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道岔定位

接触网道岔定位

标准定位时:道岔柱与道岔中心的理论位置

道岔非标准定位

采用非标准定位时,使接触线的交叉点尽量设在道岔导曲线内外轨距为500∽700mm 处(即道岔导曲线内规矩935∽735mm )的上方。

道岔型号

定位柱至岔心距离(mm )

线间距(mm ) 700 650 600 550 500

1/8 4960 4370 3780 3180 2500

1/9 5640 5070 4350 3670 2970

1/10 6200 5490 4690 4000 3200

1/11 6750 5980 5170 4310 3420

1/12 7500

6030 5720 4840 3870

接触网定位支撑检修流程

接触网定位支撑检修流程 支持装置支持装置作用:作用:承受悬挂定位装置的负荷并传递给支柱。 定位装置的作用:保证接触线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在机车受电弓工作范围内,并将接触线的负荷通过支持装置传递给支柱。 定位装置 为了防止导线抬高造成打碰弓,在高速铁路区段安装了限位定位器。 A 腕臂用限位定位器 B 软横跨用限位定位器 定位装置 安装定位装置安装应在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完毕或从中心锚结处向两侧下锚方向进行,并将接触线导线面找正确,防止导线面扭转。 定位装置质量标准 ⒈定位器必须保持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正确性,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连线。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自由伸缩,使受电弓有良好的取流状态。 ⒉定位器的形状和坡度应能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通过。 ⒊定位器管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应与接触线该点的伸缩相适应,允许偏差10%,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最大应不超过定位器管长度的1/3。定位器应转动灵活,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接触线和工作支接触线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定位装置 ⒋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支持器安装方向要正确。 ⒌反定位器主管、定位肩架及组合定位器的定位管均应保持水平,靠接触线侧的端部允许仰高不超过30mm。反定位器主管两侧拉线的长度和张力应相等,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应保持100~150 mm的距离。 ⒍软定位器的定位拉线活固定端在定位管侧,死固定端在腕臂侧。贴现长度一般不大于400mm; ⒎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定位管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40mm。定位装置各部件之间应连接可靠,定位钩与定位环的铰接状态良好。 ⒏山口、谷口、高路堤(一般指高出地面或在森林地带高出林木5m以上)、高架桥等“风口”地段,必要时应有防风措施。 ⒐定位器、定位管均应用耐腐蚀材料做成,使之在规定的寿命期内,不需进行防腐处理也能保证安全运行。定位装置⒑定位器管坡度当列车运行速度≤120㎞/h时,应保持在1/10~1/3 的范围内;当列车运行速度>120㎞/h时,应保持在1/7~1/3的范围内;对于限位定位器,其限位止钉间隙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⒒定位装置各管口要封堵良好。各定位拉线要受力适当且不应有严重锈蚀。⒓拉出值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30 mm。⒔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长度应为50~100mm 14、防风支撑的安装要正确,直线区段一般为30-60度,900-4000 为30-75度. 定位装置检修内容1、检查定位器偏移以及坡度,定位器是否有烧伤; 2、检查定位是否水平: 3、测量定位拉出值是否超出标准; 4、检查各部零件受力良好,有无破损及裂纹,螺栓无锈蚀; 5、检查反定位两端斜吊线受力是否均匀; 6、检查各线夹以及螺栓安装正确,螺栓紧固状态良好;定位线夹用25Nm力矩;定位环44Nm、套管双耳70Nm,钢长定位环不小于80Nm 定位装置检修准备工作:检修准备工作:1.人员:8-12人。2.工具:作业车、钢丝套、钢卷尺、扭线扳手、Ф12棕绳、测杆、工具包、手锤、水平尺、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力矩扳手。3.材料:定位线夹、定位环、

接触网的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 一、定位装置的作用与选择要求 为了使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在运行中与接触线良好地接触取流,需将接触线按受电弓的运行要求进行定位,这种对接触线进行定位的装置称为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使接触线始终在受电弓滑板的工作范围内,受电弓的磨耗均匀,将接触线所产生的水平力传递给腕臂。 定位装置对于接触悬挂的工作性能及机车受电弓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定位装置的要求是: (1)定位装置应保证将接触线固定在要求的位置上。 (2)当温度变化时,定位管不影响接触线沿线路方向的移动。 (3)定位点弹性良好,当机车受电弓通过时,能使接触线均匀身高,不形成硬点,且不能与该装置发生碰撞。 二、定位装置的组成 定位装置由定位位、定位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组成。根据支柱所在的位置不同及受力情况,定位装置采用不同形式,一般有硬定位装置、软定位装置、反定位装置、双定位装置及特殊定位装置。 1.定位管 定位管的作用是固定定位器并且使其在水平方向便于调节;它有普通定位管和T型定位管两种类型。 (1)普通定位管 普通定位管是用镀锌钢管加工制成的,尾部有定位钩,定位钩通常通过定位环固定在腕臂上;如图2—3—1所示。 图2-3-1 普通定位管 设置定位管的为了定位器在水平方向和坡度方向上便于调节,是定位装置结构较灵活,增加定位点的弹性。定位管的长度和外径的选用是根据支柱所在的位

