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编码器测速
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和matlab曲线拟合的测速

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和Matlab曲线拟合的测速方法作者: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王嘉斌大家都知道,对于电机速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经典有M法测速、T法测速和MT法测速。
而在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一种非常适合于飞思卡尔智能车的基于光电编码器的测速方法。
这里以200P/R的为例,它每转一周就会输出200个脉冲,通过单片机的脉冲捕捉功能就能检测到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
众所周知,电机的转速是通过PWM的占空比来控制,想到这里,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既然占空比决定电机转速,而转速可以通过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来表示,那么电机的PWM占空比跟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是不是有某种必然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没错,占空比跟脉冲个数之间一定有种必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
在偏差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一般会选择线性的。
原因很简单,线性的让单片机计算起来肯定要快一些。
既然怀疑这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来。
首先,我们得先做一件事——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占空比所对应的脉冲个数,再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例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到两组对应的数据。
本人是通过先编写好程序,在程序中设置6种不同的速度值,即6种电机的PWM占空比值,然后通过每10ms的中断来读取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
因为都是10ms,所以每次读取到的脉冲个数都相差不大,最多差9个脉冲,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取了4组数,然后对这4组数取平均值。
这样,就得到了一组电机PWM占空比跟编码器脉冲个数的数据。
对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借助Matlab这个强大的数学工具来处理。
主要用的是Matlab 的曲线拟合功能。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操作步骤。
首先,我们把得到的占空比和脉冲个数以数组的形式输入到Matlab中(x代表占空比,y为脉冲个数):x=[100,200,300,400,500,600];y=[123,350,560,763,970,1206]; 然后再输入曲线拟合工具箱cftool(x,y)命令,此时Matlab会自动弹出一个新的窗口(如下图1)进入曲线拟合工具箱界面“Curve Fitting tool”后,按下面步骤操作:(1)点击“Data”按钮,弹出“Data”窗口;(2)利用X data和Y data的下拉菜单读入数据x,y,可修改数据集名“Data set name”,然后击“Create data set”按钮窗口,退出“Data”,返回工具箱界面,这时会自动画出数据集的曲线图(图2);图2(3)点击“Fitting”按钮,弹出“Fitting”窗口;(4)点击“New fit”按钮,可修改拟合项目名称“Fit name”,通过“Data set”下拉菜单选择数据集,然后通过下拉菜单“Type of fit”,选择拟合曲线的类型,在这里我们直接选择Polynomial:多形式逼近中的liner类型;(5)类型设置完成后,点击“Apply”按钮,就可以在Results框中得到拟合结果(图3)。
光电编码器实现小车测速探讨

光电编码器实现小车测速探讨编码器是一种测量对角位移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属于众多编码器中的一类。
当前,光电编码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机电测控的各个行业,例如:旋转平台、机器人、导弹发射角度、织物记长、停床刀的定位等等。
针对光电编码器的原理,就其如何实现对小车速度的测量进行分析。
标签:光电编码器;原理;小车速度1、光电编码器的分类概述光电编码器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种类别。
其中,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精度高、价格低、性能稳定、影响速度快等优点,因此,相比于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大量程角速度、大量程角位移和高分辨率的系统当中,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优势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这样的装置成本高、结构复杂。
2、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分析2.1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分析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是由主码盘、光学系统、鉴向盘和光电变换器构成的,在主码盘的周边刻有相等节距的辐射状窄缝,形成分布均匀的不透明区和透明区。
当工作时,鉴向盘保持静止,转轴和主码盘一同转动,这时光源发出的光就投射于鉴向盘和主码盘上,通过光敏原件的作用,将这种光信号转变成为脉冲信号,通过对脉冲信号的处理,向数控系统输出另一种脉冲信号,进而在数码管上直接显示出所测的位移量。
2.2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分析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是将被测角度通过对编码盘上图案信息的读取,直接转化成为相应的代码检测元件。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编码盘有接触式、光电式和电磁式三种。
光电元件通过接收不同码盘位置所产生的光信号,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后经过整形放大,最终形成相应的数码电信号。
3、光电编码器测量小车速度3.1光电编码器测量小车速度的原理光电编码器是由一个红外发射接受装置和一个码盘构成。
当红外光由发射器射出,射于黑色条纹上时,将被间断地反射于接收器上,在接收器的输入端会受到通轮子转速为正比关系的光脉冲信号,进而在接收器的输出端形成具有一定频率的电信号。
再利用微处理器对电脉冲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小车的移动速度。
51单片机PID调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速.

