h so ia u e f r t e Fo ma i fGu z o l e a d t e o u
Co r e o t v lp n u s fIsDe eo me t
2 dt i eatet f ora o uzo d ct nIstt, uyn ,G i o , 50 3 .E i r D pr n un f i uE u ao tue G iag uz u 5 00 ) oa l m oJ l G h i ni h
Ab ta t T eidgn u utr fGuzo a o ghs r.Isd vlp n n ege o rp r d :teo sr c : h n ie o sc l e o ih u h saln it y t e eo me tu d ro sfu ei s h - u o o r iaigp r o eigtep miv utr n h utr fsoe sse ,te fr t n p r e trd i h i n tn ei cv r h r t e c l e a d tec l e o ]v y tm h omai e o faue n te g d o n i i u u . o i d
收稿 日期 :0 6—0 20 5—2 7
作者简介 :. 1何积全(92一 ,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专家 , 14 ) 男, 省管 国务院特殊经贴享受者 。2林 .
fu a utr ,tego t e o e trd i h e — u a n e e d c l e h rw hp rd faue te smif d a d smi—c lna utr d temauep ro e - l u i n e l oo i c l e a h tr id fa l u n e
贵州本 土文 化源远 流长 , 有着 悠久 的历史 。在 长期的历史进程 中, 它始终影 响着贵 州社会 经济 的
但 贵州本 土文化 并非 这 时才 有 。追溯 它的起 源 , 可
谓 历史悠 久。史 前 的 旧石 器文化 、 新石器 文化 和夜
方方 面面 ,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要对贵州本 土文化 与贵州社会经济发展 问题 进 行研究 , 有必要先对贵州本土文化的发生 、 发展 清理 番 。为 了叙述方便 , 我们把贵州 本 土文化 的发 展 分为 () 1滥觞 期 ;2 形成 期 ;3 生 长 期 ;4 成 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