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水产品加工期末复习题目

水产品加工期末复习题目

水产品加工期末复习题目水产品加工复习材料一、填空题1.腌制包括盐渍和成熟两个阶段。

2.盐渍过程的影响因素:盐渍方法、盐的浓度、盐渍温度、原料鱼的形状、食盐的种类。

3.熏制方法:冷熏法、热熏法、温熏法、液熏法、电熏法。

4.擂溃操作过程分为空擂、盐擂和调味擂溃三个阶段。

影响因素包括擂溃时间、温度、食盐浓度和各种辅料的添加方式等。

5.水产干制品分为淡干品(生干品)、盐干品、煮干品和调味干制品。

6.影响凝胶强度的因素:硫酸根的含量、化学药品、自身温度、纯度。

7.水产品的低温保鲜,通常包括冷却保鲜、冻结保鲜,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水分是否被冻结。

8.常用的水产品冷却保鲜方法主要有空气冷却法、冰冷却法(冰藏法或冰鲜法)和冷海水或冷盐水冷却法。

9.鱼类按照脂肪含量分为:少脂鱼类、中脂鱼类、多脂鱼类、特多脂鱼类。

影响鱼虾贝类化学组成的因素:鱼种类、含脂肪部位、季节、饵料、年龄及性别、海区及环境。

10.鱼的保藏运输过程中,必需遵守“三C”原则(Clean,Care,Chilling)。

11.鱼和贝类的蛋白质组成:肌原纤维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浆蛋白(肌浆蛋白、球蛋白x、肌白蛋白)、肌基质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的主要成分。

12.鱼体死后变化的三个阶段:死后僵硬阶段(死后僵直、尸僵)、自溶作用阶段(解僵)、腐败变质阶段。

而影响鱼肉自溶作用的因素有:鱼种、PH值、盐类、温度。

13.冷冻鱼糜按照生产场地分为海上鱼糜和陆上鱼糜。

14.鱼糜制品中添加淀粉的目的:可提高制品的凝胶强度,增加保水性,增量、降低成本。

15.冷冻鱼糜质量检测指标:水分、PH、夹杂物检验、白度、明度、黏度。

16.鱼糕质量检测指标:弹性测定、白度、明度、曲折试验、其他感官和理化检验、安全卫士指标。

17.第三温度带的特点:贮藏期介于短期(冷却贮藏)和长期(冻结贮藏)之间,为2周至1个月。

水产品加工题库(所有章节)

水产品加工题库(所有章节)

1、水产食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2、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学特点?3、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4、简述我国水产品加工存在的问题?5、简述我国水产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一、填空1、鱼类肌肉组织可分为()()(),鱼肉的肌肉是由许多()和一部分结缔组织、脂肪细胞、血管和神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构成的。

2、鱼肉根据所含肌红蛋白和色素的含量可分为()和()。

3、鱼贝类的肌原纤维是由()和()组成,前者是由()蛋白组成,后者是由()()()等组成。

4、新鲜的鱼贝类水分活度为()。

5、鱼肉蛋白质主要由()、()和()组成。

6、鱼贝类的结缔组织属于()蛋白,它主要由()和()。

7、水产原料蛋白质中()含量较高,可同谷物类食品配合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8、鱼贝类脂质根绝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

9、鱼类的糖原代谢产物是(),而贝类糖原代谢产物是()。

10、软骨鱼类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硬骨鱼类多,其原因是所含()和()较多;红肉鱼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白肉鱼多,其原因是所含()较多。

11、鱼贝类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最重要的是()和()。

12、进食不新鲜的红肉鱼容易引起中毒,其原因是()。

13、鱼贝类中称为咪唑化合物的是()()()()。

14、鱼贝类的中的核苷酸主要是(),其关联化合物有()。

15、鱼贝类提取物中冠缨碱类是一类()物质,分子内均具有()的结构。

16、板鳃类随着鲜度的下降带有强烈的氨臭味,其原因是()。

17、TMAO中文名是(),它的还原产物()是鱼类腥味的主要成分之一。

18、海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其含量大概占干基()。

19、海藻多糖根据存在部位可分为()()()。

20、海藻多糖根据其来源可分为()()()。

21、红藻细胞间质多糖的本质是(),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22、琼胶的化学本质是(),它是由()和()组成,琼胶中()含量越高,其凝胶强度越低。