编码器输出的A向脉冲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INT0,B向脉冲接到I/O端口P1.0。
当系统工作时,首先要把INT0设置成下降沿触发,并开相应中断。
当有有效脉冲触发中断时,进行中断处理程序,判别B脉冲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若是高电平则编码器正转,加1计数;若是低电平则编码器反转,减1计数。
基于51单片机的直流电机PID闭环调速系统原理详解与程序(2013-08-04 01:18:15)转载▼标签:分类:单片机51单片机直流电机pidpcf8591基于51单片机的直流电机PID闭环调速系统1.电机转速反馈:原理:利用光电编码器作为转速的反馈元件,设电机转一周光电编码器发送N个PWM波形,利用测周法测量电机转速。
具体实现:将定时器0设置在计数模式,用来统计一定的时间T内接受到的脉冲个数M个,而定时器0置在计时模式,用来计时T时间。
则如果T时间接受到M个PWM波形,而电机转一圈发出N个PWM波形,则根据测周法原理,电机的实际的转速为:real_speed=M/(N*T),单位转/秒。
若将定时器1置在计数模式,则PWM波形应该由P3^3脚输入。
代码实现://定时器0初始化,用来定时10msvoid Init_Timer0(void){TMOD |= 0x01; //使用模式1,16位定时器,且工作在计时模式TH0=(65536-10000)/256; //定时10msTL0=(65536-10000)%6;EA=1; //总中断打开ET0=1; //定时器中断打开TR0=1; //定时器开关打开}// 计数器1初始化,用来统计定时器1计时250ms内PWM波形个数void Init_Timer1(void){TMOD |= 0x50; //使用计数模式1,16位计数器模式TH1=0x00; //给定初值,由0往上计数TL1=0x00;EA=1; //总中断打开ET1=1; //定时器中断打开TR1=1; //定时器开关打开}//定时器0的中断服务子函数,主要完成脉冲个数的读取,实际转速的计算和PID 控制以及控制结//果输出等工作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unsigned char count;TH0=(65536-10000)/256; //重新赋值 10msTL0=(65536-10000)%6;count++;if (count==25) //如果达到250ms,则计算一次转速并进行一次控制运算{count=0;//清零以便于定时下一个250msTR1=0;//关闭定时器1,统计脉冲个数real_speed=(256*TH1+TL1)*4/N;//250ms内脉冲个数并由此计算转速TH1=0x00; //计数器1清零,重新开始计数TL1=0x00;TR1=1;OUT=contr_PID();//进入PID控制,PID控制子函数代码在后面给出write_add(0x40,OUT);//进行DA转换,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后面会介绍到 }}2.PID控制:PID的基本原理在这里不作具体讲解,这里主要给出PID算法的实现,通过调节结构体中比例常数(Proportion)、积分常数(Integral)、微分常数( Derivative)使得转速控制达到想要的精度。
光电编码器测速算法的IP核设计

一个脉冲信号,A相和B相为相差刀陀的正交脉冲信 号,通过这两路信号就可以对测量对象的位置、速
~燃一一.,3601,。。x,M,.。时间间隔最小即为两次采样之
间的间隔,即采样周期乃,在这个时间内。编码器 输出m。个脉冲,则采用此方法测速可以测得的最小
设时间间隔为,内测得编码器输出脉冲数为必,
收稿日期:2008-03—12
[1]陈志军,梁岚珍。南新元.光电编码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 用[J].自动化仪表,2003.24(6):6l一62. [2】姜庆咦,杨旭,甘永梅.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高精度铡 速和测加速度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4.20(6):48
相编码器信号,cn为参考闸门信号,dirout为编码
器转向判定,clkout和cout分别为对时基脉冲和编 码器四倍频计数结果。
‘lvb3"’法 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同时测量一定个数编码
码器的转速具有不可预见性,造成脉冲周期暝有
不确定的特点。从而无法使用锁相环等常用倍频方 案。为了提高计数精度,可分别对A相和B相的上
器输出脉冲聪和产生这些脉冲所用的时间t,即可
T”法,原理如图3所示。测得速度净鬻,所
得到在整个速度范围内的较准确的测量,即“M/
作者简介:李拥军(1980一).男,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自动控箭、信号处理方面研究。E-mail:lyongj2002@126.corn。
万方数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速度为圪h=三号呈挚。随着采样频率的提高,
法所能测得的最小速度也将增大,因此。 不适合低速测量。
thevelocity。finallywedesignallIPcoreusedintheFPGA,whichcandiscriminatethephase,doublefrequency.count.
