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细度对燃烧的影响解析

合集下载

煤粉细度对燃烧的影响

煤粉细度对燃烧的影响

挥发分对燃烧的影响
着 火 温 度 ( )

Vdaf (%)
Vdaf (%,) 挥发分对着火温度的影响
挥发分对稳燃负荷的影响
煤粉气流着火指数与挥发分间的关系
1000
FI(℃ )
800 600 400 2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Vdaf(%)
着火难易指标
煤的反应活化能E:
☻ 当R90一定时,n值越大,则R200越小,说明煤粉中过粗的煤粉较少;
☻ 当R200一定时,n值越大,则R90越大,说明煤粉中过细的煤粉较少。
n值越大,煤粉中过粗和过细的煤粉均较少,即煤粉粒度分布较均匀。
☻ n取决于磨煤机和粗粉分离器的型式,一般取n = 0.8~1.2。
煤的可磨性系数
煤的可磨性系数表示煤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的难易程度。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煤粉浓度下, 煤粉越细, 进行 燃烧反应的表面积就会越大, 而煤粉本身的热阻却 减小, 因此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更快达到着火; ☻煤粉细度R90 由10% 减小到5% 时, 着火温度降低 了239 ℃, 着火距离缩短了130 mm;
☻煤粉细度R90由20% 减小到10%, 着火温度降低了 36 ℃, 着火距离缩短了70 mm, 变化幅度减小。 因此, 仅从促进低挥发分煤着火稳燃的角度考虑, 煤粉细度R90为5%是一个较好选择。
燃烧时所需的时间 t;
从着火开始,在规定的
燃烬特性通常在 差热天平中通过 TG曲线得到。
时间内所燃烬的份额 r

影响燃烬特性的主要因素:
煤种
燃烧温度 细度 氧气浓度
第三章 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燃烧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燃烧过程中煤粒型态变化物理模型 煤粉气流的燃烧稳定性(着火与熄火)

煤粉细度及浓度对炉内燃烧的影响

煤粉细度及浓度对炉内燃烧的影响

爆炸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浓度,氧,点火能量。
水分的影响: 煤粉水分影响流动性与爆炸性。
☻ 水分高:流动性差,易堵,粉仓搭桥。影响着火与燃烧。 ☻ 水分低:自燃与爆炸。干燥耗能增加。
煤粉细度 Rx
煤粉的细度Rx(Dx) 用具有标准筛孔尺寸的筛子进行筛分测定。如 筛孔边长为xμm,煤粉过筛后,漏下去的煤粉质量为b,留在筛子上 的煤粉质量为a,则煤粉细度可用筛子上的剩余率或通过率表示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煤粉浓度下, 煤粉越细, 进行 燃烧反应的表面积就会越大, 而煤粉本身的热阻却 减小, 因此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更快达到着火; ☻煤粉细度R90 由10% 减小到5% 时, 着火温度降低 了239 ℃, 着火距离缩短了130 mm;
☻煤粉细度R90由20% 减小到10%, 着火温度降低了 36 ℃, 着火距离缩短了70 mm, 变化幅度减小。 因此, 仅从促进低挥发分煤着火稳燃的角度考虑, 煤粉细度R90为5%是一个较好选择。
☻由于高温空气与煤粉气流温差较大,在与煤粉气 流混合时其温度略有降低; ☻随着煤粉脱出挥发分及挥发分的着火燃烧,周围 烟气温度又开始升高; ☻当烟气温度突升时,煤粉开始着火,本文以烟气 温度突升时所对应的距离为着火距离。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图2
煤粉浓度与着火距离的关系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煤种特性 ☻加热环境的温度 ☻加热时间的长短
daf
T越高,Vdaf越大。
时间越长,Vdaf越大。
煤粉越细,Vdaf越大。
☻煤粉颗粒的直径
挥发分对燃烧的影响
着 火 温 度 ( )

