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学语文的复习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
们高效备考,我整理了一份最全的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文
学常识、熟词生义、古文阅读、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具体
的资料整理:
一、文学常识
1. 文学流派: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三国演义》;
3. 中国古代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
4. 中国古代文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5.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二、熟词生义
1. 常见的熟词生义:比如“夺冠”可指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也可指一个人从别人手中抢走冠军头衔;
2. 语文考试常见的熟词生义题型:如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等。

三、古文阅读
1. 古文名篇:如《论语》、《庄子》、《韩非子》等;
2. 古文阅读技巧:如理解文言文句式、考察修辞手法等。

四、作文技巧
1.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论点、论据和结论;
2. 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表达能力;
3. 作文的题材: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五、其他
1. 作文常见的错误:如逻辑不清晰、语法错误等;
2.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如找准关键词、善用排除法等。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料,提升语文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注意!本文给出的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是经过精心整理和归纳的,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我们要讲解的知识点:一、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

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这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特点,汉字的结构、构造和书写规范,以及常用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等。

二、语法基础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语法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法基础知识包括词法、句法、成分和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词性、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用法等。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工具,也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习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偶等。

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大学语文学习的核心。

通过阅读与鉴赏,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意图,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文章的结构、条理和表达,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七、修养与情感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人文修养和情感素质。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深邃思想和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文给出的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在语文学科中取得好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 对于大学语文04729 大家是怎么复习的你重点要看每篇文章标题下面的那段关于作者介绍之类的,还有就是文章后面的解释,最后就是和课文配套的作业本了.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二):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大学语文语文综合知识点一、知识要点总括基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歌: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表现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2、悲剧:悲剧源于古希腊。

是描写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破灭的戏剧。

目的是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雷雨:曹禺的话剧《雷雨》写于1933年,是中国”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剧本以20 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以及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

4、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

5、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称科普小品,是指以文学小品的形式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让一般读者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的文艺性科普文体。

一、单选、多选、填空1、蒹葭——《诗经》《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伊人”可以是所渴望的贤才,也可以是所追求的心上人,甚或可以是所憧憬的某种理想、愿景。

“在水一方”可看作是对一切渴望而不可及的人生经验的艺术概括。

2、渔夫——《楚辞》《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惯用格式,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解放。

背----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的形象往往是参破人生、远离尘俗的隐逸思想和超旷人格的象征。

屈原是一位忠而见黜、历尽磨难,却始终坚持理想人格的正直士大夫形象。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特点包括:- 使用古代汉字,一些字形已经发生改变,需要注意字义和用法的变化;- 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虚词用法、动词的变化等;- 阅读时需要较强的词语理解和推测能力。

2. 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名著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

3.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唐诗、宋词等多种形式。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规律;- 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等;- 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学1. 文艺思潮与作品现代文学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包括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思潮、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新时期的文学创作等。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阅读背景;- 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 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2. 鲁迅及其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既关注社会现实,又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的艺术表达和符号象征。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2. 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细节展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3. 对偶对偶是修辞手法中用于增强语言韵律和节奏感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或并列的方式呈现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四、修辞格1.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对数字进行夸张或缩小处理,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2. 反问修辞反问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事实或观点,既是一种陈述,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我们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做好笔记是关键。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复习内容的整理。

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比喻和排比。

2、秦汉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论证逐客之非。

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朴实自然。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言谈轶事。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元稹;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5、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

6、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茅盾的《子夜》: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矛盾。

3、现代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1.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

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毛四大家。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史传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

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3.唐诗知识概述初唐四杰: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

4.散文知识概述唐宋八大家: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轼,洵,辙古代散文的发展:先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一律称之为散文。

代表两汉最高成就的史传散文:司马迁的《史记》百家争鸣不仅产生了诸子散文,也产生了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5.新诗知识概述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金发抒情诗代表:至。

散文诗代表;鲁迅。

6.小说知识概述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理论上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的分类有不同的原则,按用语来分,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文体来分,有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等等;不过现在通行的分类是分成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三种。

《大学》课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大学》的作者:《大学》作者,汉唐诸儒无说。

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大学》全文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大学》篇主要阐述一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弘扬的君子修德之学。

《大学》提出的“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根本:修身为本思考题:1、谈谈自己对“三纲八目”的理解。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

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

(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朱熹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三纲八目”展开。

《春江花月夜》课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唐诗》仅存若虚诗作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思春之情,艺术水准一般。

另一首便是这首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语)“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语)而传诵千载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诗篇题目通过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中常用的良辰美景意象的连缀,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朦胧空灵的美妙图画,强烈地刺激读者不得不去探索这个奇妙的艺术境界。

如何看待“月”在全诗中的统筹作用?全诗以月为主题,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的纽带,统筹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表现了一种执着的憧憬和谈谈的忧伤;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忧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正是这种轻快和轻盈,使全诗透露出一种空蒙,迷茫,柔和的情调,像清梦飘过,却又时刻笼罩心头诗人是怎样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在一起?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诗人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又由离人思妇德感慨抒发因江天月色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

诗情,画意,哲理融合自然。

具体分析诗歌中烘托,铺垫手法的运用文章第一层次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为下文写离人思妇德感慨做了铺垫。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艺术结构完整,语言清晰,韵味婉转《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描述贵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描述他们爱情誓言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向来难以理解,你赞同那种观点,理由是什么?诗的主题是“长恨”。

先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因。

接着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最后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氏的踪影。

在仙景中再现了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非纯粹叙事,还有机融合了那些创作手法?《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情节生动,语言优美,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且叙事抒情,议论得到完美结合,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第四段对刻画玉环的形象对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在仙景中再现了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中活用了哪几个典故?运用典故的目的何在?:反思“翰思归”一典,写明不愿忘怀时事,弃官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

“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

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

辛弃疾词的思想容: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思考题:1、体会辛弃疾的思想感情: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心头郁结,得不到慰藉,表达无人理解、英雄被困的孤独。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

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

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

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

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