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

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可以利用定时器/计数器配合光电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来测量电机的转速。
具体的测速方法有M法、T法和M/T法3种。
一、M法又称之为测频法,其测速原理是在规定的检测时间Tc内,对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计数的测速方法,例如光电编码器是N线的,则每旋转一周可以有4N个脉冲,因为两路脉冲的上升沿与下降沿正好使编码器信号4倍频。
现在假设检测时间是Tc,计数器的记录的脉冲数是M1,在实际的测量中,时间Tc内的脉冲个数不一定正好是整数,而且存在最大半个脉冲的误差。
如果要求测量的误差小于规定的范围,比如说是小于百分之一,那么M1就应该大于50。
在一定的转速下要增大检测脉冲数M1以减小误差,可以增大检测时间Tc单考虑到实际的应用检测时间很短,例如伺服系统中的测量速度用于反馈控制,一般应在0.01秒以下。
由此可见,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是采用高线数的光电编码器。
M法测速适用于测量高转速,因为对于给定的光电编码器线数N机测量时间Tc条件下,转速越高,计数脉冲M1越大,误差也就越小。
二、T法也称之为测周法,该测速方法是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对时钟信号脉冲进行计数的方法。
为了减小误差,希望尽可能记录较多的脉冲数,因此T法测速适用于低速运行的场合。
但转速太低,一个编码器输出脉冲的时间太长,时钟脉冲数会超过计数器最大计数值而产生溢出;另外,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控制的快速性。
与M法测速一样,选用线数较多的光电编码器可以提高对电机转速测量的快速性与精度。
三、M/T法M/T法测速是将M法和T法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时对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M1和M2进行计数。
实际工作时,在固定的Tc时间内对光电编码器的脉冲计数,在第一个光电编码器上升沿定时器开始定时,同时开始记录光电编码器和时钟脉冲数,定时器定时Tc时间到,对光电编码器的脉冲停止计数,而在下一个光电编码器的上升沿到来时刻,时钟脉冲才停止记录。
光电编码器在测速系统中的应用

光电编码器在测速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之一。
【关键词】:光电编码器;DSP;测速1. 光电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之一。
光电编码器每转输出600个脉冲,五线制。
其中两根为电源线,三根为脉冲线(A相、B相、Z)。
电源的工作电压为(+5~+24V)直流电源。
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
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
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
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在圆盘上有规则地刻有透光和不透光的线条,在圆盘两侧,安放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
当圆盘旋转时,光敏元件接收的光通量随透光线条同步变化,光敏元件输出波形经过整形后变为脉冲,码盘上有相标志,每转一圈输出一个脉冲。
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为90 的两路脉冲信号。
A线用来测量脉冲个数,B线与A线配合可测量出转动方向,N为电机转速。
Δn=ND测-ND 理,如图1所示。
2. 光电编码器的测速原理采用光电编码器完成反馈控制的原理如图2所示。
光电编码器与电动机主轴直接联接,从而使编码器转速与电机完全一致。
其工作原理是: 光电编码器随电机旋转,产生与转速成正比的两相(A相、B 相) 相差90°相位角的正交编码脉冲。
如果A相脉冲比B相脉冲超前则光电编码器为正转,否则为反转。
A 线用来测量脉冲个数,B线与A线配合可测量出转动方向。
由此可测出电机转速与转向。
光电编码器在低速时输出脉冲数较少,按一般的方法应用很难保证精确性。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除选用高分辨的光电编码器外,还可以将编码器的输出脉冲进行多倍频细分,再由计数器对产生的多倍频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智能传感技术-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2.在伺服电动机中的应用
➢ 转速测量 ➢ 转子磁极位置测量 ➢ 角位移测量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3.加工定位
1—绝对式编码器 2—电动机 3—转轴 4—转盘 5—工件 6—刀具