23、卡拉胶的化学本质是()。

水产品加工学

水产品加工学

绪论一、从水产品利用上看鱼贝类的特性生理活性物质的存在暗色肉的存在易于腐败、变质有毒种类的存在在加工上有问题的浸出物成分二、我国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加工品比例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低废弃物利用水平不高传统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加工品质量有待提高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发展趋势:卫生、安全、快捷(后厨产品)、营养、功能性、具有一定地方特色质量和安全多样化和个性化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 ①高压技术②栅栏效应③HACCP理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第一章:水产品加工基础知识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1、水分2、蛋白质(Pr)3、脂质4、碳水化合物5、维生素6、无机质7、浸出物成分Vit B5又称烟酸或尼克酸,是维生素中最稳定的一种Vit C又称抗坏血酸,我国的日需量标准为成人60mg/日。

常量元素:钾钙钠镁氯磷硫微量元素Mn Co Cr I Mo Se Zn Cu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N-6系列中的亚油酸和n-3系列中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鱼类:乳酸贝类:琥珀酸水产品鲜度变化:僵直阶段,自溶阶段,腐败阶段。

自溶阶段的鱼货鲜度已在下降。

延长僵直期,抑制自溶作用,有助于延长鱼类的保鲜期。

鱼贝类鲜度的保持方法:低温保鲜,电离辐射保鲜,化学保鲜,气调保鲜冷藏保鲜:温度-5~0℃,湿度95~100%。

将鱼贝类肌肉组织用热水或适当的除蛋白质剂(如乙醇、三氯酯酸、过氯酯等)处理,经过滤,去掉蛋白质、多糖脂质、色素、无机质、维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后剩余的成分称为提取物(浸出物)琼胶的应用:最理想的细菌培养基凝胶电泳等的介质食品添加剂(无臭,无味),且对味道起到长时间的固定作用.在医药方面。

琼胶用作轻度泻药,以预防和治疗便秘,还用作药膏基材,鱼肝油乳化剂,牙科弹性印膜料等.褐藻的细胞间质多糖主要有褐藻胶和褐藻糖胶;二、保活运输的条件:1、种类:耗氧量低,不易死亡的品种;2、水质:清新、含氧量充足3、水温:水温不宜太高。

水产品加工培训资料

水产品加工培训资料

第二节 鱼类的活体贮运
一、短距离的活鱼运输 帆布萎:容积0 .5—0.8m 2 ,盛水250 - 400kg ,盛 鱼50-75kg运鱼适宜水温6-15。C, 温度不能超过5。C。种类不同,盛鱼的量不同。如白 甲,易死,利用大小城市的活鱼价去补偿运价。 活鱼运输箱:若未售空可作暂养箱。 有关参数:水泵:流量 20m3/n ,扬程2 0m ,吸入 高度7m,汽油机功率4w. 鱼箱容积:4m3,载3.2吨,鱼水比:20-30。C1:2,20。 C以下1:1. 运行时间4小时,水中溶解氧(1mg/L),存活率45%.
(五)乌贼类:海产。大枪乌贼。
①我国产量最大的是台湾枪乌贼(占全国产量90%)。 金乌贼、无针乌贼。 ②特性:营养价值丰富,属高蛋白食品,也是名贵的滋 补品。有养血滋阴、益胃通气。多进行干品加工。如: 枪乌贼加工的干品俗称鱿鱼干;乌贼加工的干品:墨 鱼干。(海珍品) 乌贼类的墨汁还是高级绘画的颜料。
(八)龟鳖类:爬行纲
①种类:海水中有玳瑁、绿 龟。淡水中:金龟、水龟、 中华鳖、山瑞鳖。 ③特性:加工品:冷冻制品:龟鳖粉。
二、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用于水产品加工的主要为海水藻类植物。 1) 海带:藻类植物,海藻门海带科。可供食用、药用, 并可提取海藻胶、甘露醇等工业原料。 海带多生产干品加工,也可作成各种小包装方便食品。 2) 紫菜:藻类植物的红藻门紫菜科。主要养殖种类有: 园紫菜、坛紫菜、长紫菜和甘紫菜。 特性:含蛋白质、碘、磷、钙、汞营养丰富的海产品: 干品加工、出口销售。
二、基本运输方式:
(一)开敝式运输: 1.带水运输。 优点:①对水体的水质、水温、溶解氧可进行一 定的人工调节。 ②方法简便,运输量大,存活率高,运输成本低。 ③适合大规格鱼种或成鱼运输。 2.干湿法运输(湿润法运输) 特点:鲤、鲫、草的短途运输(6小时以内)。 河蟹、甲鱼等特种水产品的长途运输。运输途中 注意通风,高温。

