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概况
(整理)甘肃省自然概况

(整理)甘肃省自然概况
整理甘肃省自然概况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省份。
甘肃
省地势较高,有许多山脉和高原。
这里山川壮丽,风景秀丽,是一
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甘肃省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知名的是甘肃的丝绸
之路。
作为古代贸易路线的一部分,丝绸之路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连接了东西方文明。
河西走廊是一个重要的人文和历史遗址,吸引
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甘肃省还拥有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
的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这个公园以其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而闻名,包括红色的山峦和奇特的石柱。
公园内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
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此外,甘肃省还有一些壮丽的自然风景,如敦煌莫高窟和黄河
石林。
敦煌莫高窟是一处古代的石窟艺术宝库,里面保存有精美的
壁画和雕塑。
黄河石林是一个由黄河水流侵蚀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甘肃省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丰富多样的地方。
它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无论是景点还是景观,甘肃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甘肃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
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
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
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景观:滨河路、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首先值得一去的是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
沿这条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你可欣赏到黄河的雄姿,并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白塔山公园内还有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展览,这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多少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以丰富阅历,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国的八千年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系统历史。
五泉山公园是一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区,常为游客在兰州的首选目的地。
傍晚时分,最好能乘坐缆车,登上兰山公园,俯瞰黄河拥抱金城兰州的雄伟气势,相信这种景观在别的城市绝难看到。
兰州市郊县也有许多旅游景点。
永靖县有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和“十万佛窟”炳灵寺;榆中的兴隆山和永登的吐鲁沟则为陇原著名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
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关于甘肃概况的导游词

关于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亲爱的家乡甘肃省。
我将为大家介绍甘肃的概况,让大家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更全面的了解。
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的西部陆路桥头堡,被称为“西北屋脊”。
甘肃东西横跨3000多公里,南北纵深800多公里。
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枢纽,连接着内地和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它是中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首先,甘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壮丽的高山,独特的峡谷,壮观的湖泊和温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兰州的黄河风情带。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从这里穿过,形成了美丽的河谷景观。
还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祁连山、张掖丹霞、嘉峪关长城等等,这些都是甘肃独特的自然风光。
其次,甘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甘肃是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甘肃拥有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之一,保存有丰富的佛教艺术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彩塑等艺术品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品。
此外,甘肃还有著名的马踏飞燕和酒泉双塔,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
再次,甘肃有多民族和谐共存的特点。
甘肃是中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有11个少数民族,包括回、藏、蒙、土家等。
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和谐共处,自己的语言、服装、风俗等都各有特色,丰富了甘肃的文化。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多彩的民族舞蹈、歌曲和民俗表演,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风情。
最后,甘肃还有丰富的食物和美食。
甘肃的饮食文化受到中原、西北和西南等多个地域的影响,这里有丰富的面食、米饭和糕点等传统食物。
甘肃省概况

甘肃政区图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不辖区、县,市直管六街道、三镇。
)五一街道、新华街道、前进街道、胜利街道、建设街道、镜铁山矿区街道、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金昌市:(一区一县)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主要铁路干线: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线,天定高速,天宝高速;主要公路干线: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京藏公路,兰平高速等;现有民用机场: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酒泉机场。
规划中民用机场:金昌金川机场等10个民用机场。
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
甘肃省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理概况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历史文化: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华夏始祖伏羲氏曾诞生于此,并造文字、创历法、开创了人类文明之先河。
三千多年前,泾、渭河谷地出现的原始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农业文明的开端。
甘肃曾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和成吉思汗南征北战、骊可·波罗探险游历的经由之地。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公里,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教育珍宝。
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记载着中外友好往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朽历史,吸引着愈多的文人学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行政区划:甘肃省设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平凉、庆阳、定西、陇南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之一,是以石油工业为主,有色冶金、机电、轻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5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0.3元。
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口民族:甘肃人口分布极不均匀,2002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592.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4.0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16‰;全年死亡人口16.6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45‰;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甘肃概况》课件