设工位1刚已完成加工,要使处于 工位2上的工件转到加工点等待钻加 工,计算机就控制电动机,使带轮带 动转盘顺时针旋转。与此同时,绝对 式角编码器(假设为4码道)输出的 编码不断变化。当输出从0000变为 0010时,表示转盘已将工位2转到图 中的加工点,伺服电动机停转,驱动 器使伺服电动机保持在该位置。
数字式传感器
光电编码器的 应用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1.数字测速
M法测速
数字测速
增量式编码器产生的 脉冲与转动的位移相对应, 测量出输出脉冲的周期或频 率,经计算后即可得到被测 对象的速度。
T法测速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1字测速
T法测速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2.在伺服电动机中的应用
飞思卡尔光电编码器测速程序

}
#pragma CODE_SEG __NEAR_SEG NON_BANKED
void interrupt 68 timer2(void)
{
_asm(MOVB #$07,PITTF); //clear interrupt falg
void delay_ms(uint ms)
{
volatile uint x=0;
while(ms--)
{
for(x=2800;x>0;x--)
{
_asm(nop);
_asm(nop);
_asm(nop);
_asm(nop);
_asm(nop);
_asm(nop);
}
}
}
//注意外接16M晶体。
//飞思卡尔推荐配置,主频道50MHZ,速度更快!
PITCFLMT|=0X80;
//time-out period = (PITMTLD + 1) * (PITLD + 1) / fBUS.
//For example, for a 50 MHz bus clock, the maximum time-out period equals:
//256 * 65536 * 20 ns = 419.43 ms.
_asm(nop);
while(!(CRGFLG_LOCK==1));//when pll is steady ,then use it;
CLKSEL_PLLSEL = 1;//engage PLL to system;
}
//500us one interru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转速测量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直接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各种光电传感器,也可以采用霍尔元件。
本实验采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电机的转速。
由于光电测量方法灵活多样,可测参数众多,一般情况下又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和相应快等优点,加之激光光源、光栅、光学码盘、CCD器件、光导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和成功应用,使得光电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可归纳为吸收式、遮光式、反射式、辐射式四种基本形式。
图3.31说明了这四种形式的工作方式。
图3.31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图3.32直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图直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见图3.32。
它由开孔圆盘、光源、光敏元件及缝隙板等组成。
开孔圆盘的输入轴与被测轴相连接,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开孔圆盘和缝隙板照射到光敏元件上被光敏元件所接收,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输出。
开孔圆盘上有许多小孔,开孔圆盘旋转一周,光敏元件输出的电脉冲个数等于圆盘的开孔数,因此,可通过测量光敏元件输出的脉冲频率,得知被测转速,即n=f/N式中:n - 转速f - 脉冲频率N - 圆盘开孔数。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见图3.33,主要由被测旋转部件、反光片(或反光贴纸)、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在可以进行精确定位的情况下,在被测部件上对称安装多个反光片或反光贴纸会取得较好的测量效果。
在本实验中,由于测试距离近且测试要求不高,仅在被测部件上只安装了一片反光贴纸,因此,当旋转部件上的反光贴纸通过光电传感器前时,光电传感器的输出就会跳变一次。
通过测出这个跳变频率f,就可知道转速n。
n=f如果在被测部件上对称安装多个反光片或反光贴纸,那么,n=f/N。
N-反光片或反光贴纸的数量。
图3.33 反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图实验仪器和设备1. 计算机 n台2. 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 1套3. 并口数据采集仪(DRDAQ-EPP2)1台4. 开关电源(DRDY-A)1台5. 光电转速传感器(DRHYF-12-A) 1套6. 转子/振动实验台(DRZZS-A)/(DRZD-A) 1 台实验步骤及内容1.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结构示意图如图3.34所示,按图示结构连接实验设备,其中光电转速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仪A/D输入通道。