水产品加工工艺 期末复习资料

水产品加工工艺 期末复习资料

1.水产食品低温保鲜原理:(1)由于水产品中的水分发生冻结,水分活度降低,使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当温度降至-10℃以下,则微生物的繁殖完全受到抑制。

低温还可引起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的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和不可逆的蛋白质凝固等,都会对微生物造成严重的损害,使其丧失活性。

(2)低温对酶的影响主要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降低了酶催化反应速度,从而阻止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速率。

(3)低温条件下,依据Q10规则,其他非酶反应(油脂氧化、水解等)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从而延缓食品的变质。

2.鱼糜制品加工原理:鱼肉中加入加入2-3%的食盐进行擂溃时,构成肌原纤维的粗丝和细丝由于盐溶作用而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二者吸收大量水分并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的溶胶。

这种溶胶缓慢地失去可塑性,而在高温中却迅速地形成富有弹性的溶胶体。

即鱼糜制品。

3.鱼类K值(计算,意义):利用鱼类的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在死后初期发生分解,经过ADP(二磷酸腺苷),AMP(腺苷酸),IMP(肌苷酸),HxR(次黄嘌呤核苷),Hx(次黄嘌呤)等,最后变成尿酸。

测定其最终分解产物(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所占总的ATP关联物的百分数即为鲜度指标K值。

公式为:K=(HxR+Hx)/(ATP+ADP+AMP+IMP+HxR+Hx)×100%意义:K值反应鱼体初期鲜度变化以及与品质风味有关的生化质量指标;K值可以用来判断鲜鱼与解冻鱼的鲜度;K值越低说明鲜度越好,一般K指≤20%作为优良鲜度指标,K值≤60%作为加工原料的鲜度标准。

4.鱼贝类死后变化的三个阶段:初期生化变化和死后僵硬,自溶,腐败。

5.水产食品原料特征:多样性,易腐性,渔获量不稳定,原料成分的差异性。

6.鱼肉蛋白与冷冻变性机制,抑制手段:机制:冷冻过程是一个涉及水分从无定形态向结构化冰晶转变的复杂过程,相态的变化引起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的改变,导致了蛋白质的最终变性。

水产食品加工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水产食品加工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水产品复习重点(大纲)第一章我国有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水产食品是指以生活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动植物为原料,经过各种方法加工制成的食品。

水产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1)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且含量平衡(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都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3)矿物质丰富,如微量元素Zn,Se,Cu,Fe等(4)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前体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含量都较高(5)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如海藻淀粉,褐藻酸,纤维素等。

2.感官功能:色,香,味。

形,口感3.保健功能:活性肽、牛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海水鱼类: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鳕鱼,鳀tí鱼yú,鲐鱼(肝提炼鱼油),蓝点马鲛,大眼金枪鱼,海鳗,绿鳍马面鲀tún,竹荚鱼,鲨鱼,鲳鱼,鲻zī鱼yú,沙丁鱼类,河豚淡水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软体动物:扇贝,牡mǔ蛎lì(生蚝,加工成耗油,牛磺酸,微量元素含量高,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蛤ɡé,鲍鱼(鲍贝壳是中药石决明),贻yí贝,乌贼类,章鱼甲壳类:对虾,罗氏沼虾,中国毛虾,南极磷虾,蟹类(中华绒螯蟹此蟹只可活食,因死蟹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蟹毒碱。

)从河豚鱼中提取的河豚毒素,是一种珍贵的药品 其他类:海胆,海参,海蜇,鳖 水产植物原料种类海洋藻类多数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多细胞群体或叶状 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器官分化。

1. 褐藻 (1)海带(昆布)(2)裙带菜(3)羊栖菜2.红藻 (1)紫菜(2)江蓠(3)石花菜(4)角叉菜3.绿藻 (1)孔石莼ch ún(2)条浒苔(3)刺松藻 4.微藻 (1)螺旋藻 (2)小球藻(3)杜氏藻水产食品原料特性:(1)原料的多样性 (2)原料的易腐性 (3)渔获量的不稳定性 (4)原料成分多变性第二章:水产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特性1、鱼肉肌肉组成及结构?鱼体的肌肉组织是主要的可食部分,对称地分布在脊背的两侧,一般称为体侧肌。

