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司马光》。

(2)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崇高品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司马光》。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对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

2. 教学古诗《司马光》:(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熟悉诗句。

(2)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

3. 讲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1)教师通过课件、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崇高品德。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古诗的练习。

(2)学生回答与司马光相关的问题,展示自己对古诗和司马光的understanding。

(2)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拓展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提高。

但在讲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细节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回答问题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司马光》。

本文主要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段趣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以及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如“戏”、“登”、“跌”等。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司马光。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

3. 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内容:(1)生字词:戏、登、跌、持、石、破、弃、走(2)课文大意:司马光小时候的趣事(3)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能够成功救出小伙伴?2. 答案:(1)略(2)略(3)司马光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所以他能够成功救出小伙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巩固汉语拼音。

(3)了解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司马光,了解他的聪明才智。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与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司马光》是一篇古代儿童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聪明勇敢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2)简介司马光,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4.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4.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4.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4.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抄写生字词,巩固汉字书写能力。

(3)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司马光聪明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5.2 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司马光》教学设计(6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6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6篇)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镇静、机灵。

4、想出新方法,进展创新思维。

课前预备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谈话引入,揭题激趣1、今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2、认读生字“司”。

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熟悉生字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思索: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状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

比拟“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教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终……。

课后思索,拓展思维假如你遇到这种状况,会怎么办?第二课时争论沟通司马光镇静机灵,救出了小伙伴。

你能想出别的方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方法。

2、分组沟通,推选出好的方法到全班沟通。

3、全班沟通。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方法的优点和缺乏。

也可以与司马光的方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拟,了解在当时的状况下,什么方法是最好的)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存词汇1、复习生字读音。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2、鼓舞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存词汇,稳固识字)教师赐予确定或指正。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司马光》一课,详细内容包括:(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司马光》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3)文化传承: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解析,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司马光人物品质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强调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司马光人物分析:讨论司马光的勇敢、智慧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生字词:略3. 课文大意:司马光勇敢、智慧地砸缸救人4. 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简述司马光的故事。

(3)思考:从司马光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1)见作业本(2)见作业本(3)示例:我从司马光的故事中学到了勇敢、智慧的品质,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积极思考解决办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2

20、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

(学生或教师)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

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品读领悟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3篇精心整理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希望这份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司、假”等14个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别、导”等6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在课文中划出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遇到紧急情况的不同表现。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识字。

1、借助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

3、在小组内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自学检测,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司马光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人使劲砸破救出一块石头二、快乐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内的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我检测,我会书写得很漂亮。

三、合作探究1、观察文中插图,并和课文结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2、再读课文,划出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

拓展延伸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别的好方法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吗?快和小伙伴说一说吧!课堂检测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fēn bié dào chù nà lǐ xià rén2、选字填空。

快块太阳公公( )要下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的( )。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一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附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附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司马光的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司马光砸缸的动机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板书课题《司马光》,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1)教师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的背景。

(2)教师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砸缸的动机和意义。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勇敢和智慧,写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4.作业布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勇敢和智慧。

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语速稍快,可能影响学生的理解。

改进措施: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适当调整语速,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
设计(2)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

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
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⑴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
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⑵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⑵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⑷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⑸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⑹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⑵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小组内练读。

⑷个别学生展示读。

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⑸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
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⑹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⑵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

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⑶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⑸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⑹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这段。

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

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⑵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⑶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⑷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⑸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