图3.34 转速测量实验结构示意图2.启动服务器,运行DRVI程序,点击DRVI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选择其中的“DRVI采集仪主卡检测”进行服务器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注册。
联机注册成功后,从DRVI工具栏和快捷工具条中启动“内置的Web服务器”,开始监听8500端口。
3.打开客户端计算机,启动计算机上的DRVI程序,然后点击DRVI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选择其中的“DRVI局域网服务器检测”,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服务器IP地址(例如:192.168.0.1),点击“发送”按钮,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认证,认证完毕即可正常运行客户端所有功能。
4.在收藏菜单栏中选中“实验指导书”菜单项打开WEB版实验指导书,在实验目录中选择“转速测量”实验,按实验原理和要求设计该实验。
图3.35 转速测量实验(服务器端)设计原理图5.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转速测量的方法,并且要实现服务器端的数据共享功能,需要分别设计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实验脚本。
对于服务器端,首先需要将数据采集进来,用一个配套的8通道并口数据采集仪来完成外部信号的数据采集过程,在DRVI软件平台中,对应的数据采集软件芯片为“蓝津DAQ_A/D”芯片;数据采集仪的启动采用一片“0/1按钮”芯片来控制;为完成转速的计算,使用一片“VBScript 脚本”芯片,在其中添加转速计算的脚本,计算出电机的旋转频率和转速,并通过“数码LED”芯片显示出来;另外,为了控制计算的准确性,插入一片“数字调节”芯片,用于设定门限值,只有大于该门限值的信号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转速信号;还需要选择一片“波形/频谱显示”芯片,用于显示通过光电传感器获取的转速信号的时域波形;然后再插入1片“内存条”芯片,用于数据采集仪采集到的存储数组型数据;再加上一些文字显示芯片和装饰芯片,就可以搭建出一个“转速测量”服务器端的实验,所需的软件芯片数量、种类、与软件总线之间的信号流动和连接关系如图3.35所示,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图在DRVI软面包板上插入上述软件芯片,然后修改其属性窗中相应的连线参数就可以完成该实验的设计和搭建过程。
6.在本实验中,转速的计算是通过在“VBScript脚本”芯片中添加脚本实现的,该芯片由内存芯片6000来驱动,当6000中数据产生变化,也就是有新的采样数据进来时,启动“VBScript脚本”芯片计算电机的旋转频率和转速。
其参考计算脚本如下:Dim data(2030),a(2000)GetArray6000,1024,datagate=Getline(4)k=0j1=0j2=0For i = 0To500If data(i)<=gate Thenj1=1End IfIf data(i)>gate Thenj1=0End IfIf j2<j1 Thena(k)=ik=k+1End Ifj2=j1Nextdt=GetInterval(6000)If k>2Thennpoint=a(k-1)-a(1)If npoint = 0Thennpoint = a(k)-a(1)End Ift=dt*npointinterval=t/(k-2)Fre=1.0/intervalSpeed=Fre*60Setline2,freSetline3,SpeedEnd IfIf k<3ThenSetline2,-1Setline3,-1End If7.对于客户端,与以前设计过的实验类似,必须在完成网络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在DRVI软件平台中,客户端是通过“TCP客户端”芯片和“定时器”芯片的组合来完成网络数据采集功能,另外还需采用“IP地址输入”芯片来指定数据共享服务器的IP地址,其它的芯片则与服务器端基本相同,客户端所需的软件芯片数量、种类、与软件总线之间的信号流动和连接关系如图3.36所示。
图3.36 转速测量实验(客户端)设计原理图图3.37 转速测量实验(服务器端)效果图8.在Web版的实验指导书中,还提供了本实验的参考脚本,可以直接点击附录中该实验脚本文件“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链接,将参考的实验脚本文件读入DRVI 软件平台中并运行。
服务器端实验效果示意图如图3.37所示。
9.在电机转子侧面上贴上反光纸,将光电传感器探头对准反光纸,调节传感器后面的灵敏度旋钮至传感器对反光纸敏感,对其它部位不敏感,然后启动实验台,调节转速旋钮使电机达到某一稳定转速。
10.设定合适的门限值,点击面板中的“开关”按钮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测量的转速值,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同时观察检测到的转速波形和传感器位置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