水产品加工复习题

水产品加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K值,ω-3系脂肪酸凝胶强度 TMA,TMA0自溶凝胶形成能微冻僵硬指数凝胶化凝胶劣化滞后现象温度(湿度)状况的均一性系数二、填空1、鱼、贝类罐头的加工可分为、、、。

2、以增加总氮为目的的鱼粉掺假,加入的物质主要是和。

3、腌制方法按用盐方式分为、、;按温度分为、。

4、水产罐头种类繁多,依据其加工方式的不同常常被分为四种,即、、、。

5、鱼肚是由干制而成的。

6、浸出物的量随种类而异,一般为,其规律是动物愈低等含量愈。

7、水产品镀冰衣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和。

8、腌制品主要有三种,即、、。

9、水产干制品种类繁多,习惯上人们常常按照干燥前的预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等几类。

10、鱼体腐败产物中腐胺是由转变而来的,尸胺则是由转变而来的。

11、冬化是指鱼油精炼中的、过程。

12、鱼的体型主要有、、、、等几种类型。

13、鱼粉的制造方法有多种,例如、、等,鱼粉主要生产国多采用。

14、鱼体死后变化可分为三个过程、、。

15、热熔密封时要选择好、、等工艺条件。

16、防止冷冻鱼糜变性的物质通常要求含有个以上官能基,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及主体配位。

17、碳酸用于活鱼运输时,不是直接采用碳酸,而是预先配制A液和B液,A液即,B液即。

18、蚝油是由制成的。

19、浸出物的量随种类而异,一般为,其规律是动物愈低等含量愈。

20、鱼糜生产中漂洗是重要的工序,常用的漂洗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是。

21、水产干制品的种类常按照干燥前的预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22、肌原纤维蛋白中的主要蛋白为和。

23、鱼粉的制造方法有多种,例如、、、等,鱼粉主要生产国多采用。

24、淡菜是由干制而成的。

25、熏烟中羰基化合物的作用主要是产生和。

26、水产品品质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及。

27、低温盐水微冻的关键是。

28、鱼翅是由或加工而成的,依据其生产过程是否刮沙、去骨、去皮,又可分为和。

29、红藻典型的代表有;蓝藻的代表种类为;褐藻的代表是。

30、盐水浸渍冻结分为和两种方法,前者所用的盐是,后者所用的盐是。

水产品加工复习题

水产品加工复习题

一、原料部分名词:1.红肉鱼2.白肉鱼3.多脂鱼4.少脂鱼5.感官鉴定6.化学鉴定7.微生物学鉴定物理鉴定8.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1. 鲎试剂:2. 硫酸软骨素?3. 角鲨烯4. 甲壳素5. 6.牛磺酸判断:水产原料表面附着的细菌一般都是嗜冷细菌();1. 低温保藏对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均有抑制作用()2. ;3.只有鱼肉是红色的鱼才是红肉鱼(错)新鲜的鱼眼球饱满、眼角膜澄清透明; 4. 5.不新鲜的鱼鱼鳞容易剥落(错)鲅鱼是白肉鱼 6. 鳕鱼是白肉鱼7. 8.多宝鱼是多脂鱼黄花鱼是少脂鱼(错)9.27/ 1填空题:)两类)和( 1.软骨鱼包括(;骨));肝提取( 2.软骨鱼的综合利用价值:肉可食用;皮可();鳍加工成(。

));内脏制(可提取(。

)石首类鱼的鳔很大,含Pr、fat,胶原Pr等,可做( 3.)四类鉴)、()和( 4.鱼贝类鲜度的鉴别方法包括()、(定方法。

)等,其中)、()、(、5. 鱼贝类鲜度的化学鉴定指标主要包括()()是鲐鱼、金枪鱼等典型红肉鱼原料必须检测的指标。

)指标不适合软骨鱼的鲜度鉴别,(()。

、( 6.鱼贝类的脂质有两个典型特征()、))、()、()(7.浸出物成分包括()、、((糖)等无氮成分。

)、冠瘿碱类、尿素八种含氮成分和(有机酸)、(、)种:()一种;东方鲎属有38.鲎的种类很少,全世界现存的只有三个属,5个种,其中美洲鲎属(。

));蝎鲎属仅一种(()和()等。

)、(9.海洋生物中天然存在的活性肽不多,仅三肽的()和二肽的()、()、免疫调节肽等(、)、()10.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获得多种功能性肽包括(、))、((11.根据海洋生物中的有毒物质所导致的中毒症状,可以将它们分为)、()等。

