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重点梳理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风格: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
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
例如:“远虽材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
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
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
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再如“诚畏死,何苦守尺雨寸之地……以与赋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
2、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文中,张、许、南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个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授权于巡,自然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
这里既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
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将欲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既写出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南霁云想保存实力,何机复仇的心理。
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个相互映衬,更见英雄气概。
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
二/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白居易的创作风格长恨歌艺术特色p149;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大学语文期末重点

《论语》子曰:“君子周而不能比,小人比而不周。
”定公问:“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何处在?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雨中》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以人生为主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2)以“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考试一共有两套卷子,抽签做。
也就是从这两篇里抽一篇作文作为考题。
细节: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为鲁国人,《论语》及其成书: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20章。
其作者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翻译:1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2.语言分化的结果: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3.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4.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
金文形体结构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
隶书:汉朝时正式文字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
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5.诗的种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一般诗集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6.词的种类:“曲词”或“曲子词”、“诗余”词是长短句,但全篇字数一定,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A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B 中调(五十九到九十字)C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1)词牌:词的格式名称。
词有一千多个格式。
来源:A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西江月》、《蝶恋花》B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如《忆江南》、《如梦令》。
C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踏歌词》、《抛球乐》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2)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单调:就是一首小令,很像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双调:有小令、中调或长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考试必备!)一、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2.《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
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 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4.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意象。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6.《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中国历史散文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
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 “慷慨悲哀” 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所谓“ 田园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自然朴素清简平淡。
.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 “孤篇盖全唐” 。
该诗以 “月”之升落为线索。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
湖南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一、《大学之道》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在明(作动词,即发扬、弘扬之意)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问题:本诗描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本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复沓叠句与外貌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如用“首如飞蓬”突显女子因丈夫外出而懒于修饰,用“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喻写女子思夫而丈夫不贵的苦恼与企盼,都非常贴切形象。
三、《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四、《山鬼》——屈原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五、《冯谖客孟尝君》1.成语:狡兔三窟、携老扶幼、弹铗而歌、高枕无忧。
(至少记两个)2.对比分析孟尝君与冯谖的性格特点:冯:无能、试探(无好、无能,弹铗而歌: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目光远大(焚烧债卷)——聪明智慧(狡兔三窟,帮助孟尝君恢复并巩固相位);孟:宽容大度(即使无能,欣然接纳,满足要求)——目光短浅(先生休矣)3.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情节设置曲折变化,引人入胜,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突出表达了冯谖果断善谋的性格特点。
大学语文期末部分重点篇目复习整理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
关于仁,说是“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著名学者张岂之认为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
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历史表明,做到这一点并不易。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
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思考与练习: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包括古诗词、古文言文、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等。
古典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学问深厚,手法用典,格物穷理,思想贯通。
古典散文以五言为主,充分反映了古代社会、思想、习俗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以七言及五言和七言律诗为主,较其他文学形式来说更加内敛,表达出更深度的情思;古典小说则以长篇叙事方式展示古代的生活,形象地记叙人物的心态、行动同时也反映了五千六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变迁。
二、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Renaissance)期的文学,其特点是追求真实的描绘,以客观反映生活为主,格调豪放洒脱,语言生动,审美营造相当出色。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要有:《神曲》、《但丁旅行者》、《大卫集》等诗歌,《嘉莱那》等戏剧,《威尼斯商人》、《巴黎圣母院》等长篇小说,还有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
文艺复兴期文学作品及其流派为浪漫主义、理性主义等文学流派奠定了基础。
三、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文学新流派,以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以及对宇宙天文学、神秘学、科学之疑惑的不断探索寻求新意义为主要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以新古典主义为主流,在文体上不拘一格,采用了题材广泛、语言新奇、情节复杂、思维自由的表现手法,其作品有《悲剧》、《尼乌斯》、《爱泼斯坦传》等诗歌、《奥赛罗》、《音乐之声》等戏剧以及《堂吉诃德》等长篇小说。
四、理性主义文学理性主义是19世纪20年代流行的文学流派,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描写客观事物的客观存在,重视客观逻辑性和唯物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叙事、表现和分析能力,是唯物主义文学思潮的三大流派之一。