置和定位管受力情况而确定的。定位管安装应呈水平状态,当定位管较长时,为了保证其的水平状态可将其端部用铁线吊住。 (2)T型定位管 T型定位管又称套筒式定位管,它与普通定位管的尾部不同,加焊了一段套管,便于与棒式绝缘子配套并增加其尾部的机械强度。T型定位管多用于隧道定位和多线路腕臂支柱装配使用。由棒式绝缘子、T型定位管、支持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组成。如图2—3—2所示。 图2-3-2T型定位管 1—T型定位管;2—长支持器;3—TB-25型棒式绝缘子 2.定位器 定位器是定位装置中关键的部件,其作用是通过定位线夹把接触线按设计标准拉出值的要求固定在一定位置,并承受接触线的水平力。它是由镀锌钢管、套筒、定位销钉焊接而成。定位管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管定位器、弯管定位器、特型定位器等几种常用的定位器。如图2—3—3所示。 图2-3-3 各型定位器结构 a—直管定位器;b—T型定位器;c—软定位器;d—T型软定位器 3.定位线夹 用在接触线定位处,是用来连接接触线和定位器,适用于截面积为120m㎡、110m㎡、85m㎡的铜接触线。其由两面组成,一面为有环夹板,另一面无环夹板,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时必须把线夹入槽,紧固扭力为25N/m,注意有环夹板处于受力方向的外侧。结构如图2—3—4所示。

接触网专业术语

1导线高度: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 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2跨距及拉出值:取决与线路曲线半径、最大风速和经济因素等,我国高速铁路一般在保证跨中导线及定位点在最大风速下均不超过距受电弓中心300mm的条件下,确定跨距长度和拉出值。 3锚段长度:是指接触网相邻的两终端间的距离。 4.绝缘距离:是指接触网的带电部分,与接触网的非带电部分的金属和非金属零件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 5吊弦分布及间距:吊弦间距指一跨内两相邻吊弦之间的距离,吊弦间距对接触网的受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吊弦的间距可以调整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吊弦分布有等距分布、对数分布、正弦分布等几种形式,为了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等距分布,一般掌握在8--12米。 6.接触导线预留驰度:指在接触导线安装时,是接触导线在跨内,保持一定弛度,以减少受电弓在跨中对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改善弓网的震动,对高速接触网,简单链型悬挂设预留弛度,弹性链型悬挂一般不设预留弛度。 锚段关节安装要求:锚段关节是接触网的张力的机械转换关节,是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其设计和安装质量对受流影响较大,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锚段关节:①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三跨锚段关节②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五跨锚段关节,安装处理上,尽量缩短接触导线工作支和非工作支同时接触受电弓滑板的长度,提高非工作支的坡度,并保证过度平滑,避免出现硬点和刮弓 8.接触导线(承力索)张力:锚段两端的补偿装置,通过坠砣的重力与补偿滑轮的变比后对接触线(承力索)的拉力。京哈线接触线的额定张力为15KN。接触线的张力,驰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预留驰度为当量跨距的1‰。

接触网定位装置检调的资料

定位装置 组成:定位管斜吊线、定位管支撑、定位器防风拉线、定位环、定位支座、定位管、定位器、限位定位器、弓形定位器、软定位器、弹性支座、定位线夹、套管双耳、定位管卡子、锚支定位卡子、管帽等。 作用:保证接触线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在机车受电弓工作范围内,并将接触线的负荷通过支持装置传递给支柱。 技术标准 1、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 2、定位器坡度。标准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1/10~1/5。160km/h 以上区段为设计值。安全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1/10~1/5;160km/h~200km/h 区段1/10~1/5。200km/h 以上区段为设计值。限界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1/10~1/3;160km/h 以上区段与安全运行值相同。 3、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安全值:标准值±10%。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管长度的1/3。 4、软定位器的定位拉线调整端在定位器侧,固定端在腕臂侧。 5、定位管及定位肩架。反定位管、定位肩架及组合定位器的定位管的状态符合设计规定。反定位器主管两侧拉线的长度张力应相等,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应保持100~150mm 的距离。各管口封堵良好,定位拉线受力适当且不应有严重锈蚀。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 6、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定位管上定位环(定位支座)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 于40mm。定位装置各部件之间应连接可靠,定位钩与定位环(定位支座)的铰接状态良好。 7、弹性支座绝缘子连接器与水平线的夹角为:-7.5°~-25°;腕臂中心线与棒式绝缘子中心线的夹角不得超过30°,连接处的弹性销钉铆接牢靠;平衡阻尼器压簧的长度应保持在20~26mm 之间。 8、防风支撑。山谷口、高路堤(一般指高出自然地面5m)、高架桥等“风口”地段,应有防风措施(如在腕臂与定位管之间加设定位管支撑等)。 准备工作 1、人员:车梯作业14 人;作业车作业12 人。