)和()(、(、从海人草中提取的))、从虾壳中提取的(1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很多,如从河豚中提取的(,从扇贝裙边中提取的))和()、从鲎血中提取的(、从鲨鱼肝中提取的(())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学习水产品加工工艺的意义答:2、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的研究内容答:水产原料的特点;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原料成分分析;产品质量检验及质量控制。

3、海洋生物生活的环境有哪些特殊性答:与陆地生物迥异,海洋作为一个“立体水球”,使生物处于高盐、高压、低温、低营养和无光照的环境中。

4、国内外水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现状答:5、试分析我国淡水鱼加工率低的原因。

答:(1)国家对淡水鱼加工投资少;(2)制约因素:加工适应性;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新产品开发;加工装备;市场开拓。

淡水鱼的加工适性不如海水鱼,蛋白质抗冷冻能力较差,凝胶形成能力弱,淡水鱼的土腥味。

6、水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以食为主,综合利用。

根据水产品应用价值较高的特点,利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生产产销对路的一般食品及营养保健食品,是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的走向。

(2)注重低值水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

充分合理利用原料,是水产品加工业的另一个主要趋势。

(3)生物技术的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一些急需的精细化工产品、生物材料,是当前加工业的一个有生命力的苗头。

(4)传统产业的改造。

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加工产业,是今后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此相应地,一批新的海洋生物技术产业也会像海洋药业一样由生产加工业脱颖而出。

第二章水产品原料学概述1、生产加工原料的种类和特性答:(1)种类包括鱼类(四大家鱼),软体动物(田螺、乌贼、河蚌、鲍、海兔),甲壳动物(对虾、龙虾、螃蟹),棘皮动物(海胆、海星、海参),腔肠动物(海蜇、海葵、珊瑚),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爬行动物(海龟、海蛇、鳖),藻类(海带、紫菜等)等。

(2)特性:多样性、易腐性、易变性、季节性。

2、水产加工原料的一般化学组成和特点答:(1)鱼虾贝类:①化学组成:水分70%~80%,粗蛋白质16~22%,脂肪~20%,灰分1~2%,糖类1%以下。

②特点:A、营养成分变化特点:变化幅度较大的是水分和脂肪含量,洄游类红身鱼类的含脂量多于底栖类的白身鱼,这两种鱼种中水分含量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肉中含脂类较多的种类如鲐、河豚等,其肝脏中的脂肪少,反之,肉中含脂类较少的种类如大头鳕、鲨鱼、乌贼等,其肝脏较大且含脂量较高。

B、糖类含量与变化特点:在鱼类中含量很低,几乎多在1%以下。

红身鱼类比白身鱼类高,而贝类和软体动物中糖原含量较高,其含量变化与脂肪相似。

(2)藻类(分为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和蓝藻类):①化学组成:水分82~85%,粗蛋白质2~8%,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8~9%,粗纤维~%。

②特点:藻类的化学组成随着海藻的种类、生长环境、季节变化、个体大小和部位以及环境因子(如生长基质、温度、光照、盐度等)不同而有显着的变化。

化学组成的特点是:脂肪含量极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无机盐也高,素有“微量元素宝库”之称;值得一提的是碘含量特别高,在海带的个别品种中高达~%。

(3)鱼贝肉蛋白质及其加工特点:见笔记(4)鱼贝肉脂肪酸与组成特点:见笔记(5)鱼贝类的糖类:见笔记(6)鱼贝肉的浸出物:见笔记3、生产动物的死后变化规律答:死后僵硬,鱼体的自溶作用,腐败。

