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作者:黄丽华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文本阅读,提出《包法利夫人》叙事艺术的不同看法,即小说通过双重想象的叙事、平板型的叙事、细密画型的叙事和环境冲突型叙事营造出综合的艺术审美效果。
关键词:双重想象平板型细密画环境冲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62-02小说是叙事的艺术。
在世界小说史上,凡堪称小说上品者,无不以其叙事的强烈审美效果取胜。
为此,古今中外小说家莫不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地通过多样化的叙事艺术手段,建构其独特的艺术世界;而小说理论家和批评家们则更是通过梳理小说的历史传统,总结出不可胜数的各色小说(叙事)的理论法则。
《包法利夫人》作为“现代小说鼻祖”、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世界小说史上是堪称典范的。
但从《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史来看,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纯客观”的艺术风格、在现代及后现代主义上的本源性、包法利夫人女性角色分析以及小说爱情故事本身等方面来阐述,虽然其中也有从叙事角度分析其小说叙事的专论,但是由于其片面依靠叙事学理论来图解《包法利夫人》,多有美中不足①。
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是要通过文本细读,进行综合性的叙事分析,并审视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创造的叙事艺术。
1 双重想象的叙事艺术就叙事艺术而言,小说常常源于作家从社会生活现实出发的虚构、想象、杜撰、组合,其审美世界的建构尤其离不开作家的创造性想象,也正因为作家的想象性叙事才区别开来历史家和作家的叙事,从而赋予小说艺术审美的效果。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在小说的想象性叙事中,作家依据个人的社会生活体验和灵感触发,通过嫁接、杜撰、虚构、联想、编造、组合等创作想象活动,首先是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想象性的艺术空间,而且也正是这种想象性叙事,才造成了小说世界的整体性诞生。
包法利夫人景物描写

1.细长的水草成片地倒伏在流水里,随水浮动,好像没人梳理的绿头发,摊开
在一片清澈之中。
2.他们不是头一回看见树木、蓝天、青草,也不是头一回听见水流、微风在枝
叶之间吹拂,不过毫无疑问,他们从来没有加以赞赏,好像大自然先前并不存在,或者只在他们的欲望满足之后,才开始美丽一样。
3.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绷紧的波纹绸伞上。
4.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
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
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包法利夫人》
5.可是她呀,生活好似天窗朝北的阁楼那样冷,而烦恼就像默不作声的蜘蛛,
在暗地拉丝结网,爬过她的心的每个角落。
6.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
7.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
8.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
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
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9.爱情对她来说,应该突然而来,光彩夺目,好像从天而降的暴风骤雨,横扫
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把心灵投入万丈深渊。
包法利夫人段落赏析5篇

包法利夫人段落赏析5篇《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此书通过爱玛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
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
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
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
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
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
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
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
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杯具。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
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无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侣,追求浪漫和优雅的贵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惜几次三番地与人通奸,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痴心感情,而无暇后顾。
最终变得精神分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的下场。
而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迟钝迂腐,懦弱无能,却十分老实,勤快的人。
出生在一个破败潦倒的家庭,很迟才上学,被同学们讥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奋,每课必上,笔记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垫底。
[包法利夫人简介]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简介]包法利夫人](https://img.taocdn.com/s3/m/679805deeff9aef8951e0682.png)
[包法利夫人简介]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简介]包法利夫人篇一 : 包法利夫人-简单介绍没时间读他,就读我吧。
包法利夫人-简单介绍第一部:1、夏尔-德尼-巴托洛梅-包法利娶了一位帽商的女儿,几年后,老包法利将家底挥霍一空。
生下了小夏尔-包法利。
爸爸吊儿郎当,对孩子的成长及上学漠不关心。
包法利的小学在乡村就读,中学没有毕业即辍学去学军医。
医学毕业后娶了一位45岁的有正当收入的老寡妇做妻子,开始了行医生涯。
2、富农鲁奥老头的腿摔折了。
派人去请夏尔来医治。
之后留下夏尔吃晚餐。
认识了鲁奥老头的女儿爱玛小姐。
借看病的机会,夏尔频繁的有意或无意的来到鲁奥家。
夏尔的夫人爱洛伊斯察觉后,有了疑心,且醋意大发,开始限制夏尔的活动。
由于爱洛伊斯的财产公证人携款潜逃,她的财产受到了损失,同时也验证了部分财产是不存在的。