浅谈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

浅谈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调整 线岔调整是接触网施工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车站施工不同于区间施工的关键点。合武线设计行车时速为250 km/h,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承力索张力20KN,接触线张力25KN,正线道岔采用1/18型号道岔,接触网采用无交叉式线岔。 一、道岔概述 根据道岔用途一般分为单开道岔和复式交分道岔。根据道岔的型号分有1/9、1/12、1/18、1/30、1/38等型号。其中1/9和1/12道岔一般用于车站站线、专用线、低速区段的车站正线、机务段、车辆段等对行车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方。1/18、1/30、1/38道岔一般用于车站正线和高速线路的线路所等。 1/18道岔直向速度250km/h,侧向速度80km/h;1/30、1/38道岔直向速度250km/h,侧向速度140km/h。 二、道岔上方的接触网布置 道岔处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取决于道岔类型和受电弓的宽度,有交叉式线岔和无交叉式线岔两种。采用交叉式线岔时,两接触线工作支在道岔处交叉,这也是接触网常用的布置方式。当设计行车时速不大于160 km/h时,1/9、1/12道岔采用交叉式线岔。当设计行车时速为250 km/h及以上,且侧向行车速度在80 km/h以下时,1/18、1/30、1/38采用无交叉式线岔。 无交叉线岔使两接触线相互平行,其方式类似于锚段关节内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平行接触线的工作区段内两接触线是不交叉的。只有当道岔较小且受电弓宽度允许接触线平行时才可实现无交叉。一般在设计行车时速250 km/h及以上,侧向行车速度低于80 km/h,且受电弓有效工作范围不小于1200mm时,1/18道岔采用无交叉式线岔。 三、无交叉式线岔调整 一般情况下只有1/18道岔才采用无交叉式线岔,因此本文仅对1/18道岔进行探讨。 1、道岔定位情况

接触网常用基本专业术语

接触网常用基本专业术语 1.导线高度: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 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 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2.跨距及拉出值:取决与线路曲线半径、最大风速和经济因素等,我国高速铁路一般在保证跨中导线及定位点在最大风速下均不超过距受电弓中心300mm的条件下,确定跨距长度和拉出值。 3.锚段长度:是指接触网相邻的两终端间的距离。 4.绝缘距离:是指接触网的带电部分,与接触网的非带电部分的金属和非金属零件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 5.吊弦分布及间距:吊弦间距指一跨内两相邻吊弦之间的距离,吊弦间距对接触网的受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吊弦的间距可以调整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

吊弦分布有等距分布、对数分布、正弦分布等几种形式,为了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等距分布,一般掌握在8--12米。 6.接触导线预留驰度:指在接触导线安装时,是接触导线在跨内,保持一定弛度,以减少受电弓在跨中对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改善弓网的震动,对高速接触网,简单链型悬挂设预留弛度,弹性链型悬挂一般不设预留弛度。 7.锚段关节安装要求:锚段关节是接触网的张力的机械转换关节,是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其设计和安装质量对受流影响较大,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锚段关节:①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三跨锚段关节②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五跨锚段关节,安装处理上,尽量缩短接触导线工作支和非工作支同时接触受电弓滑板的长度,提高非工作支的坡度,并保证过度平滑,避免出现硬点和刮弓。 8.接触导线(承力索)张力:锚段两端的补偿装置,通过坠砣的重力与补偿滑轮的变比后对接触线(承力索)的拉力。京哈线接触线的额定张力为15KN。接触线的张力,驰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预留驰度为当量跨距的1‰。 9.结构高度:指在悬挂点处,承力索距离接触线的垂直距离。 10.侧面限界:侧面限界是线路中心至支柱内沿的垂直距离;我国轨距标准为1435mm,近似值1440mm,所以在靠支柱侧内轨720mm处至支柱内沿的垂直距离就是侧面限界。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 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18-2002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of electrification railway Part18:Steady arm T-type 2002-05-17发布 2002-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2075.18-2002 前言 TB/T 207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分为54个部分: ——第1部分:接触线吊弦线夹; ——第2部分:承力索吊弦线夹; ——第3部分:双横承力索线夹; ——第4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第5部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第6部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第7部分:杵座鞍子; ——第8部分:钩头鞍子; ——第9部分:吊环; ——第10部分:长吊环; ——第11部分:耳环杆; ——第12部分:悬吊滑轮; ——第13部分:定位线夹; ——第14部分:支持器; ——第15部分:长支持器; ——第16部分:定位环线夹; ——第17部分:定位器; ——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 ——第19部分:软定位器; ——第20部分:特型软定位器; ——第21部分:定位管; ——第22部分:线岔; ——第23部分:连接器; ——第24部分:定位环; ——第25部分:长定位环; ——第26部分:套管双耳; ——第27部分:套管铰环; ——第28部分:铜接触线接头线夹; ——第29部分:承力索接头线夹; ——第30部分:UT型耐张线夹; ——第31部分:杵座楔形线夹; ——第32部分:双耳楔形线夹; ——第33部分:双环杆; ——第34部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第36部分:坠砣;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技术 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过车原理分析 摘要:目前在我国高速电气化铁道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8号交叉线岔和18号无交叉线岔。在此通过对这两种线岔的原理及调整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字:接触网、18号线岔、交叉、无交叉 1 18号无交叉道岔原理 对照平面布置图分析如下:1.1 无线夹区的确定。 对于200km/h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0。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线夹。线路中心与相邻接触线投影的距离约为600~1050mm范围(因受电弓有效长度而异)为始触区的水平面,在此区域内接触线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包括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等。 1.2 无交叉线岔“三区”的确定。 无交叉线岔有两个始触区和一个等高区。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和正线线路中心的距离大于两接触线间的距离。道岔处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取决于道岔类型、受电弓工作宽度、受电弓的动态运行轨迹(最大摆动量和最大抬升量)。以汉宜线的18号可动心轨高速单开道岔,德国dsa350sek受电弓为例,受电弓最外端尺寸的半宽为625mm,摆动量为200mm(考虑200km/h速度),升高后的加宽为 120mm。所以受电弓在线路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