4、影响鱼体死后僵硬、自溶的因素各有哪些答:(1)影响僵硬的因素:①鱼种,洄游性鱼类和定着性鱼类。

例:冰藏条件下,牙鳕1h、大头鳕2~8h、鲈鮋22h开始僵硬,在相同条件下僵硬持续时间分别为19h、18~57h、98h。

②鱼类生理条件:营养状况,产卵,捕获前能量消耗,捕获入网顺利,死前挣扎程度,对鱼捕获处理。

③环境温度(温度与鱼种共同作用).对开始僵硬时间的影响:有些鱼死后,开始僵硬时间在0℃贮藏与10℃贮藏无差异,如鲫鱼为2h。

多数在0℃贮藏比10~20℃更早进入僵硬,如比目鱼分别为6、15h,。

对僵硬最旺盛时间(持续时间)的影响:10℃贮藏比0℃延迟2~3倍,比目鱼为27、51h,鲫鱼为9、15h(可能原因:0℃下肌浆网对Ca2+吸收能力低,漏出的钙激活了肌肉中的ATP酶)。

(2)影响自溶的因素:①鱼种:红身鱼类与白身鱼类,洄游性鱼类与底栖类。

②pH值。

③盐类:如加入2%的食盐,自溶作用的速度可减少到原来的1/2;添加10%可减少到1/3;添加20%减少到1/4;在饱和盐溶液中,自溶作用只能缓慢进行,但食盐并不能使自溶作用完全停止。

④温度:温度对自溶作用的影响很大,其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Q10表示。

5、鱼体腐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鱼体腐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鱼体的肌肉与骨骼之间易于分离,并且产生腐败臭等异味和有毒物质。

6、鱼贝类鲜度评定方法有哪些答:(1)微生物法:检测鱼贝类细菌数可以判定其腐败程度。

(2)感官检测法:通过人的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来评价水产品品质优劣的方法。

优点:快捷,不需专门的仪器设备。

缺点:无法给出量化的概念,受个体差异影响。

(3)化学法:TVB-N法,包括氨、三甲胺等;三甲胺法:仅适合海水鱼,测还原性三甲胺含量;K值法:反应初期鲜度变化,可用HPLC、柱层析或简易测试试纸测定;组测定法。

(4)物理法:测定鱼体死后的硬度、电阻、介电常数等物流性质,操作简便,但因鱼种差异显着。

第三章冷冻加工1、水产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水产品的腐败:微生物、酶和非酶反应。

微生物要繁殖,酶要发生作用,都需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不适宜,则停止繁殖,甚至死亡,酶也会失去催化能力,甚至被破坏。

如果把水产品放在低温条件下,则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就变得很微小了。

当在冻结时,生产的冰晶使微生物细胞破坏,微生物丧失活力而不能繁殖,酶的反应受到严重抑制,水产品的化学变化会变慢。

2、影响鱼类冰藏保鲜期限的因素是什么答:鱼的种类;鱼在用冰前的鲜度情况;用冰是否及时;用冰量是否充足;碎冰体积的大小、散布是否均匀;船舱或车厢有无隔热设备和制冷设备;卫生条件是否良好。

3、什么是水产品的微冻保鲜答:将水产品温度降低到略低于其细胞质夜的冰点1~2℃,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藏的方法。

4、常见的水产品微冻保鲜方法有哪些答:冰盐混合微冻保鲜法,低温盐水微冻保鲜法,鼓风冻结装置中微冻保鲜法。

5、什么叫冻前处理和冻后处理冻后处理包括哪些工序答:(1)冻前处理:因水产品的种类、产品形式不同而不同,一般包括原料选择、冰藏(或直接水洗)、脱水、形态处理(如去除不可食部分、切块)、挑选分级(据其大小、形状等)、称量、摆盘(或包装)等。

冻后处理:指鱼品冻结后所进行的脱盘、镀冰衣和包装。

(2)冻后处理的工序包括脱盘、镀冰衣和包装。

6、鱼的摆盘要求是什么答:(1)冻结鱼盘要符合一定规格大小,盘底平整、卫生。

(2)按各自的商品标准摆盘,要整齐、均匀。

(3)过程要轻拿轻放,不要损伤鱼表皮或鱼体。

(4)摆盘后,盘面要平整,盘底不能积有血水。

(5)摆好盘后,立即进行冻结或送到冻结设备低温暂存。

7、冻结速度快慢的划分依据是什么答:(1)按时间划分(快速、慢速):中心温度-1℃到-5℃所需时间在30min之内为快速;(2)按距离划分(快、中、慢):单位时间内-5℃的冻结层从表面伸向内部推进的距离。