夏尔的妈妈觉得受到了欺骗,与爱洛伊斯激化了矛盾。
爱洛伊斯受气不过,吐血身亡。
3、失去了爱洛伊斯的限制,夏尔继续出入鲁奥老头的贝尔托庄园。
他与爱玛小姐互生好感。
鲁奥老头也不反感夏尔,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4、夏尔与爱玛在贝尔托举行了婚礼,众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5、婚后的生活很枯燥,夏尔性格内向,不苟言笑。
爱玛有点失望。
6、爱玛的少年时期实在修道院度过的。
起初她十分喜欢修院的静谧。
后来她通过修女带进来的一些爱情小说对有激情的生活萌生了向往。
开始厌倦起修院的生活来。
此时,爸爸也把她接回了家中。
感情空虚的爱玛正好遇到了来家治病的夏尔。
7、但生性木讷的夏尔无法给予爱玛想要的生活。
而爱玛变得越来越虚荣,生活讲究、奢侈,并对夏尔彻底失去了信心。
一天,他们夫妇受邀去安德维利埃侯爵家做客。
8、从安德维利埃侯爵家回来,爱玛便常常回想那个舞会上的情景,并想起与她一起跳舞的子爵。
她也想在家里营造出类似的气氛,但夏尔丝毫不解风情,令爱玛失望且愤怒。
她逐渐对生活充满伤感、惆怅。
以至于身体生出病来。
夏尔认为有必要换个环境来医治爱玛的病,便搬到了卢昂附近的永镇寺。
《包法利夫人》中窗的意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窗的意象分析作者:张茜郭瑞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6期内容摘要:《包法利夫人》中有107处写到“窗”,文中“窗”的频繁出现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结合《包法利夫人》文本,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方法,对“窗”的意象进行分析,认为“窗”不仅是爱玛连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窗口,更是隔离逃避现实的道具和爱玛性心理真实流露的象征意象。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窗心理福楼拜象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作品主要讲述富裕农场主卢奥老爹的独生女爱玛一生的故事。
小说中运用“纯客观”艺术表现手法,使文中事物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自称是文字艺术家的福楼拜,在小说中107处写到“窗”,“窗”的描写次数频繁,对于善于利用文字说话的福楼拜来说的确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结合《包法利夫人》文本,以及与作者的联系,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方法,对文中“窗”的意象进行分析。
一.“窗”的心理学意象分析“窗”具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实在的窗,也可以指心灵之窗。
各时期不同作家也将“窗”写进了他们的作品,如泰格特短文《窗》、钱钟书《窗》以及陈敬容的诗歌《窗》两首等,都对“窗”的含义做了不同解释。
下面我将从窗的心理学意义进行分析。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第六章“梦的运作”中写道:“象征的表现手法只是各种间接表现方法之一……象征它们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今天与象征关系有关联的许多事物……象征关系仿佛是先前同一关系的残留或痕迹。
由此看出,在大部分情况下,共同象征比共同语言的使用范围更广泛。
”所以习惯上,“很多象征习惯于或几乎总是被倾向于用来表达相同的事情。
”书中他提到“盒子、箱子、柜子、小厨、烘炉,以及中空物体、船、各种器皿,象征着子宫——梦中的房屋一般代表女人”,同时强调“建筑物、梯状物、洞状物代表了生殖器”。
在《道德经》第六章中也有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这里,老子以女阴来比作“天地根”,表明了对母性的原始生殖崇拜。
名著景物描写片段摘抄

名著景物描写片段摘抄导读: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下面是关于名著景物描写片段摘抄的内容,欢迎阅读!名著中的景物描写1 1.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
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巴金《家》)2.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沈从文《边城》)3.他靠纱窗望出去。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
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与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
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4.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
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
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
一片白云与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
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
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5.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时刻。
天空象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
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
包法利夫人的叙述视角

《包法利夫人》的叙述视角分析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把视角称为“聚焦”,并将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零聚焦”,上帝的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者比人物知道的多,即“叙述者>人物”;第二种是“内部聚焦”,叙述者不再扮演上帝的角色,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即“叙述者=人物”;第三种就是“外部聚焦”,叙述者从外部叙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为、动作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内部动机和心理变化。
即“叙述者<人物”。
零聚焦这种叙事视角只有作者一个声音,作者无晓不知、无所不能,显得不真实,不客观,作为读者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打破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事,采用了限知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副别开生面的生活画。