为:625+200+120=945(mm)。汉宜线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采用3根道岔柱定位,a柱在线间距1400 mm的位置进行定位,正线拉出值为﹣100 mm,侧线拉出值为+250,侧线导高比正线低20mm,所以受电弓在正线最外端的尺寸限界925 mm<1400—250=1150 mm,不会碰触侧线接触线,所以机车可以像区间一样高速通过18#道岔;b 柱在线间距300 mm位置进行定位,正线拉出值+100 mm,侧线拉出值—150 mm,侧线抬高50 mm;c柱可理解为侧线下锚转换柱,正线拉出值—200 mm,侧线拉出值—400 mm,侧线抬高300 mm下锚。 1.3 列车过线岔情况分析 结合上面的分析,对列车通过线岔的三种不同情况分析如下: 1.3.1正线高速通过 在受电弓由正线通过时,可以保证侧线接触线与正线线路中心间 的距离始终大于受电弓的工作宽度之半加上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因而正线高速行车时,受电弓滑板不可能接触到侧线接触线,从而 保证了正线高速行车时的绝对安全性,并且在道岔处不存在相对硬点。 1.3.2侧线进入正线 因a柱处侧线比正线低20mm,且受电弓在侧线上接触不到正线导线,b柱处侧线比正线高50mm,a与b这一段之间侧线导高有一个2‰的坡度变化,侧线与正线之间有一个等高点。当机车通过a柱时,受电弓由侧线接触线取流,当受电弓滑过等高区后,由于侧线接触线慢慢抬高,受电弓开始逐渐脱离侧线,并逐步接触正线接触线,