Vdaf (%)
Vdaf (%,) 挥发分对着火温度的影响
挥发分对稳燃负荷的影响

煤粉细度对燃烧的影响

煤粉细度对燃烧的影响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图2
煤粉浓度与着火距离的关系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着火距离 首先减小,当煤粉浓度为0.8 kg/kg 时降为最低, 然后又随煤粉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主要因为煤粉浓度低时,煤热解释放出的挥发 分含量较少,其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少; ☻随着煤粉浓度继续增加,煤粉释放的挥发分足够 多,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加热煤粉气流,使 得着火距离缩短,煤粉浓度为0.8 时着火距离降至 最短; ☻煤粉浓度继续升高,其升温所需热量随之增加, 不利于挥发分的析出,致使其着火距离延长。
燃烧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着火温度理论:
当燃料与氧化剂在不同的化学当量配比条件下, 其着火温度是不同的,其内在原因可从反应活化 能与质量作用角度来解释。在某一瞬间,燃烧稳 定的条件为:
Te Ti
Te—燃烧室的环境温度; Ti—燃料的着火温度。
此时的稳定性指标即为燃烧室内的温度水平。
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燃烧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煤粉喷入炉内后,煤粉粒子经历的过程:
加热升温 水分析出 挥发分析出
挥发分着火燃烧
焦碳着火、燃烧与燃烬
☻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对煤粉气流的着火与 燃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焦碳的燃烧过程决定了煤燃烧过程的长短与燃烧
效率。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场条件的制约,合理的煤粉平均粒径
为50~70 μm。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将数值模拟部分结果图2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如图4 所示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规律。2 种方法所得结果趋势相同。 着图 火 温实 度验 的所 关得 系煤 粉 浓 度 与 4

煤粉细度的名词解释

煤粉细度的名词解释

煤粉细度的名词解释煤粉细度作为煤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煤粉颗粒的尺寸大小分布。

煤粉细度对于煤燃烧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煤粉细度的控制,可以达到优化能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

一、煤粉细度的影响因素煤粉细度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煤质、煤炭破碎和燃烧设备等。

首先,煤质的不同会导致煤粉细度的差异。

不同种类的煤炭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煤的破碎难度,因此煤质的不同会影响煤粉的细度分布。

其次,煤炭破碎的方法和设备也会对煤粉细度产生重要影响。

煤炭经过粉碎、研磨等处理过程后,能够得到不同细度的煤粉。

最后,燃烧设备对煤粉细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些燃烧装置对煤粉的细度分布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如火电厂的煤粉锅炉,需要精细研磨的煤粉才能够达到高效燃烧的效果。

二、煤粉细度的测量方法煤粉细度的测量通常采用筛分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

筛分方法是将煤粉样品放在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上,通过筛网孔径的大小来分离不同尺寸的煤粉颗粒。

通过测量每个尺寸组分的质量分数,可以获得煤粉的细度分布曲线。

激光粒度分析方法是利用激光器照射煤粉,在散射光的角度和光强方面对煤粉样品进行测量,通过分析散射光的特征,可以得到煤粉的粒径分布。

三、煤粉细度的意义煤粉细度对于煤燃烧过程中的有效燃烧、烟气脱硫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控制煤粉细度,可以实现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的均匀分布和高效燃烧。

细小的煤粉颗粒能够更快地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混合,提高反应速率,从而增加燃烧效率。

其次,煤粉细度的合理控制也可以减少煤粉燃烧时产生的排放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细小的煤粉颗粒能够更好地与烟气中的脱硫剂进行接触,提高脱硫效率。

此外,通过控制煤粉细度,还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四、煤粉细度的优化控制为了实现煤粉细度的优化控制,需要加强煤炭破碎和燃烧设备的研发和改进。

首先,煤炭破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对煤粉细度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

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

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首先从燃料因素考虑,主要从燃料品质和煤粉细度和颗粒分布来看:1. 挥发分:通常挥发分越高的煤,着火温度越低、火焰传播速度越快,且热稳定性好,同时挥发分发热量越高的煤也更容易着火,所以挥发分含量越高,发热量大的煤粉与高温烟气混合加热后能更快的让部分煤达到着火温度,更快的使部分煤粉气流着火,2.更快的通过火焰传播,使全部煤粉气流着火。

2. 水分:对同种煤来说,水分含量越高,加热煤粉气流的一部分热量用于水分的蒸发和过热,使着火温度增加,着火推迟,同时水分还会影响火焰的传播速度,水分含量大时,火焰的传播速度变低。

但内部水蒸发后有利于内部反应表面积增加提高着火能力和着火速度。

也就是说水分含量越高的煤不利于着火,会因吸热而使着火热变大从而推迟部分煤粉烟气流着火,延迟火焰传播和全部煤粉气流着火,但在二次风时由于内部反应表面积增加,着火能力和燃烧速度提高,焦炭会更易于燃烧,一定程度下能加快反应速度。

3. 灰分:灰分含量增加时,煤粉的发热量会下降很大,燃烧煤就要增多,而着火热与燃量成正比,灰分越高的煤着火比较困难,且灰分覆盖在煤粉表面上减少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着火比较困难,火稳定性差。