甘肃省人口与民族
多民族聚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汉族和十多个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包括回族、土族、藏族 等。
人口规模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甘肃省的人口数量超过350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多元文化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甘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使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兰州牛肉拉面
这是甘肃最著名的美食之一, 以其鲜美的牛肉和爽滑的面条 而闻名。
临夏舞蹈
临夏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 这里的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 精湛的技艺而受到广泛赞誉。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1
农业发展
农业是甘肃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水果等。
2
工业进步
甘肃省的工业已经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包括能源、化工、机械等 领域。
3
旅游业兴盛
甘肃省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著名的景点包括敦煌莫高窟、兰州黄河铁桥等。
甘肃省旅游资源与名胜古迹
嘉峪关长城
这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墙 体最完整的长城之一。《甘肃概 Nhomakorabea》PPT课件
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它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 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甘肃省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西部与新疆、青海相连,北部与内蒙古、宁夏接 壤,东部与陕西毗邻。是中国合理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地理特点
莫高窟
位于敦煌市附近,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寺庙之一。
张掖丹霞
这个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以其多彩斑斓的山体景观而 闻名。
嘉峪关
这座古老的关隘位于黄河和河西走廊之间,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甘肃省情【甘肃概况】甘肃,由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由于陇山在境内绵延又简称陇.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省、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
全省有兰州、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等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有86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成份,人数较多的主要有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民族,其中裕固、保安、东乡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
全省总人口262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0万人。
【甘肃简史】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
进入新石器时代,甘肃的大地湾文化距约八千年,其后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创造了彩陶文化的辉煌时代。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蜗和黄帝相传就生在甘肃,故有“羲轩桑梓”之称。
周秦时期,甘肃的庆阳、天水又是周文化和秦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西汉初年,设有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河西千里走廊将中原、黄河上中游地区与西域连接在一起,对祖国版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蓦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兴起的标志,隋唐时期贯穿甘肃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进入了繁荣时期,甘肃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记载。
元代设立甘肃行省,是甘肃设省的开始。
明代长城由东向西穿越9省区后,抵达甘肃河西地区,嘉峪关成为大西北的重要关隘和前沿阵地,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晚清时期,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奏称“陇中苦脊甲于天下”,并在兰州开始兴办近代工业。
这一时期,甘肃的重要战略地位再次凸显出来,所谓“欲保关中,先固陇右”,甘肃成为维护中原、连接和支撑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经济全面发展。
“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56项工程中,布局在甘肃的有16项,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长子”的兰州炼油厂、“中国石化工业摇篮”的兰州化工厂、“中国石油机械的脊梁”的兰州石油机器厂等都是这个时期投资兴建的。
围绕资源开发,先后建成了“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铜城”白银、“镍都”金昌、“西北钢城”嘉峪关和新型工业城市兰州等一批工业企业和工业城市。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向甘肃布局和搬迁了一批国防军工、机械电子、轻工等骨干企业,奠定了甘肃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基础以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认真贯彻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省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特别是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兴建了一批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项目,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地理地貌】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
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
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自然资源】甘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一16℃之间,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不仅有适于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更有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
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有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土地大体可分为“三山、三草、二沙、一林、一田”。
全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十一位,人均耕地2.65亩,居全国第六位。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耕地462.47万公顷;园地20.54万公顷;林地518.25万公顷;牧草地1410.8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129.69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81万公顷;交通用地6.5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87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849.99万公顷;其它土地58.76万公顷.植物资源: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六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1.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42%。
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
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
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
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
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俐、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
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矿产资源: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省内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包括能源10种,金属矿产56种,非金属矿产105种,水气矿产2种。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1种、矿区829处、矿产地1084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具有大型矿床规模97个、中型203个、小型784个。
据((2007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甘肃省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即镍、钴、铂族(铂、钯、饿、铱、钌、佬)、硒矿、铸型用粘土等,有34种矿产居全国前五位,居前十位的有60种。
水利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能源资源:甘肃省能源种类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其中,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31.5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
全省煤炭预测储量为1428亿吨,已探明12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20亿吨,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
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
甘肃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
【交通条件】甘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贯通东亚与亚州中部、西亚与欧洲之间的陆上交通通道。
近年来,甘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已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公路。
基本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以连(云港)霍(尔果斯)、丹(东)拉(萨)2条国道主干线和10条国道及32条省道为干线,以县乡公路为分支,沟通全省城乡、连接周边省区的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
2008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56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16公里;营运性客货运输车辆达到14.53万辆,客运量1.98亿人,货运量达到2.73亿吨。
全省79.49%的乡镇通了油路,92.49%的建制村通了公路。
兰州的6条出口公路及京藏高速公路甘肃段全部实现高速化,甘青宁3省(区)省会之间实现了高速公路连通。
铁路。
兰州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宝中等铁路干线均交汇于此.加之正在建设中的兰渝、兰成、兰新二线以及天平铁路,贯通东西南北日益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093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为51%和53%,2008年旅客发送量达到1900万人,货物发送量达到4500万吨。
民航。
全省境内有兰州中川、庆阳、敦煌、嘉峪关、天水军民合用机场等5个机场开通了民航运输线路,经营的航空公司达14家,航线45条,可通达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