铝合金定位器在接触网中的应用研究

铝合金定位器在接触网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11T15:42:11.94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下作者:佟金沛 [导读]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装备引进并吸收了德系、日系、法系三种模式,且在此基础上再创造了我国的高速接触网装备。其中,德系、日系和法系三种腕臂结构模式中 (中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装备引进并吸收了德系、日系、法系三种模式,且在此基础上再创造了我国的高速接触网装备。其中,德系、日系和法系三种腕臂结构模式中,定位器材质均为铝合金,但三种定位器选择了不同的材质化学成分和外观结构。定位器为腕臂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关系到列车的取流性能和运行安全,且定位器长时间承受动荷载作用,因零部件结构、材料或工艺的不足,易形成疲劳失效。因此对定位器的机械性能和匹配性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性。 关键词:铝合金定位器;接触网;应用 1接触网概述 为保证电气化铁路能够流畅运输,电力机车能够源源不断获取动力,就需要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稳定安全。牵引供电系统最重要设备之一接触网,则是为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电气化铁路所特有的结构,它的稳定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输能力。接触网设备是一种架设于铁路沿线的户外供电装置,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其沿路的跨距弹性分布不够均匀,再加上受电弓的惯性作用力和空气动力,因此受电弓在垂直方向容易发生微小振动,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接触网的工作状态,引发弓网事故。对于无备用设备的接触网来说,故障的产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输,故障程度越严重,对机车运行的影响也将越大。因此,如何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确保铁路安全运输则显得尤为重要。 2接触网定位器的特征 定位器作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重要部件,在直线区段使接触线拉成“之”字形,在曲线区段使接触线相对于线路中心拉成割线或切线,起支持和固定接触线的作用,对弓网受流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避免定位器与高速通过的受电弓发生碰撞,同时保证接触网机械强度和弹性系数,定位器空间上不仅要满足受电弓动态包络限界的安全要求,结构上还要符合自身受力和抬升需要。在设计阶段,对定位器坡度有严格要求,须控制在1/10~1/5以内。定位器坡度是接触网的重要参数。静态条件下,定位器、接触线及其他零部件通过一定的连接,达到力学平衡。当列车受电弓通过时,定位器与受电弓距离最近,弓网耦合作用下,定位器是电气冲击、机械振动和应力集中部位,因此,是铁路供电部门进行接触网日常维护的重点。长期使其处于合理范围以内,对于确保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稳定、可靠,十分关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固有结构型式决定了定位器长期服役存在以下特点:(1)露天架设无备用,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面临一切自然条件影响;(2)为保证受电弓碳滑板均匀磨耗及接触线受力平衡,定位器存在正、反两种不同定位方式;(3)在进出站场、道岔和锚段关节区域,一根接触网支柱同时可能存在多组定位器,空间布置十分复杂;(4)从前期架设到后期运营,对空间安装精度要求高;(5)不断承载高速运行受电弓振动和各种激扰作用。上述特点,决定了定位器是整个接触网系统最为薄弱环节之一。一旦失效,对于铁路运输影响巨大。一直以来,铁路供电部门都非常重视定位器坡度检测。 3铝合金定位器的应用分析 3.1机械性能分析 三种定位器均为铝合金材质,但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延伸率等性能相差较大,三种材质的机械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608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好于5086和5052铝合金,5086铝合金的机械强度好于5052铝合金。6082铝合金采用了固溶处理加完全人工时效的热处理工艺,管材在加工时经过了硬化处理,因此管材成品的机械强度较大。若采用压接工艺易断裂和回弹,因此,德系铝合金矩形定位器全部采用铆接方案。5052铝合金和5086铝合金均采用H34的热处理工艺,加工硬化达到了稳定状态的一半。虽然5052和5086铝合金的机械强度稍差,但其管材成品的材质稍软,因此日系定位器和法系定位器均采用压接连接方式,保证了连接处的密封性。对比5052和5086两种铝合金,5086铝合金的机械强度相对较好,因此定位器管壁厚较小。目前法系腕臂系统中定位器管壁厚仅为3mm,而日系腕臂系统中定位器管壁厚为7mm,因此5086铝合金定位器的重量较轻。 3.2匹配性研究 德系定位器为直型管材,截面为矩形,日系定位器和法系定位器均为弧形管材,截面为圆形。定位器的外形结构关系到和受电弓的匹配性能,因此,合理的外形结构是受电弓安全取流的重要保证。根据TB10621-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要求,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不应小于150mm,限位定位器按1.5倍最大抬升做安全校验,非限位定位器按2倍最大抬升做安全校验,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宜按直线段250mm、曲线段350mm设计。本次研究受电弓采用1950mm型,最大外轨超高按150mm考虑,受电弓最大抬升量按225mm考虑,横向摆动量按350mm考虑,定位器坡度按9°考虑。德系直型定位器和受电弓匹配对照如图1所示,弧形定位器和受电弓匹配对照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为初始状态定位器和受电弓位置,虚线为受电弓抬升摆动后和定位器的匹配位置图。从图1可以看出,在已定工况下,受电弓发生了打弓现象,表明在大外轨超高时直型定位器,动态匹配性不好,难以满足极限工况。从图2可以看出,在相同工况下,弧形定位器和受电弓的动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研究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方式,并给出了用于指导18#道岔接触网定位设计与施工的方法。 标签:无交分线岔定位;正线;18#道岔;非标准定位 1 引言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多采用在理论岔心前15m与理论岔心后25m分别设置定位点的无交叉线岔定位方式。对于大型车站,咽喉区道岔接触网布置受站场等条件限制,部分道岔布置难以实现“15+25m”的标准定位方式。因此,需要对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进一步研究以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2 道岔定位方式 目前,接触网道岔定位主要分为交叉线岔定位、无交分线岔定位以及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三种方式。交叉线岔定位在速度低于160km/h线路上采用。对于速度200km/h及300km/h等级线路上采用无交分线岔定位,对于侧线通过速度120km/h及以上的道岔采用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方式。 3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一般采用无交分线岔定位方式。如图1。 无交分线岔定位方式布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道岔及锚段关节处受电弓始触区范围应为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及抬升150mm(300km/h及以上为200mm)构成的空间区域。在始触区范围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他线夹或设备零件。(2)不考虑接触线水平晃动对弓网始触区范围的影响。(3)正线受电弓高速通过时,动态范围内始终不与侧线接触网发生关系。(4)受电弓通过道岔区域过程,应保证受电弓连续取流,防止产生电弧。(5)非工作支接触导线接触受电弓弓角进入受电弓工作区瞬间,应保证非工作接触导线高度高于工作支接触导线。(6)拉出值选用应满足风力作用下接触线在正线和侧线上的位置处于允许的限界之内。 如图2。以道岔理论岔心岔前15m、岔后25m设定位柱为例,为保证正线受电弓高速通过时,动态范围内始终不与侧线接触网发生关系,侧线接触线对正线线路中心拉出值应大于1050mm。因此研究道岔布置主要是研究两组接触悬挂对侧线受电弓的影响,确保侧线列车顺利通过道岔。 侧线列车由岔前驶向岔后方向时,侧线接触线在距离侧线线路中心1050mm-600mm(始触区AB段)范围内与受电弓开始接触并进入受电弓工作区域,正线接触线在距离侧线线路中心600mm-1050mm(始触区CD段)范围内脱