快速冻结时,>5~20cm/h;中速,=1~5cm/h;慢速,=~1cm/h。

8、什么叫冻结曲线有何特点答:(1)冻结曲线是指在冻结中,水产品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为初阶段、中阶段、终阶段。

(2)特点:①初阶段:即从初温到冻结点,放出的是显热,此热量与全部放出的热量比较,其值较小,故降温较快,曲线较陡;②中阶段:此时鱼体大部分水结成冰,由于冰的潜热大于显热约50~60倍,整个冻结过程中大部分热量在此阶段放出;③终阶段:从成冰到降温,此时放出的热量一部分是冰的降温,一部分是余下的冰继续结冰,水变成冰后比热减小,但还有残留水冻结,曲线不及初阶段那样陡。

9、水产品冻结方法有哪些答:(1)空气冻结(吹风冻结):包括流态化冻结;(2)接触冻结(平板冻结):平板是使用最广的;(3)浸渍冻结:盐水冻结,喷淋冻结。

10、什么叫镀冰衣为什么要镀冰衣镀冰衣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镀冰衣就是冻结后迅速把产品浸在冷却的饮用水中或将水喷淋在产品的表面而形成冰层。

(2)镀冰衣的作用是防氧化,减少干耗,增加光泽,增加商品价值。

(3)镀冰衣的方法有:浸渍式、喷淋式。

11、用于冻鱼制品包装的材料要求是什么答:除了满足一般食品包装的清洁卫生、无毒、不串味、防止灰尘和细菌污染等要求外,还应具有耐低温、气密性好、透湿率低和透光性好等性能。

12、冻鱼在冻藏期间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1)冻鱼在冻藏期间的主要变化有:脂肪氧化、色泽变化、质量损失(干耗)、鱼体冰晶长大。

(2)①脂肪氧化产生的原因:在长期贮藏中,脂肪酸在冰的压力作用下,由内部转移到表层,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

②色泽变化的原因:天然色素的分解和新的变色物质的产生所导致(天然色素的破坏为红色鱼肉的退色,如冷冻金枪鱼的变色;产生新的变色物质,如白色鱼肉的褐变、虾类的黑边等)。

③干耗产生的原因:冻结表面是饱和蒸汽压,而间内空气是不饱和蒸汽压,二者存在压差,从而导致了干耗现象。

④冰晶长大的原因:冻藏中,冻藏间温度波动导致冰晶长大;不同大小的冰晶周围的水蒸汽压不同,水分从小冰晶体向答冰晶体转移,也能导致冰晶长大。

13、要防止冻鱼在冻结过程中脂肪氧化的措施有哪些答:(1)避免和减少与氧接触,如镀冰衣,包装。

(2)冻藏温度要低,且稳定。

试验证明,在-25℃也不能完全防止脂肪氧化,只有在-35℃以下,才能有效防止;库温要稳定,避免冰结晶长大,产生内压不均,把游离脂肪酸由内向表层转移。

(3)防止冻藏间漏氨,加速油烧。

(4)使用抗氧化剂,或与防腐剂并用。

14、常见的冻结设备和装置有哪些各种装置的特点有哪些答:管架式冻结装置;半送风冻结装置;送风冻结装置;装配隧道式冻结装置;流态化冻结装置;平板冻结装置;浸渍冻结装置;液态氟利昂冻结装置液态氮喷淋冻结装置。

15、试写出冻鱼片的加工工艺流程。

答:鲜活原料鱼-——冲洗——挑选——击昏——前处理(去头、放血、去鳞、去腮、去内脏)——清洗——剥皮——剖片——整形——挑刺修补——冻前检查——浸液——称重——装盘——速冻——出盘——镀冰衣——包装——成品冷藏第四章水产腌制、干制及熏制1、水产品干制加工原理是什么水产干制品的特点有哪些答:(1)干制加工原理:降低水分,以抑制微生物和酶的作用。

当A w<时,细菌很难生长;当A w<时,大多数霉菌不能生长;当A w<时,霉菌的生长完全受抑制。

干制品的水分活度一般为~。

(2)其优点是:保藏期长,质量轻,体积小,便于贮藏运输。

缺点是:导致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化酸败;影响水产品其他成分(如脂肪、维生素等);产品的外观、风味、口感严重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