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包法利夫人》叙述视角上的特色。
一、内聚焦叙事《包法利夫人》主要采用的是内聚焦叙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部受作者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所规范的作品,而是一个需要读者积极参与并努力建构的文本。
它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
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让读者能感受到亲切感和真实感。
见证人视角是指由次要人物叙述的视角,见证人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利于作品的议论和抒情。
下面分析一段在《包法利夫人》中以查理为见证人写艾玛。
“白领子朝下翻,露出她的脖子。
一条中缝顺着脑壳的弧线,轻轻下去,分开头发;头发黑乌乌的,光溜溜的,两半边都像一块整东西一样,几乎盖住了耳朵尖,盘到后头,挽成一个大髻,又像波浪一样起伏,朝鬓角推了出去。
这在乡下医生,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看见。
她的脸蛋是玫瑰红颜色。
她像男子一样,在上身衣服两颗纽扣中间,挂了一只玳瑁眼镜。
”这一段完全是从一个乡下医生的眼光来写的,表达出细腻又新奇的情感, 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自然主义表现[权威资料]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自然主义表现[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30ca9a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d.png)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自然主义表现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中期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成功作与代表作。
它被看成自然主义的奠基之作,被左拉视为自然主义小说的典范。
自然主义在《包法利夫人》中得到运用和实践。
本文简要分析自然主义在此书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自然主义;真实感;非个人化一、背景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以法国的农村、小镇为背景,发生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
书中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对上流社会糜烂奢侈生活的向往和幻想,正是深受此时期享乐之风的毒害。
国外学术界更倾向于把福楼拜归入自然主义大本营,国内学术界则说法不一。
但从他本人的文学理念和文学作品来看,都与自然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客观公正的艺术追求、一定的实证精神与对人物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和描写等,使福楼拜成为开启自然主义思想先河的小说家。
”[1]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两大主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纷纷受到质疑,单纯的浪漫激情或不遗余力地揭露现实已经无法满足知识阶层对文化新秩序的渴求。
自然主义文学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是现实主义文学吸收了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观点而发生演变的结果。
二、《包法利夫人》的自然主义表现1.追求真实感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方法要求将真实感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反对古典主义传达观念的叙事方式。
这里的真实感非真实性,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现象,强调对生活素材的加工和提炼。
福楼拜出生于医生世家,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冷静的分析能力。
创作观念上,他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
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夏尔・包法利的原型是实习医生欧解・德拉玛。
他先和一位比他大六岁的寡妇结了婚,寡妇去世后又与一位比他小十岁的农家女德尔芬・蒂丽叶(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原型)结了婚。
德尔芬天生貌美,受过修道院熏陶,但生性风流,向往贵族夫人的生活方式,对婚后平庸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搞了两次婚外恋,最终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服毒自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洁内容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因其对于浪漫主义的颠覆的客观主义而广受关注。
目前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悲剧成因、社会批判、对作家性格、细节描写等方面。
本课题拟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对《包法利夫人》进行解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在增加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感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命运、深化作品主题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此对作品进行全新解读,印证经典永恒的价值。
关键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环境描写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
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法国现实社会,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
用不同人称转换的独特叙事技巧、精雕细琢的语言、细节描写、细致的环境刻画、讽刺手法创作了这部具有悲剧美的现实主义小说,更塑造
王洁内容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因其对于浪漫主义的颠覆的客观主义而广受关注。
目前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悲剧成因、社会批判、对作家性格、细节描写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