武广高铁隧道接触网定位器定位器尾钩与底座相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武广高铁隧道接触网定位器定位器尾钩与底座相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10-01T10:50:27.8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作者:白晓明[导读] 摘要:定位器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一项关键设备,其运行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的安全运营。(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供电段广州市 510030) 摘要:定位器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一项关键设备,其运行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的安全运营。本文通过对武广高速隧道内定位器尾钩与底座相磨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设备管理单位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关键词:接触网;定位器;隧道;相磨;对策 0引言 2016年5月,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7年之后,我段在武广高铁广东段进行全面平推检查作业期间,相继发现部分区间定位器尾钩和定位器底座之间存在磨损严重的情况。截至2016年6月,已发现磨损的定位器共23处,给武广高铁的正常运输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定位器是一种为了使电力机车或动车组受电弓滑板在运行中与接触线始终良好地接触取流,通过定位线夹把接触线按受电弓的运行要求进行定位的部件,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的关键零部件。在电力机车或动车组的运行过程中,一旦定位器由于磨损严重发生断裂,则必将会侵入电力机车或动车组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范围内,轻则造成打弓,重则将引起塌网、断线等严重的弓网事故。因此,对发生该现象 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及时整治或提前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1原因分析 1.1外观及数据分析 根据现场全面检查发现的情况,定位器主要的磨损部位在尾钩与定位器底座的铰接处,严重处甚至已发生相互嵌入的情况,如图1、2。 图1 定位器尾钩与底座磨损现场图 图2 磨损处定位器拆解图 同时,对23处出现定位器尾钩与定位器底座相磨的地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3、4。从图3的显示情况可得本次发现的定位器磨损情况,正定位共20处,占比87%,反定位3处,占比13%。从图4磨损区段分析,发现隧道内18处,占比78.3%,隧道外5处,占比21.7%。 因此,综合上述可以得出,此次定位器磨定位器底座的主要发生地点为隧道内直线正定位。 1.2受力分析 下面我们根据用力学分析计算的方法[1],以定位器为受力单元,以其受力平衡为前提,对上述隧道区段直线正定位处定位器所受各力进行分析,以寻找磨损原因。 1.2.1武广高铁接触网悬挂设计参数 接触线高度为5300mm,正定位及相邻两根支柱的拉出值均为300mm,跨距L1=50m、L2=50m,接触线所受张力Tj=30000N。 1.2.2受力计算 定位器受力状态分析图及定位器所受的“之”字力分别见图5和图6。

接触网定位器、号码牌技术标准

定位器坡度及限位间隙的调整标准 一、定位器各部技术标准检查 1.用水平尺测量定位器坡度: 将水平尺放在定位器上方,调平同时用钢卷尺测量出高度差,计算出定位器坡度(mm/m)=两点高度差/水平尺长度。 2.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定位器坡度: A在曲线区段时,调平接触网激光测量仪。 B用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出定位器下方两点对轨平面的高度。 C计算出两点高度差。 D在激光测量仪的轨道尺上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差。 E计算定位器坡度:坡度(mm/m)=两点高度差/两点距离差。 3.限位间隙 在接触网高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用异径塞钉测量限位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定位器长度L(mm)坡度角度θ(0)安装高度H(mm)限位抬升Δ限位间隙(mm) 700 8-10 296 101 26 800 8-10 310 113 23 900 8-10 324 126 20 1000 8-10 338 139 18 1100 8-10 352 153 16 1200 8-10 366 167 14

定位器型号长度定位形式定位开口(mm) 备注A1定位器745 正定位250 A2定位器1000 反定位380 软定位1200 正定位175 反定位450 定位器坡度标准:160km/h及以下区段为1/10~1/5。160km/h 以上区段为设计值。 二、定位器其他部件状态 1.检查定位器有无弯曲、损坏。 2.检查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有无锈蚀、损坏。 3.定位线夹状态 检查定位线夹有无裂纹、损伤、倾斜,受力面安装是否正确。 4.检查定位环、定位器、定位支座、支持器、套管绞环等各部件是否有裂纹、损伤、短缺。 5.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及受力是否良好、是否有脱扣、锈蚀缺陷,垫片是否齐全,各部位连接是否正确。 三、调整 正定位反定位 、

