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_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负责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保 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动脉将氧合血输送至全身 各个器官和组织,是循环 系统的主要血管。
静脉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 液回输至心脏,准备再次 被氧合。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让氧气、养分和废物在组 织间交换。
心脏的生理功能
营养物质。
3
血液回流
4
静脉将含有废物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心脏收缩
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送至动脉。
废物排除
毛细血管接收组织产生的废物和二氧 化碳,带走这些废物。
心脏病的常见疾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不规律或过快、过慢,可 能影响血液循环。
1 泵血
2 供氧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 个部位,保持血液循环。心脏肌肉需要大量氧气供应以维持其 Nhomakorabea常 功能。
3 排泄废物
4 调节血压
心脏将含有废物和代谢产物的血液送至肺 脏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脏通过改变血液输送量和血管的收缩程 度来调节血压水平。
血液循环的过程
1
氧合和营养交换
2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与组织交换氧气和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 六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脏和血管。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运作至关重要。
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四个腔室
心脏包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每个腔室都有 特定的功能。
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确保血液顺利流 经心脏。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酸碱平衡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解剖生理学第6章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6章循环系统
快反应细胞:去极化速度快、振幅大、复极过程缓慢, 分为几个时相,兴奋传导快。 快反应自律细胞:普肯耶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慢反应细胞:去极化速度慢、振幅小、复极缓慢且无 明显时相区分,传导速度慢。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房室结
精品课件
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0期:去极化,-90mv~+30mv ,构成上升支,1~2ms
使心室的充盈量再增加10~30%
精品课件
2、心室收缩期0.3s
a.等容收缩相0.05s,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的这段时间 心室内压>心房内压,房室瓣关闭 心室内压<动脉压,主动脉瓣关闭 特点:心室内压升高幅度大,速度
快 b.射血相
心室内压>动脉压,主动脉瓣开放 快速射血相0.1s,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缓慢射血相0.15s,精品p课e件riod of slow ejection
机制: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激活钙 L型通道, Ca2+内流.
钙通道: L型:阈电位-30 ~-40mv, 维拉帕米阻断
T型 : 阈 电 位 -50 ~-60mv,镍 阻断
精品课件
(3)不出现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机制:复极钙离子内流逐渐减少, IK通道激活,
K+外流。 (4)4期去极发生机制: a. IK: IK通道时间依从性关闭,K+外流随时间而衰
减—最重要离子 b. If: If激活十分缓慢,电流小—作用不强 c. ICa-T,少量的Ca2+内流 。
去极化到-50mV, ICa-T激活
精品课件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兴奋性excitability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及其终支
(四)心脏的血管 1.动脉:右冠状动脉(1/3)、左冠状动脉(2/3)分
前降支和旋支。2.静脉: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心 最小静脉3条途径回右心房。 (五)心包:包裹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是浆膜层(壁层和
脏层)
浆膜 (serosa )浆膜为衬在 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器官表 面的薄膜,贴于体腔壁表面的 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 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器官表面 ,称为浆膜脏层。浆膜壁层和 脏层之间的间隙叫做浆膜腔, 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许浆液, 起润滑作用。 浆膜的组成成
(2)心脏起搏点(pacemaker) -----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部位.
①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实现对潜 在起搏点的控制。 (两点自律性差别愈大,压抑效应愈强)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的自律兴奋所形成的心脏 节律。 ②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自身的自 律性,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 ③异位起搏点及异位心律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
淋巴组织 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细胞和异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 皮细胞的瓣膜作用,只进不出)。
全身共汇集成9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
3. 胸主动脉 (降主动脉,以膈为界) 壁支:9对肋间动脉 脏支:食管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4. 腹主动脉(降主动脉,以膈为界) (1)壁支:4对腰动脉 (2)脏支:成对的有肾动脉、肾上腺动脉和精索内动脉;不成 对的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 (3)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 前、后动脉

(医学课件)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多动图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多动图PPT演示课件
.
心的各腔


心腔借房间隔 分为左心房、 右心房 心腔借室间隔 分为左心室、 右心室
.
右心房



入口:上、下腔静 脉口,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结构: 右心耳 卵圆窝
.
.
.
右心室



入口:右房室口 出口:肺动脉口 结构: 纤维环、右房室瓣(三尖 瓣)、腱索 、乳头肌—— 三尖瓣复合体 动脉圆锥 肺动脉瓣 .

