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定时巡房,并做好记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 便等变化,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 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 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遵医嘱用药
正确用药,给药时间、方法,注意服药后效果反应, 向患者做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中医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李景秋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病区环境
清洁、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并保持室内空 气新鲜。
入院介绍间,相关制度。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记录
遵照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规范操作。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执行分级 护理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遵医嘱用药
正确用药,给药时间、方法,注意服药后效果反应,向 患者做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遵医嘱予饮食护理、加强情志护理,做相关健康 指导,防止交叉感染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执行分 级护理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定时巡房,并做好记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 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保持伤口 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保 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 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 守无菌技术原则。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 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痛剂或热敷。手 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 理。
遵医嘱予饮食护理、加强情志护理,做相关 健康指导,防止交叉感染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士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护理工作的一系列常规操作。
下面是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接待和准备1.患者接待:护士应礼貌接待患者,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就诊目的,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脱衣、清洗身体,并提供干净的病床和卫生用品。
二、手术室准备1.消毒准备: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无菌性。
2.床位准备:护士应将手术台调至适宜的高度,并放置好手术单元和工作台等所需设备。
三、手术前准备1.消毒手术部位:护士应根据手术操作的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麻醉准备: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的准备和注射。
四、手术中的护理操作1.手术工具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和药物,并确保其无菌性。
2.协助医生操作:护士应随时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切口扩大、止血等。
3.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及时记录。
4.出血控制:护士应根据手术情况,及时进行出血控制,注意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
5.拔除引流管和留置引流管: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确拔除引流管,并留置引流管。
五、手术后的护理操作1.切口处理:护士应在手术结束后,对切口进行敷料包扎,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患者转运: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转运患者至恢复室或病房。
3.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4.给予患者康复指导: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方法。
六、手术室消毒1.清洗手术器械:护士应将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血液和组织,保持其清洁度。
2.消毒手术器械: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无菌性。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心里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
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肛门疼痛、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2)观察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窄,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外二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2)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若体温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4、体温正常4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6、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十、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三、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外科常用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临证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禁食者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二)辩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右下腹压痛、拒按。
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如:如田七煲瘦肉汤等。
(3)遵医嘱予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
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防风寒。
(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为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宜禁食(3)阑尾穿孔,脓毒扩散,以致肠管麻痹,传化失司,气滞腹胀者,可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4)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5)中药宜凉服。
(6)本证型大多需手术治疗,故应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三、饮食护理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介绍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验。
一、患者入院前准备1. 患者档案: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前完善其医疗档案,包括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2. 体格检查: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手术准备1. 无菌操作: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洁净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2. 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为手术患者配备合适的手术椅、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手术室条件符合手术要求。
三、术中护理1. 术中协助: 术中,护士应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包括协助提供所需的器械、药物等。
2. 监测与保障: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3. 疼痛管理: 护士应注意术中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者其它疼痛管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四、术后护理1. 个体化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 护士应妥善处理术后伤口,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宣教: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准确的术后护理宣教,包括如何照顾伤口、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遵循医嘱。
五、康复护理1. 康复评估: 护士应通过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求,并及时与相关治疗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2. 康复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运动方法、生活习惯调整等,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六、护理记录与评估1. 护理记录: 护士应详细记录每次护理过程、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获取必要的病情信息。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在位,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6)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10.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3.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案例三:骨折中医外科护理案例分析
护理措施
1
2
固定治疗: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固定方法,保持骨 折部位的稳定。
3
药物治疗: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消炎、止痛、促 进骨折愈合等治疗。
案例三:骨折中医外科护理案例分析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
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操作流程
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疼痛护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 的疼痛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促进术后恢复。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
04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 的手法,如推、拿、按、 摩、揉等。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如 力度适中、频率均匀、时 间适当等。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 过度刺激,根据患者体质 和病情调整手法和力度。
拔罐技术要点
罐具选择
选择合适的罐具,如玻璃罐、竹罐等。
拔罐方法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如闪罐、走罐、留罐等。
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
现代发展
现代中医外科护理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先 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更加科学
、规范、实用的护理模式。
中医外科护理重要性
促进康复
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外科护理通过专业的护理和康复 指导,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外科护理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专业的护理实践,可以传 承和发展中医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事 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 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并准备好床位,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摆好 正确体位。
三、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如 查房、探视、作息制度等,介绍主管医师 和护士,协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3.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 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四、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 ,连续3天,体温在37.3以上者,每日测4 次,体温在39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或遵 医嘱。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测1次,每 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 的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积 极配合抢救。
六、经常巡视,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 饮食、睡眠、排泄、体位等方面的护理问 题,实施相应的护理。
七、根据患者的情志变化和反应,进行相应的 情志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处于 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八、按医嘱给及相应的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并指导患者配合执行。
九、对行牵引、外固定的患者执行相应护理 ;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十、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 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 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等。
◆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 重。
◆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连续3日。
◆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 、呼吸4次。
◆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 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 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
行。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 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 师,并配合治疗。
◆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侵湿、脱落等情 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 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 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 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
◆ 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头痛剂或 热敷。
◆ 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 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
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十一、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服或内服药 ,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做好记录。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 心治疗。
十三、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终 末消毒处理;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
谢谢