接触网基础知识总结

一、接触网的组成 接触网是沿铁路上空架设的一条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它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等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接触悬挂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补偿器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电力机车运行时,受电弓顶部的滑板紧贴接触线摩擦取流。为了保证滑板的良好取流,接触悬挂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接触悬挂的弹性应尽量均匀,即悬挂点间的导线,在受电弓抬升力作用下,接触线的升高应尽量相等,且接触线在悬挂点间应无硬点存在。 (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若受悬挂条件限制时,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 (3)接触悬挂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即电力机车运行取流时,接触线不发生剧烈的上、下振动。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横向摆动,这就要求接触线有足够的张力,并能适应气候的变化。 (4)接触悬挂的结构及零部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以便检修和互换,缩短施工及运行维护时间。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年限。 另外,要结合国情尽量节省有色金属及钢材,降低造价。 2.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或压管)、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吊挂接触悬挂的全部设备。 我们管辖范围内没有使用水平拉杆安装,而是平腕臂。 优点:支撑装置稳定性好,抗风能力强。 支持装置作用:,并将接触悬挂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支持装置结构应能适应各种场所,尽量轻巧耐用,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方便施工和检修。 3.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及其连接零件。 作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使接触线磨耗均匀,同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1)定位方式:正定位 (2)定位方式:反定位 (3)定位方式:软定位 软定位用于小半径曲线外侧支柱上,由弯管定位器通过两股Φ4.0mm镀锌铁线拧成的“软尾巴”固定在绝缘腕臂上的定位环里。软定位方式只能承受拉力,且承受拉力较大,但不能承受压力。为了防止拉力过小定位器下落,它一般用于曲线半径R≤1000m的曲线外侧支柱上。如下图: (4)定位方式:双定位 双定位用于锚段关节中的转换柱、中心柱、站场线岔处的道岔柱、站场线岔处的软横跨以及特殊支柱定位中的定位。 (5)定位方式:简单定位 简单定位的定位器是直接与腕臂连接的,这种方式应用较少,多用于锚段关节中。另外还有一种简单定位称之为单拉手定位,在曲线半径R≤600m的曲线区段可采用。如下图所示。 4.支柱与支撑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技术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技术 摘要:目前在我国高速电气化铁道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8号交叉线岔和18号无交叉线岔。在此通过对这两种线岔的原理及调整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字:接触网、18号线岔、交叉、无交叉 1 18号无交叉道岔原理 对照平面布置图分析如下:1.1 无线夹区的确定。 对于200km/h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0。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线夹。线路中心与相邻接触线投影的距离约为600~1050mm范围(因受电弓有效长度而异)为始触区的水平面,在此区域内接触线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包括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等。 1.2 无交叉线岔“三区”的确定。 无交叉线岔有两个始触区和一个等高区。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和正线线路中心的距离大于两接触线间的距离。道岔处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取决于道岔类型、受电弓工作宽度、受电弓的动态运行轨迹(最大摆动量和最大抬升量)。以汉宜线的18号可动心轨高速单开道岔,德国DSA350SEK受电弓为例,受电弓最外端尺寸的半宽为625mm,摆动量为200mm(考虑200km/h速度),升高后的加宽为120mm。所以受电弓在线路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625+200+120=945(mm)。汉宜线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采用3根道岔柱定位,A柱在线间距1400 mm的位置进行定位,正线拉出值为﹣100 mm,侧线拉出值为+250,侧线导高比正线低20mm,所以受电弓在正线最外端的尺寸限界925 mm <1400—250=1150 mm,不会碰触侧线接触线,所以机车可以像区间一样高速通过18#道岔;B柱在线间距300 mm位置进行定位,正线拉出值+100 mm,侧线拉出值—150 mm,侧线抬高50 mm;C柱可理解为侧线下锚转换柱,正线拉出值—200 mm,侧线拉出值—400 mm,侧线抬高300 mm下锚。 1.3 列车过线岔情况分析 结合上面的分析,对列车通过线岔的三种不同情况分析如下: 1.3.1正线高速通过 在受电弓由正线通过时,可以保证侧线接触线与正线线路中心间的距离始终

接触网专业知识基础

1 接触网的定义 电气化轨道交通所特有的、沿路轨架设的、为电力机车或电动车 2 接触网的分类 广义:接触轨和架空接触网 英文 Contact Line 狭义:架空接触网 英文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接触轨分为:第三轨和第四轨 按速度分 常速(120以下) 中速(120~160) 准高速(160~200) 高速(200以上) 架空接触网包括:刚性悬挂和柔(弹)性悬挂 特殊接触网:可移动,可上下升降,可在特殊情况下斩断