因此,灰分含量越高,部分煤气气流要洗后更多的着火热来达到着火温度使部分煤粉气流着火推迟,且灰分高的煤会更易结渣和积灰从而影响锅炉的传热效率。

甚至还会造成燃烧不完全,增加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4.发热量:发热量大可以使煤的分解速度加快,迅速释放出挥发分,所以发热量越高的煤,越易着火,所需的着火热也就越低,能更快达到着火温度,加快部分煤粉的燃烧和火焰的传播,并且稳定的燃烧。

5.煤粉的细度及煤粉的颗粒分布:煤粉越细,挥发分更易析出,也更易加热同时单位质量的煤粉在相同的环境下,越细的析出的挥发分越多,浓度也更大所以煤粉也更易着火,着火温度也越低,火焰传播速度也更快。

且煤粉细度越均匀则火稳定性更好,且更容易燃烧,在越细的煤粉着完以后,焦炭更细小,与空气的反应表面积相对粗煤粉大,提高了着火能力和燃烧速度加快了煤粉的燃尽。

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煤粉发生自燃和爆炸是由于煤的特性在加工成煤粉后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煤粉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1.1煤粉的流动性它的尺寸一般为0~50微米,其中20~50微米的颗粒占多数。

干的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它的流动性很好,就像流体一样很轻易在管道内输送。

由于干的煤粉流动性很好,它可以流过很小的空隙。

因此,制粉系统的严密性要好。

1.2煤粉的自燃与爆炸积存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发热使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的自燃。

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输送煤粉的气体和煤粉混合成的云雾状的混合物,它一旦碰到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2~3倍大气压),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

影响煤粉爆炸的因素很多,如挥发分含量,煤粉细度,气粉混合物的浓度,温度湿度和输送煤粉的气体中氧的成分比例等。

一般说来挥发分含量VR<10%(无烟煤),是没有爆炸危险的。

而VR>25%的煤粉(如烟煤等),很轻易自燃,爆炸的可能性也很大。

煤粉越细越轻易自燃和爆炸,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较小。

例如烟煤粒度大于0.1毫米几乎不会爆炸。

因此,挥发分大的煤不能磨得过细。

煤粉浓度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实,最危险得浓度在1.2~2.0kg/m3,大于或小于该浓度时爆炸的可能性都会减小。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是很难避免危险浓度的。

制粉设备中沉积煤粉的自燃性往往是引爆的火源。

气粉混合物温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煤粉爆炸的实质是一个强烈的燃烧过程,是在0.01~0.15s的瞬间大量煤粉忽然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因急速膨胀而形成的压力波以及高速向外传播而产生的很大的冲击力和声音。

浅谈煤的成分及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浅谈煤的成分及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浅谈煤的成分及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摘要:随着煤炭价格的一路上涨,火电厂的发电成本日益增高,很多发电企业甚至都面临着亏损,煤质的好坏对火力发电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此外,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探讨煤中不同的成分及煤的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让运行人员根据煤质的不同及时进行调整,为保供工作筑牢安全基础。

已经发现,煤中的某些典型成分对锅炉正常工作有负面影响,同时,研究煤中不同的成分及煤的特性对燃烧设备的影响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发电机组的稳定经济运行。

关键词:煤的成分;燃烧设备;硫分;灰分1硫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煤中硫包括可燃硫和不燃硫,两者之和称为全硫。

煤中的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它们与水蒸气化合生成亚硫酸和硫酸蒸汽,如果硫酸蒸汽在锅炉的低温烟道内,受到低温壁面的影响,使硫酸蒸汽降低到酸露点温度以下,此时,硫酸蒸汽就会凝结,硫酸液体就会对金属受热面产生腐蚀,这个过程就是低温腐蚀。

此外,硫分还会导致锅炉的高温腐蚀,煤在还原性气氛中(即煤的燃烧环境氧量不充分),硫将转变成硫化氢,硫化氢如果与金属表面接触,将会产生高温腐蚀。

煤中硫可以硫化铁即黄铁矿的形式存在,由于黄铁矿的莫氏硬度仅次于石英,为6至6.5,若黄铁矿的含量很高,就会导致煤质坚硬,煤质坚硬的煤进入制粉系统,就会导致制粉系统的电耗提升,坚硬的煤粉进入锅炉还会对锅炉的受热面产生磨损,同时也一定会导致磨煤设备的磨损。

此外,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排出大气,在环境中进一步的转变成亚硫酸和硫酸,那么就会产生酸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煤中硫每增加1%,燃用1t煤就多排放约20kg的二氧化硫气体。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含量升高,还会增加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对于变质程度较浅的煤,若含有较多的黄铁矿,就会由于黄铁矿受氧化放热而加剧煤的氧化自燃,不利于煤的存放。