.
心的构造
一、心纤维性支架
又称心纤维骨骼。 位于左、右房室口、 肺动脉口和主动脉 口的周围,由致密 结缔组织构成。
.
二、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 心肌: 心外膜:
.
三、心间隔


房间隔: 室间隔: 房室隔:
.
心的传导系统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 窦房结 之间心外膜深面 心房肌细胞 结间束 心正常节律运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 间的心内膜深面
.
目的与要求




掌握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 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 掌握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 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 汇入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收纳范围和侧 支循环 掌握静脉角的概念
.
淋巴系统
.
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功能 :产生淋 巴细胞,滤过淋 巴,参与免疫反 应
吻 合
.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空肠动脉 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人体解剖及循环系统PPPPT课件

人体解剖及循环系统PPPPT课件

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
通过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各组织。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 保持内环境稳定。
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通过血液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输送 到排泄器官,如肾脏和肺。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心脏搏动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搏动,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
回心脏。
调节体温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 ,保持体温的恒定。
参与免疫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
反应。
血压和血流动力学
血压
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 壁产生的压力,是维持 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
血流动力学
研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 动规律,包括血流速度 、血流量、血压等参数
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策略
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如健康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治疗方法
详细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如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疾病管理
强调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监测,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THANKS
心脏的电生理传导
心电产生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 作电位,形成心电。
心电传导
心电信号通过心脏内部的特殊传 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等,
传递到整个心脏。
心律
心电信号的传导速度和顺序决定 了心脏的节律,形成正常的心律

心电异常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电异常 情况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5
血管解剖与功能
人体解剖及循环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窦N 主动脉N
延 髓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
呼吸中枢(+)
心交感N
心迷走N 缩血管N
心率↑ 心脏 心缩力↑
心输出量↑→
血管收缩→R↑→ 血压↑
血压↑
隔N肋 间N
呼吸肌
呼吸加快加深→ 肺通气量↑
特点:①适宜刺激是血液中的化学成分
②对正常血压不起作用 (当BP降至60mmHg以下时起作用)
③主要影响呼吸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
➢脉压(pulse pressure,PP):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2.动脉血压的形成(一个前提,三个因素)
前提条件: 足够的血液充盈.
基本因素: 动能
心脏射血 (动力) 势能
心率加快 心肌传导速度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 心肌收缩力增强
2.心迷走神经
①来源: ②机制:心迷走神经→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 →心肌细胞K+外流加快→心脏活动减弱的变化:
心率减慢 心肌传导速度减慢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心肌收缩力减弱
3.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①来源:
②机制: 交感缩血管神经
①心脏射血能力 ②静脉回心血量 (4)测定中心V压的意义
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指导输液的量和速度
三、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 1.概念:指微A和微V之间的血液循环。 2.组成 微A 后微A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A–V吻合支
微V
3.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
27
3 小动脉 (肌性动脉、外周阻力血管)
28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仅一层内皮细胞。 结构:管径细、管壁薄、分布广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29
静脉
1、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功能:仍能进行物质交换
2、小、中、大静脉(和相应动脉比)
(1)数量多、管粗、壁薄、不规则 (2)三层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 (3)有静脉瓣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心脏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为中空的肌性器官
循 心血管系
动脉 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血管 静脉 是引导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
系 统 淋巴系
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液与组织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
淋巴结
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器官
1
心脏 大静脉 淋 中静脉
右心房到右心室
心室到动脉之间 半月瓣
17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续。突入心腔形成瓣膜。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2.心肌层: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
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左心室肌最厚二者 互不连续。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由一层浆膜构成,覆盖于 心肌层表面。
18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皆走行于心外膜的深面。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泡毛细血管 O2 CO2 肺泡
右心室
肺动脉干及 其各级分支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
血环 液 循 环
肺循环
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一、 心脏 ㈠心的位置、外形
⑴、位置 :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
面裹以心包; 约2/3在正中线左侧, 1/3在正中线右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尖向左前 下方。
心底向右后 上方。
心的表 面浅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与 心 脏 相 连 的 大 血 管
与 心 脏 相 连 的 大 血 管
(二)心的构造
房间隔
中 隔
肌部
室间隔
膜部
左心房
左半心
心 (左房室口) 左心室


