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新闻素材汇编之十

编辑:雷小梅

新闻事件一、中国传媒大学失联女生周云露被同校男生李斯达强奸未遂杀害。

【事件回顾】人民网北京8月11日电昨晚,一则中国传媒大学女生周某失联33小时的消息热传社交网络。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今日发帖表示,8月10日23时许,北京朝阳警方接中国传媒大学保卫部报警称校内学生周某某失踪。警方于8月11日凌晨将嫌疑人李某某(男,23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抓获。经讯问,李某某对8月9日强奸周莫某未遂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时评文章】

因“发泄杀人”中那些灼人的痛(高亚洲)

昨日,北京警方证实,中国传媒大学失联女生周云露被同校男生李斯达强奸未遂杀害。今日中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节目公布了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李斯达的经过。警方讯问李斯达是否与周云露有深仇大恨,他回答:“没有”,并解释“就是想找个无辜的人,当做一个发泄的点吧。”(8月12日《新京报》)

虽然目前没有证实两个人是情侣关系,但两个人之间肯定没有深仇大恨,而从被害人对其的信任来看,应是关系还好的普通朋友。但谁能料想,在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凶杀案,更让人唏嘘的是,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对女孩施暴,仅仅是因为“想找个无辜的人来发泄”。

从生物的多样性来讲,犯罪嫌疑人的残暴纵是出乎其身边所有人的意料,人心险恶本就是真实的现实,于此,当我们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强烈谴责时,一个被数次提及的事实可能会被再次提及,那就是——我们所身处的是一个充满暴戾的社会。从此前那些引起关注的暴戾事件来看,一言不合、利益纠葛、甚至自身遭遇的不公,都可以成为暴戾事件的导火索。信仰的缺失、社会的浮躁、阶层的对立,似乎都能成为这些暴戾事件发生的根源。

而回到这次“发泄杀人”的悲剧来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信仰的缺失,固然也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施暴的深层根源,但是,这些看似深刻的溯源,毕竟不是至少不能成为悲剧的全部原因所在,再说,撇开这些共性的根源,发现悲剧本身的另类原因,或许才是观察这起悲剧最可靠的依据。

在凶案发生后,如同往常任何一次引发关注的暴戾事件一样,媒体纷纷对当事人进行全方位“起底”,姑且不论这些起底是否有违媒介伦理,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起底”确实可以让围观者对当事人有更立体的了解。在媒体对犯罪嫌疑人的起底中,至少还原出这样的一个犯罪嫌疑人——平日沉默寡言,特立独行,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行为上有点奇怪,和正常人不一样,人有暴力倾向,有时候看到他自己走路时会自言自语说着奇怪的话,或者大声唱歌。如果说特立独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尚可理解为这个颇有才情的男生在艺术世界里的行为表达,那么,存在暴力倾向,走路会自言自语说着奇怪的话,这些在行为上的奇怪,很可能因于精神问题上的障碍,或者说在心理精神上是存在问题。

那么,一个可能并不偏颇的猜测是,这个因为要发泄而把一个无辜的人置于死地,是否是这种精神障碍下的荒诞行为呢?当然,在行凶之时,他是否因存在精神障碍而完全或部分失去民事行为能力,是需要权威机构进行认定。而由此带来的省思是,对于一个不少周围人都发现存在怪诞行为的学生,如果能够得到校方的重视,并及时给予帮助,能否避免今日的悲剧呢?这恐怕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现象,在各级学校里,当我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绩时,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却依然处于遗忘的角落,而身心能否健康成长,恰恰是决定着他们能否做到不偏激、不暴力的根本原因。

如今,斯人已逝,愿逝者安息,而对依然要在这个不平和的社会生活的人们来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这恐怕是这起悲剧再次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提醒。

新闻事件二、最悲伤作文

【事件回顾】一个多月前,新华社记者深入大凉山,近距离接触了许多贫苦的孩子。记者推荐了一篇小学作文,一篇“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文章的名字叫《泪》,作者是苦依五木,一个来自大凉山的小学四年级彝族小姑娘。(8月4日新华网)

【时评文章】

“最悲伤作文”,见证贫困之殇(邓海建)

全文抄录如下——“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那天,妈妈到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受。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我问:“为什么了?”/“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短句子,短段落,流水账般的生活,记录了一个孩子最悲惨的人生遭逢。

从“四年前爸爸死了”到“妈妈已经死了”——没有呼天抢地的痛哭,没有羽化成仙的幻象,唯有一种冷冽的绝望,眉目清澈地从文字间望着这个世界。“最疼我”的爸爸,让“我哭了”的妈妈,在孩子笔下平静而“死”,丝毫没有一丝为亲者讳的体面,也丝毫没有一丝恐惧或懦弱的情绪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冲突:最深爱的亲人,却最冷冷地看着他(她)“死”去?清澈的死亡叙事,标题却是“泪”。所谓大悲无声,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在传统励志逻辑里,别人的悲伤,也许总能熬成一锅“鸡汤”,用以伤春悲秋,喟叹凡尘。不过,“最悲伤作文”里的一些细节,恐怕还是需要跳脱出文字的框架,从社会与制度层面加以考量:一则,“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孩子没有抱怨医疗质量,更没有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上撒盐。但,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贫病交加的绝望,恐怕亦需要从基本保障制度中寻求一丝温暖。“爸爸”是怎么死的并不清楚,“妈妈”是病死的。对于死亡,是孩子选择性遗忘了制度的关怀、抑或在家庭的生老病死中本就是悲伤的“私人故事”而已?二则,孩子劝病倒的母亲,“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生病了,当然要吃药要去医院,何况,“妈妈”也曾去过“镇上”与“西昌”,可是,为什么她还是劝慰母亲吃了自己的饭就好了呢?

一切对贫困的赞美,不啻犯罪。就像《今日说法》的案例,不该成为“感动中国”的摹本;逆境中顺流成河的悲伤,自然也没有什么值得去“辩证分析”。苦难就是苦难,它并不一定指向成功与荣光。截至2014年,根据农村扶贫标准(人均年收入2300元人民币,2010年不变价),中国仍然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而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的标准计算,2011 年中国仍有约 2.5 亿贫困人口。贫困、极度贫困人口,不仅在大凉山,更不只一个苦依五木。

“最悲伤作文”,见证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悲伤的命运,它见证的,还有这个社会的贫困之殇、阶层之殇、救济之殇。

新闻事件三、屠呦呦获诺奖和黄晓明婚礼引发的思考

【事件回顾】演员黄晓明和Angelababy(杨颖)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婚礼。超百位明星的到场,把婚礼硬生生地变成了一场“红毯秀”,有圈内人在网上调侃说:“昨天娱乐圈里谁没被邀请到,是不是还挺没面子?”。这场极尽奢华的婚礼据工作人员透露,虽然婚礼的不少花费由品牌商赞助,但光算人工和场租,也得500万元以上。如果全部加起来,估计总价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