3 接触轨 特点: 占用净空小,维修工作量小,出现意外时的安全性差,主要用于地铁中。 刚性悬挂 刚性架空接触网有:“接触轨式”、“汇流排+接触线”两类 第四轨供电方式 为防止车辆漏电造成人身事故,需采用屏蔽门 4 T型汇流排接触网 5 “II”型汇流排接触网 刚性架空接触网由横担、绝缘支撑装置汇流排接触线架空地线等组成。6架空柔性接触网 柔性悬挂由支柱与基础、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及电气辅助设备组成。、刚性悬挂的结构与设备 1 刚性悬挂的布置原则 (1)汇流排和接触线无补偿张力,靠汇流排的刚度支撑; (2)锚段长度由自然温度,电流过热温度确定,一般为200~250m;

(3)跨距由速度确定,对于120km/h的最高速度,取8m最佳;(4)拉出值(S)值在500m范围内约为±200mm; 2 刚性悬挂的安装方式 均应能满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调节要求。 3 刚性悬挂的断面组成 由安装零部件、绝缘子、汇流排和接触线组成。 汇流排是刚性悬挂的重要部件 4 汇流排的连接 每根汇流排长约10m左右,它们之间通过汇流排接头连接构成锚段。 5 刚性悬挂的电分段 分段绝缘器式(用于渡线) 锚段关节式(用于正线) 6 刚性悬挂的电连接 7 刚性悬挂的中心锚结 作用:防窜动 8 刚性悬挂的补偿方式

既有线接触网道岔改造

依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六种: 1、区间曲内拨转; 2、区间曲外拨转; 3、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4、车站过渡施工方案; 5、区间上下行换侧方案; 6、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 一、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内侧: 1、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 接触网施工方案:由于既有支柱影响线路转线时接触网的拨移及预铺线路场地。为此要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即: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旁,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支装,做好接触网拨移准备。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 2、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建线路的曲外。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网要进行两次单支柱过渡(或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才能到位。首先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A,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A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内侧增设临时支柱B备用。在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A倒换到临时支柱B上;转线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在改建区段组立新设支柱,最后,再将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倒换一新设的正式支柱上。 两者相比,第一种设计更合理、简洁,更符合现场实际。 曲内、外拨转分类相同,施工方案也相同。 二、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外侧; 1、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 接触网施工方案是待新线预铺到位后,以预铺线路为准,在转线前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并进行支装。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支柱上即可,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该段附加悬挂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以确保其回路贯通。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现场。

接触网的定位装置

接触网的定位装置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定位装置 一、定位装置的作用与选择要求 为了使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在运行中与接触线良好地接触取流,需将接触线按受电弓的运行要求进行定位,这种对接触线进行定位的装置称为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使接触线始终在受电弓滑板的工作范围内,受电弓的磨耗均匀,将接触线所产生的水平力传递给腕臂。 定位装置对于接触悬挂的工作性能及机车受电弓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定位装置的要求是: (1)定位装置应保证将接触线固定在要求的位置上。 (2)当温度变化时,定位管不影响接触线沿线路方向的移动。 (3)定位点弹性良好,当机车受电弓通过时,能使接触线均匀身高,不形成硬点,且不能与该装置发生碰撞。 二、定位装置的组成 定位装置由定位位、定位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组成。根据支柱所在的位置不同及受力情况,定位装置采用不同形式,一般有硬定位装置、软定位装置、反定位装置、双定位装置及特殊定位装置。 1.定位管 定位管的作用是固定定位器并且使其在水平方向便于调节;它有普通定位管和T型定位管两种类型。

(1)普通定位管 普通定位管是用镀锌钢管加工制成的,尾部有定位钩,定位钩通常通过定位环固定在腕臂上;如图2—3—1所示。 设置定位管的为了定位器在水平方向和坡度方向上便于调节,是定位装置结构较灵活,增加定位点的弹性。定位管的长度和外径的选用是根据支柱所在的位置和定位管受力情况而确定的。定位管安装应呈水平状态,当定位管较长时,为了保证其的水平状态可将其端部用铁线吊住。 (2)T型定位管 T型定位管又称套筒式定位管,它与普通定位管的尾部不同,加焊了一段套管,便于与棒式绝缘子配套并增加其尾部的机械强度。T型定位管多用于隧道定位和多线路腕臂支柱装配使用。由棒式绝缘子、T型定位管、支持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组成。如图2—3—2所示。 2.定位器 定位器是定位装置中关键的部件,其作用是通过定位线夹把接触线按设计标准拉出值的要求固定在一定位置,并承受接触线的水平力。它是由镀锌钢 图2-3-1 普通定位管 图2-3-2T型定位管 1—T型定位管;2—长支持器;3—TB-25型棒式绝缘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