右心房
腔 右半心 (右房室口) 右心室
一、 右心房 right atrium 右心耳-梳状肌
1.去极化过程 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mV→+30mV 历时1~2ms
阈离电子位流-7基0m础V
Na+内流
Na+内流
快(Na+)通道特点:
电压依从性 激活快,失活快。 可被河豚毒素(TTX)阻断。
快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Na+快速内流形成; 快反应细胞—AP表现为快反应AP的心肌细胞;
上腔静脉口 入 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房间隔-卵圆窝
2. 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入口:右房室口→三 尖瓣→腱索→乳突肌。
出口:肺动脉口→肺 动脉瓣。
3. 左心房 left artrium
左心耳
入口:左右两侧→ 对肺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 二尖瓣→ 左心 室。
4. 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入口:左房室口→二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心内瓣膜、腱索、乳头肌是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 它们是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重要装置。
动脉瓣的开闭与血流方向
心脏泵血时,瓣膜开闭与血流方向的确定。
心脏的血流方向和瓣 膜的开闭方向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心是一个肌性器官,有 较强的收缩能力。
正常值(人、哺):-90 mv
机制: 和神经及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相同即K+
平衡电位。
神 经
舒张期电位: 在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细胞
的静息电位。

浦肯野细胞:-90 mV
窦房结细胞:-70 mV 左右
2、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扩布出去的电位变化。
按照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 慢反应细胞。
22
心房肌分泌; (1)心纳素:利尿、降压、排钠、扩张血管。 (2)脑纳素、抗心律失常肽等。 (3)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促进心肌生长,增加心肌收缩力
3、心外膜 : Epicardium 由间皮和少量结 缔组织组成,其 内含有血管、神 经、和脂肪组织。
23
心瓣膜(cadiac value) 心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表面 为内皮,内为致密结缔组织。
24
(二)心脏传导系统
1、心脏传导系统组成 窦房结(右心房心外膜)、房室结、房室束(心
内膜下层)、左右束支、终支。
25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 (1) 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分布: 窦房结和房室结。 (1)细胞小,梭形、多边形。 (2)肌丝少,糖原多。 功能:心肌收缩的起搏点。 (2) 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 窦房结、房室结的周边;房室束 (1)比一般肌纤维细短。 (2)肌丝比起搏细胞多。
1、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
2、特殊分化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 、 结 希区)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 野纤维 非自律细胞:结区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室肌)
1、心肌细胞 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呈极化状态,这种膜内外的电位差。
心内膜
心 壁
心肌层
心外膜
心 内皮

内 心内皮下层 肌
膜 心内膜下层 层
心房肌-两层 心室肌-三层
六、 心脏 Heart
(一)、心脏的结构 1、心内膜:Endocardium
(1)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延续。 (2)内皮下层:除结缔组织外含有少量平 滑肌。 (3)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在心室 壁的心内膜下层内含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 支—蒲肯野纤维(束细胞)。
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房室束、浦肯野细胞。
2.复极过程( 1、2、3、4期)
复极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 +30mV→0mV 历时 10ms
与0期共同构成锋电位。
K+外流 K+ 外流
离子流基础 K+外流
复极2期(平台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膜电位 0mV 历时 100~150ms
离子流基础
Ca2+内流和K+外流
慢(Ca2+)通道特点:
电压依从性 激活慢、失活慢 可被Mn2+ 、维拉帕米阻断。
What composes the circulatory system?
1
The circulatory system composes both the blood and lymphatic vascular system. The blood vascular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heart, the arteries, the capillaries, and the veins. The lymphatic vascular system begins in the lymphatic capillaries closedended tubules that anastomose to form vessels of steadily increasing size; these vessels terminate in the blood vascular system emptying into the large veins near the heart.
26
(3) 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分布:房室束及分支,心内膜下层。 • 短粗。 • 肌丝少,位于周边。 • 核周较多糖原和肌浆,浅染。 • 闰盘发达。 作用:传导搏动。
27
蒲 肯 野 纤 维—H-E
28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2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3
一、心
(一) 心的位置
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
前方:胸骨体和2-6 肋软骨 后方:5-8 胸椎体 心包区: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 和胸膜所遮盖,只下 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 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 4-5类软骨相邻。
(二)心脏的外形
倒置的圆锥形,大 小与自己拳头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