理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安德森之探险》等长篇小说,以及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生活世界》等。
五、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既包括20世纪的新旧文学流派及表现形式,也包括21世纪的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新流派。
现代文学的特点有:重视imaginativity 的创造性,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反映现实,强调个人主义,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特定时代的显现。
大一上大学语文期末知识点

大一上大学语文期末知识点大一上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授了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学术能力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大一上学期学习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大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知识。
首先是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阶段,了解了《诗经》、《楚辞》和《唐诗》等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其次是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它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在大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习了这些修辞手法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等。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言文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人生智慧和思想精髓,同时提高对于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现代文学在大一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同时也拓宽了对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写作技巧与方法大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教授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比如教授了一些常见的写作结构和组织方式,如总分总、并列、对比等。
同时还教授了一些写作思维和表达技巧,如提出观点、论证、举例和引用等。
这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学术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大一上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涵盖了古代文学、修辞手法、文言文阅读、现代文学和写作技巧等多个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1、蒹葭:《诗经》(共305篇)又称“诗三百”、“三百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艺术手法多用赋、比、兴,以四言为主,间以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2、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强调了封建伦理、等级秩序等观念。
它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3、《老子》三章:老子,姓李名耳。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全书共分81章。
文约意丰,论题广博,充满智慧。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有「亚圣」之称。
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
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政治上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保民而王”;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养气论”。
5、垓下之围:司马迁,在五十五岁时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纪传体史学。
5、登楼赋(王粲)《登楼赋》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被誉为“魏晋赋首”,为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时登麦城(今湖北丹阳县)城楼所赋作,主要抒写作者因久留客地、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思乡苦闷情绪。
6、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为“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之宗。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州》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8、《从军行》王昌龄。
他的七绝与李白的七绝并提,称之为“七绝圣手”。
边塞诗人。
9、《终南别业》王维(字摩诘)山水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0、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补察时政”的诗教功能,对后世颇有影响。
著有《白氏长庆集》。
11、无题(李商隐)李商隐和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大李杜”:李白杜甫)12、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代表作有《漱玉词》1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号稼轩,作品集有《稼轩词》14、牡丹亭▪惊梦(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5、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说——梅贻琦16、七子之歌——闻一多17、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活着》《兄弟》18、《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人物逸闻琐事的笔记体小说,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登楼赋》王粲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进学解》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长恨歌白居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大观楼长联孙髯★雪夜访戴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率真,任性张扬个性,追求事实的过程,而并非结果,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也反映了当时士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
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说法:“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这个“兴”字用得好,它是这篇文章之魂,也是王子猷行为的重要依据。
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
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不遵循生活的既定规范和常理常情,这是一种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
文章语言简练隽永,能紧紧抓住主旨极省笔墨地叙写故事,刻画人物。
全文仅百来字,却几经转折。
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钴鉧潭西小丘记第一段,写小丘的基本情况。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两句,介绍发现小丘的时间及小丘的方位。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句后的第一段内容,写小丘的景物。
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
作者仅用“生竹树”三字概括其一般景物,而把重点放在写山石的奇特上。
着重描写石的“奇”,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一句,既是对偶又运用比拟的方法,形象地将一堆堆静止的无生命的石头描绘成了一群群虎虎有生气的牛马和猛兽,生动细致,联想奇妙,下笔传神,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第二段,写小丘的遭遇和小丘带给自己的享受。
小丘美好奇特却被主人抛弃,作者自然萌生购买的念头。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作者被贬到永州,怀才不遇,同样是被遗弃,和小丘的命运非常相似。
“价止四百”进一步印证了小丘售价之低廉,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愤慨。
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立”、“露”、“显”三个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作者除去秽草恶木的成果,暗含作者锄奸扶良、改革朝政的主张和理想。
“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可见新生的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主要写外部景致,把静物寓于动态之中。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一段排比句写作者的感受,其所描绘的境界同文章开头有明显不同:开头写被弃山石的姿态,抒发了作者愤世疾时的愤慨;此时写在整修后的小丘上所感受到的暂时的怡适和宁静,既显示了小丘的价值,也表现作者为自己在不满一旬的时间里得到两处奇异的地方,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
作者感叹同样一个小丘,在繁华之地被争相购买,在穷乡僻壤遭人鄙视。
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却被作者和他的朋友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一句表明了小丘遭人鄙视的原因;“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是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二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一样;正如宋人洪迈所说:“士之处世,遇与不遇,其亦如是哉!”,刘海峰认为“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转折独见幽冷”,也是这个意思。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最后说明写此文的目的,字面上是祝贺小丘得到赏识,真正的用意是为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而气恼和忧伤,通过“贺兹丘之遭”来发泄胸中的积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