2灰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灰分是煤在一定温度下,可燃物完全燃烧,矿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分解、化合反应后的残留物。

煤粉细度浓度对燃烧影响PPT资料45页

煤粉细度浓度对燃烧影响PPT资料45页
K0、E的准确数学描述。
工程上采用一些技术指标定性、 近似描述煤的着火与燃烧特性。
燃料特性指标
Vdaf: C/H: FC/Vdaf:
越高,着火越容易,燃 烧稳定性越源自。越高,煤化程度越高, 着火越难。
越高,煤中的挥发分相对含 量越低,着火越困难。
Vdaf
Vdaf 煤着火温度、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 。
粒径、挥发分含量、环境氧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既可能发生气相着火、固相着火、气固两相同时 着火。
煤粉气流的燃烧稳定性(着火与熄火)
即燃料在某一热力环境中燃烧时燃 烧过程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外观表 现为火焰不熄火。
将燃烧室视为一控制系统,当这个系 统的输入参数(如燃料特性、风煤配比、 气流初始温度等)在一个有界的范围内 变化时,如果该系统的输出(如放热量、 燃烧室内的温度等)能维持在一个稳定 的范围内,则该系统是稳定的,即燃 烧是稳定的。
n
R200
R90
lg 200
90
R200< R90, n为正值;
☻ 当R90一定时,n值越大,则R200越小,说明煤粉中过粗的煤粉较少; ☻ 当R200一定时,n值越大,则R90越大,说明煤粉中过细的煤粉较少。
n值越大,煤粉中过粗和过细的煤粉均较少,即煤粉粒度分布较均匀。
☻ n取决于磨煤机和粗粉分离器的型式,一般取n = 0.8~1.2。
着火指数FI:
制取200× 400目窄筛分煤粉试样,使煤粉高度离散地缓慢通 过炽热的试验炉膛,取能使煤粉颗粒着火的最低炉膛温度 为煤粉颗粒的着火指数。
煤粉浓度对煤粉气流着火指数(℃ )的影响
煤粉浓度 (kg/kg)
阳沁无烟煤
黄陵烟煤
无烟煤/烟煤 无烟煤/烟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R90一定时,n值越大,则R200越小,说明煤粉中过粗的煤粉较少; ☻ 当R200一定时,n值越大,则R90越大,说明煤粉中过细的煤粉较少。
n值越大,煤粉中过粗和过细的煤粉均较少,即煤粉粒度分布较均匀。
☻ n取决于磨煤机和粗粉分离器的型式,一般取n = 0.8~1.2。
煤的可磨性系数
煤的可磨性系数表示煤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的难易程度。
挥发分对燃烧的影响
着 火 温 度 ( )