11.调节电机转速至另一稳定转速,再次进行测量。
12.对于客户端的分析,首先设定数据共享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在确保数据共享服务器端8500端口打开的前提下,点击“开关”按钮进行网络数据采集,观察数据共享服务器端转速测量值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客户端实验效果示意图如图3.38所示。
图3.38 转速测量实验(客户端)实验效果图扩展实验设计1.用自相关分析法测定转速。
2.用频谱分析法测转速。
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实验目的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整理实验设计原理图。
2.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并整理转速测量结果。
思考题1.转速测量还可以采用其它那些传感器进行?2.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的精度如何,怎样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附录本实验的流程框图如图3.39所示。
图3.39 转速测量实验信号处理框图第五章距离与位移检测实验台实验距离与位移检测实验台简介DRJLWY型直线距离和位移运动实验台可用于教学演示,也可用作动态试验研究。
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运作方便、实验项目多、测试手段先进等特点。
图5.01是该实验台的立体结构图。
与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的DRVI软件平台结合,可以开设以下实验:1.运用不同传感器进行距离与位移测量实验2.不同位移传感器的特性测量标定实验3.直线运动模块的运动控制实验4.师生自己设计开发的各种实验结构组成及技术指标主要结构(如图)1.底座2.丝杆3.运动台4.位置开关5.导杆6.步进电机7.传感器及限位开关输出接线端子8.红外距离传感器9.超声波传感器图5.01 DRJLWY实验台实验台外形尺寸长X宽X高:580X180X165mm实验一距离位移传感器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各种距离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德普施距离与位移传感器实验台 DRJLWY德普施基础实验平台 DRMY-ME-C德普施数据采集卡 DRDAQ-USBSINO光栅尺数显表 SINO-SDS3DRVI虚拟仪器实验平台 DRVI-2.3三、实验原理:在德普施距离和位移传感器上集成安装了各种传感器,包括有:直线位移滑变电阻式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红外光电式测距传感器。
实验台上还安装了一个数字显示光栅尺作为位移传感器的定标工具标定。
1.直线位移滑变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此种传感器基本结构分为三层:a.导电层(涂覆银膜用于导电)b.空气层(通过一定高度的分隔,使导电层与电阻层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接触)c.导电塑料电阻层(涂覆导电塑料电阻的基层)(2)作用实现当导电层受到外力向下压,会与最下层的导电塑料层发生接触,从而输出信号。
图5.11 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直线位移滑变电阻式传感器(又称电子尺,电阻尺)实际上就是一个滑变电阻器。
随着压力滑块的运动,输出的电阻也随之变化,电阻的阻值与滑块距零点的位置成正比。
传感器的原理图如下图5.12所示:利用滑变电阻器的滑块引出抽头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假设出电压为0至+5V之间的模拟电压信号,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为Y = KX,如上图5.13所示。
其中Y为传感器的输出,X为滑变电阻器中间抽头距零点的距离。
2.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验所使用的DRMNCS-B型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波频率是40KHz,传感器实际上是由单片机来控制工作的:发射探头发射一组5个超声波脉冲后,输出电平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等到接收探头接收到足够强度的反射超声波信号时,输出信号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
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观察到随着反射板到探头的距离变化,传感器输出波形的“脉冲”宽度也会对应的发生变化,测试距离越远,脉冲的宽度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