Vdaf (%)
挥发分对稳燃负荷的影响
Vdaf (%,) 挥发分对着火温度的影响
煤粉气流着火指数与挥发分间的关系
FI(℃ )
1000
800
600
400
2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V (%) daf
着火难易指标
煤的反应活化能E:
燃料的反应活化能越低,着火越容易,燃烧速度越快;
粒径、挥发分含量、环境氧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既可能发生气相着火、固相着火、气固两相同时 着火。
煤粉气流的燃烧稳定性(着火与熄火)
即燃料在某一热力环境中燃烧时燃 烧过程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外观表 现为火焰不熄火。
将燃烧室视为一控制系统,当这个系 统的输入参数(如燃料特性、风煤配比、 气流初始温度等)在一个有界的范围内 变化时,如果该系统的输出(如放热量、 燃烧室内的温度等)能维持在一个稳定 的范围内,则该系统是稳定的,即燃 烧是稳定的。
煤粒子周围挥发分的 浓度较高,达到着火
所需的最低浓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煤粒子周围的挥 发分着火燃烧
燃烧过程中煤粒型态变化物理模型
缩核模型: 等径模型: 爆裂模型:
基本结论
小的煤粉颗粒比大颗粒更易于着火; 不能热分解的物质,着火发生于表面; 完全热分解的物质,着火发生于气相; 煤粉粒子为部分热分解物质,其着火方式取决于
越高,着火越容易,燃 烧稳定性越好。
越高,煤化程度越高, 着火越难。
越高,煤中的挥发分相对含 量越低,着火越困难。
Vdaf
Vdaf 煤着火温度、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 。
☻煤种特性 ☻加热环境的温度 ☻加热时间的长短 ☻煤粉颗粒的直径
煤龄越长,Vdaf越小。
T越高,Vdaf越大。 时间越长,Vdaf越大。 煤粉越细,Vdaf越大。
煤粉喷入炉内后,煤粉粒子经历的过程: 加热升温 水分析出 挥发分析出 挥发分着火燃烧 焦碳着火、燃烧与燃烬
☻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对煤粉气流的着火与 燃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焦碳的燃烧过程决定了煤燃烧过程的长短与燃烧 效率。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挥发分
火焰
煤粒
煤粒
焦碳
煤粒子周围挥发 分的浓度较低
着火温度Ti:
煤粉粒子或煤粉气流开始着火燃烧时的温度,为着火温度。 着火的显著标志就是反应系统的温度一阶跃升高。
着火指数FI:
制取200× 400目窄筛分煤粉试样,使煤粉高度离散地缓慢通 过炽热的试验炉膛,取能使煤粉颗粒着火的最低炉膛温度 为煤粉颗粒的着火指数。
煤粉浓度对煤粉气流着火指数(℃ )的影响
在风干状态下将质量相等的标准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的粒度磨制成相 同的细度时,消耗的能量之比
K kBmTN<1.2 为难磨煤
K
B TN km
>1.5
为易磨煤
哈氏可磨性指数 HGI
HGI< 62 为难磨煤
HGI> 86 为易磨煤
与 HGI之间关系
K BTN km
0.0034 HGI 1.25
0.61
燃烧特性
反映燃料着火难易、燃烧稳定性、燃烧速度、燃 烧效率、不同阶段燃烧动力学规律的燃烧技术指 标。
燃烧特性指标
各种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反应动力学 的准确数学描述,即阿累尼乌斯定律中
K0、E的准确数学描述。
工程上采用一些技术指标定性、 近似描述煤的着火与燃烧特性。
燃料特性指标
Vdaf: C/H: FC/Vdaf:
燃烬特性通常在 差热天平中通过 TG曲线得到。
影响燃烬特性的主要因素:
煤种
燃烧温度 细度
氧气浓度
第三章 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燃烧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燃烧过程中煤粒型态变化物理模型 煤粉气流的燃烧稳定性(着火与熄火)
燃烧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 煤的着火与燃烧特性
燃烧特 燃料特 性指标 性指标
着火与燃
挥发分
烧特性的
对燃烧
概念
内容简介 的影响
煤粉气流
煤粉浓度
着火指数
对煤粉气
与挥发分
流着火指
间关系 着火难
数影响 煤的燃
易指标 烬特性
着火与燃烧特性的概念
着火
由缓慢的氧化反应迅速过渡到剧烈自动加速反应 过程,反应系统的温度出现阶跃性升高。
的煤粉质量为a,则煤粉细度可用筛子上的剩余率或通过率表示
Rx
a 100% ab
Rx 越小,则煤粉越细
煤粉经济细度 热损失 q4、制粉电耗 qdh、磨煤设备金属部件磨损 qms 之和为最小时的煤粉细度
煤粉均匀性系数n
lg ln 100 lg ln 100
n
R200
R90
lg 200
90
R200< R90, n为正值;
煤粉浓度 (kg/kg)
阳沁无烟煤
黄陵烟煤
无烟煤/烟煤 无烟煤/烟煤
=7/3
=3/7
0.2
1000
740
800
765
0.4
970
720
775
745
0.6
950
705
760
730
0.8
940
695
750
720
煤的燃烬特性
煤粒从着火开始至完全 燃烧时所需的时间 t;
从着火开始,在规定的 时间内所燃烬的份额 r 。
燃。适当的条件下引起爆炸。 爆炸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浓度,氧,点火能量。 水分的影响:
煤粉水分影响流动性与爆炸性。
☻ 水分高:流动性差,易堵,粉仓搭桥。影响着火与燃烧。 ☻ 水分低:自燃与爆炸。
煤粉细度 Rx
煤粉的细度Rx(Dx) 用具有标准筛孔尺寸的筛子进行筛分测定。如 筛孔边长为xμm,煤粉过筛后,漏下去的煤粉质量为b,留在筛子上
影响炉内燃烧的因素
——煤粉细度、煤粉浓度
目录
煤粉的性质
1
煤的着火与燃烧特性
2
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燃烧
3
煤粉细度与浓度对燃烧的影响研究 4
第一章 煤粉的性质
煤粉的一 煤粉细度 煤粉均匀 煤的可磨
般性质
Rx
性系数n 性系数
煤粉的一般性质
形状不规则:d<500μm 20~30μm多。 良好的流动性: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大量的空气,输送方便。 自燃和爆炸性:吸附了大量空气,缓慢氧化,温升,达着火温度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